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一系列解读(第二部分)充分发挥中国工会的特点,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大力促进……的改进_法律论文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一系列解读(第二部分)充分发挥中国工会的特点,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大力促进……的改进_法律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系列解读(下)——1.发挥中国工会的特色,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2.大力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3.做好工会外事工作,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4.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5.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会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发展道路论文,工运论文,自身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挥中国工会的特色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阳万雄

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工会工作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主要手段。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切实抓好维护职工权益这一关键,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和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

一、深刻理解维护职工权益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关键,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会维权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维护职工权益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关键,这体现了中国工会的性质和宗旨,反映了党的要求和职工群众的愿望,凸显了维权在工会发展道路中的基础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工会的特色和优势,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首先,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天职,是工会安身立命之本。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的目的,是期望工会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利益。如果不维护职工的利益,就根本不成其为工会;如果不能有效维护职工的利益,就不是合格的工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职工权益是坚持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要求。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国《工会法》明确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其次,更加有效地维护职工权益,是体现工会发展道路的成功性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工会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体现这种成功性、优越性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最充分地发挥工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体制优势、工作优势,更加卓有成效地维护职工权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带领工人阶级永远跟党走,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努力。因此,维护职工权益是发挥职工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本途径,是工会工作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的主要手段。只有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会才能承担起自己的政治和社会责任;否则,工会就会脱离职工群众,所谓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都无从谈起

其三,工会维权的理念和方式,是工会发展道路的本质和内涵的重要反映。中国工会所强调的维护,是“两个维护”的统一,是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是在党的领导和政府支持下进行的理性有序的维护。这种维权的理念和方式,与西方工会单一的维护、就维护论维护,以及依靠集体行动等手段进行对抗性的维护,有着显著不同和本质区别,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本质和内涵。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多元,职工组织起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会维权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至关重要。这就迫切需要工会高举维护职工权益的旗帜,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大维权工作力度,在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充分认识中国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会维权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中国工会始终重视维护职工利益,在不同历史时期、从面临的实际出发,明确工会的职能,提出维护职工利益的工作要求。计划经济时期,强调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改革开放初期,明确工会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20世纪90年代,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定为工会的基本职责;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强调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这种发展变化,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进程、劳动关系变化和职工群众面临新情况对工会工作提出的不同要求,体现了中国工会对自身职能和维权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工会维权的理论与实践取得新突破。党的十六大和工会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工会维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工会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紧紧围绕当代我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相继提出把维护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明确了工会维权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明确了维权工作在工会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提出树立和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的工会维权工作的认识;提出“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成为企业工会维权工作的基本遵循;提出依法推动“两个普遍”的重点工作,明确了加强工会组建、维护职工权益的有效手段,等等。这些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标志着中国工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权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达到新的高度。

在维权实践中,各级工会更加注重源头维护,积极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推动形成了以《劳动法》、《工会法》为核心,包括《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重要法律在内的比较完备的劳动法律体系。全面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深化送温暖活动,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和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推动送温暖和帮扶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把帮扶中心打造成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的“职工之家”,形成了以帮扶中心为载体的职工帮扶体系。针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队伍迅速壮大、作用日益彰显、农民工问题突出的情况,提出了“农民工有困难、要维权找工会”,把农民工纳入工会组织和维权帮扶工作中来,使他们能够享受同工同酬同权等平等待遇,逐步融入城镇,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针对一些企业刻意规避法律义务、滥用劳务派遣工的现象,推动健全劳务派遣用工相关法律、改革企业用工制度,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在维权工作思路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着力抓好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与职代会等关键环节,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和职代会制度,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推行上级工会代行基层工会部分职责的办法,完善企业工会干部保护机制,总结推广事前预防与事后维权并举的“义乌模式”等社会化维权典型经验,以及城际工会维权联动机制等成功做法,工会维权实践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显著发展。

各级工会在维权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上所作出的持久努力、取得的显著成绩充分说明,中国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不仅始终高度重视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而且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把维权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三、牢固树立和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进一步增强工会维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维权工作,既不能沿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做法,也不能照搬西方工会的模式,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着眼时代发展,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牢牢把握工会维权工作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维权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以职工为本”是工会维权观的核心,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坚持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把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会工作的根本宗旨,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维权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主动维权”是做好维权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发扬主动精神,有主动的意识、超前的预见和积极的作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维权工作做在前面,主动参与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制定,主动了解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主动帮助他们反映情况、解决问题,实现从事后介入的被动维护向提前参与的主动维护转变。

“依法维权”是做好维权工作的保证,就是要增强法制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完善工会维权机制,把维权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监督企业依法经营,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和渠道表达利益诉求。

“科学维权”是做好维权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工会维权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与专业性强等特点,用科学理论来指导,用科学态度来协调,用科学方法来推进,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维护职工权益的科学标准,妥善处理好工会维权所涉及的各方面利益关系,提高维权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使维权诉求逐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职工工资收入,不简单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标准。

树立和落实工会维权观,必须准确把握工会维权工作的原则、宗旨、理念、方法和格局。坚持维护总体利益与维护具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既组织和引导职工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为促进国家和企业发展作贡献,又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发展过程中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不断得到实现。坚持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政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主动参与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和有关法规政策的研究制定,促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完善工会帮扶体系和服务职工的长效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多渠道、多形式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坚持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从我国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倡导和谐理念、立足和谐发展,善于通过协商协议、调解仲裁等途径,协助政府和有关方面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维护职工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方法,找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企业效益、职工要求的最佳结合点,统筹维护好不同职工群体的具体利益,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把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统一起来;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教育引导职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坚持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的维权格局,把坚持党政的主导性与发挥工会的主动性统一起来,准确把握工会维权工作的科学定位,坚持依靠党委政府,工会主动作为,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职工群众权益机制,构建社会化的维权工作格局,使工会维权力量不断增强,领域不断拓宽,社会环境不断改善,维权效能不断提升,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工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树立和落实工会维权观,必须始终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促进企业发展与企业权益的互利共赢。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是树立和落实工会维权观、坚持“两个维护”相统一、在促进发展中搞好维护在企业层面的具体体现。职工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是职工从事劳动生产、取得劳动收入的主要载体,促进企业发展是维护职工利益的根本保证;广大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力量,维护职工利益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企业工会工作要找准位置、有所作为,必须自觉围绕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实现职工合法权益来确定目标和重点,把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企业和职工的互利共赢,促进职工权益实现水平随着企业发展、效益增加而逐步提高,把企业建设成为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一些困难,也给职工利益的实现带来挑战。各级工会要特别重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使我国经济社会更加充满活力。

大力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

吕 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是党和政府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规范下开展工作,是中国工会的鲜明特点,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法律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明确了工会的性质、地位、权利、义务等,保证了中国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保证了中国工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保证了党的工运事业的健康发展。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及行政机关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建设质量不断提高、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各级司法机关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司法制度和司法机关的作用充分发挥,司法效率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人们自觉尊重法律、切实维护法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风气逐步形成,这一切为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为了解决职工群众遇到的新情况、劳动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国家不断完善劳动法制,先后修改和制定了《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与职工和工会权益密切相关的劳动法律,制定了许多与有关法律相配套的劳动行政法规;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大量地方劳动法规。这些保障劳动者权益和规范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法规。构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体系,确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会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工运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保障,工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实践,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完善基础之上的。

按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新要求,工会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实践,通过开展立法参与、法律监督、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把工会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法制根基。

代表职工参与立法,从制度上、源头上维护职工权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工会组织代表职工参与立法是法律赋予工会的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是广大职工实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各项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

工会组织体系健全,联系职工群众密切,掌握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状况,能够及时反映和表达职工群众意愿和要求,促进职工利益得到法律的确认、保护和发展,从源头上推动调整和纠正劳动关系双方地位和实力的不平衡,使劳动立法更充分地体现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价值取向,促进立法公平、公正。同时,工会广泛动员组织职工群众有序参与立法活动,能够为法律的贯彻落实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增强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立法的质量。

长期以来,中国工会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积极推动和参与劳动立法,在劳动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通过向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专题报告、调查报告和有关信息,及时反映情况,提出立法建议;工会的人大代表、工会界政协委员提出立法建议和议案提案;工会法律部门参与拟订法律草案;组织发动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对法律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等,使职工意愿充分体现在法律、法规、规章之中。工会十四大以来,在国家层面,工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在地方层面,工会积极推动地方立法机关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维护职工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如推动地方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出台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制定企业民主管理法规,保障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特别是工资收入权益,等等。这些都表明,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不仅是中国工会的工作理念,而且已经成为中国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成为中国工会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目前,我国一些重要的劳动法律还没有制定,一些与劳动法律相配套的法规还没有出台,现有法律的强制性还不够,需要工会继续重视加强立法参与工作,推动劳动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会在立法参与中,既要努力保障职工群众权益,围绕职工权益实现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推动保障职工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法律法规尽早出台,又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建议和主张的标准不能过高,把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有机统一起来。

加大劳动法律监督力度,推动实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劳动关系领域仍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推动建立科学的劳动法律监督体系,加大劳动法律监督的力度。我国的劳动法律监督体系由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共同构成,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属于社会监督,是我国劳动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会的劳动法律监督覆盖面广、组织健全,在监督贯彻落实劳动法律法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年来,工会积极推动人大和政协开展《工会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视察,促进涉及职工权益和工会工作突出问题的解决;与劳动行政部门联合开展企业用工管理、社保缴费、工资拖欠、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维权专项行动,参与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案件的调查处理,维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对用人单位落实劳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发挥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制度的作用,通过职代会职工提案、职工代表巡视检查等形式实行群众监督,发挥会员和职工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手段和措施,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扎实有效。要突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工资、工时、劳动条件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着力解决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群体的权益落实问题。要加强与政府劳动保障监察的相互协调配合,建立畅通的联系协作机制,通过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扎实开展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现实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往往处于弱者地位。许多劳动者特别是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常因缺乏法律知识和经济能力,无力依法主张自身权益,迫切需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工会从满足职工的需求出发,开展职工法律援助工作,为权益受到侵害的困难职工、农民工拓展法律救济渠道,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代理诉讼、参与调解仲裁等法律服务,使他们得到平等、及时和充分的法律保障。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已成为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级工会建立法律援助机构8953个,有法律援助工作人员2.6万人,有工会法律援助志愿者3.4万人,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一部分职工的就业、分配、保障等权益实现受到影响,劳动争议呈高发态势,迫切需要工会大力推进职工法律援助工作。要重点做好困难职工、农民工等弱势职工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扩大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的覆盖面,让更多的职工能够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要充分利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等平台,健全多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简化办理程序,提供一站式服务,保证职工及时便捷地获得法律援助。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政支持、工会运作、多部门协同参与的职工法律援助联动机制,加强与政府法律援助的配合衔接,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壮大职工法律援助工作者队伍。

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的法律素质。人们对法制的信仰和对法律的理解与掌握,决定着法律能否被遵守与运用。法制宣传教育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推进依法维权、依法治会,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开展工作的水平。

要拓宽法制宣传教育的渠道和形式。在发挥好工会传统宣传教育阵地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媒,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互动性、针对性,构建全方位、广覆盖的工会法制宣传教育网络;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参与立法、参与劳动法律监督、职工法律援助等工作相结合,让职工群众在法制建设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领悟法治精神,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发挥文化的教育、宣传功能,鼓励支持职工文艺团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参与职工法律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新途径。

要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宣传,提高职工对宪法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重点宣传《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维护职工和工会权益的重要劳动法律法规,特别要重视有关程序法的普及宣传,让职工清楚寻求法律救济的程序,切实提高职工依法主张权利、维护权利的能力。

做好工会外事工作 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

郝 帅

工会外事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外事工作,推动形成公正合理、民主和谐的国际工运新秩序,对于中国工会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会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工人权益的旗帜,坚持中国工会外事工作方针,统筹国际国内工作两个大局,把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服务工会全局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努力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在国际工运舞台上更好地发挥中国工会作用,不断扩大中国工会影响。

一、工会外事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工会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工会外事工作作为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总体外交中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地位。中国工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交往。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之初,就参加了赤色职工国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会坚持“独立自主、广泛联系”的方针,积极参与国际工会事务,加强工会组织双边和多边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职工、中国工会和中国了解世界、增进国际工会组织间的团结与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加快发展同各国工会的友好关系,增强与各国工人之间的友谊,共同推进国际工运的健康发展。可以说,作为民间外交的重要方面,工会外事工作在推动国家总体外交的开拓与发展、加强民间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团结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放眼未来,工会外事工作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在继续发挥民间外交作用、为总体外交的发展创造稳固基础方面,在推动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方面,在维护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方面,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做好工会外事工作,对于营造有利于中国工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吸收借鉴国外工会工作的有益经验,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会外事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会工作全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国际交往的频繁,工会工作面临更加开放的外部环境,在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国际劳工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以及如何切实有效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职工权益方面,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工会外事工作必须放在全局工作中去谋划、去部署,才能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分析形势变化,制定有效的工作策略,为服务全局工作和我国经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才能推动建立有利于我国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的国际工运格局,在推动国际工运健康发展、实现工会国内工作和工会外事工作协调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是做好工会外事工作的必然要求

推动建立国际工运新秩序,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会的迫切要求。国际工运秩序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必然反映。现存的国际工运秩序,基本建立在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等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基础上,由西方工会主导和控制,相当程度上反映着西方国家的意志。在这一格局中,西方工会掌握国际工运话语权,操控国际工会组织,支配国际工运事务,干涉他国工会运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会处于弱势地位,话语权被剥夺,难以维护本国利益和本国工人利益。因此,建立公正合理、民主和谐的国际工运新秩序,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会一直以来的共同愿望。

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是中国工会服务改革开放、维护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的重大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我国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国际环境,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对新的挑战。一方面,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产品、劳务等的输出和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不断增多,贸易摩擦日趋加剧,商务纠纷大量出现,我国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不断受到侵害。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不断维护和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内在要求,中国工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推动建立国际工运新秩序,积极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赢得更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是中国工会提升国际地位、在国际工会事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迫切需要。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工会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性质,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工会及其控制的国际工会组织对我抱敌视态度,对中国工会和中国劳工、中国人权状况横加指责,采取种种手段遏制、打压中国工会,甚至企图在中国建立听命于他们的“独立工会”,分裂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这种局面不打破,既影响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施行,又影响我国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的实现。因此,中国工会必须正确把握国际工运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积极应对国际工运复杂局势,在国际上争取中国工会的地位,扩大中国工会在国际工运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坚持学习不照搬、借鉴不接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当前,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各种形式的对外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工会对外交流交往活动也与日俱增,在对外交往中,是学习借鉴国外工会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还是照搬照抄西方工会的发展模式,简单地搞“接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要回答的重大课题。在长期的工会对外交往中,中国工会坚持以我为主,既学习和借鉴外国工会的有益经验,又不照搬外国工会的发展模式,在国际工运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交往之路。

学习国外工会的有益经验,为中国工会开展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市场经济本身有其特定的规律,市场经济国家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的一些具体做法,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西方工会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在参与制定和完善劳动立法、协调劳动关系、开展集体谈判、组织职工参与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是工人阶级和各国工会组织的共同财富。中国工会开展对外交往,就要加强对各国工会运动的研究和了解,为我所知,以宽广的视野积极吸收和借鉴各国工会工作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

认清中国工会和西方工会的本质区别,始终坚持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各国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历史、政治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各异,决定了不同国家工会在性质、地位、组织形式、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国家政权性质,工人阶级地位,工会与政党、政府关系等方面,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有着本质区别和显著不同。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实际、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曾遇到过的。脱离中国国情和中国工会的特点和实际,照搬西方工会的发展模式,没有出路。必须坚持从国情会情出发,始终保持自身的特色,做到学习不照搬、借鉴不接轨,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优势,进一步坚定信念信心。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工会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组织率下降、影响力减弱,反观中国工会,工会组建蓬勃发展,会员人数持续攀升,2011年新发展会员1700多万人,会员总数升至2.58亿人,企业建会率达到67.58%,职工入会率达到80.6%。这与西方国家工会组织率下降、会员流失的现状形成鲜明反差。中国工会参与宏观经济、社会政策法律制定的理论和实践,成为工会有效参与国家立法的榜样。中国工会建立并运行的工会帮扶机制、送温暖工程,成为国际劳工领域中工会实施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脱困的典型案例。中国工运事业能够有这样的大好局面,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走出了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国情、体现工会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国工会这些年来的辉煌成绩,充分说明我们坚持的工会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始终坚持、绝不动摇。

四、抓住当选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工人组正理事的有利契机,努力开创工会外事工作新局面

在第100届国际劳工大会上,中国工会代表高票当选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工人组正理事,实现了中国工会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活动28年来的首次突破。这是中国工会积极应对挑战、主动拓展国际空间的结果,是工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突破,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大胜利。当选正理事意味着中国工会在国际工会运动和国际劳工事务中占据较高位置,与国际机制的互动将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工运领域拥有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发言权。中国工会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加强与国际劳工组织、各国际工会组织和世界各国工会的双边和多边关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劳工事务的决策和国际劳工规则的制定,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劳工事务中的话语权,团结对我友好的各国工会组织和工会力量,努力在国际工运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为此,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国家外事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创新工会外事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领域,提高工作实效。必须深入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牢牢把握工会外事工作主动权。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围绕国际秩序、综合国力、地缘政治、国际市场、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劳工和社会事务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国际工运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切实维护我国际形象。必须充分利用工人正理事的身份,科学谋划工会外事工作。国际劳工组织工人组是国际工运和劳工领域各种势力和思潮角逐的重要平台。面对日趋复杂的环境,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多边和双边交流,增进我在国际劳工事务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继续办好“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推动论坛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载体和手段,增强开放度与包容性,打造中国工会的国际舞台。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工会的协调,共同推动国际工会关系朝着相互尊重、友好合作、民主和谐的方向发展。必须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积极宣传中国工会的政策主张,有序开展实质性的对外交流交往,增信释疑,加强合作,广泛争取信任和支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做好防范抵御工作,坚决维护我国工人阶级团结和工会组织统一。

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 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李睿祎

加强自身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组织保障。面对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工会组织能否不断焕发活力,关系着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关系着工运事业的兴衰成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工会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以夯实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工会活力为重点,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途径,创新体制机制,改进活动方式,努力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一、加强自身建设是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工会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过程,也是工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在80多年沧桑、曲折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工会加强自身建设的进程从未中断。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各级工会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加大自身建设力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极大地增强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工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职工群众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中国工会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环境中。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等方面,工会任务艰巨繁重。但是,一些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作风、能力等与形势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还不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能充分满足广大职工的期待。不抓紧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会削弱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影响工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影响工会作用的有效发挥,这就迫切要求工会把自身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不断深化对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展规律、工人阶级队伍发展规律、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新经验、作出新概括,使工会工作自觉适应党的理论创新要求、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永葆生机活力,不断开创工运事业新局面。

二、不断夯实工会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工会活力

工会组建是工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工会发挥作用的前提。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是工会长期的战略任务。要针对当前非公有制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职工流动性越来越大,不少企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大量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尚未组织到工会中来的新情况,继续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落实好“两个普遍”要求,按照工会组建三年工作规划,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推动工会组建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和考核体系。要把主要精力和力量放在企业集中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放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等外资以及港澳台资企业,出租车、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放在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主要对象上。要积极推进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采取多种形式,把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就业方式的职工广泛凝聚到工会中来。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事关工会工作的全局。要始终重视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既要推进基层工会组织的建设,又要加强对基层工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推进基层工会作用的发挥;既要推进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又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工会工作的规范和提高。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最充分地把基层工会的活力激发出来,努力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加强企业工会工作是新形势下工会加强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随着企业工会的工作对象、领域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要把企业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依法推动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提高建会质量。要继续依法推动所有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和集体合同制度,推动小企业集中的地区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重视和加强企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职代会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力争把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上级工会要加强对企业工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推动形成“服务下沉一级、维权上提一级”的工作机制,推行“上代下”维权模式,把企业工会一时难以履行的维权职责上提一级,尽可能地为企业工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健全企业工会干部的保护机制,为广大企业工会干部发挥作用搭建有效平台。

三、创新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

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工会逐步确立起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工会这种组织领导体制,努力巩固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是工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理顺国有改制企业、企业集团公司、国资委监管企业工会的领导关系,进一步明确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企业集团公司工会的职责,坚持行业工会建立在县级以下,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分别成立工会,不成立管辖全系统企业的工会。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建立充分体现群众化、民主化要求的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坚持和完善会员(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工会委员会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县(市、区)级工会代表大会代表常任制,强化基层对领导机关、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和监督。要重视加强基层工会制度建设,努力使基层工会更好地反映职工群众意愿,更好地为基层职工服务。

工会必须使自己的活动方式符合群众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工会开展工作不能靠行政命令,要深入职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面对面地与职工沟通交流,深入了解职工的生产生活和思想状况;心贴心地做职工思想工作,增进与职工群众的感情;实打实地为职工说话办事,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实现职工队伍状况在一线掌握、工会维权帮扶在一线实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一线推进、工会工作任务在一线落实、创先争优活动在一线开展,把职工群众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把广大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产业工会是中国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产业工会自身建设,是开展产业工会各项工作、开创产业工会工作新局面的组织基础和重要保证。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产业工会自身建设,要牢牢把握产业工会工作发展的正确方向,发挥产业工会的独特优势,不断提高产业工会工作整体水平。

女职工工作是中国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女职工工作不仅是工会组织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要深入实施女职工提升素质建功立业工程,强化工会女职工组织和维护女职工权益机制的建设,不断深化女职工“关爱行动”,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工会经费和资产是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和凝聚职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要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加强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工会企事业资产管理和发展改革,建立健全工会资产监管体制机制,提高工会企事业的整体实力和服务职工能力;健全工会经审制度体系,加强工会经费收支预决算审查审计监督,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益。

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工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完成工会工作目标任务、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组织保证,也是全面履行工会各项职能、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作用的客观需要。

要把工会干部的思想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基。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建设任务,进一步坚定广大工会干部的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的工运事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和紧迫。要引导工会干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积极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把握问题,坚持工会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加强工会干部作风建设。加强作风建设是密切工会与职工群众联系的必然要求。良好的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引导工会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始终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进与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他们关注的难点和热点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要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坚持讲真话、报实情、求实效,坚持为基层工会和广大职工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要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当前,工会工作领域越来越宽,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工作对象也有很大变化,对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使他们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工作规律,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和谐、服务职工群众的本领,增强运用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要加强工会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增强工会干部党风党纪观念,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使工会机关和工会干部置身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中,永葆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的政治本色,永葆工会干部队伍的纯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扎实、作风过硬、廉洁自律的工会干部队伍。

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何其长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团结带领全国亿万职工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勇再立新功,赢得了党和政府的肯定、职工群众的拥护、社会各界的赞同。特别是全总十五届六次执委会议以来,在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活动的热潮不断掀起,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新态势。现在,工会组织的力量愈加壮大,工会干部的精神愈加振奋,工会工作的成绩愈加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党的十六大和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王兆国同志直接指导下,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研究事关工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以理论创新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最终探索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不仅是一种理论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基本原理与中国工会运动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更是一种实践形态,来源于实践,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继续丰富与发展。当前,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政治要求,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实践活动,就是要以手头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狠下工夫,努力破解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难题和挑战。

在实践方面,要着力研究解决如何加强建会工作,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特别是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问题;研究如何解决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增强工资集体协商实效,建立工资集体协商长效机制,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基础的问题;研究解决如何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的问题;研究解决如何适应职工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拓展送温暖和帮扶工作的内容、范围和方式的问题;研究解决如何更加有效维护普通职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重点群体合法权益,推动实现体面劳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研究解决如何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劳动争议,把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既涉及当前各级工会组织正在做的具体工作,也是下一步我们需要毫不松懈地抓紧抓实的重点工作。要把推动这些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作为检验学习宣传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真正成为指导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有力武器。

在理论方面,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研究,党的建设研究等;强化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如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基本原理研究,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本质区别研究等;加深工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研究,如主动争取和充分运用党和政府赋予工会的资源和手段研究,团结动员职工群众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贡献研究,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研究等;突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维权问题的研究,如涉及职工权益的宏观经济社会问题研究,职工权益实现现状、问题以及走势研究,推动完善党政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机制研究等;开展工会自身建设的研究,如发挥工会中党组织和党员重要作用的研究,创新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研究,依靠会员和职工群众办工会研究等。要以工会理论研究的新进步指导新的工作、推动新的实践、实现新的发展,为工会组织在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和谐、服务职工群众中更好发挥作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继承光荣传统,锐意开拓进取,团结动员广大职工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接近10%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卓越功勋,在共和国的编年史上留下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的劳动竞赛为例,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等群众性劳动竞赛和技术攻关、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踊跃参加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载人航天、首次月球探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京沪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贡献聪明才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80%的企业和5447多万人次职工参加了劳动竞赛;在全国累计施工和新开工的50多万个重点工程项目中,70%以上开展了劳动竞赛。可以断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工会的地位必将进一步巩固,职能必将进一步完善,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必将进一步发挥。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依靠工人阶级,大力支持工会工作,关心爱护工会干部。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期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着力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支持工会独立自主创造性开展工作;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以及其他各界从法律、政策、行政、经济等各个方面,给予工会作以宝贵支持。所有这些,都为新时期中国工会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以省、市、县三级工会组织为例,截至2011年底,31个省(区、市)党委都出台了有关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政策性文件;工会主要负责同志实行高规格配备,省级工会主席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的占90.6%,市级工会主席的占84.4%,县级工会主席的约占63%,其中湖北、四川的三级工会主席全部为同级党委常委及以上领导,辽宁的省、市两级工会主席和77%的县级工会主席为同级党委常委;全国有28个省(区、市)总工会实现了工会经费税务代收。

中国工会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拥有很多良好的机遇和条件,但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代中国工会运动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呼唤,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各种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增多;新合并成立的国际工联一极独大,同时区域性工会组织作用有所加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会力量不断壮大,建立国际工运新秩序尚需时日。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开局良好,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职工劳动经济等权益的实现仍有不少困难;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远未停止,插手我工会事务,妄图破坏我职工队伍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工会看,工会工作总体上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要求,但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问题与症结,与党的要求和职工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我们任重而道远。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紧迫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工会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功之路、必由之路和胜利之路。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进程中去把握,在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战略高度上去思考,在推动新形势下中国工会运动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去谋划,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立足于职工群众的火热实践,在全会范围内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积极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做到在思想上坚信不疑、在行动上坚定不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毫不动摇地走自己的路子。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涉及工会全局工作的几个重大关系。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自主开展工作的关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职工群众的意愿、要求和觉悟程度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富有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处理好争取政府支持与主动发挥作用的关系,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主动响应政府号召,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处理好服务职工与依靠职工的关系,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推动解决职工群众的“三最”问题;着重解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依靠会员和职工群众办工会。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教育引导职工做企业的主人,为企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督促企业尊重、依靠职工,打造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处理好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与坚持中国工会特色的关系,以开放的姿态、宽广的胸怀加强对外交流、交往和合作,坚持学习不照搬、借鉴不接轨,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工会建设科学化水平。各级工会组织特别是工会领导机关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定思路、出举措、得实效的根本遵循,紧密结合世情、国情和会情的变化实际,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的发展状况,加强工会工作的系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努力破解影响工会组织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和其他障碍性因素。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持敢闯敢试、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永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亿万职工群众建设伟大祖国的政治本色,警惕和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基层工会,善于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善于从基层和职工群众中汲取智慧,善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指导工作、推动实践、丰富理论,不断开创中国工会事业更加壮阔的美好明天。

标签:;  ;  ;  ;  ;  ;  ;  ;  ;  ;  ;  ;  ;  ;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一系列解读(第二部分)充分发挥中国工会的特点,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大力促进……的改进_法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