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探讨论文_何国敬

(宣汉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6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在分析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相应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0%,比对照组患者的18.0%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别为96.0%,比对照组患者的82.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相应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282-02

心血管内科在医院中属于较为特殊的科室,其具有较高的医疗风险,心血管疾病往往较为复杂,且具有较高的突发性及多变性,这对护理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相应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不但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同时还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1]。因而,医护人员应当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对相应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分布在在45~76岁,平均年龄为(60.5±3.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在44~77岁,平均年龄为(61.2±3.5)岁。患者疾病类型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冠心病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对组间资料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给予常规检查、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辅导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管理。

1.3 评价指标

在护理期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2.结果

2.1 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0%,比对照组患者的18.0%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体数据详见下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χ2=5.005,P<0.05

3.讨论

3.1 不安全因素

3.1.1护理因素

(1)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缺乏严谨性,不能严格依据要求实施护理,相应的法律意识淡薄;护理工作较繁杂,引起多数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不好,对护理中潜在的风险不能及时的认识与控制。

(2)用药问题,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较为复杂,相应的药品种类也比较繁多,在配药与用药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或是不能进行认真的核对,将很容易导致药物配伍及剂量出现差错。

(3)护理记录方面的问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记录,对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方面问题、患者病情状况以及用药情况等进行客观准确的记录,这将不利于护理的高效展开。

3.1.2患者因素 心血管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其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不高,如不依照规定服药,不遵守医院住院规定等。还有一些患者不能清楚的表述病情状况,在治疗期间所出现的相关问题不能进行及时的反映等,这些都是护理过程中的不全因素,影响护理的开展。

3.1.3其他因素 医护人员对于治疗药物相应用法不够熟悉,对相关医疗器械不够熟练;对患者不能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另外,一些医护人员的护理经验不足,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等,这些都将会成为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3.2 防范对策

3.2.1增强安全护理意识 基于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加强对医护人员在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增强其护理安全意识;对医护人员进行引导和培训,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其责任意识[2]。另外,还要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处理不良事件的能力和意识。心血管内科患者其病情较复杂,且变化快,因而医护人员应当能够对患者相应危险因素进行及时的评估,并对重点环节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医院规章制度,保证护理人员能够科学规范的实施护理操作,提升护理质量和效率。

3.2.2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 为能有效规避心血管内科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断提升其护理方面相应技能,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意识。定期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护理服务。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对医嘱及患者处方进行严格的核对,最大限度的降低错误的发生。时刻提醒医护人员,其护理和服务的对象是宝贵的生命,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融入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只要对患者造成伤害就一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

3.2.3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并注重住院环境的建设

医护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应当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保证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医护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要多考虑患者,与患者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保护和尊重患者,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痛苦,向患者讲述疾病的相关情况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案。另外,医护人员还要注重住院环境的构建,注意病房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做好消毒防范措施。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相应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于涛丽.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探讨[J].医学信息,2015,(40):289-290.

[2]陈小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讨[J].中外医疗,2014,(8):150-151.

[3]杜迎新.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45-46.

论文作者:何国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探讨论文_何国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