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学习领域国际研究热点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透视论文,场所论文,领域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6)04-0058-12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6.04.007 工作场所学习作为一个独立而专门的学术探究领域,已然成为教育科学的新疆域(黄健,2011)。早期国际上对工作场所学习领域各类问题的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始于美国和欧洲。20世纪末,人力资本理论开始在亚洲产生广泛影响,中国、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纷纷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已经成为不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的共识。我国在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积极借鉴、学习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变得非常迫切和重要。因此,关注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西方主要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借助Scopus数据库,通过对该领域7本西方主要学术期刊2005~2015年度被收录的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透视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希望有助于国内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些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探索。 一、研究样本及分析方法 1.样本期刊 Scopus数据库于2004年11月正式推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之一,涵盖了22000余种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及医学等多个领域的期刊。数据库的大量文献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国家,使学者能够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全面的学术文献。本研究选择Scopus数据库收录的西方工作场所学习领域7本国际性学术期刊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这些期刊的选择,笔者部分参考了学术文献《北欧国家成人教育与终身学习研究——基于国际期刊近期文献的图谱》一文中的国际期刊列表数据(Andersson et al.,2008)。前3本期刊主要聚焦工作场所相关的学习研究(简称WPL期刊,下同),其中《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的级别最高;《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的文献数量较多且与工作场所学习研究联系紧密,主要关注个人、组织和团队在工作场所的正式的、非正式的和偶然的学习,以及基于工作的学习或脱产学习;《Vocations and Learning》是SSCI来源期刊,学者关注度较高。后4本期刊主要探讨工作场所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简称HRD期刊,下同),其中《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都是SSCI来源期刊,学者关注度较高,剩余2本期刊在国内外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学者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期刊基本上涵盖了国际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采用国际通用的期刊影响力指标SJR(SCImago Journal Rank),对样本期刊SJR值进行了年度统计分析,由于Scopus数据库目前没有2005年、2015年SJR值,故本文只列举了2006~2014年度(如图1所示)的数据。可以发现所有样本期刊的SJR值在0~1之间,数值曲线整体呈向上走势,反映出近年来这些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这些期刊关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图1 工作场所学习领域样本期刊年度SJR指标(2006~2014)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以下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开展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实证研究工作:(1)文献计量法。主要统计和分析样本期刊2005~2015年度被Scopus数据库收录文章的数量、施引文献次数①、作者、文献归属机构、文献来源国家或地区、关键词等多个维度。(2)内容分析法。由于高被引学术文献的研究内容一般代表了研究热点,具有较大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本研究主要对样本期刊的高被引文献内容进一步描述、分析,以印证文献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所透视的研究热点。(3)词频分析法。词频分析法是一种透过词频现象看内容本质的科学方法。本研究利用样本期刊的关键词在工作场所学习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向。(4)聚类分析法。它是以共词出现的频率为分析对象,利用聚类的统计学方法,把众多分析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共词网状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若干类群之间的关系并直观地表示出来的聚类的过程(钟伟金等,2008)。本研究将利用聚类分析树状图反映样本期刊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5)多维尺度分析法。它属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一种,用于反映多个研究事物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程度,通过适当的降维方法,将这种相似性(或差异性)程度在低维度空间中用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表示出来(郭文斌,2015)。(6)比较分析法。它是对同一研究内容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表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这一研究内容的发展规律和态势。本研究将对样本期刊在2005~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间段的研究热点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将对样本期刊表1中的前3本期刊与后4本期刊的研究热点进行对比分析。 二、样本期刊文献统计分析 1.样本期刊被收录情况统计 从期刊年度发稿数量来看,样本期刊在2005~2015年度被Scopus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总计1827篇(查询时间为2016年4月),其中论文1502篇,评论173篇,社论94篇,待刊论文(Article in Press)40篇,其他文献18篇。其中待刊论文主要来自杂志《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37篇)、《Vocations and Learning》(3篇)。每年各期刊的文献被收录情况如表2所示,不同年份之间每种期刊被收录的文献数量波动不大,只有《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2015年变化较大,被收录了65篇文献,主要原因是包含待刊论文32篇。可见这些期刊每年被收录的文献是比较少的,基本上都是几十篇,这表明被Scopus数据库收录的文献质量较高,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我们挖掘与分析国际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2.样本期刊的文献施引次数统计 从施引文献次数来看,根据Scopus数据库统计,样本期刊文献中施引次数大于等于70的文献总计有9篇(如表3所示),施引次数为30~70的约有60篇,施引次数为15~29的文献约有165篇,可见被引用次数较高的学术文献基数还是比较大的。从该表也可以看出,能够反映某一时期学术研究热点的文献被引用的次数往往较多,例如培训效果转化、心理资本理论、绩效分析、数字化学习等都曾经是工作场所学习领域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发表时间越早的文献往往施引文献次数较多,例如施引次数最高的9篇文献都是2012年以前发表的;权威作者的文献或者H指数②较高作者的文献往往施引文献次数较多,例如施引文献次数最高的2位作者Burke的H指数为15,Avey的H指数为21;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期刊更容易被学者关注,其发表的文献被引用的次数往往越多。例如该表所列的9篇学术文献中有5篇来源于期刊《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2篇来自于期刊《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 3.样本期刊的文献作者信息统计 从文献作者信息来看,根据Scopus数据库统计,在样本期刊中总计发表10篇以上文献的作者有10人(如图2所示),其中来自美国迈阿密的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学者Reio发表的学术成果数量最多,有2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14篇,文献都发表于样本期刊中HRD期刊,该学者的H指数为13,主要聚焦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发表5~10篇的作者有69人。对于中国大陆学者来说,以China为归属机构所在国家,独立发表或者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发表的文献总计有27篇,其中有17篇文献是通过国际间合作或国内合作而完成的。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偏少,表明国内学者对这些期刊的关注度有待提高。文献发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05~2013年,其中2008年发表了7篇,2009年发表了6篇,其余每年一般是2~3篇,值得注意的是最近2年(2014年和2015年)都没有文献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杨百寅教授(Yang)发表了4篇文献,在工作场所学习研究领域影响力较为明显,而其他国内学者一般只发表了1~2篇文献,成果产出缺乏连续性。同时笔者发现,这些期刊的研究成果很多都是合作完成的团队型成果。在工作场所学习研究领域,不同学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开展研究的趋势非常明显。这一点在表3所列举的高被引文献上也有很好地反映,例如施引次数大于等于70的9篇文献,都是多人合著的研究成果。 图2 按发表文献数量进行的作者排名(篇数>10) 4.样本期刊的文献来源机构统计 从文献来源机构来看,一篇文献可以同时归属多个合作研究机构,根据Scopus数据库统计,在样本期刊上发表超过21篇文献的研究机构有10家(如图3所示),其中1所来自瑞典的林雪平大学(Linkopings Universitet)总计有26篇文献,成果主要发表在样本期刊中的WPL期刊上,聚焦工作场所的学习研究;剩余9所来自美国各类高校的科研机构,总计发表了280篇文献。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发表文献数量最多,学者McLean、Callahan、Egan都来自该校,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发表文献数量排在第二位,学者Reio、Shuck、Rocco都来自该校。对比图2可以看出,这两所高校包含6位研究成果高产的作者,这些作者的研究成果都发表在样本期刊中的HRD期刊上,聚焦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发表文献数量并列排在第三位。1970年,世界上第一个“人力资源开发专业”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诞生,拉开了美国系统、专业地研究工作场所学习领域各类问题的序幕。可见,美国高校在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研究不但起步早,而且近年来研究成果丰富,保持着领先地位。对于中国大陆科研机构来说,有20多所科研机构以第一完成单位或者合作单位在样本期刊上发表了27篇文献。其中清华大学6篇,华中科技大学6篇,北京大学3篇,华东师范大学2篇,此外还有国内多所高校的科研机构发表了1篇文献。对比文献数量可以看出,在工作场所学习领域,我国高校相关科研机构对这些样本期刊的关注还有待加强,研究成果国际化方面与美国、欧洲的部分高校还是有一些差距。 图3 按发表文献数量进行的归属机构排名(篇数>21) 5.样本期刊的文献来源国家/地区统计 从文献归属国家/地区来看,一篇文献可以同时归属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科研机构,根据Scopus数据库统计,在样本期刊发表的学术文献来源于67个国家或地区,发表文献超过45篇的国家有10个(如图4所示),其中来自美国的文献有713篇,排名第一,占样本期刊发稿量的39%,文献多发表于后4本HRD期刊上,在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一点在图3上也有同样显示;北欧(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的学者总计发表了200多篇文献,其中177篇文献发表在前3本WPL期刊上,28篇文献发表在后4本HRD期刊上,其研究更多地关注工作场所的员工学习、学习型组织建设、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等。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三个英联邦国家文献数量排名分别为2到4位,总计发表了近500篇文献,在《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期刊发表文献较多,工作场所学习和人力资源开发均成为其关注的主要问题。亚洲主要国家或地区在样本期刊发表的文献总计141篇,约占样本期刊发稿量的7.7%。其中来自中国的文献有52篇,分别为中国大陆27篇、香港13篇、台湾11篇、澳门1篇,在后4本HRD期刊上发表文献较多;其他国家如印度刊发了26篇、韩国22篇、新加坡14篇、泰国9篇、马来西亚8篇。整体看来,美国、英联邦、北欧三个区域已经成为国际工作场所学习研究领域的学术中心,研究方向各有侧重,成果的影响力较为明显。虽然人力资本理论和工作场所学习理论在亚洲的中国、印度、泰国、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得到了重视,但是在工作场所学习领域,我们的国际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数量与这三个学术中心有一定的差距。 图4 按发表文献数量进行的归属国家/地区排名(篇数>45) 三、样本期刊高频关键词系统聚类分析 1.高频关键词筛选 样本期刊中有1459篇文献含有英文关键词,总计7159个(不同文献的关键词可能相同),把意思相同或者大小写不同的关键词进行统一描述,所有关键词的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字符编码采用ANSI格式,然后把该文本文件导入到共词分析软件Bicomb③(Bibliographic Item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er)提取关键词,最终得到频次大于等于1的不同关键词总计3638个。根据关键词频次值大于15,可以筛选出41个高频关键词(如表4所示),这些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来国际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研究聚焦的热点。 2.系统聚类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描述这些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知识图谱呈现(杜友坚,2014)。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需要构建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利用共词分析软件Bicomb可以生成词篇矩阵(如表5所示),词篇矩阵用来表示所有高频关键词在相关来源文献中出现的情况。其中第一行的数字表示从序号2到序号1451的学术文献,第一列表示41个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中其余位置的“1”表示一个高频关键词在一篇文献关键词列表中出现过,“0”则表示没有出现过。这41个高频关键词并不一定在所有文献中都出现过,如果在一篇文献中这些关键词都没有出现,对应的词篇矩阵整个一列的值就都是0,这篇文献的序号及其对应的列就不会出现在词篇矩阵里,所以表5所列的文献序号并不是连续递增的。该词篇矩阵对应的文献总数仅为863篇,每一列至少有一个值是1,而不是全为0。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3.0对高频关键词词篇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采用组间联接方法,测量标准采用二元的Ochiai值,生成41个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如图5所示),该图将联系紧密的关键词进行了归类,以树形拓扑结构展现。其中纵轴的数字表示高频关键词的序号,与表4中的高频关键词列表序号是一致的;横轴的数字表示距离,两个关键词聚合后对应的横轴数值越大,表明二者距离越大,关系越疏远,反之对应的横轴数值越小,二者的联系越紧密,相关度越高。对关键词聚类树状图5的语义分析采用“自左而右”的方式,首先从每个小类中距离最近的两个关键词入手,获得该类的“种子”概念,逐次加入距离较远的关键词,丰富该子类的内容。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把图5中的关键词分为6个种类,进而反映出工作场所学习领域2005~2015年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1)领导力的开发与创新研究,包含6个关键词;(2)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探讨员工的情商、敬业度、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影响,包含8个关键词,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方向;(3)工作场所学习与培训的研究,探讨知识管理与共享、学习型组织、学习方法在教育或培训中应用,包含14个关键词,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4)高等教育与员工技能、就业能力、职业发展的研究,同时关注社会性别、多样性等因素对工作场所学习效果的影响,包含7个关键词;(5)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重点关注学徒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包含3个关键词;(6)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非正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研究,包含3个关键词。 图5 样本期刊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图(2005~2015) 四、样本期刊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 本文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法构建样本期刊高频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利用二维平面坐标系中圆圈(对象)之间的距离反映研究个体(高频关键词)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构建高频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必须用到关键词的相似矩阵,这个矩阵可以在使用SPSS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过程中,通过同时生成“相似性矩阵”获得,然后利用SPSS对该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ALSCAL),采用欧式距离模型,就可以得到样本期刊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的二维空间平面图。其中坐标系横轴表示领域间相互影响的强度,纵轴表示某一领域内部联系强度(冯璐等,2006);坐标系中的小圆圈代表各个高频关键词所处的位置,圆圈间的距离越近,表明两个关键词的关系越紧密,反之则关系越疏远;影响力越大的关键词,其所表示的圆圈距离坐标原点越近。坐标系第一象限的关键词领域,内部联系紧密并处于研究网络的中心地位;第二象限的关键词领域,内部结构比较分散,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具有较大的潜在重要性;第三象限的关键词领域,内部联系紧密,主题明确,并且有研究机构在对其进行正规的研究,但是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地位逐渐下降;第四象限的关键词领域,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处于较边缘地位(崔雷等,2003)。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国际上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研究热点的分布、动态切换、相互联系的情况。 1.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对比分析:时间维度 考虑到样本期刊所取年份为2005~2015年,时间跨度较长,而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切换很快,为了更加清晰的勾勒出该领域研究热点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笔者分为2005~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间段来制作研究样本的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考虑到不同时间段发表的文献数量不同,故词频筛选标准有所不同,每个时间段筛选出20余个高频关键词。在2005~2010年这一时期,样本期刊总计发表了888篇文献,根据关键词词频大于10,可以筛选出23个高频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除了“E-Learning”外,全部包含在样本期刊高频关键词表4里,这说明数字化学习在2005~2010年度受到学者的关注,但是2010年以后关注的热度降低,由这23个关键词构成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6所示。在2011~2015年这一时期,样本期刊总计发表了939篇文献,根据关键词词频大于11,可以筛选出22个高频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除了“Reflection”、“Evaluation”外,全部包含在样本期刊高频关键词表4里,这说明最近几年,教学反思与评价研究在工作场所学习领域受到了重视,由这22个关键词构成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7所示。 图6 样本期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2005~2010) 图7 样本期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2011~2015) 从图6、图7的对比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研究热点切换较快,主题更加聚焦化。例如由原来的3个领域变成了4个领域,领域内部的各关键词联系也更加紧密;工作场所学习相关研究所在领域位置由第一象限变成了第二象限,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未来该领域潜在研究的意义较大,而且关注内容由学习型组织、学习方法、数字化学习、专业教育的研究逐渐转向职业教育与培训、反思教学、非正式学习的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研究所在领域位置由第二、第三象限变成了第三、第四象限,关键词数目偏少,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受关注的热度逐渐冷却,逐渐走向边缘化的位置,领域内容由聚焦工作绩效、领导力、工作满意度、行动学习的研究转向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敬业度、组织学习与行动学习的研究。创新(Innovation)成为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并且在图6、图7中都位于坐标系第一象限的领域1,显示出目前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研究更加强调创新性。 2.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对比分析:研究阵营维度 考虑到在工作场所学习领域一直以来存在两大研究阵营,—个阵营是基于工作场所学习视角研究与工作领域相关的学习,另—个阵营是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去探索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本文在选取样本期刊时也是同时考虑了这两种情况。为了更加清晰的揭示两大研究阵营近年来在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研究的热点聚焦情况,笔者参照表1把《工作场所学习杂志》、《教育与工作杂志》、《职业与学习》等3本期刊作为一个子样本,即WPL期刊;把剩余的4本期刊作为一个子样本,即HRD期刊,分别制作二者的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考虑到2005~2015年度,不同期刊发表的文献数量不同,故词频筛选标准有所不同,每个时间段筛选出20余个高频关键词。WPL期刊总计发表了823篇文献,根据关键词词频大于13,可以筛选出25个高频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除了“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weden”、“Learning Processes”外,全部包含在样本期刊高频关键词表4里,构成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8所示;HRD期刊总计发表了1004篇文献,根据关键词词频大于9,可以筛选出22个高频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除了“Virtual Hrd”、“Critical Hrd”、“Management”、“Motivation”外,全部包含在样本期刊高频关键词表4里,构成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9所示。 图8 样本期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WPL期刊) 图9 样本期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HRD期刊) 从图8、图9的对比可以看出聚焦工作场所学习的前3本WPL期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都不是其高频关键词,显然不是其关注的热点。这些期刊重点关注工作场所的培训与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型组织,但是4个领域内部松散,分布不均匀,关键词多分布于第三、四象限,第一、二象限关键词明显偏少,表明这些样本期刊在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与完善,未来的研究聚焦方向不太清晰。而后4本HRD期刊的高频关键词主要位于第一、第二象限,例如领域1,内部联系非常紧凑,表明这些样本期刊的研究成果方向聚焦,联系紧密。特别是“工作场所学习”和“人力资源开发”两个关键词联系非常紧密,同属于领域1,位于第一象限。这表明HRD期刊非常重视工作场所学习的研究,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视角来探索企事业人力资源开发,逐渐成为该领域一种流行的研究方法。 五、结论与启示 1.工作场所学习领域作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疆域,影响力已经显现 从研究成果数量来看,2005~2015年间被Scopus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数量总计1827篇,成果数量偏少。同时研究成果的施引次数最高的一篇为259次,施引次数70次以上就可以排进前10名,表明工作场所学习领域还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从研究热点的领域分布情况来看,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6~9所示)反映出所有关键词离坐标系的原点相对较远,而且2005~2010年、2011~2015年研究特点的切换变化较快,前3本期刊和后4本期刊在同一个时间段关注的研究热点有所不同,这反映出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热点较分散,相关研究和学术流派还在逐渐聚焦和成熟中,具有新兴领域的特征。从学术期刊级别来看,作为西方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国际性学术期刊,虽然这7本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SJR值跟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核心学术期刊相比偏低,但总体呈现向上趋势,且其中有3本期刊先后进入SSCI行列,表明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研究水平在不断提升,影响力正逐步显现。 2.工作场所学习领域存在的两大主流研究阵营交汇融合趋势加强 从样本期刊高频关键词表4可以看出,关键词“工作场所学习”的频次为201,“人力资源开发”的频次为117,这两个关键词的频次最高。从样本期刊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6、图7所示),可以看到这两个关键词分别位于不同的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工作场所学习领域,工作场所学习研究阵营的地位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由原来以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视角转向于工作场所学习研究视角,并且二者联系日益紧密,逐渐交汇融合到同一个领域1(如图9所示),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这表明多视角分析使工作场所学习领域问题研究更加科学、更符合实际需要。事实也是如此,例如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强调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以改善组织绩效为根本导向(Swanson,1995;Ruona,2000),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工作场所学习研究起步较迟,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一些国家,更加注重员工个人的学习与发展,已成为帮助员工在工作生涯中激发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开发应用较早,但是目前其作为关键词的频次比工作场所学习要低,说明后者更加受到学者们的青睐。随着国际上越来越认同和采用工作场所学习视角来研究员工教育或培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习型组织建设等问题,我国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研究学者也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研究视角,注意传统研究范式的转换以及新范式的应用。 3.工作场所学习领域学科明显交叉,促进科研创新 通过按文献发表数量进行的作者排名和归属机构排名(如图2、图3所示),可以发现很多作者来自高校的不同研究机构或部门,有的是经济管理学系,有的是心理学系,有的是教育学系等等;按照文献来源的学科分类统计,可以发现样本期刊发表的文献来自于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分析文献施引次数排名前9位的文献(如表3所示)发现,有2篇文献采用了心理学、管理学的交叉研究,探讨了积极心理资本对绩效的影响(Luthans et al.,2010;Avey et al.,2011);有2篇文献采用了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的交叉研究,分别探讨了学员特点、教学满意度、组织氛围对感知学习和培训迁移的影响(Lim & Morris,2006),员工敬业度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Shuck & Wollard,2010)。通过样本期刊高频关键词列表(如表4所示)和聚类分析图(如图5所示),可以发现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分布于多个学科,例如关键词“领导力”、“领导力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等属于管理学范畴,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训”、“学徒制”、“非正式学习”、“行动学习”等都属于教育学范畴,关键词“情商”、“体验式学习”、“工作满意度”、“员工敬业度”等与心理学关系密切,关键词“组织学习”、“学习型组织”等与组织学关系密切,关键词“性别”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因此,可以看出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学科交叉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不同学科在交叉过程中,催生工作场所学习领域学科交叉“贸易区”的形成。学科互涉“贸易区”通过“贸易机制”发挥作用,实现“贸易共同体”的合作,从而拓展了原有学科知识体系,也促进了新兴学科诞生(欧阳忠明,2011)。由此可见,基于不同视角的学科交叉研究有利于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工作场所学习作为一个教育研究新疆域,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学科交叉的特质表明该研究领域是科研创新的热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4.工作场所学习领域潜在热点透视,值得国内学者高度关注 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知识图谱第一象限关键词反映的是当前国际研究热点,有利于学者们宏观把握该研究领域的现有进展情况,有利于学者聚焦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更快产出受学术界关注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位于第二象限关键词透视的潜在研究热点同样值得学者们关注,因为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同样重要,需要大量的案例支撑,需要长期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同时潜在研究热点具有较大的探索空间与学术价值,更容易产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此,下面5个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潜在研究热点值得学者们关注: (1)非正式学习研究。通过图7可知,非正式学习作为工作场所学习领域一种非常重要且普遍的学习形式,具有潜在的重要的研究价值,有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空间,可能会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引发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非正式学习进行了阐述,使工作场所作为一个独特的、重要的非正式学习环境逐渐被人们认可与熟知,相关研究由概念辨析、理论探讨等逐渐向非正式学习情境营造、模式构建、模型设计、共同体生成等实践应用方向发展(Lohman,2006;Berg & Youn,2008;Kyndt et al.,2009;Marsick,2009)。 (2)社会性别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图5、知识图谱图8可知,社会性别与差异化、多样性的研究联系紧密,是研究工作场所权利与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它的独特价值使之成为工作场所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黄健,2011)。近年来工作性别化研究、女性劳动力市场研究都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社会转型背景下女性高等教育、技能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及生涯规划,都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3)组织学习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图5,知识图谱图9可知,该关键词与领导力开发联系非常紧密,在工作场所学习和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地位非常重要,位于聚类分析图的种类1,知识图谱第二象限的领域1。有学者认为工作场所学习的3-P模型是组织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一个学习现象主要由Presage、Process、Product三个基本要素构成(Tynjl,2013);有学者率先提出了拓展性学习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研究(Engestrm,2011),拓展性学习的主体是组织或组织网络,对组织学习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赋予了新的研究视角。 (4)行动学习研究。通过图5、图9可以看出行动学习在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学者Reg Revans借助科学方法设计了行动学习理论,是该研究的重要创始人。行动学习法对组织效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都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业务驱动行动学习、组织间行动学习、关键行动学习、自动行动学习、自我管理行动学习、项目行动学习、发展行动学习、基于工作或者网络的行动学习、平衡或不平衡的行动学习等研究都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Cho & Egan,2009),未来的相关研究将进一步受到重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都较为活跃,尤其是实证研究还在进一步加强中。 (5)领导力开发研究。通过图5、图9可知,该关键词位于种类1和领域3,与创新、创造力、高等教育等关键词联系紧密。样本期刊中总计有30多篇文献探讨了领导力开发的范式、课程设计及个案研究,多数为近年来的较新研究成果。其中有学者探索了如何通过行动学习法来实现领导力开发(Leonard & Lang,2010);有多位学者以高校为案例,分别介绍了大学女性领导力开发的研究(Hornsby et al.,2012;Harris & Leberman,2012;Longman & Lafreniere,2012;Tolar,2012)。显然,国外学者采用社会性别视角、借助行动学习法和组织学习理论,开展领导力开发的研究,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 收稿日期 2016-04-12 注释: ①施引文献次数是指引用当前文献的后续文献的数量。 ②H指数(Hindex)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可用于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由美国学者乔治·希尔施于2005年提出。一般说来,一位学者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 ③Bicomb是一种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由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开发。工作场所学习领域国际研究热点透视_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工作场所学习领域国际研究热点透视_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