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自动化中的配置与检修论文_王一婧

(神华国华九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省九江市 332500)

摘要:因为同一次设备进行对比而言,在电力系统相关设备的采购层面,二次设备往往具备更高的价格,加之以二次设备为主的继电保护设备,其进行外围的布线往往十分复杂,而用于检修层面的操作相对较少,因此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的状态检测的时候,往往会将检修着重于对一次设备上,然而在当下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层面的微机保护逐步随着相关技术的普及,而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其对于继电保护层面的检修操作也逐渐变得重要,本文以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的配置、操作以及该系统的配置常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举例,并就这些故障提出检修的方案,从而为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平稳运转保驾护航。

关键词:继电保护;检修;继电器

1研究背景

在当下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关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的微机保护技术逐步得到了市场格局的开阔和进一步的普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继电保护不再是简单地零件功能实现的概念,而是零件之间彼此衔接,形成了系统。

在当下自动化层面的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的背景下,变电站的技术革命也在悄然中进行,作为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格局演进的下一步,其注定具备着天然的优势,其能够同互联网、光纤通讯、微波通讯、数据共享以及信息化的设备管控和保护等层面进行更加紧密的技术衔接,当下在继电保护及其变电站的自动化格局已经逐步在电气市场中形成气候,然而其仍然存在成本过高、过于封闭、性能单一的情况,进行智能变电站的设计,从而推动电气行业整体的发展,势在必行。

2继电保护自动化的重要性与作用

作为当下电力技术层面的思路之一,即将继电保护同自动化技术进行更加紧密的衔接,其可操作性已经在近些年的众多案例中得到了体现。第一,这一技术格局能够关于电力工作者进行故障定位和电气病理检测层面的操作提供极大的方便,其在自动化进行的数据的采集工作,也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转提供参考;所以,该技术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进行电力系统运转的适应,当电力系统有无存在故障状态的时候,电力系统都能够接收到系统保护层面所释放的电力保护和检查的信号,并提醒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电力保护的操作,然后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能够以最适当的方案对电力系统整体进行保护操作;第三,倘若电力系统存在病理问题,这个时候通常会给电力系统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害,而传统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动作,往往会给电力系统形成制动的机制,来达到保护的目的,而自动化的继电保护的操作,将很大程度上在迅速对电力系统形成保护体系的同时,也能够让电力系统进行辅助线路的开关自动化搭接,从而能够让电力系统在不断电的情况或者是仅仅进行局部断电的情况下,完成病理检测和故障的定位,并给相关操作人员所进行的电力系统保护的操作予以跟进。

3继电保护自动化中的装置与检修分析

3.1继电保护自动化的装置特点

继电保护的基本需求通常归纳是可操作特征、敏捷属性特征、时效特征及其平稳属性特征等四个范畴。

(1)可操作特征

可操作特征就能够理解是当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或所布的线路产生连电的状况的时候,其继电保护仅仅能使得问题的设备或者是所布的线路从电力系统中断开,在问题设备或布线的保护或断路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的时候,应当由邻近设备或布线的保护将问题断开。

(2)敏捷属性特征

敏捷属性特征能够理解是继电保护设备应当能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断开问题,以减少设备及用户在大电流、低电压运转的时期,减少设备的损坏程度,提升电力系统并列运转的平稳属性特征。对于反应当非正常的运转状况的继电保护设备,通常不需求迅速进行自动化操作,而应当依照可操作特征的原则,连带一定程度的延时进行信息的发送。

(3)时效性特征

时效性特征能够理解是电力系统中的相关设备或所布的线路在被保护范畴内产生连电的问题或不正常运转状况时,保护设备的反应功效。保护设备的敏捷属性特征是否优良是用敏捷系数来界定。电力系统最大程度运转方法:被保护所布的线路末端产生连电的时,电力系统等效阻抗处于最低值,通过保护设备所产生的连电电流是最大程度运转方法;电力系统处于最低值运转方法:在同样产生连电的问题状况下,电力系统等效阻抗是最大程度,通过保护设备的产生连电的电流是处于最低值的运转方法。

(4)平稳属性特征

平稳属性特征涵盖安全属性的及其信赖特征,其是继电保护最基本的需求。 安全属性的:需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进行自动化操作时可靠不进行自动化操作,即不产生误动。 平稳属性特征:需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畴内产生了应当进行自动化操作的问题时可靠进行自动化操作,即无法正常运转。

3.2 继电保护配置

3.2.1继电保护变压设备瓦斯保护

瓦斯保护是变压设备内部问题主体的保护,对变压设备匝中间及其层间产生连电的问题、铁芯问题、套管内部问题、绕组内部断线及绝缘层破损以及油面下降等问题都能够进行敏捷的自动化操作。在油浸式变压设备的内部产生问题的时候,由于电弧将使得绝缘材料分解并且生成较大规模的气体,从油箱向油枕流动,其强烈程度随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上升或者降低,这种气流与油流而进行自动化操作的保护称是瓦斯保护,也叫气体保护。

3.2.2纵向差动保护

差动保护是规避变压设备内部问题的主体的保护,在继电保护继电保护10KV及以上变电站的电力系统中较大规模地选取大体应用于保护双绕组或者是三绕组变压设备绕组内部及其引出线上产生的多种相间出现的连电故障,在这个时候也能够用来保护变压设备单相匝中间产生连电的问题。差动保护的范畴是组成变压设备差动保护的电流互感设备之间,电力系统中的相关设备以及连接这些设备的布线。换句话说,指的是信号传输进设备的两头TA之间的环节。由于差动保护对保护区外问题并非进行自动化操作,因此差动保护无需同区外邻近元件保护在进行自动化操作指标及其进行自动化操作时限上互相合作,在区内产生一定问题的时候,能够整定是瞬时进行自动化操作。差动保护理论简便、使用电气量高效、保护范畴明晰、进行自动化操作不需要进行延时操作,因此适应用于变压设备主体的保护。

3.2.3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

当保护区内产生不协调的问题,电力系统产生负序电压,负序过滤设备继电保护3有电压输出使继电设备7常闭触点打开,欠压继电设备8失压,常闭触点闭合,接通中间继电设备9,若电流继电设备4、5、6任何一个进行自动化操作,则启动时期继电设备继电保护0,经过整定时限后,跳开两附近断路设备。在对称产生连电的状况下,电压继电设备7不启动,但欠压继电设备8因电压减少,常闭触点接通,保护启动。负序电压整定值,可选取额定电压的6%;电流整定值,可选取大于变压设备额定电流,但不必大于最大程度电流。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比可以在图1中表述。

图1复合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结构图

3.2.4 中性点直接接地零序电流保护

中性点直接接地零序电流保护:中性点直接接地零序电流保护通常归纳是两段,第一段由电流继电设备继电保护、时期继电设备2、信息继电设备3及压板4组成,其定值与出线的接地保护第一段相合作,0.5s切母联断路设备。第二段由电流继电设备5、时期继电设备6、信息继电设备7及其8压板9及其继电保护0等元件组成,。定值与出线接地保护的最后一段相合作,以短延时断开母联长延时断开主变压设备三附近断路设备。

中性点间隙接地保护:当变电站的电力系统中的母线或所布的线路产生接地产生连电的,若问题元件的保护无法正常运转,则中特点接地变压设备的零序电流保护进行自动化操作将母联断路设备断开,此时中性点的电位将升高到相电压,分级绝缘变压设备的绝缘被损害的风险将会增高,中性点间隙接地保护的目的就是在中性点电压升高至危及中性点绝缘之前,可靠地将变压设备断开,以保障变压设备的绝缘不受破坏。间隙接地保护涵盖零序电流保护及其零序过电压保护,两种保护相互补充。大电流接地电力系统较大规模地选取分级绝缘的变压设备,当变电站的电力系统中有两台及以上的分级绝缘的变压设备以并列的布线方法进行运转的时候,基本只考虑一部分变压设备中性点接地,而另一部分变压设备的中性点则经间隙接地运转,以规避问题过程中所产生的过电压破坏变压设备的绝缘。是保障接地点数目的平稳,当接地变压设备停止工作运转的时候,应当将经间隙接地的变压设备转是接地运转。由此可见并列运转的分级绝缘的变压设备同时存在接地及其经间隙接地两种运转方法。是此应当配置中性点直接接地零序电流保护及其中性点间隙接地保护。

3.3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要点

3.3.1事前对检测周期和检测对象进行合理地规划

由于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设备对电力系统发生故障之后能够重新进行运行的时间要求较高,因此在进行对自动化的继电保护系统进行检修的时候,应当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对电力系统的突发问题,进行事前的防患于未然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只有在故障发声之前对自动化的继电保护系统进行高频率的检修的规划,才能够让自动化的继电保护系统对电力系统运作层面的保护得到不断的增强。在另一方面,在对自动化的继电保护进行检修的同时,也应当对一些使用老旧的零部件和因为氧化而失去绝缘性的布线进行及时的更换,关于检修的对象和时间周期的界定,也应当进行合理的规划,这个规划应当紧扣实际的情况,尤其是对自动化的继电保护系统的核心零件和重点功能进行及时的检修,这将有效地提升继电保护整体的稳定性性和可靠度,从而将有助于电力系统整体的有机运转。

3.3.2相关巡检操作的注意事项

关于电力系统下中配备的自动化继电保护系统的相关技术延伸的内容,应当以电力工作者为中心,对这些地方施以足够的关注度并进行有规律高频率的巡检,尤其是关于变电站层面的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继电保护设备,应当进行高度的重视,比如,自动化的继电保护设备的保护壳和整定数据的检测,倘若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跟进采取数据的分析和对故障的排除层面的操作,做到事故发生之前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保护,从而能够未雨绸缪,在另一方面,应当对继电保护设备的衔接点,环形电箱等环节进行重点的排查,并对保护开关的状态和线圈的布置以及电线是否出现松动的迹象进行排查,这些都是较为细节的问题,同样也是进行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设备巡检的核心内容,关于此方面的工作,相关的人员引港保持足够的耐心,变电站、电网单位以及继电保护的生产商应当对相关的维护人员采取重点的培训工作,或者是进行师徒制来提升整体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继电保护巡检操作的质量。

3.3.3加大维护力度

倘若当自动化的继电保护设备发生了故障,相关的系统维护者应当依据自动化系统对故障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排查,让电力系统的检测和病理诊断能够尽快和高效率的进行,这同时也为自动化的继电保护系统乃至整体的电力系统的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能够形成责任追责的制度,除此之外,在进行维护和监督的过程中,整修的高效也为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的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才能为各部门之间工作的衔接建立基础,同样也为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事前事后的故障诊断和检修创造前提。

4总结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的运转,对当下自动化技术背景下的电力系统的稳定和高效率的运转的意义愈来愈重要,本文以自动化技术背景下的继电保护系统的特点为切入点,对其配置的特征和相对应的检修的操作进行概括式的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完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继电保护系统层面和技术外延的检查和维护体系,将为电力系统整体的稳定性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鸣,孔健,程小平主编.电力系统整定计算中一种运行方式变化的处理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2014.

[2]田丰主编.阜新金山电厂发变组保护整定、调试及微机保护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

[3]秦晓波主编.地区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与管理系统的开发[D].东北电力大学.2008.

[4]郑香.研究基于智能变电站的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电力信息,2009,7(3):16-18.

孙志杰,徐唐Hansong,秘书.智能变电站的现状和未来[J].江苏电气工程,2007年,26(供应):5-7.

[5]孙燕,李艳新,李强.基于阶段[J]的智能变电站工程方案.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5):90-93.

[6]黄少雄,李斌.传统变电站智能改造方案的研究[J].东北电力科技,2009,33-36.

作者简介

王一婧(1985-03),女,汉族,籍贯:河北省三河市,学历:本科,毕业院校:华北科技学院,职称:工程师,现就就职于:神华国华九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论文作者:王一婧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继电保护自动化中的配置与检修论文_王一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