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旧高层住宅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接管改造工程受多方因素影响,推进难度较大,居民百姓不理解、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供水保障要求高、作业空间狭窄等,都对改造施工提出了很大挑战。为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减小施工对居民生活影响、做到不浪费铺张,是整个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管理;改造
1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水质受影响
二次供水是城市居民小区最主要的供水方式,也是居民用水最直接的环节。目前,二次供水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地下室加压泵将水送至楼顶的水箱,然后再自然流入用户家中;另一种是市政自来水,首先流至小区地下室的不锈钢水箱中,然后再通过恒压供水设备加压到用户家中;再有一种是采用无负压的供水设备,直接从自来水管道加压将水送至用户家中。这也是目前最卫生安全的一种供水方式。
在调研中,时筠伦代表发现,老旧小区主要使用水箱和水池储水的方式,二次供水水质不容乐观。“早期有部分地下水池和楼顶水箱在设计时,将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用,为了保证消防供水,使得储水容器容积过大。”他表示这样就使得水在容器中停留的时间过长,从而影响二次供水水质。另外,还有部分储水设备进、出管道位置不合理,造成水箱出现死水区。
除了储水容器过大之外,位置选择不合理也造成了污染的发生。“有个别水箱近距离内有污水管道和杂物。还有的储水设备上方为停车场、机房等,导致结构变形错位,污水油污渗入水箱。”另外,水箱在长期使用后,内表面涂层剥落,水泥砂浆抹面中的有害物质渗出,也是影响二次供水水质的一大因素。
2江苏供水基本情况
2.1供水现状
江苏地形平坦,水网密布,城市供水水源取自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取水量占总取水量的99.7%,地下水占0.3%。地表水水源地主要分布于长江、太湖、其他湖库、淮河和沂沭泗水系。截至2017年底,全省总供水能力达到2925万m3/d,较2001年增长172%。
2.2供水安全面临的形势
(1)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2000年以前,江苏省乡镇和农村地区主要依托7200多个镇村小水厂供水,由于镇村小水厂水源地分散、处理工艺设施简陋、缺乏技术管理人员、水源保护难以落实、水质检测能力薄弱,再加上管道破损、采取间歇供水的方式,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2)部分地区自来水处理工艺和设施老旧
省内大部分地区水处理设施基本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建成的,最早的1956年建成投运,绝大部分水处理设施采用传统的沉淀和过滤工艺,难以适应原水水质变化和水质标准需求提升。在供水管网方面,20世纪80年代左右建设的城市供水管道材质差、服务时间长,管道漏损、锈蚀严重,影响供水水质;供水环节“最后1km”的老旧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存在建设标准较低、管材年久老化、管理无责任主体、建设运行不规范、安全防范措施薄弱等问题,导致二次供水水质易出现二次污染。
3接收改造以及运行管理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3.1克服困难,全力做好接收改造工作
一是认真现场调研,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2005年以来,共对72家国有企业以及全市老旧小区二次供水移交的进行了实地调研,完成调研总户数29万户,形成调研报告和改造方案。
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维修改造实施方案。在2015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道里等五个行政区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前,该公司全程参与了市政府组织赴兄弟水司的二次供水调研。该公司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的维修改造原则和统建统管建议,得到了市政府的认可并在方案中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2018年市政府出台《关于道里等五个行政区老旧吃水难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维修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过程中,该公司在总结2015年《方案》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明晰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职责的建议,重点轧实了各区政府承担泵站选址的主体责任,得到市政府的支持。
三是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接收改造工程质量。在对所接收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建设过程中,通过认真执行招投标制度、加大工程管理力度等手段,全程实行监理人管理制,严把工程质量关,做到安全、文明施工,为二次供水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杜绝水质的二次污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做好改造接收后泵站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运行人员管理制度、设备维修养护制度、操作规程、防火防盗防投毒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运行人员的劳动纪律与工艺纪律,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和供水压力,并向社会公开做出“小漏不过夜,大漏连夜抢”的社会承诺。供水方式以及供水水质的改善不仅让居民真正体会到“幸福感”,更让移交企业尝到了甩掉“包袱”后的轻松和愉悦。
3.2改良的双变频控制方式
随着供水需求不断增大,一拖三控制方式的缺点和产生安全隐患被逐渐放大。从而提出了双变频控制方式:采用两台变频器以特定方式控制运行水泵,在保证系统流量的同时,实现了加、减泵机过程的平稳切换和恒压运行。此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临界点用水量变化导致频繁切换水泵对管网的冲击问题。但是该运行方式最多可以同时运行两台水泵,余下的一台水泵为备用泵。那么相对应的水泵选型会偏大,整体能耗及低频能耗也会增加。同时,如果备用水泵长期不运行,闲置管路造成断流会形成死水区,还容易对管网水质造成污染。
3.3增设监控设备
原先由于未采用相关的智能监测设备,机组设备的运行工况(尤其如出水压力、泵机频率、电流等关键参数)无法做到实时监控,未能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及时处置整改,导致住户投诉。改造后,加装运行监测设备和安防视频监控设施,将设备运行参数及时进行采集、上传、集中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确保泵房正常、稳定、安全运行,也为推进泵房“无人值守、科学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改造施工期间,同步对二次供水泵房开展标准化建设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泵房内增设通风降温除湿设备,并根据时间定时启停,保障良好的运行环境条件,提高使用寿命与运行稳定性。
(2)泵房内墙、地面铺设墙地砖,颜色搭配协调,墙顶面统一粉刷防水涂料。
(3)泵房内安装地面液位监测设备,并将数据实时传送至监控中心,数据超出设定范围后,及时提示监控人员落实相应处置措施,防止因管道、水箱、机组设备漏水或室外积水满溢倒灌,导致泵房电气设备进水造成机组停机。
(4)泵房内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数据实时传送至监控中心。
(5)将二次供水设施相关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并绘制二次供水运行平面图与轴测图,对管道阀门进行统一编号与挂牌,在二次供水管道上按一定间隔距离粘贴管线走向标识,标识应依据不同分区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以方便日后维护检修与管线巡查。
(6)编制二次供水泵房运行手册,将小区供水管网接入口信息、管道情况,及泵房IP地址、用电信息、设备型号规格,再到供水分区、扬程设定等信息,全部加以概括罗列,提高日常运行维护管理效能。
(7)二次供水管线平面图与轴测图及泵房管理制度、应急操作流程、设备操作规程、水箱清洗消毒流程、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上墙,便于日常督查与监管。
总之,对于新建二次供水设施的施工、安装、调试、验收、设施维护与安全运行管理等内容,上海市住建局会同市水务局、市政工程设计院等相关单位正在研究编制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规程予以进一步明确,使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运行可靠。
参考文献:
[1]庄仲辉.宁波市二次供水改造方案优化设计研究和探讨.给水排水,2015,41(12):79~81
[2]常金秋.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与屋顶水箱的取舍.给水排水,2009,35(增刊):371~373
论文作者:陈中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泵房论文; 设施论文; 水质论文; 水箱论文; 设备论文; 方式论文; 管道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