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上海市 20007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医疗保健意识也随之日益提高,人们对医学质量和硬件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给排水系统又是直接面向患者的服务系统,是医院建筑功能更新、扩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兼具安全性、卫生性、可持续性等特点。结合当前医院建设的特点与趋势,对大型综合医院在新改扩建时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中常见问题阐明几点看法。
关键词:综合医院;给排水;系统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医疗服务产业也迎来黄金发展阶段。国家统计局,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9.8万个,与2017年底比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8291个。同时在医学质量和硬件设备不同发展,迫使一些老旧医院需要新建和翻新,据统计,21世纪以来,80%的老旧医院需要改扩建,20%的老旧医院需要新建[1]。例如苏州市的苏大附一院平江分院二期项目(新建),上海市华山医院病房综合楼改扩建工程(改扩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改扩建)。
1 系统及问题分析
现代综合型医院功能越来越多,科室分类也越来越细,要求管理也越来越严格。这样就对医院建筑给排水系统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院建设速度加快和数量增多,使得更多的设计同仁参与到医院设计中来。现作者通过已参于的医院项目,对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阐明几点看法[2]。
1.1 实际案例
案例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房综合楼改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31265平方米,其中地上19层(设备层不计入层数),地上建筑面积25043平方米;地下共3层,建筑面积5946平方米。总建筑高度88.1米。各层主要功能:B3F机械车库及设备用房、B1~B2F为厨房、后勤用房及设备用房;1~10F主要为医技、手术、病理及ICU,其中设置手术设备夹层,11~19F为病房层,屋顶层设置设备间等[3]。
案例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48744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3744平方米,共13 层;地下建筑面积15000 平方米,共3 层。建筑高度为58.8米。各层主要功能:地下二、三层主要为机动车机械停车库;地下一层主要为设备用房;1~9F主要为医技、手术、中心供应;10~13F为病房层。
1.2 洁净手术室部需两路供水
根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2013第10.2.1条规定,洁净手术部用水应有两路进口。不同的建筑高度和供水型式,其解决方法不同[4]。
多层,竖向只要一个分区的医疗建筑,对于不同的供水型式解决方案:
(1)由市政供水管网直接供给:应从室外给水环管上向室内引入两路入户管,一大一小。其中一路较大的管道,供包括手术部在内的所用用水点;另外一路较小的管道只供手术部(备用水源)。
(2)市政压力不足,变频泵加压供给:需在泵房设置一大一小两组变频供水泵组。其中较大一组供包括手术部在内的所用用水点;另外较小一组只供手术部。较小的泵组作为手术部备用供水水源,需要对其运行控制进行设置,保证在较大泵组故障时能自动启动,并且日常也需间歇投入使用保证电机的正常工作。
(3)由泵组加压到高位生活水箱供给:此供水方式的解决方案与市政直供类似。从高位生活水箱接出两路供水管道,其中一路供所有用水点;另外一路只供手术部[5]。
高层,竖向分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医疗建筑,此类建筑解决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是从与手术部相邻的不同的给水分区再引一路给水管做备用。但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1)由一组变频泵组经减压阀分区,一组水泵算一路供水,不能采用上面的方式。
(2)手术部如果设置在最高区的中上部。高、低分区各自配置一组变频泵组,由泵组加压直接供水的供水型式不能采用低区水源做高区备用水源。此时的供水的型式不能满足两路供水的要求,这样就需对供水方式调整,如采用高位水箱供水型式或者另加一组小型供水泵。如本文案例一:上海华山医院供水型式,见图一。
(3)手术部如果设置在最高区的底层。每一个分区各自配置一组变频泵组。备用的一路给水由最高区的下一区顶层穿楼板接出。笔者参与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就采用此方法,见图二。
随着小型容积式电热水器的不断发展,有些工程对热水两路供应做了改进,一路为常规热水系统,另一路由小型容积式电热水器提供。此方法减少管道和使用方便,也被广大设计师认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给水、热水系统型式
建筑项目常规的供水系统的型式可分为竖向系统和横向系统。竖向系统为一根立管供应竖向不同楼层位置相近的用水点。横向系统为由一根主立管和各楼层横向供水主管层层供水。医院建筑功能复杂,各楼层功能差别较大、建筑格局变化较大,而且用水点较多、分布不均匀,如果采用竖向管道系统会引出诸多弊端,将导致管道转弯较多,设计施工难度增大,漏水概率增大,竖向管井增加,减少了楼层有效利用面积。此时采用横向系统,管道设于本层或下层吊顶内,此系统相对于竖向系统,有很多优点,首先解决了不同楼层功能不同导致管道井增加的问题,可以灵活的应对用水点多的特点。其次,随着人们的节能热水的增强、医院管理系统的完善。对整个院区能源监测更加的重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横向系统安装楼层计量水表或每楼层按科室及护理单元安装计量水表,可更为有效的配合院区能源监测。再次,横向系统在建筑投入使用后二次改造影响范围较小,可灵活因对。当然,此系统形式整体管道长度相对较长,增加了一定的漏水风险,也适当增加管道造价等确定。
1.4、排水设计具体问题:
医院排水系统在整个医院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笔者为人比给水、热水系统更为重要。排水系统的器具选择、地漏、管道敷设、防止交叉感染等在设计应特别注意。
(1)洁具的选择
医院使用人员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卫生洁具也是多样性的。在建筑设计中器具的选择虽然是建筑工程师的内容,而非是给排水设计师任务。但我们也应从本专业的角度,给建筑师们提出供参考意见。选用一些自动的,清洁方便,使用安全,避免交叉感染的器具。比如采用感应式冲洗龙头、冲洗水箱顶盖下压式大便器、壁挂小便器、无外溅挡板的蹲便器、落水栓塞采用拉杆式的洗手盆等。
(2)地漏及存水弯
地漏及存水弯在医院设计中可谓是出现频率较高的附件。《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第6.3.6条和第6.3.7条对其也做了要求。地漏及存水弯设置不当就会成为有害气体及交叉感染的通道。尤其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时,此时地漏存水弯经常得不到补水干涸后,病毒通过排水管道由一个房间传播到另一个无感染的房间,造成疫情的蔓延。如2003年“SARS”期间。
医院是一个人员较为集中场所,每位病人携带的病毒不同。故医院排水系统中的地漏设置因引起设计人员重视。按规范要求,对于经常没有地面流水的房间建议不要设置。对有特殊要求,又不经常地面流水的房间需要设置地漏时,应采取防止存水弯干涸的措施。一般的做法采用就近洗手盆的排水给地漏存水弯补水。
(3)管道敷设
对于大型医院,超大型医院新建或者改扩建的高层综合楼,竖向和每层功能都较为复杂。用水点比较分散,每层水平面上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排水横管。而有的楼宇还在上部配置了住院部,这样以来在住院下面转换的楼层排水横管数量更为密集。由于使用的要求,通常设计时建筑设计师会尽量要求少做管井,就算做管井也会被布置在边边角角的地方,这样以来增加了排水长度和转弯的次数,同时也增加了汇合总管所负担的面积。由于负荷、长度、转弯次数增加提高了管道堵塞的频频。由于医院的贵重设备多、且基本没有停业时间,一旦出现排水管需要清掏维护,会给医院造成诸多的不便。
因此,建议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卫生间的实际使用情况,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排水系统作出合理的设计。笔者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采用以下方法来缓解管道堵塞带来的不利影响:
(1)排水系统宜分多路汇合管道至一层排出,手术室、中心供应室、牙科诊室、检验科、病理科等特殊重要的科室独立排水系统。确保一旦一路管道堵塞、清通或,其余区域的医疗、生活排水设施仍可安全使用。
(2)所有排水系统的横管管径宜根据计算值放大1-2级,建议排水管道最小管径采用75mm,排水横干管及排出管有条件时采用150mm。
(3)对于在主楼顶部设置住院部时,排水管最好多路汇合管道至一层排出,以减少管道堵塞和对建筑净高的影响。
1.5、结合实际工程如何解决涉及的问题
笔者通过参与的上述两个实际案例对上述所述的问题,给出个人的解决办法供设计同仁参考。
(1)洁净手术室部两路供水
案例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房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的给水系统为高位屋顶水箱供水,每个分区从屋顶单独接出一根管道供本区用水。本栋楼的手术室刷手池位于中区,刷手池备用水源可由相邻分区的供给。
案例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工程的给水系统为变频泵组供水,每个分区单独设置变频泵组供本区用水。本栋楼的手术室刷手池位于最高区的底层。刷手池备用水源可由最高区的下一区顶层穿楼板接出。
(2)给水、热水系统型式
本文中所描述的两个案例均采用横向系统,每层设置水表配合医院能源监测系统。
(3)排水设计:
本文中所描述的两个案例建筑上部均设置了住院部,同时没有设置转换楼层。估采用多路汇合管道至一层排出,尽量控制汇合立管的负担面积不宜过大,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不会对建筑净高影响太大。
总结:
医院项目对于给排水专业来说还是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挑战难度。实际设计中给排水设计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1)提前与业主沟通,了解其需要。
2)与建筑充分沟通。尽量说服其手术室的布置在本文中论述观点多对应楼层,从而合理确定给水系统。
3)给排水竖向管井应充分考虑汇合管道负担面积及走向对使用和建筑带来不利影响。
4)不同科室之间接管时,防止交叉感染。
本位文通过实践参与的项目对医院给排水设计经常突发的问题,做了一下梳理。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做法及意见,供设计同仁们参考学习,其中有什么不妥之处及时指出。同时大家有更好做法也可提出,相互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晓燕.医院洁净室的给排水设计思路探析[J].福建建材,2018(04):40-41.
[2]陈魁.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79.
[3]郭智超,孙超宇.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给排水专业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1):80-81.
[4]任婷.现代医院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12):80-81.
[5]张瀛文.探讨现代医院建筑给排水优化设计措施[J].甘肃科技,2015,31(22):83-84.
论文作者:王卫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2
标签:医院论文; 管道论文; 系统论文; 建筑论文; 给排水论文; 用水论文; 型式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