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与商业道德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与商业道德_市场经济论文

浅谈市场经济与商业道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商业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需要正确的思想保证和观念引导。我们不仅要引导群众破除计划经济和粗放经营时形成的旧观念,而且要转变习惯于停留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过时观念,使思想认识跟上发展变化的改革形势。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和职工思想深层次的矛盾层出不穷,需要及时发现,妥善加以解决,给改革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良好环境,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市场经济不仅讲功利、讲竞争,也讲道德、讲文明。良好的道德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助推器,是规范社会秩序的平衡器,是经济和社会有序运行的约束力量。它不仅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素质的优化,而且可以为整个市场经济按照自身规律和规则健康有序地运行提供规范和导向。此外,加强道德建设有助于克服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功利性、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不可避免地反映到社会意识形态中,成为一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力量,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终将反作用于改革的深化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顺利实现。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对于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跨世纪目标,关系重大,作用突出,不可缺少。

加强商业道德建设是培养跨世纪“四有”职工队伍的题中应有之义。把一支什么样的职工队伍带入21世纪,是摆在商业系统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十分严肃、重大的课题。商业职工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继承了我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并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但是,由于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撞激荡,资本主义和残存的封建主义腐朽的思想的侵袭,使一些领导和职工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出现了错位、扭曲和反差,损害了职工队伍的整体形象和利益,影响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因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关系着职工队伍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克服消极腐败现象的根本性措施,是提高职工全面素质的关键性环节,是关系大局、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加强商业道德建设也是商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保证。一个企业要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得有人才优势,就得依赖职工的群体优势。搞好企业,取得竞争优势,要靠一个以良好思想道德为基础的团结进取、改革创新的领导班子;要靠一个以良好思想道德为动力的健康运行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要靠一个以良好思想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为保证的质优价廉、竞争力强的产品;还要靠一个以良好思想道德为前提的、为社会和群众所接受并信赖的企业形象。这一切都要依赖于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从实际出发,培养人们重视职业道德,增强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有效途径。市场经济与商业道德并非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从整体来看,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买方市场的形成,这种经济环境有利于锻铸良好的商业道德风尚。经济生活中的买方市场是以商品的充足和丰富为特征的,相对商品短缺的卖方市场来说是一种经济环境的置换。它使得买卖双方关系中,矛盾的主导方向由如何买到商品变成如何卖出商品,这不仅是经济行为、经济现象的转变,同时也引发和带来了商业道德行为、道德现象的转变。在买方市场形成的条件下,出现的将不是购物难而是销售难的问题,商品的物美价廉和服务的周到热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商业道德建设的推动无疑是明显的。

市场经济特有的竞争机制将警示和催迫人们重视商业道德的建设。商品经济孕育生成了竞争,竞争反过来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竞争使优者胜,劣者汰,大凡置身于商品经济中的行业和人们,无不强烈地感受到竞争的威力。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优质的商品、优质的经营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态度。在这里,商品质量、经营管理以及服务态度的改善,已经远远不是商业道德问题了,而是涉及企业、行业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可以说,商品经济中的竞争就象一座炼炉,不断地剔除商业道德上的“杂质”而使商业道德的“晶石”变得越来越纯正。

市场经济突出物质利益原则,这既为商业道德发展提供了物质依托,又使商业道德规范有了硬性约束。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突破和涤荡“羞于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陈腐观念,改变人们鄙薄的物质利益的态度。过去的道德说教之所以苍白无力,原因就在于脱离了物质利益,搞成了为“道德”而“道德”。而一旦使物质利益与商业道德贴近、结合,人们将明白商业道德的好坏是和切身利益联结在一起的,必然会增强商业道德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市场经济发展使人们的观念意识不断更新,为商业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优化的文化心理环境。商业道德中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为一些陈旧的观念意识所牵动。把服务等同于侍候,觉得矮人三分,低人一头,在这样的观念意识下怎么可能有“微笑服务”、“百拿不厌”呢?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强化人们的独立、平等的意识,使在商品经济中生活、运行的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在为别人服务,别人也在为自己服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势必通行起来。这种文化心理氛围无疑会帮助人们突破某些商业上的感情屏障和隔膜情绪,增强对商业工作的亲切感、荣誉感以及自尊、自重、自爱的心理,从而为商业道德建设铺垫一条顺畅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道德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搞粗制滥造、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勾当,损害消费者利益。其原因主要是:

首先,来自旧社会和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道德观念是经济关系的反映。商品经济、市场交换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思想表现。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居主导地位。但是,剥削阶级的思想仍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和腐蚀着我们的干部和人民。

其次,我国的改革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期,体制本身存在多种漏洞。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在政府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这种渐进式改革的最大优点,在于把改革释放出来的能量,用来推动经济高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并把改革引起的社会震荡减少到最低程度。但是,这种渐进式改革却使旧体制不能退出历史舞台,顽强地发挥其消极作用。在这两种体制的矛盾和磨擦中,许多问题自然就暴露出来。

再次,法制不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正常的市场秩序是靠法律来维系。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主要是靠人治,人们的法制观念普遍淡薄。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种种丑恶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十几年来,我国加快了立法进度,也加大了执法力度。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还有,货币拜物教的影响。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它是社会劳动的代表。有了货币就可以买任何一种商品,占有货币就等于占有相应的社会财富。货币的这一特点,成为一些拜金主义者、极端个人主义者疯狂追求的对象。货币拜物教是发展市场经济消极方面的集中表现,也是随着商品货币交换的扩大,社会上丑恶现象增多、观念失范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之一的商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为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来付诸实施。首先,要通过思想教育,长期灌输,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其次,要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和批评监督作用。三是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率先垂范,注意树立典型、激励后进。四是建立完善的约束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五是以行政、法律的力量作为商业道德建设强有力的后盾。同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并且逐步培养完善的商品市场和健全竞争机制以及各种管理法规,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趋于完备和成熟,以推动商业道德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和进步。

标签:;  ;  ;  ;  ;  

论市场经济与商业道德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