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燕1 张敏1 冯金全1 郭玲1 张军汉1 郭虹2
(1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2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174-02
患者男 35岁,上腹部间断不适五年,自述平日里饮食规律,无喝酒史,不喜辛辣食物,病发前一周,上腹部隐痛不适,伴上消化道出血,加重1天住我院内科。故行腹部常规超声检查,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在上腹部似胃小弯角切迹部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团,最大位于胃小弯侧,似位于胃壁肌层,大小约60mm×50mm,团块小部分突向胃腔,将胃粘膜顶起,团块粘膜面尚规整,内部呈较均匀的低回声,团块大部分突向外,将其后胰头、体部,脾静脉受压,团块形态尚规则,呈分叶状,边界尚清,内部回声尚均,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团块其周围胃壁层次正常。胃窦部探及大小约50mm×40mm的不均质回声团区,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以低回声为主,其内见分布不规则的条带样杂乱回声,低回声团大小约46mm×34mm,团块胃腔面粘膜面不平整,见多处固定强回声斑,范围约10mm×3mm~5mm×2mm,部分似见溃疡凹陷,团块右旁见范围较窄的助显剂缓慢流动,团块不随胃蠕动而移动,病变区胃壁蠕动似感僵硬,胃蠕动较缓慢,幽门管开放如常。鉴于以上表现,超声诊断:1.上腹部多发低回声团块 胃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来源于胃壁肌层?胃小弯侧团块 良性可能 类间质性肿瘤?3.胃窦部异常回声团 考虑类间质性肿瘤?Ca? 4.胃窦部强回声斑 溃疡可能 经胃镜两次检查结果分别为1. 胃体病变 性质待定 建议治疗1周后复查。2.(胃窦部)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 可见增生的肉芽组织。(胃窦部)符合胃溃疡。
服用超声助显剂第二次检查在上腹部肝左外叶上段旁,似于胃壁小弯角切迹偏左侧粘膜下见低回声团,大小约52mm×32mm,略呈蚕豆形,部分突向胃腔,边界尚清,其表面见范围约20mm×10mm的点斑块强回声,(溃疡可能)团块内部回声均,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诊断考虑 1.上腹部肝左外叶上段旁低回声团:考虑来源于一、胃壁可能 1.胃间质瘤可能 2.胃恶性淋巴瘤待除外。病理检查结果 胃窦部粘膜下 考虑为梭形细胞间质瘤(低度恶性)
手术病理证实:间质瘤(恶性)
讨论
胃壁结构声像图自内向外正常胃壁结构声像图依次呈现强回声~低回声~强回声~低回声~强回声五层回声带,俗称“三强两弱”,分别代表粘膜表层和胃腔的界面回声、粘膜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的界面回声、粘膜肌层和粘膜下层的界面回声、固有肌层回声、浆膜层和浆膜外组织的回声;各层之间厚度均匀对称,连续性是完整的。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法又称胃肠充盈检查法,它是通过一种造影剂充盈胃肠腔,消除了胃肠腔内气体、内容物等对超声波的干扰,而本身又不影响超声波的穿透,改善了胃肠超声成像的内环境,使声束能顺利穿透,从而达到使胃肠壁结构及其病变能更加清晰显示的一种方法。本例通过口服造影剂检查对胃粘膜下肿瘤及其他胃部疾病起到很好的声像分析研究。
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是一种非肌源性,亦非神经鞘源性的肿瘤。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好发于50~70岁中老年人群,最常见好发部位是胃,可向腔内、腔外生长,也可同时生长,本病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上消化道出血和原因不明的贫血。
该病例属腔外型,属粘膜下病变,做胃镜取不到病变组织,借助超声助显剂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胃壁的层次,主要是对粘膜下层病变的诊断,可以显示胃壁粘膜下低回声肿物或胃壁的异常增厚隆起,紊乱,中断等。超声对于该类型敏感性高于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
【参考文献】
[1]陆文明.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
[2]胃肠间质瘤-图文 电子版.
论文作者:马春燕1,张敏1,冯金全1,郭玲1,张军汉1,郭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回声论文; 团块论文; 胃壁论文; 粘膜论文; 超声论文; 胃肠论文; 腹部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