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强化电气设备管理技术的研究论文_余飞

对强化电气设备管理技术的研究论文_余飞

南京港龙潭天辰码头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31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发展进程和市场经济发展也在日渐加快。作为企业稳定运营与生产的保障,企业内部的电气设备必须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加之电气工艺的复杂化和高集成化发展,对企业电气设备的有效管理与故障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企业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1、设备管理是稳定生产的保证。现代企业依靠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生产中各个环节和工序要求严格地衔接、配合。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主要靠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来保持。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技术性能逐渐劣化就会影响生产定额的完成;一旦出现故障停机,更会造成某些环节中断,甚至引起生产全线停顿。因此,只有加强设备管理,正确地操作使用、精心地维护保养、进行设备的状态监测、科学地修理改造,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才能保证生产连续、稳定地运行。

2、设备管理是企业产量、质量、效率和交货期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是按合同组织生产,以销定产。合同一经签定,即受到法律保护,无特殊情况不能变更,违约将受严厉的经济制裁。如果没有较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良好设备运转状态做保证,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合同规定的。一旦违约,给企业带来的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往往失去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3、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安全生产是强制性的,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设备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是导致生产发生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排放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粉尘,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消除事故、净化环境,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所在。加速发展经济,必须重视设备管理,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前提。

2电气设备维修的遵循的规律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层出不穷。当面对一台从未接触过的设备时,很多人都会感到无从下手,特别对于维修的新手,看到电气箱中密密麻麻的电路已经头晕了。其实不管再复杂的电路都有它的规律可循。

1、先动口再动手:对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不应急于动手,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对于生疏的设备,还应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规则。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以及与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

2、先外部后内部: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除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将设备越修越坏。

3、先机械后电气: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位,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运作关系,以免误判。

4、先静态后动态: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坏,从而判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判断故障,最后进行维修。

5、先清洁后维修: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一经清洁故障往往就解除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电气设备管理方法

1、更新企业管理观念

在进行电气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从传统观念中以修为主的观念逐渐转化成以管为主,建立以维护保养为主体的企业宗旨,培养员工维护设备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通过了解设备的性能以及结构,逐渐掌握应对一些简单故障的方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维护观点。使用相关技术,让改造和更新有效结合,并且让专业的电气管理层工作人员与基层的员工进行有机结合,使用有限的电气机械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建立科学、严格的设备管理机制

在企业电气设备的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设备的管理效率,必须深入落实对设备的科学、严格管理。在企业电气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中,企业要对员工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加以培养,并通过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促进员工在电气设备的使用中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从而为企业电气设备管理与维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3、提高企业工作人员设备使用技术水平

企业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与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由于在企业电气设备的工作与维修中,工作人员直接参与到了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中,因此设备受企业工作人员这一主体的影响最为直接。为了进一步有效地减少企业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必须全面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技术水平,并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员工训练,使其能够在企业电气设备的使用中更加科学正确地完成设备操作,并在面临企业电气设备故障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故障进行排除并实施维护。

4、加强企业电气设备责任管理机制

企业电气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来源于设备内部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其中,员工对设备的使用是最为主要的外在原因。企业中员工对电气设备的使用水平直接决定着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对电气设备的维护意识,企业要更为深入的落实责任管理机制。通过将电气设备故障处理和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员工个人,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从根本上避免企业电气设备因人为因素导致故障。

5、建立相应的检查制度

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指定检查制度的时候,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根据不同设备引入企业时间的不同以及设备自身操作难度、磨损程度等方面实际情况,针对每个电气设备制定个性的维护管理方案,保证企业检查所用资金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制定详细的检查管理计划,掌握不同设备的磨损进程以及实际运行效率,针对问题想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提升企业总体市场竞争力。

6、电气设备保养的措施

在对电气设备进行保养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加大设备日常养护的力度,预防出现遗忘、错误保养等问题,同时将设备的保养工作同员工的奖金挂钩,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调动员工的养护热情,真正将设备保养工作落到实处;其二,加大设备的日常检查力度。应制定专业人士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同时记录好检查的内容,包含设备平时的工作情况、工作时间、养护的方法及次数等,从而当设备发生问题时,方便维修人员更了解设备,精确找出事故原因,予以处理;其三,应加大对设备管理从业者的监管力度。设备的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都需要熟练掌握设备的基础性能,依据设备的具体情况,结合企业的真实状况合理制定保养及维修规划,同时对维修与养护活动进行科学监管,防止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其四,创建完善的设备维修、养护标准。不断改进并健全数据的统计,针对设备的出入情况、运转情况等进行详细登记,保证一机一册,有据可循;其五,定期对设备的管理从业者、维修从业者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4结语

当今社会,电气设备技术进步飞快,分别朝着集成化、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计算机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设备管理也应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才能保证设备高效、安全、可靠运行。生产设备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主要资产之一,与质量、工艺、生产、安全、环保一样,构成了整个企业管理,缺一不可。电器设备管理不创新,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企业电器设备管理,可以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马琳,刘晓斌.设备管理现状与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9).

[2]杨德昌.浅谈企业物资“零库存”管理的思路[J].机械管理开发,2009(10).

论文作者:余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对强化电气设备管理技术的研究论文_余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