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中医医院 165000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医疗试验研究活动,确定治疗高血压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效果,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从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有效治疗的高血压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选择100例,平均将患者划分到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中,组员均为50例,给对照组使用单一药品替米沙坦,观察组患者则在替米沙坦药品的基础上增加氨氯地平药品,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对比实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一个阶段的药物治疗工作结束之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好转,观察组的病情好转情况更加突出,整体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不良反应率为4%;对照组的有效治疗率为82%,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偏多,不良反应率为10%。结论:治疗存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时,治疗人员可联合运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两种药品,提升降压效果,减少副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病;糖尿病;临床治疗;治疗效果
高血压在当前的临床心血管疾病系统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同时还诱发脑卒中与冠心病,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比较常见,发病率岁年龄的增长而提升。患者出现高血压疾病之后,其心、脑以及肾等器官系统均会受到影响,形成功能性病变的问题,如果患者同时存在糖尿病,患者不仅会出现生存质量降低的情况,同时还需面对更多危险的情况。医疗人员应当借助可用的药物来强化该疾病的治疗工作,考虑到治疗群体的年龄特点,在保障药效的同时,还必须控制患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现结合临床治疗资料与经验,分析全新的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过程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随机选取本院 2016年 2 月 ~2018 年 2 月收治的 100 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男 55 例,女 45 例;年龄 61~83 岁;高血压病程 2~15 年;糖尿病病程 2~18 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必须停止服用所有降压药物,但可以继续给予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 2h 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对照组:给予患者服用 40mg 的替米沙坦,每日 1 次,治疗 2 周后,若患者临床指标未恢复正常水平,应将剂量增加到 80mg。观察组:给予患者服用 40mg 的替米沙坦,加以 5mL 的氨氯地平,每日 1 次。
按照心血管疾病药物指导标准对两组患者用药效果进行评估,显效:用药后,患者舒张压降低了≥ 10mmHg,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者降低了≥ 20mmHg;有效:收缩压降低了<10mmHg,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者降低了 10~19mmHg;无效: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本研究数据均由统计软件 SPSS18.0 进行处理,计量数据由均数 ± 标准x差(x ̄ ±s)来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对比由 x2 验证,若 P<0.05,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经过临床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 等均有所降低,而 HDL-C则有所提高,但是观察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效果:观察组:显效 28 例,有效 20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 19 例,有效 22 例,无效 9 例,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有 1 例出现皮疹,1 例出现咳嗽,不良反应率为 4%;对照组中有 3 例皮疹,2 例咳嗽,不良反应率为10%,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代人可以享受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因此其饮食与作息结构都被改变,一系列疾病的病发率也逐步提升,本文研究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实际发病率也逐步提升,医疗人员应当关这类疾病患者的感受,给其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在应对这类患者时,医疗人员一般会直接通过药物治疗来消除患者的患病痛苦,除了基础治疗之外,还必须关注预后改善方面的需求,根据已有的治疗经验与资料可以了解到,治疗同时存在这两种疾病的患者时,不仅需要控制其血压,同时也要关注血糖控制需求,兼顾两方面的控制需求之后,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也将大幅降低。这类患者存在的微量白蛋白尿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本次治疗活动中选择使用的氨氯地平药品在血管选择方面存在优势,医疗人员可将其当做长效型钙离子拮抗药剂进行使用,通过该药物带来的降压效果来影响小动脉扩张活动,增加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活动,给存在心绞痛的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体验,还可激活密度比较低的脂蛋白受体,提升药物的整体抗动脉硬化效果。该药物可以保障患者在24小时之内保持平稳降压的状态,部分患者在夜间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问题,同时血压水平紊乱的现象也可被有效抑制,患者出现左心室肥厚的情况也能够被有效抑制。蛋白尿的排泄量也被减少。
高血压主要是人体动脉舒张压或者收缩压有所升高,而糖尿病则在多种致病因子影响下,胰岛素功能出现衰退现象,进而引发综合型代谢紊乱症状。两者通过合并方式存在,将增加高血压控制难度,提高心脑血管发病率,对人体肾脏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在给予胰岛素降糖治疗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以稳定患者病情。本研究就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性的效果。其中替米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能够起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与不可逆性,不会对缓激肽反应造成影响。同时能够抑制肾小球系膜处细胞的繁殖生长,以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提高其免疫调节能力。而氨氯地平属于长效性的钙离子拮抗剂,能够使动脉得到有效扩张,并起到良好的降压作用,同时能够增加冠状动脉处的血流量,改善患者心肌供氧状态,激活低密度脂蛋白,能够避免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硬化症状。
再者,氨氯地平能够 24h 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肾小球的通过率,使尿蛋白排出量有所减少。两种药物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患者肾脏器官受到严重损害,增强药物降压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替米沙坦组相比,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组临床指标改善状况较优,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率较低,是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理想药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两药联合可对多种升压机制起到干预效果,延缓肾病进展,使降压效果增强,抵消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同时受到两种疾病影响的患者的治疗工作比较复杂,医疗人员在启用联合用药的工作方案时,必须注重两种药物带给患者的具体影响,重视患者的血压控制通过,减少药物给患者的器官带去的损害,本文制定的这种用药方案相对便捷,新增的药物并无过多的副作用,患者可对药品保有比较高的依从性,预后效果也可被有效改善,因此可扩大临床推广的范围,提升治疗这种合并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率,使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舒适安全。
参考文献
[1]白莲生. (2016).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6(8).
[2]谢芳. (2017).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7(17), 92-93.
[3]李阳, 邵华, & 荣阳. (2017).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15(11), 188-189.
论文作者:孙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地平论文; 药物论文; 糖尿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