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货币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联体论文,货币论文,进程论文,因素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独联体国家间的贸易现状
苏联解体,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也开始分化,至今仍在继续。在独联体国家的贸易额中从非独联体国家进口的比重在扩大,独联体国家向这些国家的出口也在增加。据独联体世界经济委员会统计,21世纪初,易货贸易额占独联体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达到21%,独联体国家彼此经济关系的弱化使其各国经济受到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了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
独联体国家进出口贸易额锐减,这里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而且主观原因是主要的。俄罗斯应在独联体经贸合作中起主导作用,然而,俄政府,尤其是叶利钦政府,对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合作问题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多数俄罗斯国家高层权力机构的代表认为,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合作只会给俄罗斯增加经济负担,无利可图。例如,俄罗斯向独联体国家提供电力能源和其他一些资源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尽管如此,俄罗斯也不能放弃独联体能源市场,而将其投入独联体市场的能源产品全部转投到国际能源市场。其原因有三:首先,国际市场并不能满足俄罗斯能源产品的出口需求;其次,俄罗斯只有降低价格才能扩大向国际市场的供货量,这样一来,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出口的利润与向独联体国家出口的利润基本持平;第三,出口独联体国家与出口国际市场的差价部分,可以以向独联体国家提供贷款的方式,来弥补俄罗斯的损失。
虽然俄罗斯向独联体市场出口能源产品利润不大,但是,俄罗斯与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进行经济合作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方面的优势。与独联体国家进行经贸合作,俄罗斯不仅能从商品贸易中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还可以通过加工出口产品获取间接的经济利益。这将有助于改善俄罗斯的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俄罗斯的经济增长。
其他独联体国家大都与俄罗斯持同样观点,认为国际经济贸易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能够拉动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同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发展经贸关系。它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进一步发展、深化独联体国家经济一体化的作用。独联体国家并不重视发展独联体内部的互利合作机制,对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独联体国家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未予以应有的重视。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例如,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多次提出独联体国家要加快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倡议。目前,独联体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态势良好,正逐步走向经济一体化之路。
二 货币联盟是独联体国家经济一体化中的核心要素
在独联体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中,统一货币具有重要作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验表明,货币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高级阶段的主要特征;货币一体化是促进经济一体化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前提;货币一体化是参与经济一体化国家正常进行经济活动的制度保障。欧盟的发展历程就是最好的佐证。
俄罗斯以及独联体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货币合作的重要,所以在经济转轨之初,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货币结算、支付原则。苏联解体后,1993年9月,独联体国家首先签订了关于经济联盟条约,1994年4月签订了自由贸易区协定,最后通过了一系列文件,由于没有可靠的支付和结算制度做保障,这些文件无法执行。苏联解体,卢布不再是统一货币,独联体国家纷纷启用各自的货币,卢布停止流通一年后,于1994年10月,独联体国家才在民间自发形成的结算、支付体系的基础上,签订了货币结算联盟条约。日后的实践证明,这个支付、结算联盟并未在协调独联体国家间的货币关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理论界认为,在经济一体化框架内,货币合作主要有三种形式:
1.在贸易结算、支付活动中相互协作、相互支持。本国货币不是流通货币,外汇储备严重不足的国家大都采取这种货币合作形式,以多种结算方式促进贸易往来。1947年,在欧洲内部的商品贸易中,有2/3的商品贸易采用的是双边结算方式。1947~1950年欧洲国家逐步实施了单边、双边和三边多种结算方式,利用阶梯式阶段结算机制扩大多边结算。1950年,西欧国家决定在欧洲结算联盟框架内实行多边结算制度。欧洲结算联盟是在凯恩斯关于建立国际结算联盟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1950~1958年欧洲结算联盟发挥了较好作用。欧洲结算联盟存在了10年。后来,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都借用了当年欧洲结算联盟的做法。
2.在稳定各国货币汇率中相互合作。在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取得一定成绩并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一般采用这种货币合作方式。欧洲经济联盟成员国的协同行动是比较成功的稳定汇率的国际合作。稳定欧洲货币汇率体系是在1972年实施的。欧洲货币联盟实际上取代了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
3.实现货币联合:制定固定的汇率,或者使用统一货币。采取这种方式的国家一般在政治经济上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并准备为实现货币信贷一体化建立独立的经济主权。欧洲货币联盟是货币联盟的高级形式。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也是当今比较成功的货币联盟组织。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拉丁美洲和斯堪的纳维亚国际货币联盟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注:[俄]恩·别特拉科大:《独联体经济一体化中的货币因素》,《经济问题》2003年第2期。)。因此,有理由认为,货币联盟是独联体国家经济一体化中的核心要素。
三 独联体国家货币一体化构想
俄罗斯科学院提出的《独联体国家货币一体化构想》是独联体国家货币合作的可行方案之一。《构想》是根据独联体国家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并在充分吸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构想》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调整国际货币关系的思想。凯恩斯认为,国家必须制定货币政策,因为市场经济机制本身不能够保证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构想》的实施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多边结算的基础上,完善独联体国家结算、支付机制。在《构想》中规定了多边结算的方式、工具和信贷限额。多边结算机制可保证独联体国家实现货币兑换。实施《构想》可以激活独联体国家停滞的经济合作,加固独联体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
第二阶段:为进一步发展贸易和其他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环境。这需要独联体成员国实现稳定的货币兑换汇率,制定出独联体成员国货币兑换汇率的波动范围,以防止各国汇率的频繁波动,减少各国经济往来中的金融风险。在此阶段,独联体国家要统一协调货币信贷政策和金融政策,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帮助独联体国家保持国家货币汇率的稳定性。
第三阶段:建立独联体国家货币联盟。建立货币联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各国在货币信贷和金融政策以及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方面的密切合作是建立货币联盟的基础。一个国家是否做好了加入货币联盟的准备,要依据专项标准来确定,这些标准是在分析、总结国际货币联盟的经验、在最佳货币区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因此,独联体货币联盟可以启用统一货币,也可以不启用统一货币,各国继续使用本国货币,只是在货币联盟内部确定一个兑换货币的汇率。亚欧国家只有真正看到经济一体化合作给他们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才有可能加入货币联盟。
四 独联体国家货币一体化构想分析
独联体国家现行的结算、支付体系中普遍使用国际货币、卢布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货币,易货贸易占相当大的份额。独联体国家的出口企业不愿意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据统计,独联体国家在商品贸易中使用本国货币结算的仅占5%~10%;用卢布结算的占10%~15%。商品贸易的30%采用易货贸易方式和双边清算,易货贸易和双边清算贸易方式阻碍发展正常的市场关系,造成独联体国家预算的大量流失。国际货币在独联体商品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国际货币结算的贸易约占整个贸易的40%~50%,其中,相互拖欠结算的约占5%。独联体国家货币的疲软,没有有效的结算体系,国际货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使得独联体国家都在极力维护各自在经济上的独立性。
当独联体国家各自中央银行与其结算机构和维持货币汇率稳定的关系处于分离的条件下,独联体国家的支付、结算体系才能发挥作用。在独联体国家相互结算、支付体系改革中,应当利用经济转轨机制,在独联体范围内,将不可兑换的本国货币转变成可兑换货币,将双边贸易转向多边贸易。双边贸易转向多边贸易只有在自由贸易和本国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目前,多数独联体国家还只是在形式上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的第八条款,实际上并没有实现本国货币的自由兑换。
独联体国家实行多边结算的条件比1994年签订独联体国家支付联盟时好得多。1995~1996年间实施了强硬的财政货币政策,多数独联体国家的通货膨胀速度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从而促进了各成员国对外贸易的平衡。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软弱的货币信贷政策和俄罗斯的贸易顺差是实施多边结算的最大障碍。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夫·阿伊亨格林对此做了专门论述。
西方学者认为,独联体国家建立一个类似欧洲支付同盟的支付、结算体系是比较适宜的,这有利于独联体国家进行经济结构改革。仿照支付同盟的规则进行结算,首先要确定用于结算的货币种类,这样,支付、结算体系才能有效正常运转。启用独联体国家货币、选择国际货币、由独联体各国货币混合组成的货币都是可以选择的方案。
独联体国家货币普遍疲软,因此,欧元是比较理想的货币计算单位。进入21世纪,绝大多数欧洲大陆国家都以欧元为结算单位,欧元正在逐渐成长为世界上第二大储备货币。目前,俄罗斯以及多数独联体国家在对外贸易中,欧元已占到货币支付的40%。卢布作为独联体国家货币结算单位也是可行的,但是,卢布远不及欧元稳定。因此,大多数独联体国家不会推举卢布作为货币结算单位。
在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结算制度下,欧洲支付同盟实施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有利于经济决策,有利于各国货币体系的稳定。但是,就独联体国家的现状分析,实施固定汇率有困难。
为了使多边结算体系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按照欧洲支付同盟的基本原则建立专门的储备货币基金,以调整部分国家——债权人和债务人以及整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此加深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合作。在俄罗斯科学院结算与支付研究所进行了多边支付体系作用的模拟试验。实验证明,多边结算机制将为独联体国家建立贸易特区,这将有助于经济一体化关系的发展。首先,独联体国家间相互贸易的发展减轻了独联体国家向西方国家市场出口的压力;其次,独联体国家运用新的欧洲货币有助于巩固新货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再次,独联体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为稳定独联体国家的社会政治形势提供了前提,有助于与欧盟国家比邻地区的形势稳定。所以,在欧盟支持下建立多边结算体系是可行的。
俄罗斯科学院提出建立多边支付体系的构想得到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支持。多边结算体系具有明显的经济优越性。首先,该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50%~70%)解决独联体国家间商品贸易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该体系无论是对贸易顺差国还是对贸易逆差国都优于现行的结算制度。再次,多边结算体系有助于发展进出口贸易,提高独联体国家的出口竞争力。采用该体系可以减少非一体化的不良影响,扩大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独联体国家间结算支付体系不改革,就不可能建立起自由贸易区,因此,货币一体化是独联体国家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标签:经济一体化论文; 独联体国家论文; 汇率决定理论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联盟标准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苏联解体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