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我们现在还无法对地震等地质灾害进行一个准确的提前预估,因此,进行必要的建筑物防震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加强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合理的选择建筑地基,重视建筑材料的选用与建筑结构的稳固性以及有效的建立抗震防线,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当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设计
引言:
在实际生活中地震的发生不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就当前的科技而言,想要尽可能的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就必须将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的分析与了解抗震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抗震设计的作用进行明确,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加强两者的联系,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改进,以保证建筑业能够继续保持长期、繁荣的发展。
1.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
1.1有效促进建筑安全稳定性能的提升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环节,有效的结合建筑的防震设计工作,可以从建筑物整体的结构上促使建筑物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提升,促使建筑物内部的布局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建筑的抗震设计在通常情况下都会加强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使用更加坚固的材料,并且设置相应的避难所或者逃生通道,使得建筑物的整体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设计技术和设计结构的出现,促使我们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更加坚固有效,并且也富有更多的选择性。
1.2有效提升建筑抗震设计的使用效果
建筑设计在当前领域中已经逐渐趋于科学和完善,很多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些实际现状和问题,都可以很好的利用建筑设计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解决和规避。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我们的抗震设计很可能需要改变一些建筑的外部结构以及内部材料的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结合当前较为完善的建筑设计技术,来帮助建筑的抗震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化。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将高层建筑的电梯间设立在建筑物的中心部位,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稳固程度,提升建筑物实际的抗震能力。
2.现阶段常见的建筑抗震设计问题
2.1地基选择问题
当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各种生活资源表现出日益紧缺的趋势。部分房地产商在建筑过程中,只注重经济效益,没有按照建筑选址要求进行合理的建筑选址,没有详细的分析建筑周围地区的场地和环境,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是否适合建筑,有的建筑的选址在地震断裂带上,一旦发生地震将出现后果。其实,我国也出台了一些文件来规范建筑的选址,比如要求房屋建设要尽量避免在地震多发区域,建筑基础要选择在地质均云的土层或岩层上。
2.2材料选取问题
建筑材料是开展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的抗震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地震高发区域,在选择建设材料时要更加谨慎和严格。当前,我国采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混凝土和钢筋。这些材料虽然是可靠的,但是如果建筑设计本身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那么也会导致建筑的变形和扭曲。而如果只是采取小刚度钢筋框架法,建筑的负担会大大增加。
2.3工程师缺乏足够的实际经验
虽然我国近些年迎来了迅猛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去提高和改进。比如说,在地质地震上,特别是建筑的抗震性能上,我国的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因为,在很大概率上,地震无法被预测,而地震发生的原因也仍待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的来说,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抗震设计上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对于抗震设计也缺乏规范统一的设计理念,这导致在现在的抗震设计中,建筑的抗震目标无法达到预期。现在,虽然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抗震方面的工程师,但是他们只是按照数据固有的参数进行设计,始终缺乏对于实际的考量[1]。
3.提高抗震设计的对策
3.1对建筑的平立面进行合理的布置
建筑物性能的优劣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房屋自身的建筑布局。所以,房屋的抗震性能也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以及结构设计得到加强。这也就是说,如果抗震设计的要求没有很好的建筑布局配合,那么就算在精细的地震分析也无法发挥抗震设计的真正效果。此外,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建筑物的宽度和高度必须符合相关的要求。
3.2选择合适的场地
选择的场地是否合适对于一个建筑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且非常基本的问题。因为,合适的场地不仅关系着工程的稳定程度,还能大大降低造价。所以在场地的选择上,高危地段要尽量避免,比如说应该选择比较好场地和地段,不能选择易产生泥石流、地陷以及滑坡等问题的地段。此外,为了让选择的结果更加安全,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仪器来进行地段的选择。
3.3设置多条防震线
设置多条防震线能够让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得到加强,确保抗震结构体系的可靠。简单来说,设置多条防震线就是设置不同具有较好延性的分体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设置时[2],要尽量选择具有较高实用性能的结构构件。此外,因为每个部件受力条件不同,在建筑中发挥着不同功能,所以在进行选择时,要做到有所区分。
3.4合理的结构布置和结构选型
合理的结构体系不但要经济实用,满足抗震的需求,还要同时考虑建筑的施工技术难度、功能价值、经济指标、地基基础等一系列问题。在进行结构选型的时候,要注意建筑物本身刚性可能造成的问题以及场地实际。总的来说,结构布置要严格控制结构平面的竖向和平面布置,保持结构布置的匀称和对称性。
3.5对建筑各层结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结构设计需要结合各个方面的具体状况进行预处理。比如说可能会触及到质量检测、施工技术、材料选取、地质状况以及建设选址等方面。设计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前,首先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之后再根据科学的设计理念,对建筑的基本框架进行设计,以保证建筑能够获得应有的抗震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让设计过程变得更加清晰和完善,对于那些核心和重点的内容必须要进行详细的标注。同时,设计人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以便能够共同解决一些遇到的难题,让抗震结构设计更加完美[3]。
结论:
简而言之,地震灾害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灾害,有史以来,地震灾害一直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在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领域,进行建筑的防震设计也是当下提高建筑物安全性的一项重压设计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的地震设计以及防震施工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提升建筑物使用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国土广袤,处于地震带上的城市数量也比较多,因此做好建筑设计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有着十分现实的重要意义。本文就针对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问题以及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建筑设计行业中建筑抗震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伟.分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157.
[2]程新波.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8,21:33-34.
[3]程新波.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8,21:33-34.
论文作者:汤继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结构论文; 场地论文; 我国论文; 性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