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著作——《〈资本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著作论文,理论论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运用《资本论》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面临的新课题。新近出版的《〈资本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陈征、李建平和郭铁民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以下简称《发展》)是我国学术界在这一课题研究中突出的新成果之一。初读该书,从中获得很多教益。
一、在结构和体系上具有创新性。《资本论》在我国的传播和研究已有60多年(从三卷本完整翻译完算起)的历史。在早期,主要是译介外国的辅助读物,如日本河上肇的《〈资本论〉入门》,苏联卢森贝的《〈资本论〉注释》等;解放以后到70年代末,陆续出版我国学者撰写的解说《资本论》的著作,如王思华的《资本论解说》,郭大力的《关于马克思的“资本论”》,王亚南和袁镇岳的《〈资本论〉讲座》,陈征的《资本论解说》(注:陈征教授的《资本论解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完整地解说《资本论》三卷的著作。),张熏华和洪远朋的《〈资本论〉提要》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理论研究的新局面,《资本论》研究也进入了新高潮,学术界分别从解说、创作史、方法论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运用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出版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著作,如许涤新的《〈资本论〉研究》,马健行和郭继严的《〈资本论〉创作史》,陈征等人的《对〈资本论〉若干理论问题争论的看法》(上、下)和《评介国外部分学者对〈资本论〉的研究》,李建平的《〈资本论〉辩证法探索》,等等。这些著作对《资本论》在我国的传播,促进经济理论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出版了一些直接运用《资本论》研究我国现实经济问题的很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如陈征的《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研究》等,受到了理论界的好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运用《资本论》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崭新而又紧迫的课题。《发展》一书,不仅仅是对《资本论》本身的研究,也不同于专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著作,而是在系统地概括《资本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运用《资本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对基本原理的概括全面而又突出重点;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系统而又富有创新。因此,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该书显得特别有价值。
二、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研究《资本论》,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捍卫和丰富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资本论》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鼎盛时期的作品,也是马克思创作计划的一部分,二、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手稿编辑的。因此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马克思提出某些概念、原理而没有进一步展开论述;二是科学技术发展了,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资本论》的一些原理需要加以丰富和发展。但是,有些人对这些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提出什么《资本论》过时论。《发展》不同意这种观点,而是根据《资本论》的原理和提示,结合科学技术和100多年来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况, 进行理论创新,立论有据,言之成理。例如,70年代以后,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国内外出现了“技术创造价值”、“科学创造价值”的论调,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论述劳动价值论时,又未系统而充分地阐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条件下脑力劳动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给后人留下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发展》根据马克思曾提出但未具体解释的“科学劳动”概念,全面地、深入地阐述了科学劳动的特点和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科学劳动和科学劳动力是有区别的。作为科学劳动者具有科学劳动力。科学劳动力的价值,除了具备一般劳动力价值因素外,还包括大量直接或间接的学习费用,研究、发明、创造、实验、试验和群体共同劳动等在内的科研费用,以及前人和同时代的其他人所付出的科学劳动,所以它的价值大大高于一般劳动力价值。科学劳动的一个特点是结合劳动。在学校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是接受科学知识的开始;在科研机构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从事各项技术设备的发明、试验、设计等研究人员,企业内外的经济管理人员,直接从事生产、操纵先进技术的工程师、技术员,都属于科学劳动范畴;文化、教育、医疗服务、宏观经济管理等也属于科学劳动范畴。其范围还将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继续扩大。作为科学劳动,一方面将科学劳动力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还创造大大高于科学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并使单位商品中的直接劳动降低到微不足道。对科学劳动的阐发,既在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在现代化生产中直接劳动人员减少而创造的价值增加的问题,分析了知识技术不能直接创造价值等观点,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类似这样的理论创新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
三、既研究了《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又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着重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长期以来,有的人错误地认为《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革命的理论,而不是建设的理论,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资本论》是研究市场经济的,是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市场经济经验的总结,揭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规律和基本原理。这一理论概括为人们从传统观念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资本论》的研究和运用开拓了新的视野。邓小平同志正是将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决了在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经济体制问题。因此,研究《资本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既要研究《资本论》中有关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和规律,更要研究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对市场经济一般原理和规律的运用和发展。《发展》一书正是以这一思想总揽全书,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首先,《发展》认为,《资本论》所阐述的资本商品理论、劳动力商品理论、地租理论等是我国建立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理论基础,《资本论》所揭示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价格运动规律、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按比例发展规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规律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论》所研究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运行机制仍然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次,《发展》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用《资本论》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通货膨胀和货币调控,提高工资经济效益和实行最低工资制,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改革,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价格改革,流通体制改革,证券市场和城市地租等一系列问题。《资本论》着重研究资本主义农业地租,对城市地租未曾涉及。《发展》以《资本论》的原理为指导,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特殊性,分析了城市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的实质和量的确定及其运动规律。《发展》指出,机械地把马克思的农业绝对地租理论套用到城市绝对地租的做法,是错误的。城市土地和农业土地的一个根本不同点,是以土地作为空间的活动场所,不能用它生产产品,所以城市地租的来源不同于农业地租。城市工业的绝对地租是产业工人新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一部分,商业和服务业的绝对地租则是产业部门劳动者创造后转移过来的商业利润的一部分,居民住宅的绝对地租则来自于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这样,就使城市绝对地租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有的人否认城市级差地租Ⅱ的存在,或虽然承认城市级差地租Ⅱ的存在,但又错误地把加速资金周转带来的超额利润作为城市级差地租Ⅱ的来源,《发展》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土地位置是城市级差地租Ⅰ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土地资本则是城市级差地租Ⅱ形成的决定因素。对城市土地进行追加投资,从微观上看,在地面上进行房屋建设可以提高土地建筑的容积率;从宏观上看,追加投资实现城市土地的载体功能,都可以取得级差地租Ⅱ。这种独到的见解,对认识和利用城市级差地租规律,改革城市土地使用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发展》以《资本论》的原理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的出版,又一次证明了《资本论》没有过时,完全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