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宋润英论文_宋润英

宋润英

(三六三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中的患者挑选45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接受治疗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3月,将其作为观察组,通过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事件进行总结,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回顾2017年6月-2018年4月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选择45位患者的护理资料,并将其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出现的概率。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不安全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中总共出现4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8%,对照组中共出现12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66%,不安全因素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医护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和医院环境因素。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学会正确辨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疗服务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不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受到人为、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问题,增加了护理工作风险。如果不能够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很容易引发各种不良事件,不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会损害医院的名誉,不利于医院长期、稳定的发展。基于此,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期间,通过对以往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形式,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预防,尽可能的消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风险,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中的患者挑选45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接受治疗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3月,将其作为观察组,回顾2017年6月-2018年4月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选择45位患者的护理资料,并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当中有25为男性患者,20为女性患者,年龄在56-82岁之间;对照组中有30名男性患者,其余15名为女性患者,年龄在55-78岁之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临床症状等基本信息,不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回顾以往的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流程,通过对之前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主要包含在三个方面当中,分别为:医护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和医院环境因素。首先,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各项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走形式、敷衍等现象。对于新来的护理人员而言,缺乏工作经验,相关操作存在较多的不合理,在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交谈时,缺少耐心,容易引起护患矛盾,增加了护理风险的概率。其次,心血管患者在住院期间,对疾病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在接受药物治疗时,没有按照护理人员的要求进行服用,甚至出现漏服、多服现象,影响了药效的正常发挥,对疾病治疗过程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患者在饮食、作息上自控能力较弱,没有按照护理人员的要求合理饮食,对医务人员保持怀疑态度,无法主动配合医生开展各项临床治疗工作,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最后,医院病房内床位较多,在人员走动时较为拥挤,地面清洁工作不到位,容易出现摔倒事件。此外,在患者住院期间,房间内人员嘈杂,噪音大,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休息,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避免心血管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出现,针对上述提到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首先,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向护理人员传授更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增强护理人员安全风险钢防范意识,能够正确辨识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其次,在心血管患者住院期间,应加强护患交流,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向患者讲解更多的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重视,能够主动配合医生开展各项治疗工作,便于患者身体的尽快康复。最后,应不断健全科室内护理管理规章制度,合理划分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带给患者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1.3疗效判断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因医护人员、患者自身、医院环境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的次数,计算出各自所对应的发生概率。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的支持下,各类风险事件发生频率为计数资料,单位为(%),使用卡方值进行检验,当检测结果符合P<0.05时,则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通过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不安全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中总共出现4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8%,对照组中共出现12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66%,

3.讨论

在本次研究当中,通过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三方面不安全因素,分别为:患者自身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和医院环境因素。基于此,在后期护理过程中,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不安全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中总共出现4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88%,对照组中共出现12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66%。由此可见,在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护理期间,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张爱群.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1):36-37.

[2]于君.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6):66-68.

[3]莫春护患无隙沟通方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9,29(02):121-123.

[4]刘艳.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老年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析[J].心理月刊,2019,14(09):47-48.

论文作者:宋润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宋润英论文_宋润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