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与管理问题论文_邵川川

中小河流治理与管理问题论文_邵川川

金华市五洲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从2012年启动竞选以来,金华市共有金东区、东阳市、永康市三个县市列入全国试点,规划治理31个项目区,治理河道长度789.7km,规划总投资7.89亿元。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规划建设内容。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管理问题

1 引言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是指为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兼顾河流生态环境而开展的以堤防加固和新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治理项目。自2012年9月水利部、财政部在我省组织召开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启动会议以来,各重点县抓紧建设筹备,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多个项目区的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 目前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2.1河流规划和前期统筹工作不足

多数中小河流规划阶段基本情况不明,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导致设计图纸与现状不符,在实际施工阶段就会有很多问题。重点县项目面广量大,涉及乡镇多,村落民居多、河流浜漾多,社会影响力大、关注度高,这就需要河流前期规划时要统筹考虑。

2.2河流地处地质条件复杂、分布比较偏远地区

大多中小河流分布在一些比较偏远、交通欠发达的山区、城镇,这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难。治理区域经济发展落后,治理中小河流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再加上一些中小河流流域地质条件复杂,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都严重制约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开展。

2.3防洪基础设施薄弱, 河道萎缩严重

防洪标准低、堤防质量差是中小河流存在的普遍现象。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面广、量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河流尚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治理。据统计,全国大约有2/3的河流防洪标准低于20年一遇~10年一遇洪水,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很多河流即使是有堤坊,使用效率也不高,再加上年久失修,险工险段隐患多,根本无法应对变化多端的气候,防洪保障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河流区域居民生活质量。

2.4水生态问题突出

中小河流沿岸水土资源条件相对优越,聚集着大量人口,集中分布了许多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以及灌区,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弃土都直接倒入河内,影响河流水质,对河流健康造成极大损害。河道沿线排污口密布,成为了部分城镇的“下水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黑臭水体。特别是河流引水式电站的梯级开发,造成河道断流,水生生物遭遇灭顶之灾。

2.5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落后

长期以来, 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 治理资金严重不足,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水利人员技术力量薄弱,缺少专业技术培训,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和保护(河道清淤和堤防加固等)意识淡薄, 许多的水利设施的管理水平还是停留在上世界80年代,水利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严重不足。

3 中小河流整治及管理的建议

3.1加强水利职工队伍建设,建立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

积极主动的建立能吸引人才的用人机制,为水利科技人才施展才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在治理时,施工队伍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水利职工队伍建设,建立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才能更好的完成施工任务。同时,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大水利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水利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培养和选拔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技术精湛的水利队伍,以适应水利建设发展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善于谋划,统筹兼顾

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流域与区域发展,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统筹防洪、供水和生态保护要求,综合施策推进河道治理项目建设。要充分发挥河道综合功能,将防洪保安与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社会化功能的提升相结合,要把河道治理与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河道充分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要更加注重河道生态设计,加强河道原有滩林、砂石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尽量保留河流蜿蜒起伏的自然形态,达到“生态”、“安全”、“资源”、“环境”的有机结合,使河道真正成为一条安全线、生态线和经济线。

3.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县乡河道犹如人的毛细血管,血管通畅、血液纯净、心境良好对于一个人的健康至关重要。自然的河流要有水、有砂、有滩、有林、有生物,要治理好河道就必须要尊重河流的自然属性,顺应河流演变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在确保河道防汛抗旱能力和基本功能的同时,加强河道水文化建设,凸显个性化、本土化,努力将河道建设成为传承地方民俗风情的新节点,成为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新载体。

3.4坚持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化治理

结合当前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大环境,倒逼转型升级。以清淤疏浚和护岸护坡为重点,继续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加大河湖水系连通及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大河道绿化洁化美化工作力度,开展河道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平原河道清淤工作,建立河道淤积情况监测和清淤长效机制。对中小河流进行生态化的整治及管理,保证生态系统自然属性的完整性,尽量减少人为的对生态环境的干预。

3.5引入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中小河流的整治工作,可以打破以往的由“国家治理”的固定模式,将市场经济引入到中小河流的整治当中,调动群众整治中小河流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将民间资本引入到中小河流的治理上来,同时这也能缓解中小河流整治资金匮乏的局面,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6切实提升河道综合管理能力

水利现代化,河道要先行;河道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要大幅提升。进一步完善“河长制”管护模式,加大河道保洁力度,今年基本实现全省河道保洁全覆盖,进一步巩固“双清”专项行动整治成果。加强水域保护和管理,继续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展堤防在线管理和水域动态监测。强化河道采砂管理和机制砂专项整治,全面取缔非法采砂行为,尽快修编河道采砂管理规划,科学布局规模机制砂场所。

3.7建立资料数据管理系统

在中小河流的河道堤防管理及资料的管理上可以引进信息化管理、在线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手段。这样既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提高准确度。通过完整的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对中小河流的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能够保证各种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能改变目前掌握的中小河流的资料不完善的现状。

4 结束语

大禹治水精神早已深入浙江人民的灵魂深处,纵览浙江治水史,是一部生动的发展史、创新史。作为新时代的水利人,我们要学习总结先贤治水之策、治水之法,科学谋划,善于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打造“江河安澜、碧水千溪、秀水绕村”的江南水乡新风貌,走出一条适合浙江实际的治河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丹枫.探析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2:245-246.

[2]徐明惠.浅谈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建设程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137.

[3]王国民.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J].江西建材,2014,14:129+131.

[4]周健.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基本思路与要点[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2,(5):6-7.

论文作者:邵川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中小河流治理与管理问题论文_邵川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