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论文_朱美根

(新宁县中医医院 湖南邵阳 422700)

摘要:目的 对中医正骨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进行评价。方法 于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7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针刀治疗,给予实验组中医正骨类手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8(97.14)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54(77.14)例,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3(18.57)例,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28(40.00)例,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结论:将中医正骨类手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当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中医正骨类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情况

所以本次研究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抽签的方式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37例和33例,年龄范围是34岁——71岁之间,平均(52.7±3.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38例和32例,年龄范围是35岁——74岁,平均(53.2±2.7)岁。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并且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基本资料P均>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的分别给予针刀治疗和中医正骨类手法治疗,方法如下:

1.2.1针刀治疗

①指导患者取俯卧体位,于患者小腹下垫一棉垫使患者的腰部能够被托起,施术者于患者患处一侧站立进行手术;②根据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为患者确定需要治疗的神经根部于患者体表的相应位置,使用1%的龙胆紫涂擦于患者体表进行标记,给予患者常规消毒和铺手术巾;③施术者使用左手对患者的压痛点进行按压,使用右手持刀,于患者体表垂直的角度进针;④给予患者松懈术以后,使刀口线平行于患者的脊柱纵轴线,使刀口能够延长至患者脊柱横突处,对患者的横突韧带进行剥离和疏通;⑤出刀后使用消毒棉球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按压,并使用创可贴对创口进行覆盖。

1.2.2中医正骨类手法治疗

①给予患者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于方凳上端坐,医生位于患者后侧,使用双手拇指对患者的偏歪棘突情况进行确认,若患者向右侧偏歪,医生则应右手于患者右侧腋下向前伸,使患者的左肩能够向前曲40°——60°,并且其向右旋转的角度应该尽可能的大于45°,与此同时,医生的左手拇指应向左上方对患者的偏歪棘突进行顶推,若觉拇指下存在微动并且由“喀”声轻响,即为治疗完成,同理,若患者棘突向左侧偏歪,医生则给予相反方向的治疗;②若患者腰骶角偏大,要求患者俯卧于床上,于患者胸前和小腹部各垫一软枕,指导患者将腰骶部肌肉进行放松之后,医生助手对患者双下肢进行牵引,医生则双手交叉按于患者L1-4和S4-5的椎后突部,之后医生与助手进行合作,于医生为患者进行按压的同时,助手进行牵引,连续进行4——5次;若患者腰骶角偏小;要求患者俯卧于床上,于患者上腹部和髋下部各垫一软枕,指导患者将腰骶部肌肉进行放松之后,医生助手对患者双下肢进行牵引,医生则双手交叉按于患者的后突隆起部,之后医生与助手进行合作,于医生为患者进行按压的同时,助手进行牵引,连续进行4——5次。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腰腿部的疼痛感与麻木感消失、直腿抬高实验结果显示为阴性、腰部活动恢复正常为痊愈;患者腰腿部的疼痛感与麻木感明显减轻、直腿抬高实验结果显示患者情况明显改善、腰部活动情况明显好转为显效;患者腰腿部的疼痛感与麻木感有所减轻、直腿抬高实验结果显示患者情况有所改善、腰部活动情况有所好转为有效;患者各项症状均无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压升高、胸闷、呼吸不畅、头晕头痛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l8.O 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为计数资料,应以 % 进行表示,采用X2 进行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由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8(97.14)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54(77.14)例,组间对比P<0.05,差异明显。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代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腰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进而导致患者的髓核突出至椎管,对患者的脊神经根或硬膜囊造成压迫,导致患者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临床治疗一般可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手段,但是手术治疗易导致患者发生脊柱损伤,并且远期效果不理想,但是长期以来,中医正骨类的治疗手段一直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本次研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68(97.14)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54(77.14)例,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3(18.57)例,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28(40.00)例,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

综上,将中医正骨类手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当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英杰,唐树杰.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13,25(12):35-38.

[2]夏红涛.手法合中药烫疗对腰突症术后腰腿痛的疗效观察[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1.

[3]蔡三金,程传国,焦新生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频电药物注射和手法治疗与CT形态观察[J].中医正骨,2001,13(12):43.

论文作者:朱美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中医正骨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论文_朱美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