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图书馆工作的量化管理改革_图书馆论文

新世纪图书馆工作的量化管理改革_图书馆论文

新世纪图书馆工作量化管理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图书馆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1

20世纪,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如何利用计算机使图书馆的量化管理更科学呢?这将是21世纪图书馆所面临的新问题。

1 量化管理改革的难点

1.1 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统一分类编目的实现,各馆分编人员的工作内容将发生根本性变革,查寻、选择、下载将取代传统的分类编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用定额数量来衡量馆员的工作量,就是不合理的,因为网上查寻文献和下载文献的速度不仅取决于工作人员自身所具备的业务技能,而且与计算机的机型、软件、网络性能等客观条件有关。另外,由于工作类型不同,各工作类型间(如选择同类书的区分号是种次号、著者号还是其它)的细微差别所造成的累计时间差都会影响每个人的速度。读者流通服务工作用条型码扫描器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借还手续,条型码扫描器因价格不同,其速度也各异;而且,工作速度的快慢还取决于读者是否主动配合,如果再用读者借阅量来评价工作量就不太合适。

1.2 对比度不同的定量标准

1.2.1 不同岗位的横向比较 图书馆工作分为采购、分类、编目、借阅、加工等十几道工序,各道工序的性质和难易程度差异很大。每一种工序对工作人员的能力有特定的要求,而每个人的能力、智力和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差异不是集中均衡地表现在人的各个方面,如有的人智力高但精力有限,长时间地工作也会出错。因此,年终考核必须从数量到质量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横向比较。目前,多数图书馆都建立了“德、勤、能、绩”4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并以计分形式体现,这一量化指标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如“能”项评分为92分和95分的馆员并不表明他们在工作能力上就有多大差别,即便有差别也没有具体的硬指标可加以衡量。

图书馆工作的质量与馆员的素质高低成正比,即与馆员本身的文化修养、专业水平、业务熟练程度、劳动态度、思维能力紧密相关。图书馆工作的质量有的可以用数量来体现,如出错率(通过校验员修正数据为标准)等;有的可通过反馈信息获取,如读者利用率可以反映文献采购的质量;虚拟图书馆、专题数据库的点击查询率可以通过用户访问量等进行统计;但有些工作的质量是没有绝对标准可衡量的,如参考咨询等情报服务的质量仅以读者满意程度为标准;而且不同的岗位不具有相同质量的可比性,如分编工作的正确率和文献的读者利用率。有的图书馆将质的考核量化处理,如服务态度、团体协作精神等以基分、加减分来计算,以协调定性与定量二者的关系,这种把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相同素质同化处理的做法,实质上是不科学的。

1.2.2 脑力劳动的定量测算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图书馆员的文化程度要求和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能够单纯用定额数量衡量其劳动付出程度的工种也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定量测算方法已不能准确反映图书馆的工作实质,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实际需要。

在当前的数字化社会,测定科研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难度是很大的。有些高校在衡量科研人员的成果或论文时,规定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按60学时/每篇计,在公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按50学时/每篇计,在内部期刊发表的论文按30学时/每篇计……即用科研人员的研究时间作为衡量其科研成果大小及所付出的脑力劳动的程度,并以此作为奖励员工的依据。那么,图书馆是否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来衡量馆员所付出的脑力劳动呢?

1.3 工余时间的处理

工余时间是指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没有创造价值的时间。外借阅览等服务工作受读者随机需求所制约,并非完全由工作人员主观愿望所能控制的,因而在这些岗位工作的人员时间随意性强,读者多时工作紧张,读者少时悠闲。如果领导或某些读者在这时光临,其印象显而易见,这也是读者工作与其它业务工作难以横向比较或即使比较弱势也十分明显,难以用定量指标衡量的地方。尽管人们用人次/年这一指标衡量图书馆读者工作,但具体到读者,工作人员并没有指定的工作数量指标。不受读者支配的某些图书馆业务工作,当馆员完成了定额工作量后,为了表示其定额量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有的图书馆采取弹性工作制,给馆员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2 量化管理改革难点的转化

2.1 计算基准由定额转向计时

传统的定额管理是将图书馆的各项复杂工作分解成各道工序,并赋予一定的数量指标。当工作产品有明显的数量单元时,有公认的定额指标;当工作产品有脑力劳动特征时,尽管也有数量指标,但数量的随意性很大,如情报服务有课题量和检出文献量,但是用户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各个课题检出的文献量进行评价,而检出的文献量又受情报工作者的控制,所以定额是有管理局限性的。

图书馆工作实行定额管理是为了奖勤罚懒,提高工作效率。但定额管理并不能反映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究竟是主观因素(工作态度)还是客观因素(业务能力有限)造成的,计算工作定额数量的公式是:工作定额数量=时间×速度,速度快的人用较少的时间完成定额,速度慢的人用较多的时间完成定额,两者可以互补。

唯一可以共同衡量图书馆员工作数量的标准只有实际工作时间,这种衡量标准只反映一个人的勤懒问题,进行横向比较就容易些。如用计算机同时进行计时计量,那么既有统一的时间比较标准,又有数量/时间的速度区分(相同岗位比较),这样就可以实现图书馆员的量化管理了。

2.2 测算工具由手工计算转向计算机实时控制

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打破了传统的量化管理模式,创造了计时的条件和基础。精确可靠的时间研究法是制定劳动定额的最好方法,计算机正是自动计时的最好工具。它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也不存在统计错误(除病毒外)。工作人员只要输入自己的口令,计算机便可随时监测和计算你的工作数量和工作时间。如果工作中断5分钟以上,计算机将自动提出警告;中断时间超过6分钟,将作为间断休息不予计时。

对于计算机无法准确计时计量的工作,可采用IC卡辅助统计。如口头咨询或一般情报服务,读者借阅卡(IC卡)插进和退出的时间可进行实时计算统计。对于图书馆临时性和实时性(开会、学习等)的工作,也可采用IC卡与输入工时数量相结合的方式。现代化服务设备均可利用电脑自动计时处理,如复印工作时间=机器自动记录张数/复印机工作速度(张/分)。只要使用复印机,即可准确进行时间统计的联网计算。

21世纪的图书馆将增强对图书馆员工作时间、数量和质量等的内部管理,这对图书馆自动化软件设计提出了新的性能要求,也可以对每个员工的劳动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

2.3 工作质量由主观评分转向权值计算

图书馆员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权值,由专业水平(学历、职称)、工作能力(工作难易程度、正确率、图书利用率等)、工作态度(读者反馈等)、经济效益(创造价值)等一系列参数组成。影响工作质量的多项因素组成了多项权值,图书馆界对这些权值可制定统一标准。可将工作量化管理直接分解成两个要素:数量和质量,数量用实际工作时间表示,质量用多项权值表示,工作数量=实际工作时间×权值[,n]。这样既简单又直观,简化了复杂的考核体系,实际工作时间由馆员自己掌握,权值有统一标准。人为感情色彩的消失,将有利于所有图书馆员赶有目标,比有数据,学有劲头。

2.4 管理方法由领导命令转向竞相招标

以往,由领导根据每个馆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指派其工作岗位,具有主观性和强制性,这就影响了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1世纪的图书馆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竞争上岗,优岗优酬。图书馆有些工作是临时性的(藏书清点、剔旧、宣传辅导等),有些工作是馆员都不愿干的,可采用定量工时招标方式,馆员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投标,是否中标,由领导根据投标者的最优工时和预期质量确定。有些科研项目,还可采用多人同时中标,最后选取最优成果;或多人协作研究,分摊定量工时。这种新的管理机制,可增强馆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励馆员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文化修养,达到科学合理用人的目的。

2.5 工余时间由空闲转向定量填充

现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图书馆员应该利用工余时间,自修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参加各类自学考试或撰写论文,构造具有自我特色的知识框架,学习时间可作为工时处理;馆员对图书情报工作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也应以工时计量方式予以肯定。这样,全馆所有工作人员不仅有统一衡量工作的标准——时间,并且有主动控制时间量的权利。当有的馆员太忙时,其他馆员均可帮忙,而且可用实实在在的计量方式予以肯定。这就调动了馆员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安心和热爱本职工作,使全馆知识结构布局更趋合理。

2.6 管理范围由局域转向网络

在网络环境下,同行业同岗位人员的比较,不仅是工作数量的比较,更重要的是工作质量的比较。

随着图书馆管理由局域转向网络,图书馆界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每个馆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以进一步做好图书馆工作的量化管理。

收稿日期:2000-07-14

标签:;  ;  ;  ;  ;  

新世纪图书馆工作的量化管理改革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