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班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武 岳
(鲁东大学(东校区)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1)
[摘 要 ]高考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适应新高考的变化,“走班制”应运而生。而教学班的管理则在班级建设、课堂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临系列挑战。解决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班管理问题,需建立以电子信息技术支撑的动态管理平台;适当增加课时,进行交流解惑;积极开展团体活动,培养集体意识;加强学科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建立权责分明的责任制度,避免产生冲突;建立学生自治委员会;建立多因素配套评价体系。
[关键词 ]教学班;班级管理;挑战;对策
一 、新高考改革背景
高考作为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从2014年起,国家首先在浙江省和上海市实施新型高考改革方案,进行高考改革试点工作。随后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相关配套方案的落实代表着有了实践层面的具体发展战略[1]。为应对新高考改革,走班制势在必行。走班制区别以往的班级授课制,是指上课的教师和教室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班级层次,不同班级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作业、考试难易程度、学分分值都不相同的教学模式[2]。
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在固定的班级上课,简称“行政班”,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学科则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自主选择三门课程进行走班,简称“教学班”;另一种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同思想政治、历史等六门学科全部实行走班制。走班制除了带来组织形式上的变化,即由班级授课制形成固定的行政班级单位变成“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局面外,还将班级管理的主体扩大了,在以前的班级组织形式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承担主要的管理责任,而走班制将学科任课教师也纳入班级管理的主体。而最显而易见的变化便是学生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每天穿梭于不同的教室进行上课。因我国进行新高考改革试点的学校大部分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所以本研究将以第一种形式作为研究的基础,指出教学班的班级管理所遇到的新型挑战。
二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学班管理面临的挑战
1.课堂管理
(1)课堂考勤。在原有行政班级中,由于每个人的位置相对固定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较长,所以教师能够切实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身心发展变化,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并且由于教师本身的权威性,所以对于课堂考勤一般不需要专门去考虑管理。而现在教学班级的出现是不同学生应对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三门学科组成的临时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其本身带有不稳定性,以前行政班级不用考虑的问题都显现出来。走班制的情况下,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学生在各个教室间进行流动学习,班主任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及课堂出勤情况。而任课教师每天面对不同的流动学生群体,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并不了解,无法直观地看出课堂出席情况。而每天的授课时间是一定的,专门利用课上时间进行课堂考勤工作并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法。那么,该如何解决课堂考勤情况便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作业收发。在原有的固定班级里,每门学科都设有一位或者两位学习委员,帮助教师传达学习任务和收缴作业。但在教学班中,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班级,原来一门学科一个课代表,现在需要N 个课代表,这样收缴作业时同一个班级需要收缴的作业多了[3]。教学班上完课之后,每个学生都直接回行政班级或者走班到下一个教室上课,处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情况,那么作业该什么时间收缴、以什么样的方式收缴、由谁收缴、怎么与任课教师相联系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准确传达和反馈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课后辅导。教学班最大的挑战就是课后辅导的问题。教学班级的课后辅导问题不容小视。在之前班级管理模式中,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教师进行授课,学生下课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与教师进行交流。而在教学班里,课上的时间用于学习新知识,教学的节奏与教学时间恰好对应,当一节课结束之后,学生要赶往下一个教室,即使有问题也很难挤出时间来向教师请教,教师有心也无力帮助。当学生一直处于不断走动状态时,对于学习中的困难或者疑惑该如何解决,教师对于学生的单独辅导或者督促该如何保证又是一个新型的挑战。
2.班级管理
(1)集体意识。在原有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共同生活在一个教室里,相处时间长,把班级当成自己在学校的小家庭,把同学当家人一样相处,积极开展并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形成特定的班级特色和班级文化。而实行走班制后,教学班具有临时性、松散性的特点,而学生则会出现人手一张课表的情况,每人每天会去不同的教室上课,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对集体概念慢慢淡化,归属感降低。如何在走班的状态下,通过有效的时间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教学班班级管理的新型挑战。
(2)德育工作。当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后,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德育工作的主体、时间及空间都发生了变化。在教学班中,学生和教师相处的时间较短,开展活动有较大难度,任课教师除了教学任务还需承担德育任务,教师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完成德育任务需要考量。
另外,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空教室,设定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教师轮流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当学生有问题需要找教师解决时,利用自习时间或者业余时间与教师进行交流;或者当有的学生需要专门辅导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在空教室里进行课后的辅导。
3.考核评价
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水利部部长陈雷迅速作出安排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重要指示精神,立即组成工作组赶赴灾区,会同青海省水利部门迅速查清震损水利工程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险情,抓紧做好排险避险预案,切实防范地震次生灾害,确保震损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对于教学班级的作业收发问题,学校可在走廊里设置专门的电子作业柜子,每个柜子标明编号,不同学科教师对应不同编号,学生完成作业后刷卡自觉放入作业柜中,教师可通过管理平台直接了解作业的收发情况,当发现有作业方面的问题需要和学生交流时,可以通过管理平台直接联系学生。
1.1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方差分析教学过程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关键在于理解离差平方和的关系。按照单因素方差分析理论可以将它们分为三个部分:总离差平方和,误差项离差平方和以及水平项离差平方和[1]。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我们会推演总平方和是如何分解为误差项平方和与水平项平方和的。总离差平方和,水平离差平方和。通过对SST式进行分解,得到两个部分是SSA和SSE之和,从而有SST=SSA+SSE的结论。这样的拆解公式会让数理功底不好的初学者难以理解每部分的含义。
三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学班管理的对策
1.建立以电子信息技术支撑的动态管理平台
走班制的出现使学生处于流动状态,相应地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校园和班级的动态管理平台。对于学生课堂考勤问题,学校可以建立一整套的电子考勤系统,在教室、图书馆等场所设立考勤系统,学生上课、进图书馆学习等刷卡进入。这样既解决了教学班课堂考勤的工作,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动态走动。
(2)学生评价。走班制形成后,学生改变了以前在固定教室学习的情况,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每位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都有所不同,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也不同,如何整合多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是面临的挑战之一。
(1)教师评价。走班制的形成使得整个学校的教师资源重新规划与调整,每个教师所担任的教学任务和管理职责都有所不同。教师群体中的最大变化便是任课教师也成为管理主体,即同时承担教学任务和教学管理,这样,任课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都远远加大。在实行班级授课制时,有与班级授课制相统一的整套的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比如班级的各方面成果都与管理主体班主任的各项考核与评价直接挂钩,那么走班制实行之后,管理主体不单单仅限于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务处等都成为管理主体,那么该如何进行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成为不可避免的挑战。
走班制的形成,使学生处于上完课就去另一个班级上课的状态,每节课有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当教授完新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正好下课,而课间学生忙于走班,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交流的时间就变得少之又少,当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疑惑不解时,没有时间与教师交流。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适当增加课时,增加的这部分时间用于学生在一节课内容结束的时候,有什么问题能直接向教师请教,或者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这样便于教师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适当增加课时,进行交流解惑
对学生的教学通知和任务传达都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发布,节约教师口头布置任务或者召开会议发布通知的额外时间。因学生处于流动状态,大部分时间处于脱离班主任管理与监督状态,所以应充分发挥校园信息技术的作用,对学生实行动态的监督与管控,及时了解学生课堂表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也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反馈,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且真实有效。总之要利用信息技术形成一整套体系,包括对师生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开展、管理和评价。
(3)责任归属。当学生从属于两个不同的班级时,由行政班的班主任和教学班的任课教师共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归属问题值得思考。例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学生发生意外或者冲突的时候,由谁进行调解和处理,谁又为学生的意外承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共同管理是否有管理漏洞,比如学生课间发生冲突或意外时,教师该如何处理、责任该怎样归属等都需要进一步细化。
走班制使得学习的场所和群体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班级内部,而是扩展到整个学校或者是整个年级的学生群体。不同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不同教师的思想教育,都是作用于学生群体,所以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当利用扩展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任课教师可以布置有特色的主题班级环境,突出班级的特色,让学生愿意且容易记得,增强学生对教学班级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同时积极发动学校社团、专门机构的力量,积极开展多样的团体活动,例如盲人体验、信任游戏等,建立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合作意识,增强凝聚力。
3.积极开展团体活动,培养集体意识
原原本本学思想。理论武装是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学习制度,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绝不能一阵风、走形式、喊口号、做样子。要继续往深里学、往实里学、往心里学,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升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会工作的水平。
4.加强学科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
2016年9月,国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在走班制的情况下,教学班的德育工作只能由任课教师承担,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课教师主要还是承担教学任务,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教学,加强学科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融合。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发展,积累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在日常教学中突出学科教学特点,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开展小型的德育活动,在教学和生活中把握机会渗透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把核心素养融入学生发展中去。
5.建立权责分明的责任制度,避免产生冲突
走班制的形成,使得管理主体变成两部分,即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为了更好地优化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工作,必须建立权责分明的责任制度,避免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在工作中出现冲突或者推诿。比如应规定在学生发生意外和冲突时,是谁承担首要责任、谁承担次要责任,并且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发生地在课堂上,那么任课教师需要承担首要责任、班主任承担次要责任等等。学校对此应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内容详细并且执行力强,权责分明,赋予教师正当的权利,明确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同时任课教师应与班主任及时地进行交流与沟通,每日、每周、每月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工作的接洽与交流,可以通过开座谈会或者网上交流等各种方式进行,使得每位教师都能更快地了解学生,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渠道已经筑堤的实际情况,布孔又要涵盖所有筑堤所占用的原地基基础。搭设的施工平台应达到同筑堤的底宽,选择优异的施工方案来布孔。首先要调查周围土源的情况,如需外购土来搭设施工平台,则要计算外购量与单价综合对比拆堤的投资哪个更节约。
6.建立学生自治委员会
走班制使得学生处于流动状态,需要引导学生管理的自主化,构建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 “学生自治委员会”,该组织是学生在走班过程中展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教育的主要基层民主形式[4]。赋予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权利,通过权利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自治精神,同时替教师分担一部分管理压力。学生自治委员会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课间流动的状态与秩序、课堂出勤率、参与活动积极性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监督和考察,维持教学秩序,以保证各项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和进行。学生自治委员会的工作要由教学办的教师专门负责,既保证了学生自治委员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又对学生的日常事务和学习动态保持一定的了解与监督。
通过对不同贮存年限的成品酒进行抽样检验,其总酸总酯的变化是“酸增酯减”且改变量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两者是一个并存的整体。通过对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酸酯动态平衡的研究,发现其贮存过程中酸酯变化规律,有助于酒企提高白酒品质,同时对延长白酒货架期有重要的意义。
7.建立多因素配套评价体系
走班制形成后教学班的任课教师比以前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这意味着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实现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任务的完成。相应的教师评价体系也应有所改变,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绩效,应采取多样评价方式结合,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教学任务、学生反馈等各种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以保证教学班教师得到应有的权益。
[参 考 文 献 ]
[1] 王润.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实施走班制的问题审视与路径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29-35.
[2] 张善超,李宝庆.高中走班制的文化阻力及其超越[J].教学与管理,2016(4):4-7.
[3] 许伯祥.走班制学生管理的几个注意点[J].教学与管理,2016(1):28-29.
[4] 王润,周先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机制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6(6):49-53.
[DOI] 10.16165/j.cnki.22-1096/g4.2019.02.018
[收稿日期 ]2018-06-29
[作者简介 ]武岳(1993-),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G47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77(2019)02-0077-04
[责任编辑 :陈学涛 ]
标签:教学班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挑战论文; 对策论文; 鲁东大学(东校区)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