高校创新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创新教育论文

高校创新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创新教育论文

高校的创新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新能力论文,高校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00)02-0060-02

1.创新是当前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主旋律

科教兴国和科技创新是我国的战略性方针,科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此有重要的论述“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有与经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由此可见创新问题在我国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中无论是创立理论和假说,还是技术发明、新产品的开发,总体来说都是一种具有探索性质特点的工作,都需要运用个体或集体的创造力及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都离不开创新。

2.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如果说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那么创新教育则可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对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改革的讨论由来以久,改革是共识,问题是改革什么,怎样改。这里有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国家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简而言之,在容量大变化多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社会除了对人才的基本文化素养和品德要求外,最重要的则是对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最近与关键的谈判对象美国签定了协议,加入指日可待,这使各行各业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今后许多企业不止是在国内进行竞争,而是要在全世界进行竞争,那么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的素质才能应当满足这一新形势的需要。近几年用人单位普遍有这样一种反映: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外语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尚好,但是工作上手太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实际工程经验不足,另外的关键问题则是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就要适应和满足这一需要。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则为当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潜在的市场需求和总体的发展趋势使得这一行业正在走着一条创新、创新再创新的发展道路。

高等院校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基地,高等院校责无旁贷地应该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为社会不断输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各种专业人才。江泽民总书记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客观地说,目前在高等院校中创新教育工作与未来的需求相距较远,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首先各级有关部门的观念要更新,尤其是对抓创新教育的工作力度要加强;教育模式要变革,比如现今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中的许多陈旧落后的内容方式要改;一些规则要改革,比如学生的成绩评定办法,教师的工作量的计算方式,教师的职称评定的考核等等。要有超前的目光和现实具体的发展规划,为教学和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则是教与学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的两个方面,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各有其位置特点,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有创新教育的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不断更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要在教学内容和过程中融入创新教育,启发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两大方面的工作抓起来了,创新教育的局面才会有起色。教育改革的步伐要能跟的上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的落实开展至关重要。

3.在教学体系中融入创新教育

高等院校首先要建立以最终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如果说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是一种归纳过程的话,那么创新教育和实践性环节则是一种演绎过程,而具有这种“演绎”能力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既要加入系统的创新教学理论,又要建立一些实践性环节。据调查了解,目前国内有些一流等院校的一些专业的创新教育改革已经在不断实施完善,相应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已有规模,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也取得了成果。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创新教育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

(1)各级管理部门鼓励教学一线结合专业教学体系和内容编写或者选用相关的创新理论教材,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培训,在专业知识的“更新充电”的软硬件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开设结合专业方向的创新理论选修课,例如在机械设计专业的课程中,除了一些设计理论课外,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能够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运用各种设计理论内容的机械系统设计、设计方法学等课程。

(2)除了属于专业基础理论的内容外,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专业课的内容也应该有变化发展,专业课的教学中应该设立能够反应本门学科最新发展动向的选修课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让其了解相关的主流技术,使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展开。

(3)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如课程设计环节,综合训练环节中,除了基本的知识技能学习内容外,增添训练创新思维的内容,改变一些陈旧的内容。在创新教育中改变那种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交流式的教学方式。

(4)在教学管理上,要建立积极性的引导政策,如对教师辅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工作量的计算;对有创新成果的学生学分的计算方式等。

4.多层次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培养

在学校的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在创新教育中,除了有让学生“学得到”的机制外,还应该有让学生“做的到”的氛围条件,以使创新教育的效果更好些。

(1)建立学生能进行综合性动手实验的环境条件,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比如,机械专业可以开设机构创新设计实践内容,训练学生使用一些先进的仪器和手段的能力。

(2)开展发明创新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对一些有开发价值的创新设计给予必要的扶持,争取实现产业化。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参加教师的实际科研工作,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3)在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中侧重创新教育,鼓励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设计。

(4)有条件的情况下,力争学以至用,走产、学结合的道路,院校和企业集团联合,校方利用学生这一群体为业界解决现在或将来的技术问题,业界为校方提供资金和试验条件。

(5)建立“再教育”机制,对那些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培训。

创新教育的根本在于有推陈出新的意识和举措,要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对教师如是,对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如是。

收稿日期:1999-11-26

标签:;  ;  

高校创新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_创新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