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潜能,提高素质(下)——幼儿绘画与创造思维教学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潜能论文,思维论文,幼儿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五、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人的素质多种多样,包括道德、文化、科学、心理、身体、创造性、个性……在这些素质当中,人们普遍对文化、道德、科学、心理、身体等素质比较重视,而对个性、创造性素质比较忽视。素质是个体从幼年到成年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儿阶段是个体素质初步形成的时期。尊重这一阶段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进行一系列的创造思维训练,幼儿就会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习惯,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方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现在许多幼儿园已开始注意到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这比枯燥乏味的说教显然更适于儿童接受,但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进行。以绘画为例,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为主,还是以培养幼儿掌握特长为主?由于很多教育者教育观念没有根本转变,许多幼儿园以及社会上办的各种绘画班在指导思想、教材、教法方面还是“走老路”——以传授专业知识及技能、发展特长、让幼儿模仿成人画为主,鼓励幼儿画得跟成人一样好。结果幼儿画得吃力,情绪沮丧,注定要失败。因此,教育者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教学中才会由鼓励幼儿模仿转变成鼓励幼儿创造。
总之,创造性、良好个性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抓住了创造性、个性,也就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
六、创造思维教学法的教学特点
1.尊重幼儿的思维特点
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只会求同,不会求异,不敢创新。重复、再现、临摹,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画,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不仅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思维,而且还会使幼儿形成依附的性格,头脑中永远不会有创新的火花。如某一幼儿老师教小朋友画猪,由于一时疏忽,老师忘了给猪画尾巴,结果全班2/3以上幼儿都没画尾巴。原因是老师平时没有指导幼儿大量进行形象感知、表象记忆,幼儿头脑空洞,不会进行联想与创新。
幼儿早期的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持,他们需要靠直觉行动思考。老师要尽可能发展幼儿的感官,让幼儿看、摸、闻、尝、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表象,慢慢地由依赖实物思维变成依靠头脑中的表象来思考,然后再教幼儿将实物进行类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老师的责任是不断地开拓幼儿的思路,使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如看到水中的鸭、鹅,就联想到大海中的船;看到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就联想到各种各样的飞机……让幼儿打破时空限制,进行分解组合、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甚至幻想、异想天开。创造思维教学法以生动、实际的形象、场景、活动教具将这些创造方法教给幼儿,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在绘画实践中动手、动眼、动脑,以自己画出的画与别人的不同、构思独特新颖为自豪。
2.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
传统美术教学的弊端主要是忽视幼儿的学习特点,过多地运用语言传授的方法向幼儿灌输知识,很少利用活动、利用幼儿的游戏实践。
创造思维教学法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全面功能,通过活动、通过幼儿的亲身实践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幼儿愉快地接受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幼儿掌握人的结构、动态,老师边放音乐边让他们自编动作跳舞照镜子;教幼儿画小鸡,就让他们在动物角养小鸡、观察小鸡、喂小鸡、触摸小鸡、与小鸡交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画小鸡的一家、捏小鸡出壳。幼儿学习主动,兴趣强烈。
另外,要围绕学习重点,将各种教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中班画我爱妈妈,要向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让幼儿画我爱妈妈的画,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玩过家家游戏,谈将来如何孝敬父母……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力求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3.尊重幼儿的个性
要鼓励幼儿的奇思妙想、好奇心、探求精神、兴趣倾向,善于发现每个孩子思维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有效的提高。如田××小朋友虽然很淘气,但爱动脑筋。有一次我们上“我设计的机器人”一课,目的是让幼儿幻想设计一个未来能为幼儿园服务的机器人。田××看到幼儿园的叔叔阿姨非常辛苦,设计画出了一个三头六臂的机器人,机器人可以随便走动,机器人下面的两只手可以浇花,手掌是向下浇花的喷头,五个手指是横着往远处喷射的自来水管,上面的四个手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可以种树。这样具有创造精神的孩子,应得到肯定和鼓励。
这里我们倒要强调,老师要多关注那些所谓“听话”的幼儿。他们胆小,不敢或很少提出问题,不动脑筋,常常压抑自己。我们要通过绘画,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他们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当他们经过努力取得成功时,老师要大加赞扬,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独创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将是一个以创造性为特征的世纪。杨振宁博士说:“中国课堂教学世界第一,而创造教育是世界末流。”我们要有紧迫感,要从娃娃抓起。
七、创造思维教学法的实验成果
创造思维教学法研究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我四十余年儿童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二十多年对绘画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潜心研究以及五年多来参与“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九五”规划项目)成果的系统总结。现将实验成果简述如下。
实验结束时,对实验班幼儿与对比班幼儿以及小学二年级儿童的人物画做了比较。根据古哈氏关于“儿童绘画智能以人物结构为依据”的观点比较人物画,将人物结构分为20项,画一项得0.5分,全画得10 分。测查结果见下表。
在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测查中,卷面上有20个圆形,让孩子们在10分钟内画出头脑中所想的圆形物。从数量上看,实验班幼儿最多画出31个(参见上图),而对比班幼儿最多画出12个。从思维发散的流畅性、独特性上看,实验班幼儿思路广,如画出棋子(车、马、炮)、禁止吸烟标志、羊绒衫标牌、电风扇等,而对比班幼儿思路窄,只在水果、小猫、小兔等上“打转转”。
实验班幼儿两次参加全国性绘画比赛都取得了突出成绩。1993年10月首届“国际中国少年儿童书画大奖赛”中,实验班有17名幼儿的作品参赛,均获优秀奖,其中一名幼儿的作品获得“泰安杯”。1994年6 月国际家庭年“我的家”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实验班有35名幼儿获新秀奖,一名幼儿获一等奖,两名幼儿获二等奖,两名幼儿获三等奖,获奖人数共40名,占两个实验班总人数的70%。
根据跟踪调查了解,实验班幼儿毕业升入小学后,有30%以上儿童在班中担任了班(组)长、中队长,他们自信心强,不怕困难,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强。有90%以上的儿童学习积极主动,肯动脑筋,好奇、好问,爱好艺术,特别是绘画。(完)
古哈氏绘画智能测查统计表
班 级 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Z检验
对比班(同年幼儿园大班) 307.00
0.881
15.4***
实验班(幼儿园大班) 609.64
0.458
对比班(小学二年级) 307.47
0.909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