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 517000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速度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相应的关于建筑物结构问题的反馈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为普遮和突出的问题是结构裂缝问题。而结构裂缝正是构成对建筑物正常使用和结构安全的严重威胁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出现的裂缝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裂缝
前言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建筑墙体和楼板的裂缝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重点、难点。由于很多原因都可以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因此,有必要对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从结构设计上对相关问题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实际就是结构变形至塑性阶段持续伸张或压缩变形导致混凝土内部颗粒发生位移脱离。虽然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从当前比较常见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成形时水化热控制不良导致急剧膨胀或收缩、混凝土因温度应力产生变形、混凝土受力及结构沉降变形等。
1.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当前混凝土现浇施工中,均不同程度加入缓凝剂或早强剂等添加剂,造成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水化热在后期或早期大量地集中释放,从而使混凝土急速膨胀后又冷却干缩,导致混凝土不规则裂缝的形成。而且,在体积较大、厚度较厚的混凝土浇筑中,因浇筑成型时问差异使混凝土内部水化热不均匀释放,导致内部膨胀和收缩不一致并相互制约而产生裂缝。
2.温度应力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受到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当结构变形受到约束时,将会引起应力。若温度变形收到相邻结构约束的,属于外约束,如梁变形受到柱的约束、楼板变形受到梁柱的约束等。若温度变形因内部热量不均匀而受到内部质点之问的约束,属于内约束。约束使温度变形无法自由实施的情况下引起的结构温度应力(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混凝土结构裂缝。外约束应力常见于炎热地区或严寒地区,而内约束应力常见于日温差较大的山区。
3.结构变形不协调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在结构设计中,有时会不注意将刚度差异较大的结构设置在一起,导致协同变形中,刚度较大的结构拉坏刚度较小的结构。如预应力梁、框支梁等高度较大梁变形较大,经常会把位于梁受拉(压)区的侧边楼板带动变形而产生混凝土结构裂缝。
4.结构受力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因为设计不完善、施工不到位,造成结构个别部位薄弱、有缺陷,当结构受力时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如楼板内暗埋线管减少结构实际厚度,且线管下方因施工不到位而没形成密实混凝土,造成板跨中暗埋线管处板底开裂。
5.地基变形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在基础设计过程中,对于其中一些可塑、软塑地基可满足承载不大的建筑物,短期使用也不会有沉降的影响,但是经过长时问的软基脱水固结,也会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而产生开裂。此外,有些建筑地基是换填处理的,也会在长时问的填土固结变形中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上部混凝土结构开裂。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控制措施
根据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为了更合理地控制好建筑结构裂缝,至少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合理设置建筑变形缝
在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将结构划分为几个自由独立变形结构单体,可以有效地解决结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过大、以及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问题。然而,设置变形缝会受到建筑使用功能的限制,例如,在伸缩缝设置时,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可分割性而不能设置。而且,变形缝的防水防潮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
2.设置混凝土后浇带
后浇带,是解决不能设置伸缩缝时的一种解决方式。后浇带一般设计为,在楼层结构剪力较小处留置1米左右宽度的梁板混凝土,在相邻混凝土完成浇筑一段时问以后,才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设置后浇带能够有效地解决不适宜设置伸缩缝的结构混凝土,浇筑和固化过程的伸缩变形而产生裂缝问题。甚至,后浇带能解决建筑前期固结敏感土质上的沉降差问题。但是,后浇带无法解决后期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温度变形和结构不均匀沉降变形产生裂缝的问题。
3.设置混凝土加强带
因为后浇带的施工周期较长,有时会影响工期或后续工序的施工,所以为缩短混凝土施工工期,经常采用加强带代替后浇带来进行施工。具体做法是:将适量的膨胀剂添加到混凝土中,使混凝土发生膨胀产生内部的预压力,这种预压力可以抵消温度应力的作用,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加强带能解决一次成型的超长结构的施工问题。但是,加强带中膨胀剂的掺量控制不好,产生的预压力过大或过小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其次,由于加强带需要整层楼板混凝土掺入膨胀剂,导致施工成本有所增加。
4.完善结构设计,增加抗裂构造措施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采用量多的不直径配筋比量少的大直径配筋更有利于抗裂。此外,在一些容易受到温度影响的楼板中,要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或配置抗温度变形钢筋网片;在水电等其它专业开洞、穿线管等减弱结构受力的地方,增设构造配筋或增加结构厚度;在容易产生变形集中的板角加设加强筋;预应力梁及大梁侧边板厚度适当增加且双层配筋等等。增加构造性配筋,虽然会增加建设成本,但对于控制建筑结构开裂会有明显的效益。
5.采用保温隔热措施
为避免混凝土结构因温度应力产生裂缝,除了混凝土养护时通过覆盖及浇水来保持混凝土均匀散热外,建筑设计中还设计屋面保温层、外墙隔热层等保温隔热措施,来避免日常使用中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6.采用预应力技术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作为一种抗裂技术,在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钢筋混凝土应用中,通过预应力钢筋张拉而产生较大的预压力,可以抵消混凝土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防比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三、工程实例
某住宅楼,地下2层,地上20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主楼长度为110m,裙楼长度为80m,裙楼与主楼宽度均为75m。地上部分采用设置抗震缝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
1.地下室底板及顶板的裂缝控制:
根据建筑结构地基分析得知,土质承载力较高。因此,主楼基础采用梁板式筏基,裙楼基础采用独立基础。为了控制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地下室底板及顶板沿裙楼与主楼连接处横向设置一道后浇带,以消除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与此同时,裙楼部分和主楼部分分别沿纵向设置一道后浇带和两道后浇带,以释放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力。
2.上部结构的裂缝控制
结合本工程建筑建设的特点,主楼与裙楼分为两个单体,因此在裙房与主楼连接处设置宽120m m伸缩缝,以降低整个结构的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
由于裙楼内部功能需要不能设置伸缩缝。因此,对裙楼部分混凝土结构裂缝进行控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一层顶至屋顶纵向设置宽后浇带。
(2)混凝土构件不外露,利用填充墙外包,以降低混凝土结构构件温度应力。
(3)采取屋面保温措施。
(4)屋面板采用双层双向配筋。
(5)加设板角加强筋。
(6)在施工过程中合理设计混凝土配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并控制好混凝土入模温度。
另外,主楼两侧建筑布置较为灵活,这样不仅有利于结构的抗震,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结构混凝土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问题。
该工程结合建筑功能和结构安全要求,考虑到结构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采取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并经实践表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也体现了施工工艺的协调性。
四、结语
总之,混凝土结构裂缝一直是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热点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混凝土结构裂缝这一困扰,我们需要掌握好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形成的原因,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朝辉.浅谈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及处理[J]. 门窗,2016(11);142
[2]冯杰. 谈混凝土裂缝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措施[J]. 山西建筑.2016,(08):202-203
[3]刘玉锋. 试述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的控制与治理[J]. 四川水泥.2017,(02):303
论文作者:李炼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应力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