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神经外科 024200
【摘 要】目的:分析中医辩证治疗血瘀性头痛(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5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58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2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辩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总有效率(44.83%)显著低于实验组(68.97%),P<0.05。结论:中医辩证治疗血瘀性头痛(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辩证;血瘀性头痛;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
慢性硬膜下血肿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1],主要是指机体伤后三周以上颅内出现血肿现象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对该类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但对于出血量较少的患者,临床主张对其实施保守治疗[2]。我院为了分析中医辩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对该类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治疗,现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入住我院的5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头痛、乏力、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病程均超过3周,且经CT、MRI检查均证实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采用抽签方法对58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实验组29例患者,男、女分别为20、9例,最小患者的年龄为37岁,最大患者的年龄为61岁,29例患者年龄均值为(47.78±1.35)岁;辩证分型:有18例患者为痰瘀阻窍证型,有11例患者为血淤头络证型。
对照组29例患者,男、女分别为19、10例,最小患者的年龄为36岁,最大患者的年龄为62岁,29例患者年龄均值为(47.89±1.43)岁;辩证分型:有17例患者为痰瘀阻窍证型,有12例患者为血淤头络证型。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证型等)进行均衡性比较,P大于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2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主要对患者实施颅骨钻孔外引流术,具体手术方法为: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情程度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于患者血肿最大的平面及血肿的前极或后极钻一孔或双孔(双侧硬膜下血肿),对患者实施置管操作,完成后,使用37℃生理盐水对血肿腔进行冲洗直至液体基本清亮为止,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实施负压引流,引流时间为3至5天。同时给予患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抑酸剂、抗感染及止血等对症治疗;
实验组2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方法:住院后进行常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头颅CT等检查,根据情况选择MRI治疗,随后选择用药,包括补充低渗液体、止血、抗菌、神经营养药物、抑酸药物,全程辨证给予中医治疗:(1)痰瘀阻窍证:中医治疗主要给予患者醒脑逐淤汤进行治疗,药方由10g川芎,10g桃仁、10g清半夏、15g赤芍、10g红花,15g牛膝,30g生黄芪,20g天麻、20g地龙、10g竹菇、15g蔓荆子、15g杜仲、15g寄生、20g山楂、20g夜交藤、20g朱茯神、10g当归、10g枳实组成。(2)血淤头络证:主要给予患者祛瘀镇宁汤进行治疗,药方由10g川芎,10g桃仁、15g赤芍、10g红花,10g牛膝,10g生姜、7枚大枣、20g元胡、10g地龙、10g枳壳、15g川楝子、10g白芷、10g当归组成。结合患者的证型相应加减药方,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相应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水煎口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1.3 评估指标及效果判定标准
1.3.1评估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
1.3.2效果判定标准
治疗后,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对患者实施头颅CT诊断显示硬膜下血肿清除超过99%为治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对患者实施头颅CT诊断显示硬膜下血肿清除介于50%-98%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对患者实施头颅CT诊断显示硬膜下血肿清除介于30%-49%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出现加重现象,对患者实施头颅CT诊断显示硬膜下血肿清除小于29%或无减少甚至出现扩大现象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慢患者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属于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3],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痴呆、智力迟钝,少数患者伴有偏瘫、失语等症状,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
中医认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属于血瘀性头痛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机体阳气亏虚、痰饮内生以及痰瘀互结所致[5],结合其发病机制的不同,中医将慢性硬膜下血肿分为两种证型,分别为痰瘀阻窍证型以及血淤头络证型。有研究报道称,对于痰瘀阻窍证型患者,中医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行气补血、化痰利湿为原则;对于血淤头络证型患者,中医治疗应以活血行气、补肝益肾、化瘀利水、疏经通络为原则。
本研究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醒脑逐淤汤及去淤镇宁汤进行治疗,药方的有效成分均为川芎、桃仁、赤芍、红花、牛膝、天麻、地龙等,方中的川芎具有行气活血、散瘀的功效;桃仁、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功效;天麻具有祛风止痛、降压镇静的功效;牛膝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的功效;赤芍具有通血脉、活血化瘀的功效,全方合用能有效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脑组织血流量,促进血肿吸收,达到有效缓解头痛、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此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出24.14%,组间结果差异显著,这说明相比于常规治疗,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恶心、呕吐以及颅内压增高现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应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各大医疗机构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超,许东升,蒋士卿,等.活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头痛5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6):332-333.
[2]范小璇,赵晓平,侯文,等.培元化瘀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007-2008.
[3]伍志勇,陈宝田,聂玲辉,等.求证紧张型头痛与风湿头痛全等的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4):404-407.
[4]刘燕平,黄岑汉.从"舌下络脉"辨治血瘀头痛[J].环球中医药,2013,6(3):197-198.
[5]张小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偏头痛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1):52-53.
论文作者:菅立国,高海军,葛俊林,潘旭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血肿论文; 患者论文; 硬膜论文; 头痛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中医论文; 地龙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