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新时期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艰苦奋斗论文,新时期论文,试论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八次全委会上所做的《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的重要讲话,从战略高度强调了新时期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必要性,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有些人认为,过去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是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如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就没有必要再提倡艰苦奋斗了。有人甚至认为,现在提倡艰苦奋斗是思想守旧,是老古董。一言以蔽之,艰苦奋斗过时了。近几年,一些单位也因此放松了艰苦奋斗教育,再加上西方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好作风,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被淡忘,甚至被丢得差不多了,奢侈之风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盛行。严峻的现实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首先,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虽然经过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还有5800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部分国有企业活力不强,下岗待业人员增多。而且,我们还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长期艰苦创业,勤俭建国,即使将来真正富强了,也要把这种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决不能把艰苦奋斗看成仅仅是革命战争年代和物质匮乏时期的生存手段,而应把它作为发展经济、振兴民族的长久之计。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注: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06页。)
其次,拒腐防变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会乘机而入,侵害我们健康的肌体。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干部队伍中享乐主义抬头,有的讲排场、摆阔气,经常出入高消费娱乐场所,一掷千金;有的地方背着财政赤字购买高级小轿车,配备寻呼机、移动电话;有的超标准修建办公楼,耗费巨资购买或装修住房;还有的地方会议成灾,各种纪念活动名目繁多,滥发纪念品、礼品,奢侈浪费相当惊人。这种消极腐败现象,已经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影响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如果任其蔓延滋长,势必断送社会主义大业。
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共产党员要经受的考验更为严峻。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艰苦奋斗是“防腐剂”,邓小平同志也指出,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个共产党员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自律,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增强抗腐防变的能力,以经受住各种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再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一方面,艰苦奋斗作为思想道德不可缺少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备条件。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管是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还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都是长期、艰巨和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花大力气,靠艰苦奋斗来完成。另外,精神文明建设要靠物质文明建设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和实践经验,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又有赖于长期的艰苦奋斗。丢掉艰苦奋斗精神,两个文明建设都会遭到破坏。对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决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必须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放在突出的位置予以落实,以弘扬民族正气,匡正社会价值导向,净化社会空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实践证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密切党群关系,这是我们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注: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217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业时期,更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多数党员和领导干部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因而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江泽民同志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文中指出:“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伟大的创业,必须大力弘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了使艰苦奋斗精神在新的创业时期发扬光大,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努力:
一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诚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说到底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问题。”艰苦奋斗和奢侈浪费,是两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对立。这“三观”出了问题,就谈不上艰苦奋斗。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些党员和干部不深入学习理论,不注意思想改造和思想修养,没有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而真善美和假恶丑分辩不清,头脑里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少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东西多了,甚至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现实中这样的沉痛教训已不少了。因此,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要联系奋斗目标,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有了坚定的信念,站的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个人的名利就看得淡了,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就不容易被世俗的荣华富贵所诱惑,而能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学习要联系自身的思想道德实际,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培养高尚的精神境界,纠正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保守”的错误思想,树立艰苦奋斗永远是时代前进动力的正确观念;纠正把奢侈浪费当作时髦和荣耀的错误思想,树立勤俭节约光荣的正确观念;纠正享乐才算“潇洒”的错误思想,树立埋头苦干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观念,坚决反对和抵制消极腐朽的生活方式。
二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在全党、全社会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关键的一环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领导干部能否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不仅表明其个人道德境界的高下,而且关系到党群关系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因为,一般说来,领导干部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的思想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领导干部如能从自己做起,自尊、自重、自警、自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不搞奢侈浪费,不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远离灯红酒绿的场所,带头大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风,就能唤起人民群众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同感,在全社会形成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领导干部应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带头艰苦奋斗的义务,没有搞奢侈浪费的特权。要自觉做到职务高了,人民公仆的本色不能变;权力大了,勤政廉洁的标准不能低;条件好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只有这样,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在全社会发扬光大起来。
三是狠抓制度落实,严格执行纪律。要制止奢侈浪费等腐败现象,就必须认真抓好三个环节:第一,狠抓制度落实。最近,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使反腐倡廉工作更加制度化、法制化,各级党政机关要采取坚决措施,一项一项狠抓落实。要坚持用这些制度管人,按这些制度办事,靠这些制度促进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斗争纳入法制轨道。第二,加大监督力度。实践证明,加大监督力度,是保证领导干部正常行使权力,遏制腐败现象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坚持在党内和政府机关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特别要坚持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测评党员干部制度,健全党内选举监督制度。邓小平同志说,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的处分。对各级干部的职权范围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种条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这样才能切实从制度上保证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第三,加强思想教育,严肃执纪。艰苦奋斗精神属于思想道德范畴,要通过教育,提高修养,使之发扬光大,但教育不是万能的,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者,要严肃执纪。如果只讲教育不讲纪律,或执纪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只会使教育变得软弱无力,难以收到显著的效果。严肃执纪,就要认真执行“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维护党纪党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凡是党员,不论职务多高,资格多老,只要违反党的纪律,就要按照党规党法严肃处理,谁也不能置身于党的纪律之外,成为不受党的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综上所述,艰苦奋斗精神的历史价值是不可磨灭的,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在新形势下,只要我们真心真意地同人民群众一起艰苦奋斗,我们的事业就会更加兴旺,我们的党和人民就会无敌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