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时代赋予了武德新的内涵,我们要通多对于新的时代精神的解读,赋予传统武德爱国,敬业,奋斗,仁爱等新的时代内涵,并将这些新的时代内涵贯彻到武术课程教学中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传统武德;新时代;德育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了新时代,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牢固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无论是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还是他们个人的成长上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深厚的教育、德育资源,对人的成长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中华武德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人文伦理道德在武术中的具体体现。它对于武术活动、武术行为人的行为表现具有强烈的制约和约束作用,使得武术行为人不仅仅追求“技”,更要追求“德”,从而实现所谓“以德服人”,进而使得武术从一种具有破坏力的行为走向正常社会生活的轨道。因此,传统武德的这种约束、制约作用,在我们崇尚道德的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引导和教育意义。
一、中华传统武德的内涵
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武德进行了方方面面的论述。从军事理论方面进行论述的有孙子、李靖等兵法家;从行军布阵等方面进行论述的有岳飞、戚继光等;从武术方面进行论述的有洪拳、太极拳等武林流派。从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活动的角度来说,我们所认为的武德,是一种狭义的界定,具体是指武术的行为人在进行武术活动时,所应认同的道德行为准则和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因素,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并以其作为德育内容的重要补充来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全面实施立德树人,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代传统武德的德育价值
中华传统武德是几千年来武德文化积淀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甚至是历史局限性。研究新时代传统武德的德育价值,主要是研究传统武德在新时代的新的涵义,使学生充分学习到我国优秀传统武德的精神,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新时代传统武德的德育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我国的传统武德,本身就有良好的爱国主义传统。比如前文所说的岳飞、戚继光等,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一直传承到今天。
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对于国家的界定也不相同。他们所爱的国,是一家一姓的国,是封建帝王个人的私有财产。《诗经•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说的就是这个现象。他们所谓的爱国,是与对于君主的忠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所谓“忠君爱国”。
这种爱国主义,与我们今天的爱国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的、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我们国家的政体,与封建制度下的国家政体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就要把这个本质区别讲清楚,要把党、祖国、人民这几个概念的内在一致性讲清楚,牢固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
(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武术,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格斗技击的技术,从专业上来说,是一种专业技能。无论是技术还是技能,都是为武术行为人的目标而服务的。“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一直以来都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追求。从戚继光“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到霍元甲的奋发智勇,誓雪国耻,无一不是这种强健精神的体现。他们有着崇高的武德,既有个人的奋斗与追求,又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我们今天的广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应该说,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天的中国,早就没有了倭寇的横行,也早就不再是“东亚病夫”。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还并没有完全实现。艰苦奋斗,仍然是我们实现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这样,我们的目标才会实现。
(三)锄强扶弱的仁爱精神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有对人生命的尊重的思想与内容。比如儒家讲“仁者爱人”,道家中有《九天生神宝章》等维护生命、尊重生命的内容,而佛家讲慈悲为怀,更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传统武德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比如“重义守信,谦和仁爱”,就是习武之人所崇尚的道德标准。“义”主要是指国家、民族 “大义”,“信”即重然诺,言出必行。
由于武术道德标准的存在,在武术训练中,“武德”与“武技”相比,则“武德”更为重要。“练武先修德,德高艺更高”即体现了这种思想。相反,如果单纯追求技艺的提升,而忽视了品德的修养,则最终只能沦为一介武夫。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以武德中的仁爱精神为启发,培养学生“重义守信”的良好道德,努力提升他们的个人品德素养。
(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习武之人在武术上的理想和目标,就是要有非有超凡脱俗的武术技能。这种技能从何而来,只能是从实践锻炼而来,只能是从每一天自强不息的奋斗而来。
因此,我们要在武术教学中要强调武德中的扎实苦练、坚忍不拔精神,要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去打磨学生的意志品质,使他们能够做到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愈挫愈勇。
(五)“天人合一”的和谐世界观
“天人感应”是我国传统自然哲学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华之一,这种和谐世界观,要求习武之人“依时而行”,强调按季节、时间的要求进行武术运动,使人的生理节律与时间的运转保持一致,使人与自然的运动达到和谐一致。这样就能够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传统武德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和谐世界观,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慧启迪。
(六)尊师重道的伦理观
“忠孝”思想是传统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文化在武德文化中的具体要求和体现。这种思想在武术的传承中,就要求习武之人对于“授业恩师”要有敬重、爱戴之心。
然而,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当前有很多青少年学生追求西方过分的民主化、平等化,失去了对于老师、长辈的尊重与顺从,对于教师和长辈要么不屑一顾,要么不以为然,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粗暴对待老师,对老师的教育进行反抗,对老师的人格进行侮辱。这些现象,都反映了这些学生在传统道德上的缺失。
武德教育,让学生懂礼仪,知廉耻,懂文明,知进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敬畏之心,形成“尊师重道”的文明礼仪和品德修养。
终上所述,武德在我们今天,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和德育价值,我们完全可以将传统武德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以德为先”,率先垂范,通过师生武德行为的良好互动,以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并进而形成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张璇;《对中国传统武德的诠释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17年;
[2]潘旭;《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本质及实现路径》;《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年第4期;
[3]唐光耀;《武术教学中的德育价值探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10期;
[4]曾凡鑫;《儒家思想对武术文化的影响》;《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5]陈晓兵、李伟;《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及其现代价值》;《伦理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论文作者:王惠 龚乃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武德论文; 武术论文; 传统论文; 德育论文; 新时代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