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可、核定与认证在推进终身学习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正规论文,形式论文,成果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012)01-0056-04
基于多种文化、社会和宗教,终身学习这一概念实际上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国俗语“活到老,学到老”就是非常经典的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而社会变革、科技进步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成为人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其他国际机构的推动下,终身学习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推进教育改革、提供广泛学习机会的“统领性”的理念,人们也普遍认为终身学习涵盖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的学习①。建立学分银行、认证学习成果,必须基于这样的对终身学习内涵的认识。在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我们不仅要认可正规学习成果,而且要认可非正规的和无一定形式的学习成果,而后者恰恰是国际社会更为关注的。由于人们一生大部分的知识和能力实际上是通过非正规的和无一定形式的渠道来获得的,因此,对非正规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的学习成果必须得到应有的认可。
认证学习成果还必须基于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必须认识到学习成果的丰富性,必须打破传统的正规教育和考试考核办法对学习成果的片面认识。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是这样界定教育活动的:通过某种形式的交流引发学习的有意识活动。其中,交流是指两个或更多人之间、或无机媒介与人之间传输信息(信息、观念、知识、方法等)的关系。交流可分为言语或非语言的、直接/面对面的或间接/远距离的交流,并可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及媒介。学习是指个人通过经历、实践、研究和参加教学活动而在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技能、能力或者行为方面的获取或调整。从这样的定义可以看出学习这一概念其内涵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在建立学分银行和学习成果认证的过程中,都要体现这种对学习途径和成果的全面性和丰富性的理解,不能仅仅着眼于学习者对信息和知识的掌握,而且要考核学习者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技能、能力或者行为方面的获取或调整。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学习型社会是学习者的社会,教学关系中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主体。以学习者为中心需要体现在一系列的环节中,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指导与支持、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成果的测评和学习成果的认可。只有这样,以学习者为中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对各种学习成果的认可才有实际意义。
根据2009年在巴西贝伦召开的第六届世界成人教育大会通过的《贝伦行动框架》提出的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正在着手制订“关于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认可、核定与认证的指导意见”,并为此开展了调研活动。下面的内容反映该所最近一段时间调查研究的一些初步成果。
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地位
一些国家已经以立法的形式肯定了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地位和作用,这为认可其成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泰国的《国家教育法案》(1996年)以及《修订案》(2002年)明确指出,终身教育是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无一定形式教育的融合,并从本国实际出发,对这几类教育/学习进行了很具体的界定。2002年,欧盟也强调终身学习是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总和。
还有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认可非正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比如欧盟、法国和智利等。2004年,欧盟通过了对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核定和认证的基本原则。
在更多的国家,尽管目前还没有认可非正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的立法和公共政策,但已经在提供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的学习机会、认可其成果方面采取了具体的做法,如菲律宾、立陶宛等国家。
对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对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认可、核定和认证不仅仅对推进教育和培训制度的改革有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消除贫困、增加工作机会及社会的平等和包容有作用。
首先,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认可、核定和认证对构建教育体系中的沟通和学习路径有很大贡献。在一些非洲国家,推动认证的一个重要力量是改革教育和培训制度,使其涵盖各种不同的、具有选择性的学习路径。在亚太地区一些国家,通过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学分已经有可能转换为正规教育的学分,这为此前不能在正规教育体系继续学习的学习者提供了进一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在欧洲,高中后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正在不断成为把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正规的高等教育学历要求和资格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对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认可、核定与认证,把劳动者本来具有的但没有经过认可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认可,把隐性的和潜在的知识和能力显性化,这对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增强就业能力有很大的贡献。奥地利和法国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在这方面都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
第三,由于不具有或者很少有接受正规教育机会的人群往往是社会的弱势人群,他们往往通过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的学习途径,获得生产和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对其知识和能力的认可、核定和认证会对促进社会包容、平等具有一定的贡献,包括消除贫困和进一步增强社会弱势群体的能力。
认可、核定与认证的过程:方法和手段
由于在正规教育和培训机构之外发生的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的学习不是“标准化”的、不是可预测的,而且其成果是多元化的和多维度的,这样,对于这些学习成果的认可、评价必须是开放的,并与这些学习类型以及成果的特点相适应。实际上,对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可,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
1.对学习成果的辨别
正是因为一些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是“隐性”的,与正规学习的成果的呈现方式不同,因此,对这样一些学习成果的辨别是进行认可的第一个环节。例如在葡萄牙,国家质量控制部门颁布了相关的学习成果辨别的指导性文件,帮助评估者对技能以及其他各种学习成果进行辨别和评估。
2.提供反映学习成果的各种证据
在丹麦,学习者在请求认证学习成果时必须提供学习经历的证据,包括学完的课程的证明、劳动合同、雇主的证明、参加的工会组织以及发挥作用的记录、在成人高中获得的证书以及校长、教师的推荐信、社会有关团体领导人的推荐信等。
3.在不同学习环境中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将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与实践展现相结合,形成性的评价方法越来越多地得到普遍采用。一些国家建立了对话的和基于档案袋的认证方法、访谈(面试)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新西兰等国家,还采用了由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的方法。
4.在登记和记录学分及发证方面采用新的做法
韩国建立了学分银行系统,德国建立了认证和记录学习成果的档案式“通行证”。有一些国家,对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记录,采用了更为人性化的方式:如菲律宾采用了发放主要记录非正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成果的多元学习体系护照,每个学习者都能拿到一个学习护照;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获得的能力等都得到记录;学习项目完成后,学习护照就可以作为参加就业和继续学习的资格凭证,提供给相关的就业部门和院校。
5.学分转换
对于打算继续学习的学习者,其通过非正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学习而获得的成果应该得到适当转换,以避免重复学习。韩国学分银行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学分转换,然后继续完成大专文凭或者学士学位。
参考对照体系、标准、资格和国家资格框架
对学习成果的认证需要有明确定义、能够反映将可能获得的相应资格的标准。这些资格,包括学位、文凭和各种证书等,实际上是对学习者所完成某种学业和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奖励”。世界上各个国家实际上都建立了一定意义上的用于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资格体系。
目前,国际社会对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认可、核定和认证的参考体系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认证以现有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的自身标准或资格为参照系,如学历、学位和培训证书标准等。二是认证以行业就业标准或职业资格为参照系。三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建立学历、学位与职业资格可以对应和沟通的国家资格框架。2008年,欧盟议会和理事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西欧的大部分国家已经把自己国家的资格证书与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联系起来。近年来,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的影响逐渐向东欧扩展。在非洲,南非、博茨瓦纳等国家也已经建立了国家资格框架。在亚洲,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和菲律宾正在建立国家资格框架。2010年,国际劳工局的一个研究报告表明,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一定意义上的国家资格体系,这对于各种学习成果的认证有重要促进作用。
利益攸关方以及他们的作用
由于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特点和对其成果认证的复杂性,涉及很多的利益攸关方,他们在认证过程中应该发挥相应的作用。
1.学习者
学习者必须具有对投身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参加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应该可以进行描述,建立能反映自己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学习档案。
2.政府及政府机构
政府及政府相关机构主要作用是制定政策、创造学习的良好条件、进行协调并提供必要的资金。
3.教育与培训院校以及其他学习机会的提供者
其主要作用为:开展学习需求分析;把教学项目与学习需求联系起来;提供学习机会;认可和核定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4.教学与考评人员
其主要作用为:组织教学和促进学习;提供信息和指导;建立和有效维护具有包容性的学习成果认定的做法;评价学习成果。
5.工会、社会组织和非政府机构
其主要作用为:促进学习成果的公开透明;把学习成果与资格体系和劳动者生涯发展结合起来。
6.私营机构(工商企业)
其主要作用为:建成学习型组织;建立能力管理系统;促进雇员投身学习;分析和沟通本机构对能力的需求;在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中设计学习策略。
7.社会公众
通过多种方式来宣传对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可、核定和认证的理念、做法和种种好处。
机会和挑战
国际社会在促进对非正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认证方面,面临以下方面的良好机会。一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并逐步重视非正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的学习;二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越来越得到普遍采用;三是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接受学习成果,并按适当的量进行转换;四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和工商企业参与标准的制订和评价过程。
同时,国际社会在这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是很多国家在政策层面上依然缺乏对非正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教育和培训体系的过时和死板,缺乏提供灵活学习机会的热情和能力;三是开发以能力为基础的国家资格框架以及把认证与资格框架和能力标准联系起来还存在难度;四是面向学习者、潜在学习者的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还非常有限;五是一些利益攸关方,特别是高等学校和企业,对非正规学习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成果缺乏必要的信任;六是需要加强关键人员的能力建设;七是必须解决在考核和评价方面的高成本问题。
将来的重点工作领域和应当采取的措施
综合上述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在制订“关于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认可、核定与认证的指导意见”中,将对成员国提出以下方面的建议:
·进一步宣传对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并把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的认可、核定和认证作为国家终身学习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对缺少正规教育机会的社会不利人群给予更多关注,提供更多的支持;
·建立学历学位和资格证书全面融通的国家资格框架,建立连接各种学习途径的“立交桥”,促进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体系;
·加强对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的学习成果认可、核定和认证的过程、标准、考核和评价手段、技术的开发,保证成果认证的质量;
·促进各个利益攸关方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把教育政策和就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改造现有的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各种学习机会的提供者,促进他们在教育教学和考核评价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
·通过各种途径,向学习者和潜在的学习者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
·建立有效率和有效果的财政支持机制,避免给学习者造成过大的经济负担。
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关键人员的能力建设,促进地区和区域内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分享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结束语
对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可、核定与认证是一个文化、政策和技术相结合的课题。一个国家建立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可、核定与认证体系是一个很艰巨的过程。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它对推进教育和培训制度的改革、增加工作机会以及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包容有作用,然而它并不是万能良药,它本身并不能创造知识和能力,而是对已有知识和能力的认证。尽管如此,如果在国家层面上能够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可、核定和认证体系并认真加以实施,它可以成为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抓手”。对各种学习成果的认证,应该成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系作者在“2011‘终身学习与学分银行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远程教育教席系列国际研修班”上的主题报告。
注释:
①国内一些学者将“informal learning”这一概念翻译为“非正式学习”,这不仅不能体现原文的本意,而且与“非正规学习”在概念上很难区分,还可能从传统的正规教育的角度反映出对其他类型学习的轻视。本文作者认为,将“informal learning”翻译为“无一定形式的学习”或“无形的学习”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