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思想论文,而作论文,标志论文,成熟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抗日战争胜利地结束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①,毛泽东的这一科学预言实现了。
抗日战争时期,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错综复杂,斗争极其激烈、残酷的时期。一方面,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毛泽东说:“一个民族敌人深入国土这一事实,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②这一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着、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阶级矛盾虽然处于从属的地位,但是性质并没有改变,而且斗争还很激烈。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为要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党必须在思想上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统一。鉴于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后期,都是因为全党没真正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统一,以致机会主义能够起作用,而使革命遭到严重的挫折,所以,毛泽东在领导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即重新开始大力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在他看来,我们党内的思想问题的最本质的问题,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问题,也就是关于是否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为了从思想上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毛泽东在这一时期,不仅学习了《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等马列著作,而且系统地研读了许多中外学者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期。1938年1月12日,他在致艾思奇的信中写道:“哲学书多研究一会再写还更好些”③。1939年1月17日,在给何干之的信中又说:“我的工具不够,今年还只能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学,经济学,列宁主义,而以哲学为主”。④这时候,毛泽东一面研读哲学著作,一面探索中国革命逻辑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等科学论著,就是在这一时期写作的。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时期。
那末,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
有的同志说:《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标志。这种看法确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
一,从《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写作的时间来看,毛泽东说: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抗日战争初期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⑤这时候,抗日战争刚刚开始,敌我双方的长处和短处,敌战争的退步性、野蛮性和残酷性,我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特别是这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自身所固有的特征尚未充分暴露,因此,“两论”写作的时间不能概括抗日战争时期的全貌,不能把“两论”的写作时间与抗日战争时期简单地等同起来。
二,从“两论”的内容来看,“两论”是为揭露、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而写的。“两论”在总结“一战”和“二战”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从世界观的高度,揭露这些中国的主观主义者是怎样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割裂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而堕入主观主义的立场的。这两篇著作虽然也谈到了中国革命问题,抗日战争问题,但是,它们没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作全面的考察。因此,“两论”没有也不可能全面而系统地反映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哲学思想。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究竟是以“两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还是以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这一根本理论的成熟作为它成熟的标志呢?我认为,应该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两论”的巨大意义,不在于它们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不在于它们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化的标志,而在于它们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论述了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性,为实事求是奠定了牢固的哲学基础。
毛泽东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中国共产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倡导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就一直同脱离实际、一切只从主观愿望出发、一切只从本本和上级指示出发的错误倾向作斗争。这表现在他的革命实践和各个革命时期写的科学著作之中。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政策》、《〈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农村调查》、《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学习和时局》等等论著中,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可以说,抗日战争时期,是实事求是思想完全成熟的时期。
第一,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出了一系列的科学概括。
中国共产党人独创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特点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原则和工作作风,同一切新理论、新学说的创立一样,也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成熟的发展过程。在我们党的幼年时期,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在他们自己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虽然对实事求是的理论原则和工作作风有所认识,有所表现,但在当时,就全党来讲,不可能明确提出这一原则。这只有在经历了16年的战斗,到抗日战争时期,才有可能对实事求是作出如下的概括:
实事求是,就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论》);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的实际运动所包含的具体的条件,去看出这些现象中的具体的矛盾、矛盾各方面的具体的地位以及矛盾的具体的相互关系,就是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矛盾论》);
实事求是,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实事求是,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完整的、统一的了解(《〈共产党人〉发刊词》);
实事求是,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我们民族的特点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新民主主义理论》);
实事求是,就是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就是“有的放矢”,就是党性的表现(《改造我们的学习》);
实事求是,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就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整顿党的作风》);
实事求是,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些科学概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实事求是的质的规定性,特别是整风文献中的概括,将实事求是的质更加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这些科学概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然性的认识。如上所述,这种认识,只有在我们党经过领导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之后,有了正确和错误、成功和失败的比较,并且经过认真学习,认真总结,才有可能从不明确到比较明确,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从不自觉到比较自觉,才有可能把实事求是提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升华为党的思想路线,并为全党所接受。
第二,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思想作了多方面的展开。
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迫切需要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结合起来,制定出合乎当时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和办法。为此,毛泽东把实事求是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使实事求是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实事求是理论在军事领域的展开。
中日战争一爆发,全国各族人民都坚决要求抗战,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但是,怎样认识中日战争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怎样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怎样反对亡国论和速胜论?怎样变蒋介石集团的片面的政府抗战为共产党的全面的民族抗战?这就是当时中国革命最大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人还是模糊不清的。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这些问题的科学著作。这部著作是反对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导抗日战争走向最后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应用实事求是理论分析战争的光辉典范。
实事求是在政治领域的展开。
毛泽东依据实事求是的理论,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出发,对中国历史、社会性质、中国政治和中国革命所处的国际环境,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明确指出:
一,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革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三,中国资产阶级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即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殊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统”进来,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
四,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民是无产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
五,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只能是新民主主义的。
毛泽东创立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又一个光辉典范,是实事求是理论成熟的又一个标志。
实事求是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展开。
为了克服经济困难,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应用实事求是的理论,从当时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经济政策。他的《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组织起来》、《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等等论著,就是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著作。这些著作的基本观点是:
一,发展经济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以条件为转移。
二,自力更生,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丰衣足食的目的。
三,必须首先帮助群众组织生产,改善生活。
四,“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耐穿耐用。”
这些思想,虽然是在半个世纪以前提出来的,但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在文化、党的建设等领域的展开,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第三,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出了哲学概括,逐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
实事求是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统一。在毛泽东看来,“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是”是指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根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制定出正确的政策。这就是说,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世界是可以改造的。可见,实事求是既讲了本体论的问题,又讲了认识论的问题。它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意识和物质同一性的原理熔铸于一体。
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实事求是也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
上述三个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带有我们的民族形式和民族文化的特点,这样一来,实事求是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从欧洲的形式转化为中国的形式,在中国具体化了。这是实事求是思想成熟的又一个标志。
根据以上的简析,我认为,应该把实事求是思想的成熟,看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点和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一致起来了。
注释:
①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15、781页。
③④《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18、136页。
⑤毛泽东: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