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红雁池“四大工程”绽放文明花——国电新疆红雁池发电有限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电论文,新疆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纪实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电新疆红雁池发电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自1970年第一台发电机组投产发电以来,经过四期扩建,目前总装机容量达432MW,现有两千余名员工,历经三十八年的艰苦创业,为新疆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这个老企业在红电人勤劳智慧的双手中熠熠生辉,呈现出文明花开芳香四溢的景象,焕发着勃勃生机。
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构建和谐企业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在主体、内容、目的上的统一性,决定了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活动的凝结。红电的企业文化建设伴随着企业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经历了萌芽、成长阶段,特别是2003年划归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来,获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以国电集团企业核心理念为主导,以培育员工团队精神为核心,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感召力,稳步推进创建“四型”企业为目标的企业文化体系雏形。逐步构建起了以安全文化、节约文化、学习文化、廉洁文化、创新文化为基本框架的红电企业文化体系,使企业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形成“风气正、人心齐、干劲足、谋发展、促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并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以“红电之春”文艺盛会、员工书画摄影展、各类体育赛事等品位高雅、贴近员工生活工作实际的文体活动扮靓重大节日,做到了逢节有活动,月月有安排,天天能娱乐,使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多姿多彩,营造了文明祥和的工作生活环境。
实施员工素质工程夯实文明创建基础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岗位竞争,以及不断深化的企业改革,如何将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实践,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转化为“忠诚事业,忠诚集团,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实际行动,形成企业快速发展与员工全面进步的良性互动,红电公司党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形式,积极组织人员外出取经学习,以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创新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一报一台一网”宣传主阵地的积极作用,开辟了以“加强道德建设,倡导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思想道德教育宣传栏目,宣传员工身边的道德模范,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另一方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将业务技术培训作为提升员工素质的主要内容,与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同步进行。相继出台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方案》及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强化员工教育培训的激励政策,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
实施人文关怀工程赢得员工无限忠诚
近年来,在公司为突破老火电企业的发展瓶颈,实施“以电为主,多元化发展”经营战略的征程中,部分员工长年辗转于天山南北的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市场和南疆库电的保运现场。公司领导将企业的关怀送到对外劳务现场。员工的心暖了,攻坚克难的决心也增强了,首战库电135MW机组大修工程的员工怀着“干一项工程,练一支队伍,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拓一方市场”的坚定信念,同心协力,敬业奉献,用精品工程赢得了甲方的赞誉。在扶贫帮困工作中,逐年建立健全病困员工档案,在不断健全送温暖长效机制的基础上,突出各民族员工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红电公司是拥有汉、维、哈、蒙、回等十几个民族的大家庭,公司将民族团结作为“构建和谐文化,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公司党委十几年如一日,有组织有计划地坚持开展“民汉员工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员工提高汉语言文字水平、业务技能,促进各族员工共同成长。公司还不断完善员工健康检查、带薪休假、疗养制度。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换来了员工更大的敬业爱岗热情和对企业的感恩忠诚,促使企业安全生产连创历史新高,安全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多年来,公司以文明创建为契机,实施环境整治工程。为使员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大力实施环境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先后完成了生产现场的集控室装修、公司主马路改造工程,还将红雁池近旁的荒山、土丘,改造成了红电公园,使全厂绿化面积达到96%,建起了垂钓园、游泳馆、公园等休闲娱乐设施。如今的红电公司呈现出道路成网、绿树成荫、碧水涟涟、鸟语花香、员工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不但为员工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美好家园,而且,也成为了乌市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来此休闲娱乐的人们络绎不绝。走进生产现场,你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拥有近半个世纪发展历史的老电厂,只见设备清洁,窗明几净。
国电新疆红雁池发电有限公司连续十年保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的荣誉,争创文明单位的实践过程,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企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