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和亚马逊:你喜欢哪种文化?_星巴克论文

星巴克和亚马逊:你喜欢哪种文化?_星巴克论文

星巴克VS.亚马逊:你更喜欢哪种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马逊论文,哪种论文,你更论文,星巴克论文,喜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有关亚马逊(Amazon)和星巴克(Starbucks)的文章可谓连篇累牍。

      我们先来扼要重述一下:

      此前《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用词苛刻的文章,将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亚马逊说成是残酷无情的雇主,公司将创新和公司绩效表现至于员工的福祉之上。作者朱迪·坎托尔和戴维·斯特莱特菲尔德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漫长的工作日、“高得离谱”的标准,同事会向老板打小报告损毁他人的职业生涯。

      两周后,当股票市场的动荡让全球数百万人痛苦不堪时,星巴克的CEO霍华德·舒尔茨给全公司19万“伙伴”(星巴克对员工的称谓)发了一封信,请咖啡师们对顾客给予特别关注、保持敏感,这封信还充满了对星巴克员工最近成绩的溢美之词。此举被多种媒体争抢报道,迎来一片叫好声。

      不过我首先要澄清的是,我从来没有在星巴克和亚马逊工作过,所以,我当然无法评价他们的内部文化。

      可我可以从外面以管窥豹。所以,我决定,根据两个公司的网站对他们的价值观来一番比较。(星巴克的价值观在其网站使命陈述页面“我们的价值观”标题下面,亚马逊的价值观则在Amazon.jobs中“我们的领导原则”标题之下。)

      诚然,这些不过都是价值观的书面表述,我们无法测评公司内的实际情况与这些原则相差多远,但很显然,这些表述一定出自位高权重者之手,另外,你可以肯定的是,在公布之前,它们曾被反复评论、修改甚至重写。我敢肯定,霍华德·舒尔茨和杰夫·贝索斯一定都看过很多遍。

      首先,最突出的差异是亚马逊的“领导力原则”(有14个段落,564个词语。)比星巴克的“价值观”(6行,78个词语。)要长得多。

      这意味着什么呢?结论因人而异,取决于你的观察角度。很显然,星巴克的价值观更容易记忆。可能这就是“亚马逊人”要把自己的领导原则记在卡片上的原因吧。

      通常,我更喜欢“少就是多”的理念,尤其是价值观的表述。

      两家公司都声称注重客户服务、创新、增长、高效、责任和义务。就构建优秀企业文化而言,所有这些确实都是优秀品质。

      不过我注意到两家公司对顾客的观点略有差异。

      星巴克唯一直接提及顾客时是这样说的:

      我们践行的价值观是以伙伴、咖啡和我们的顾客为核心……

      来看看亚马逊的表述:

      顾客至上:领导者要以顾客为出发点,并采用反向工作法(work backwards)。积极而充满活力地工作,以赢得和保持顾客的信任。虽然领导者们也要关注竞争对手,但对客户更痴迷。

      你注意到其中的差异了吗?

      星巴克把顾客、伙伴(员工)和产品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亚马逊则用“痴迷”一词描绘了一幅顾客价值至上的图景。不过我并不是说相较于员工,亚马逊更看重顾客(尽管曾有报道称,杰夫·贝索斯将顾客投诉邮件转发给员工时只用了一个符号“?”)。

      不过星巴克则将顾客置于与员工同样重要的地位,言外之意是,顾客自然很重要,但并不比员工更重要。

      沟通和环境

      星巴克价值观的第一条和第三条作如下表述:

      ·创造一种温暖而且有归属感的文化,每个人都是受欢迎的。

      ·专注于现在,保持信息透明、行为端庄和对他人的尊重。

      以下是亚马逊领导力原则第13条:“要有骨气,敢于表达不同意见,要有责任心。”的部分内容:

      如果领导者不赞成某个决定,应该不失恭敬地表示反对,即便这样做会很尴尬或者费力不讨好。领导者要有信念,要坚毅顽强。他们不应该因为“社会凝聚力”而妥协让步。

      因为星巴克的一线员工与顾客同样重要,所以,“温暖而且有归属感的文化”可能对其商业模式更为重要。正如亚马逊的很多支持者所言,该公司(及其创新者的美誉)的关键所在是其沟通风格——也就是说,员工在必要时会直言不讳,即便这意味着挑战上司。

      星巴克价值观的第四条:

      竭尽全力提供最佳服务,为结果负责。

      绩效驱动,以人性化的标准评估绩效。

      我们来看看亚马逊的表述:

      聘用并培养最佳人才:领导者在每次聘任和提拔下属时都要提高绩效标准,要发现他们身上的特殊才能,并帮助他们在组织内升迁。领导者要培养其他领导者,并严肃对待自己在培养他人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坚持最高标准:领导者要坚持近乎严苛的高标准,即便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标准高得离谱。领导者要不断提高标准,并促使团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流程……

      不管谁执笔,“绩效驱动,以人性化的标准评估绩效。”都是令人称道的表述,聊聊数语,既表明了公司注重绩效,同时也表明了公司鼓励平衡评估绩效的观点。

      那么,亚马逊呢?该公司的支持者称,为了彻底破坏零售业(甚至也包括互联网),亚马逊需要一种绩效无情的文化。

      如果你不断提高标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抛下。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在很长时间里,这种策略可能都是可行的。但是,这种文化环境的问题在于,人们会丧失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情怀。

      我认为,亚马逊领导原则的危险在于,它们是骄傲自大、自我抬高的温床,这对所有人都是有害的。狂妄自大会导致破坏性的行为,没有例外。而一种支持这种个性的文化,最终则会培养出与同情心和悲悯情怀相反的品格。

      这样的文化对破坏、创新和赚大钱或许成效卓著,但其社会影响则不然。

      我得承认,我是亚马逊的忠实用户。它确实提供了异常出色的服务,该公司的领导原则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贵在行动”,以及对增长和自我改善的不懈追求。

      他们当然并不缺乏改善的机会。我希望杰夫·贝索及其团队认真对待最近的讨论,并认真思考亚马逊现在何处、去往何方以及什么地方还需要修缮等议题。

      向谁讨教呢?

      或许,他可以从给霍华德·舒尔茨打个电话开始。

标签:;  ;  ;  

星巴克和亚马逊:你喜欢哪种文化?_星巴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