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总体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总体论文,体系论文,编辑论文,学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420(2000)03—0108—06
有关编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大致研究清楚之后,就应当考虑关于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了。编辑学理论体系的确立,是编辑学学科成熟的最终标志。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期望在一些编辑学基本理论问题还没有搞清楚的时候,就急于构建编辑学的理论体系,那样构建起来的体系缺乏坚实的基础,难免有先验的成分。但是,也不能等待所有的编辑学问题都完全研究清楚之后才去着手构建编辑学体系,那样无异于宣布编辑学体系的构建是不可能的。因此,比较科学又比较可行的,就是在编辑学基本理论问题大致研究清楚之后即着手构建编辑学的理论体系。边构建,边探索,边讨论,以求逐步完善。事实上,构建编辑学体系的过程本身同时也是编辑学理论研究深化的过程。在对于基本理论问题有一定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学理论问题研究和编辑学体系构造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了。
关于编辑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了,特别是在近20年里,无论在涉及的广度或探讨的深度方面,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这些研究成果为构建编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关于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探讨也有一些进展,对于构建编辑学理论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对于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框架等,都提出了一些看法,有的还实际着手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工作。这些也为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日趋完善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本人初涉编辑学,关于编辑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形成了一些观点,关于编辑学理论体系问题也有所思考,现将基于我的编辑学观点的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总体构想提出,以供批评讨论。
所谓编辑学的理论体系,不过是编辑学的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这种联系的理论表现形式。而编辑学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形式上说,从逻辑上说,又不过是编辑学基本概念的展开。因此,编辑学理论体系确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编辑学基本概念展开的过程。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就是对于编辑学基本概念的内在矛盾运动即逻辑展开的揭示。这是编辑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编辑学是关于编辑的学问,是研究编辑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编辑”是编辑学最基本的概念。编辑学的其他全部概念乃至编辑学的全部原理都是由“编辑”概念的展开而派生出来的,都是对于“编辑”概念的揭示和说明。因此可以说,构建编辑学理论体系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揭示“编辑”概念展开的逻辑的问题。
作为编辑学研究对象的“编辑”,指的是编辑活动而不是从事这种活动的人,不是编辑者。在许多场合“编辑”和“编辑活动”是同义词。因为编辑活动毕竟是编辑者从事的活动,所以,研究编辑活动也不可能不涉及编辑者。但是,编辑学对于编辑者的研究都是由对于编辑活动的研究而引发的,是编辑活动研究的延伸,也是围绕着编辑活动的研究而展开的。
关于“编辑”,目前提出的定义很多,且尚未显出趋于一致的态势。编辑的定义必须反映出编辑活动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性质等本质特征。编辑活动的对象是作品,目的是使作品适合流传,内容是策划审理作品,性质是对作品的再创造。据此可以说,编辑是策划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编辑”的定义就是对于“编辑”的总体把握和基本规定。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编辑是策划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这一命题本身就包含了编辑学的全部内容,是编辑学内容的浓缩。整个编辑学就是对于这一命题本身内容的揭示和阐释。
由此,可以设想,编辑学的理论体系可以分成三大块:(1 )编辑学总论,(2)编辑活动总论,(3)编辑活动分论。
编辑学总论的任务是从总体上论述编辑学,着重说明编辑学是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此基础上揭示编辑学一般的理论问题,内容包括:(1)编辑学的研究对象,(2)编辑活动和编辑思想,(3 )编辑学研究的意义,(4)编辑学研究的方法。
一门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就在于它有自己确定的、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编辑学之所以能够成立,就在于它所研究的编辑活动有自己独特的矛盾和规律,而对它的研究又不是其他学科所能替代的。关于编辑学研究对象的论述,对于编辑学之为科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必须一开始就做出明确的回答。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又必须论证编辑活动是一个充满矛盾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的过程;否则,编辑学也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和必要。编辑活动有规律,作为这一规律的理论表现的编辑思想早在编辑学成为编辑学之前就已经存在着,而且与编辑活动的发展同步向前发展着。编辑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编辑学应运而生时,编辑思想的积累也使得自身有可能进一步升华到科学的形态。编辑学作为一门科学有其客观的根据,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可能,研究它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实践上讲,研究编辑学可以掌握编辑活动的规律,提高编辑者从事编辑活动的自觉性;从理论上讲,研究编辑学可以总结编辑活动的历史经验,整理和发扬编辑思想这一人类文明的成果。编辑学研究的方法是由编辑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的。编辑学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形态的应用性科学,既要对编辑活动进行理论的说明,又要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因此,编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地说,编辑学应当对于编辑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给予可操作性的指导,并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和论证。再一个基本的方法是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的方法。“逻辑的”是指编辑学最基本的概念——编辑——的逻辑展开过程,“历史的”是指编辑活动运行的实际过程,这两个过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编辑学的研究应当在这两个过程的统一中进行。
编辑活动总论的任务是从总体上论述编辑活动,着重说明编辑活动的基本性质、内容及其历史发展,内容包括:(1)编辑活动的定义, (2)编辑活动的社会意义,(3)编辑活动的历史发展,(4 )编辑活动的类型,( 5)编辑活动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编辑活动大体上需从对象、目的、内容和性质等四个方面进行规定,并依据这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确定定义。编辑活动的对象是作品。编辑活动是面对作品、处理作品的活动。作品是作者制作的物品,是作者创作劳动的物化,在编辑活动中它以作者代表的身份出现。因此,作者在一定意义上,在特定场合(其作品进入编辑活动),也可以看做编辑活动的间接对象。编辑活动的目的是使作品适合流传。作品只有经过编辑活动才能得到流传,只有流传才能产生社会意义,实现其价值。“流传”包括“保存起来流传下去”的流传和“公之于世流传开去”的流传。编辑活动的内容有策划和审理两大项。策划是与作者一起酝酿作品。审理是对作品的鉴审和处理。通过鉴审对作品进行筛选,以便去伪存真,去劣存优。通过处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多方面的整理、加工,以便使作品适合流传。编辑活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编辑活动的内容。从策划到审理都是带有创造性的活动,从其目的和结果看,使作品适合流传就意味着这种创造性活动是在作品本身体现的创造性的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因此说,编辑活动的性质是再创造。
在以上关于编辑活动基本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形成一个综合:编辑活动是策划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这就是编辑活动的定义。
编辑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社会的人所从事的一项具有社会意义的文化创造活动。编辑学应当对编辑活动的社会意义进行分析,以便确定编辑活动在整个社会中的位置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编辑活动把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展示出来,传递下去,以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作用。
编辑活动伴随着人类文化的产生而产生。可以说,有了文化,有了社会的文化交流就有了编辑活动,因为没有编辑活动的参与,社会的文化交流是不可能进行的。编辑活动又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日益丰富多样,其交流方式也日益丰富多样,应文化交流而生的编辑活动也随之发展变化。编辑活动的对象,编辑活动的方式,以及编辑活动的成果等等,都会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与此相应,作为编辑活动经验总结的编辑思想也不断地发展;同时,它反过来又会推动编辑活动的发展。因此,编辑学研究编辑活动就不能采取孤立、静止的方法,而必须从其联系和发展上加以把握,就必须研究编辑活动的历史发展。比较保守一点说,编辑活动至少也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这三千年里,编辑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百年里,其发展尤其迅速。编辑学应当总结这个历史发展,并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丰富理论。编辑活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编”和“辑”,书籍的编辑,出版物的编辑,作品的编辑。可以看出,编辑活动的历史发展是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越来越广泛。随着历史的发展,编辑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展,与人们的生活日益贴近,社会作用和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刻。
编辑活动的发展导致其类型的多样。最初,编辑活动只限于典籍的编辑;今天,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编辑活动的印记。编辑活动的具体形式很多,类型的划分也只是相对的。按编辑活动的对象来划分,有文字编辑、图片编辑、音乐编辑、声像编辑、文物编辑等;按编辑活动的产品来划分,有出版物(包括连续出版物)编辑、陈列物编辑、播放物编辑、档案文献编辑等。各种类型的编辑活动都有自己特殊的问题和规律。编辑学应当对各种类型的编辑活动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以便总结其实践经验并指导其正常运作。同时,也只有在这种分门别类的具体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概括出编辑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丰富编辑学理论。
编辑活动是一个矛盾系统,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并靠矛盾推动其运动发展的过程。从总体上说,编辑活动这个矛盾统一体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品(间接的是作者),一方面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编辑者,前者是编辑客体,后者是编辑主体,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之间的矛盾是编辑活动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不仅存在于编辑活动过程的始终,而且还制约着编辑活动中的其他矛盾,是其他一系列矛盾的根源,决定着其他矛盾的状况以及编辑活动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编辑学作为研究编辑活动的学问不能停留在对于编辑活动过程的外在描述上,而应当深入编辑活动内部,分析其固有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使对于编辑活动的认识达到规律性的认识,才能使编辑学成为科学。编辑活动的规律是由编辑活动中的矛盾所决定的,是这一矛盾总体中诸矛盾相互作用的表现。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是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对立统一规律。其内容可表述为:编辑活动中存在着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矛盾,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既统一又斗争的特点推动着编辑活动的发展,规定着编辑活动的进程。由编辑活动基本规律中可以引申出编辑学关于编辑活动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编辑学的基本原则,是编辑学体系中具有本质意义的组成部分。
作为普通编辑学的编辑活动分论,主要任务不是分门别类地研究各种类型的编辑活动,而是研究编辑活动的一般过程,研究该过程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环节。编辑活动是策划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这是编辑学的一个总命题。这个总命题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分命题:编辑活动是使作品适合流传的活动,编辑活动是策划审理作品的活动,编辑活动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活动。“编辑活动是策划审理作品的活动”这个命题根据实际活动情况的需要又可以分解成两个分命题:编辑活动是策划作品的活动,编辑活动是审理作品的活动。由此作为普通编辑学的编辑活动分论应当研究:(1)作品的流传,(2)作品的策划,(3)作品的审理,(4)编辑活动的性质和编辑人员的素养。
编辑活动的目的是使作品适合流传。这里的“流传”概念具有二重性,包含双重意义:保存起来流传下去,公之于世流传开去。我们之所以使用“流传”而不使用已被广泛认可的“传播”,就是因为“传播”只能概括前述第二重意义而不能表现其第一重意义。然而,“保存起来流传下去”确实是编辑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档案文献的收集、整理,需要经过编辑活动的参与,而其目的并不一定是(不排斥其中有些是)要使之“公之于世流传开去”,却是要“保存起来流传下去”。因此,编辑学在研究作品的流传时首先要说明流传的双重意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根据两种流传的不同情况,说明它的具体要求。由于编辑活动的成果大量的是要公之于世的,因而对于“公之于世”的作品的要求应作为重点加以说明。可是,由于一般很少有人把“保存起来”列入编辑活动的目的,因而对于“保存起来”的要求虽不作重点然亦不可忽视。最后,编辑学应根据两种流传的不同要求,从编辑活动的角度说明怎样才能使作品适合流传下去和流传开去。编辑活动的目的在于此,编辑活动的成败也在于此。编辑活动的各个环节、各项具体活动也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进行的,可以说是编辑活动的价值指向和最终归宿。
作品的策划是编辑活动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之半。编辑学研究编辑活动不能不着重研究策划。首先,编辑学应当说明策划在编辑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策划是根据流传的需要对作品的策划,是客观需要、作者状况和编辑意图三者的统筹和整合。以往的编辑学没有给策划以应有的重视。近年来,由于策划在编辑活动实践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才逐渐进入编辑学的视野。实际上,策划作为编辑活动的一个环节早已存在,只不过由于编辑活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发展才使人们逐渐提高了对它的重视罢了。策划是与作者一起酝酿作品,这不仅仅对作品的产生起着催化作用,而且对于今后的编辑活动也有制约作用,它直接影响到整个编辑活动的水平、进程和结果。其次,编辑学应当说明策划的内容和任务。编辑活动中所有的方面都需要策划,简单地说可分为宏观策划和微观策划。宏观策划是通观编辑活动全局的总体策划,是涉及编辑活动的一些方向性、方针性问题的策划。微观策划是对于编辑活动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或具体环节的策划,是对宏观策划的贯彻和落实。最后,编辑学应当说明策划实施的原则和方法。策划的成功实施取决于策划者对有关情况准确的了解和周密的分析,取决于策划者的眼光和胆识。因此,调查研究和多谋善断是十分必要的。
作品的审理是编辑活动传统的基本的内容,是编辑活动为达到其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对作品的审理包括两个环节;鉴审和处理。编辑活动为使作品达到适合流传的水平,必须对作品进行严格的鉴审和必要的处理。这两个环节集中体现了编辑活动的价值和意义,也体现了编辑活动的任务和职责,即鉴定作品和提高作品。因此,编辑学应当把审理作品当做一个重点问题予以说明。从鉴审作品方面来说,编辑学应当说明作品鉴审的意义及其在编辑活动中的地位,说明作品鉴审的一般标准和原则(不是因编辑活动的不同对象而设定的具体标准和原则),说明作品鉴审的实施过程和方法。从处理作品方面来说,编辑学应当说明作品处理的意义及其在编辑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作品处理的一般标准和原则(不是因编辑活动的不同对象而设定的具体标准和原则),说明作品处理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关于审理作品方面,编辑活动根据不同的对象会有一些不同的原则、标准和方法,那些具体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由具体的部门编辑学(如图书编辑学、期刊编辑学、影视编辑学等)去研究,普通编辑学则仅限于审理作品的一般问题的研究。这个一般问题虽不具体,但应是一般审理活动中带有普遍性的、对所有编辑活动都适用的。因此,编辑学对于审理活动的研究应着重来揭示审理活动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属于基本矛盾的东西。以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或停留在过程的描述上,或着重于技术性的问题上。要建立编辑学的科学体系,必须把这方面的研究提高到理论的层次上,使之具有一定的理论形态。
关于编辑活动的性质和编辑人员的素养问题是编辑学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编辑活动的性质必然引出对于编辑人员素养的要求,编辑人员的素养是保证编辑活动实现其质的规定性的前提。关于编辑活动的性质,编辑学应着重揭示其创造性和再创造性。编辑活动使作品成为适于流传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从性质上说与作者创作作品是一样的。无论就策划作品或审理作品而言,其创造性都不比创作作品更差(当然是不同类型的创造性,在一些方面是不可比的)。由于人们对这一点普遍地不够了解和理解,因而编辑学对此应做一些分析和论证,以维护编辑活动应有的声誉和地位。编辑活动的创造性是在作者创作作品前期创造基础上的创造,因而称其为“再创造”。编辑活动的再创造性,比起创作作品的创造性,虽同属创造性活动,但多了一个“再”字就多了一层特点。它除了一般的创造性活动的特点之外,又多了一些特质。再创造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它是在创造基础上的创造,因而,正如从无到有的创造效果比从有到好更明显一些一样,编辑活动的再创造从总体上说是更困难一些。由此也就对于编辑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主要体现在为保证编辑活动在较高的水平上有效地进行,编辑人员必须具有与所从事的编辑活动相关的知识,必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是从事任何编辑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编辑学研究编辑活动不仅要研究编辑活动本身,而且还要研究从事编辑活动的主体。编辑学对于编辑主体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编辑主体如何适应编辑活动的要求,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处理编辑活动过程中的矛盾,从而使编辑活动正常运行。这方面的具体问题比较多,但最根本的还是编辑人员的素养问题。
综上所述可简要归纳如下:
一、编辑学总论
1.编辑学的研究对象
2.编辑活动和编辑思想
3.编辑学研究的意义
4.编辑学研究的方法
二、编辑活动总论
1.编辑活动的定义
2.编辑活动的社会意义
3.编辑活动的历史发展
4.编辑活动的类型
5.编辑活动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三、编辑活动分论
1.作品的流传
(1)流传的意义
(2)流传的要求
(3)流传目的的实现
2.作品的策划
(1)策划的意义
(2)策划的内容和任务
(3)策划实施的原则和方法
3.作品的审理
(1)审理的意义
(2)鉴审的标准及其实施
(3)处理的标准及其实施
4.编辑活动的性质和编辑人员的素养
(1)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和再创造性
(2)编辑人员的一般素质和特殊修养
以上是基于我对编辑活动的认识所设想的关于编辑学的理论体系。这个构想还很不成熟,提出来供批评讨论,以促进编辑学体系的构建。关于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工作,要靠我们编辑工作者和编辑学研究者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切实的进展。这项工作对于编辑学的创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编辑工作实践也是很有意义的。同时,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围绕这一问题所展开的讨论,还可以促进编辑学界的团结和良好学风的形成。一个时期以来,关于编辑学理论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各说各话的阶段,这在研究初期是难免的,但长期这样下去是不利于编辑学研究的发展的。编辑学理论研究的进展取决于编辑界的普遍关注和参与,取决于就一些重大问题讨论的广度和深度。编辑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只有在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中才能求得解决并达成共识,关于编辑学理论体系问题的研究更是如此。目前,关于编辑学理论体系已经提出了一些构想,今后还会提出更多的构想。最好是边构建边议论,在提出自己设想的同时对已有的设想发表一些议论,互相指点评说,进行沟通讨论。这样便于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编辑学理论体系的确立。人自为战、各说各话的局面对于编辑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创建是十分不利的,必须改变。这除了要求有关部门出面组织协调外,作为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不能只是关起门来自己冥思苦想,而应当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关心编辑学研究的状况,注意研究和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编辑学研究的真正繁荣,才能促成编辑学学科的早日成熟。
[收稿日期]199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