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绐终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就是要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即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都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其目的不仅在于把项目投资控制在合理预算范围之内,更在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投资决策阶段 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 竣工阶段 造价控制
成本控制历来属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核心内容,从控制环节来看主要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但是对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的是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尤其是建设标准的水平确定、建设的地点选择、工艺的评选和设备的选用,会直接关系到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项目决策阶段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
(一)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准确
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环境、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运输及现有已建的类似工程的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项目设立地的经济发展前景、周边的环境、同行业的经营等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二)认真做好市场研究,是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关键
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作可能性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等。要做好市场研究,技术经济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寻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为项目建设的论证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投资估算必须是设计的真实反映
在投资估算中,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设计内容。设计方案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这既是编制投资估算工作的关键,也是下阶段的重要依据。
(四)项目投资决策采用集体决策制度
为避免投资的盲目性,项目投资决策企业应采取集体决策制度,组织工程技术、财务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分析论证过程不仅要重视新设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分析,还应立足节约,充分重视项目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以减少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一)优化设计方案。方案的优化不仅仅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投资的成本,还将影响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的经济效益。所以在选择工艺的技术方案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为前提。
(二)推行限额设计。即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各专业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
(三)加强对设计概算的审查。合理、准确的设计概算可使下阶段投资控制目标更加科学合理,可以堵塞投资缺口或突破投资的漏洞,缩小概算与预算之间的差距,可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
(四)严格设计变更的管理。对于由变更引起的内容及工程量增减,要认真进行抽项核实,以保证变更内容的准确性,同时要注重变更的合理性,对于某些不必要的变更坚决不能通过;大项的变更,应先做概算;制定统一的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要求变更单的编号要连贯一致,在提高变更单内容质量的同时,要保证变更的准确及时。
三、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因素最多、一般较为复杂多变。从而决定了这一阶段是所有工程造价管理的难点,以往发生争论的情况也多发生在这个阶段。施工阶段本身也是落实合同对投资控制的实际操作过程。对于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分为如下几方面。
(一)、合同控制
合同对造价控制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建设方造价管理人员必须充分理解和熟悉合同条款。一方面要利用合同条款随时解决工程造价方面的纠纷、全面履约、避免索赔的发生;另一方面如果施工单位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约定的义务时,也可据此向施工单位提出索赔,以减少自身的损失降低造价。
(二)、材料费控制
建设工程的材料费一般占整个建安成本的60%-70%以上。而且材料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会发生波动。所以控制材料费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材料费控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注意资源共享,及时掌握行业信息,熟悉常用材料的价格,能够从实用、美观、优质、价廉等方面为业主出谋划策,帮助业主选择合适的产品,并签订有关的订货合同。对于大宗的材料如水泥、钢材等要认真分析其价格走势,选择合适的购入时机或采用签订购货合同的方法,以降低成本。
2、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人员要督促项目经理及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图预算,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制定材料消耗指标或领用材料指标。各工程队按工程量的大小领取相应的材料。对于已领未用的材料应及时办理退材手续,需要下期继续使用的,应办理假退手续,以便及时、准确地进行材料成本的核算。另外,在材料使用过程中还应制订一系列的奖惩制度,鼓励材料的合理使用。
(三)工程进度款控制
在很多工程中由于各方面的信息不畅通,造成很多工程进度款大于工程总造价,导致资金支付混乱。可以利用投标文件中施工单位制订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各阶段工程进度作出形象化的进度。这样造价控制人员可以利用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核实实际已完工程量额,并据此作为进度款支付的依据,杜绝某些施工单位不合理的要求,避免工程款超额拨付情况的发生,保证进度款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
(四)签证控制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变更、签证是很难避免的。这就要求造价控制人员要经常到施工现场。了解和察看工程实施情况,严格核实、规范签证。对隐蔽工程、变更等都要进行现场检验、核实后方可签证。具体做法是:
1、业主和设计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要经造价控制人员的核实确认之后,再进行施工变更签证:对于施工单位之间工序配合搭接不当或施工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费用增加等一般不予签证;对于因此而造成的损失要分清责任,由责任方承担经济损失。
2、在施工过程中。对于隐蔽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应会同业主、监理方及施工单位及时共同测量确定;对于工程验收纪录,造价控制人员应严格进行核实。经确认无误后予以签证。比如:有的施工单位利用业主对施工工序以及定额不甚了解而随意增加工程签证的内容。这些都需要造价控制人员通过有效的现场控制,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四、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竣工结算是充分准确的反映建设项目的产品价格,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终点,同时是控制整个工程造价的核心,要把握好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应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竣工结算的前期准备(收集结算资料)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与结算工作相关的资料进行广泛收集十分必要,一方面它可保证结算编制内容的完备性,另一方面可保证结算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审核时产生过多疑问和矛盾。为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资料的收集。
1、工程承发包合同,它是结算编制的最根本最直接的依据,因为工程项目的承发包范围、双方的权利义务、价款结算方式、风险分摊等都由此决定,另外结算中哪些费用项目可以计入或调整、如何计算也都以此为据。
2、图纸会审记录,它是确定标底及合同价的依据之一。
3、投标报价、合同价或原预算,它是实际做法发生变化或进行增减删项后调整有关费用的依据。
4、变更通知单、工程停工报告、监理工程师指令等。
5、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记录、原始票据、形象进度及现场照片等。
6、有关定额、费用调整的文件规定。
7、经审查批准的竣工图、工程竣工验收单、竣工报告等。
(二)、竣工结算的审核
1、合同条款的审核。对工程范围、结算办法、质量标准等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
2、工程量的审核。要求所有的工程量都要有据可查,资料完备,对变更签证要严格,避免重复计算。
3、材料单价的审核。要求所有材料符合市场价格,对甲供材料部分要保证实进实出。
4、取费标准的审核。保证取费基数及系数的正确性,对各项费用的合理性进行充分地考虑,剔除不必要的费用。
五 结语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从投资决策到竣工决算的过程管理,任何环节都缺一不可。为了实现预期投资目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只有对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才能达到目的。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晨舟.探析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及优化[J].中国科技博览,2012(1)
[2]朱全秀.浅谈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消费导刊,2007(12)
论文作者:罗利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阶段论文; 造价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项目论文; 材料论文; 工程论文; 签证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