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论文_赵国平

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论文_赵国平

东源镇人民政府 323908

摘要:建筑基础工程勘察、施工质量的低下,势必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严重时还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文章分析了影响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并具体提出了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引言

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筑工程项目位置固定,是呈多面体行分布的一种人工构筑物,且形体庞大、复杂多样,材料品种众多,数量巨大,整体难分,不能移动。由此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的流动性、单体性而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生产周期长,易受气候影响和外界干扰等特点。因而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

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一、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1.1质量、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质量、安全与生产(施工)构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构成了“工程产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管理体系,内容上三者有很多相互包容的成分,在管理方法上它们有很多共通性。例如,在ISO9000规定的质量体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问题;ISO9004要求,为了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减少质量责任,应识别和重视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力求使质量责任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减少质量责任事故。因此,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应同安全管理与施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二、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基础工程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对工程质量发生影响和作用,但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以下几点因素:

2.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是指工程项目经理的素质、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服务人员的质量观念。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会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等。服务人员具备较强的质量观念,就会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工程质量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

2.2材料因素: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

2.3方法因素:指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在方法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如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不能严格执行,不按标准和规范施工,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特别是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2.4环境因素: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气象条件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三、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3.1提高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

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应提高所有参与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让他们树立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效益观念。其次,要搞好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3.2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

首先,提高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使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又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其次,采购材料要广开门路,掌握材料信息,综合比较,择优进货。最后,施工现场材料人员要会同工地负责人、甲方等有关人员对现场设备及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收。特殊材料要有说明书和试验报告、生产许可证,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必须进行复试和见证取样试验。

3.3提高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

每项工程有总体施工方案,每一分项工程施工之前也要做到方案先行,并且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方案审完后还要做出样板,反复对样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执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

3.4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并形成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各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责任明确,层层把关。现场管理人员要仔细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确定现场管理的目标和标准,并制定出管理制度,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5确保施工工序的质量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构成工程质量的最基本的单元,上道工序存在质量缺陷或隐患,不仅使本工序质量达不到标准的要求,而且直接影响下道工序及后续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进而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因此,在施工中要建立严格的交接班检查制度,在每一道工序进行中,必须坚持自检、互检。如监理人员在检查时发现质量问题,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要求承包人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修整或返工。处理完毕后,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四、加强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所组成的。工程项目建设则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的。显而易见,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施工人员的控制。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公司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核,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案之中,依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

施工材料的控制。施工材料的选购,必须是经过考查后合格的、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经检测部门合格后的材料方能使用,从而保证质量,又能节约成本。

施工工艺的控制。施工工艺的控制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合理性,公司工程部针对分项分部工程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各基层项目部技术人员,合理安排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加强专项检查,开展自检、专检、互检活动,及时解决问题,培养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各工序完工后由班组长组织质检员对本工序进行自检、互检。自检时,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及现行规程、规范,在自检中发现问题由班组自行处理并填写自检记录,班组自检记录填写完善,自检的问题已确实修正后,方可由项目专职质检员进行验收。

五、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原则

质量控制即采取一系列检测、试验、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按照计划和质量改进的要求,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实现。根据建筑施工的特点,在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5.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原则。建筑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使用年限长,相对来说购买费用较大,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必须始终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首要原则。

5.2坚持“以人为核心”原则。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减少甚至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的提。

5.3坚持“以预防为主”原则。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过程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工序或半成品、构配件)的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5.4坚持“用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原则。质量标准是评价建筑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实测数据说话。

5.5坚持“遵守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在处理质量方面的问题时,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六、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加强

6.1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筑行业要努力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现场施工管理队伍,管理人员要具有建筑专业知识、懂管理、会用人、乐于学习,并且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拥有一只高素质的工程管理队伍,才能有效的促进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和进。

6.2完善现场施工监理制度,实行全过程监理目前,国内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仍局限于工程的部分施工阶段。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开始时,工程往往已经开工一段时间了,导致工程监理人员在不熟悉工程具体事宜的情况下,试探性、摸索着开展监理工作。由于,监理人员对建筑工程的了解程度较浅,这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必须借鉴国内外的现金工程监理经验,完善建立制度,实行全过程的工程监理,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6.3建立了一套灵敏、高效的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系统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中,施工单位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电话等现代化手段,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传递、处理的程序和方式,及时收集国内外相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动态信息,为改进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最为先进、科学、合理的信息保障,从而使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全过程处于有效状态。

6.4逐步建立统一的工程现场质量控制标准现在国内建筑行业的质量控制中,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建筑行业工程现场质量控制人员要在对不同项目的管理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并多与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大家共同进行研究、讨论,最终制定出适用于建筑行业现代管理的统一的工程现场质量控制标准,并积极推广到各家建筑施工单位,引导全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性的发展。

6.5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监督,通过有效地监督手段,推动施工单位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另外,仅依靠施工单位开展农民工的技术培训是不现实的,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专门的机构对农民工进行专业的培训,对其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也是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职能的体现。

七、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7.1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

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项目经理应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应恪守各自的职责做好本项工作,确保控制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主要内容包括

(1)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

(2)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

(3)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4)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

(5)审核有关施工机械设备、检测试验仪器的相关合格证件及使用说明;

(6)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和控制图表;

(7)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

(8)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修补、加固、改进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措施及其处理报告;

(9)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的技术鉴定

(10)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及相关证实资料;

(11)审核有关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7.2现场质量检查控制

(1)开工前检查

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

(2)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

(3)工序检查程序

①应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

②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

③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相配合;

④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以便直观并应与相应的检查记录、报表、证书等相配套。

(4)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

①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

②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是否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追踪检查。

八、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基础施工中,较常出现的质最问题有: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这些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质量和使用要求。

(一)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1.1、轴线位移原因:由于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时,已产生偏差,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移。施工中,横端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仪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端轴线由山端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1.2、控制措施: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堆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桃(打入与地面齐平,四周用混凝土封固),龙门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到与地面齐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心线,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榴时应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可复核相邻轴线距离,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为防止因砌筑基础大放脚部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轴线位移,应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然后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二)基础标高偏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2.1、偏差原因: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2.2.、控制措施: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尽早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局部低凹处可用细石混凝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2)cm方术或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应采用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三)基础防潮层失效原因及控制措施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外墙受潮后,经盐碱和冻融作用,砖墙表面逐层酥松剥落,影响居住环境美观和结构强度。

3.1、防潮层失效原因:施工中浆混用,将砌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摸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3.2、控制措施:施工中,防潮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24cm墙防潮层下的丁皮砖,应采用满丁砌法。防潮层施工宜安排在基础房心回填后进行,以防填土时对防潮层的破坏。如图纸设计对防潮层未作具体规定,宜采用2cm厚1:2.5的水泥砂浆掺适量防水剂的做法,防潮层砂浆和混凝土中禁止掺盐,在无保温条件下,不应进行冬季施工。

九、现场质量检查控制的方法

9.1测量

测量是现场控制,特别是质量控制必不可少而又十分重要的手段。测量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定线控制测量,施工放线测量控制工程位置;高程、尺寸及其线型的测量,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工程段落或总体工程项目中的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时的测量检查等等。这些测量的成果必须确保精度规定要求并应取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9.2试验

试验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对各个工程项目的材料、配合比强度等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各项工程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及使用功能如平整度、抗滑能力等达到规定要求。

9.3观察

观察是指对施工现场所进行的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或部分关键过程(如全工序或工序中的某一关键环节)进行观察,检查操作程序或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控制纠正。

9.4分析

分析是指对施工现场所展开的施工活动情况及有关收集得到的数据,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如直方图法、因果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等对其整理分析,以控制施工的质量、进度等,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和偏差。

9.5监督

施工单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各部人员应对所属工作任务负责,层层监督。例如:总工程师(或主任工程师)应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在实施中的技术上全面负责,检查和监督各施工队、实验室,技术人员所负责的工作,特别是对质检工作应加大力度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工程质量。作为施工单位还应根据合同规定,积极主动配合和支持监理工程工作,服从政府监督部门的管理。

十、加强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对策

监理市场的规范化,对建设监理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业主先用建设监理应严格按《招投标法》的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进行监理。业主应与中标的工程监理单位签订委托监理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同时,在工程监理中,为了确保对质量和安全的控制,工程监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0.1监理工作应需现场监理

现场监理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施工质量应从现场管理抓起,监理人员一定要监督施工单位在保证材料质量基础上,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进行施工。通常采用质量控制的检查方法有:见证、旁站监理、巡视、平行检验,具体视工程项目的重要程度和施工现场情况确定采用的方式。对工程的重点部位、易产生质量通病的工序等可设置质量控制点或待检点。现场质量检验方法有:目测法、量测法、测量法(借助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测量检查)、实验法(通过试件、取样进行实验检查)。对如工程的桩基础、柱等工程重要部位施工,需要监理人员旁站监督。

10.2监理工作应具有超前意识

监理工作超前意识包括总监控制工作要超前,专业交叉工作要超前。总监控制工作要超前,是指在各分部、分项监理工作开始前,总监必须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专业交叉工作要超前,是指有专业交叉内容的质量控制关键部位,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地方,要做好监理人员的交底工作,以保证做好预控。

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的管理方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一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书面为根据,做好提前预控,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

10.3监理工作应具有及时性

在施工监理中,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各种质量问题,并及时处理,如渗漏、起壳、开裂等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掌握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才能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施工项目的组织者和操作者在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工序和操作规程,坚持质量标准,对隐蔽工程,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工程,如基础沉降不均匀而导致的墙身开裂、屋面渗漏、排水管堵塞;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和不平整;门窗变形、缝隙过大或密封不严等,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严格实施质量检查,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10.4监理工作应讲原则性

在施工中,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和各种强制性等条文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要坚持原则,把好工程质量关。

10.5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是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如施工项目经理部)为主体,根据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和业主方或总承包方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总体系统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而建立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需要根据施工管理的范围,结合工程的特点建立,其主要内容有:①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体系;②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业务职能(部门)分工;③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制度和主要工作流程(可引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④现场施工质量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文件;⑤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⑥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外沟通协调关系网络及其运行措施。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通过以上内容所形成的现场施工质量保证的制度性和程序性的文件体系,为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注入质量控制的活力和机制。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有如下特点:系统性、互动性、双重性、一次性。

结论

质量、安全和生产管理构成了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管理体系,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环节加以控制,任何偏颇都会带来质量的隐患,但只要措施得当、方法可行,质量控制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论文作者:赵国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7

标签:;  ;  ;  ;  ;  ;  ;  ;  

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论文_赵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