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品”的书香校园
郭晓娜,霍小琴
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技能,对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极为重要。中小学生几乎所有的学问都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形成心智、创造新知。“阅读立邦”,阅读力的培养是全社会的共识,学校理应处处有“书香”,构建书香校园更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书香中国、书香社会、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每一个“书香”都凝聚着无数阅读爱好者的炙热情感。书香校园建设经历了从量到质的发展历程,从关注阅读环境、阅读数量到关注阅读品质,这是质的飞跃,因此建设有“品”的书香校园成为新时代现代学校建设的核心诉求。
谁是最好的旅游宣传大使,从来都不是那些所谓的城市旅游代言人,是那些原住的居民,是本地的老百姓;他们一方面展示着城市旅游的形象,一方面也宣传着城市旅游的信息。在沈阳市三大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中,应充分调动本地居民的积极作用,引导本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与建设,使他们成为沈阳旅游的宣传者,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者;同时培养居民的主体意识,以主人的身份迎接各地旅游者,分享沈城的历史与文化。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内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经验,成立志愿者团体,在历史文化街区解答游客疑问,宣讲沈阳故事,传递旅游精神。
一、有“品味”的书香校园
有“品味”的书香校园,校园时时、处处弥漫书香,人人、事事都散发着“阅读”的无穷魅力。
(一)时时有翻书声
阅读如同贴身衣物,时时刻刻相伴左右。有“品味”的书香校园没有刻板的阅读时间,鼓励阅读时时发生。课堂上、课间休息时、同事交流间、小组探讨时……只要思想在碰撞、思考在持续,阅读就可以产生。当然,这里的阅读范围更广,读的不仅是“书”,读的也有“人”“事”“物”!
(二)处处有书墨香
有“品味”的书香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有书籍,每一本书都发出独特的书香味。打造便于校园里每一个人阅读的读书环境,根据教师、学生的不同阶段需求灵活增减。让校园里的书籍不再寂寞、沉闷,让书角、书吧、书架发出“声音”。学校图书馆里的书是学校发展的“代言人”,教师阅览室是学校教师发展的“导师”,教室内外的书角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伙伴”。
(三)人人有阅读力
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校园是家庭的重要基地。校园阅读不是封闭式的阅读,应该与家庭、社会产生紧密的关联,应该走出校园,走进家庭,牵手社区,让阅读的温度传递给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书香中国”的梦想才能得以实现。
阅读就像一扇门,走进去可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美妙。弗朗西斯·培根在《论读书》里将读书的益处精辟地总结出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变。”还有什么是阅读不能解决的事情呢? 让校园里的每一件事都与阅读发生关联,让阅读在校园里“根深叶茂”。
(四)事事有阅读根
刘丽芳在给丈夫送钥匙途中发现了丈夫的黑色奥迪。黑色奥迪先是开到了一家餐馆门口,女秘书挽着丈夫臂弯走了进去,大约四十分钟后才出来,出来时两人侧身相拥,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恋人。刘丽芳没有惊动他们,决定继续跟踪。黑色奥迪如同黑色的幽灵,驶入河西的一个住宅小区。尾随而至的刘丽芳将车停在小区出入口左侧的泊车位,放下右侧车窗,坐在车内,一直等到凌晨四点。静谧的夜晚,不时有风自车窗外轻轻流入,携来一阵又一阵暗香。
二、有“品情”的书香校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有能一起阅读的朋友、同事、同伴,为阅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意义,也能使阅读的困惑得以及时解决。阅读的目的是多样的,有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阅读,有为了了解某个学者的思想而阅读,有为了放松或消遣的阅读,也有为了与朋友交谈、有共同话题而阅读。当为了共同的目的而阅读时,阅读的效果就会呈现出最佳的状态,通过校园的共情阅读,获得的不仅是作者的思想,还有自己的思想和他人的思想,对“书”对理解就不再仅有二成,而是可以占有八成或者更多。
有“品情”的书香校园尊重每一个阅读者的选择,听见每一个阅读者的声音,满足每一个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兴趣,每一次阅读都是自己身与心的投入,个人的生活、学习背景、个性特征都会影响到阅读兴趣爱好的选择,只有阅读者感受到了被尊重,才会投入阅读、享受阅读。
(一)“有情”的阅读环境
《苏北女人》正是在这一话语场域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艺术思考,向我们展示了一条抵抗偏执的社会现代化的文化路径。小说叙述了一个苏北村庄的农事生活,运用对称、互文等叙事策略揭示了中国农村在现代化挤压下的循环与陷落的历程,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学关于古典田园的想象和当前农村境遇的书写。作品朴素单纯的农事经验世界和主要人物的精神均与古典中国田园有同构性质,并作为文化基质与“现代”形成了抵抗的张力,同时参与了“现代”进程。
(二)“共情”的阅读策略
有“品情”的书香校园,关注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为阅读提供建立个人阅读情感、促进良好阅读交流的场景,搭建起家校社阅读交流的平台,与“书香家庭”“书香社会”“书香中国”同生共进。
(三)“温情”阅读共同体
阅读是关乎每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大事,也是一种修养。阅读的发生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还应更多地发生在教师、领导、职工身上,当校园里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热爱阅读的心,对渊博的知识修养无限憧憬,有“品味”的书香校园才能得以实现。改变传统的阅读观,体验阅读的过程,享受阅读本身的存在,才能真正拥有阅读软实力。
农村公路的养护一直以来不被重视,其主要原因主要有2个:①农村公路的养护建设资金有限;②管理养护体制混乱. 在城市副中心的大力建设下,对于农村公路的权属首先要明确其管理单位,实行责任到头,避免管理混乱造成道路养护不及时;同时,对于有需求的农村公路应该及时进行相应的提级改造,争取养护资金,加强养护管理.
三、有“品质”的书香校园
有“品质”的书香校园,关注阅读的品质,关注阅读带来的成长力量,将阅读引向质的飞跃。
(一)有质量的阅读:质与量的共生
阅读需要量的积累,只有阅读达到了一定的量才会真正养成阅读的习惯。日本学者斋滕孝先生说,一个月只读一本或两本书的人,称不上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如果能一周读一本书、一个月读4 本书,那姑且可以称得上是正在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么,一周能读两三本书的人,就可以真正称得上将读书变成了生活习惯。当积累了一定的读书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去追求读书的品质,将自己的思想与书籍进行对话,读出自己的特色。倡导师生进行有“品质”的阅读,从师生阅读习惯到阅读兴趣,再到“痴迷”阅读,是打造有“品”书香校园的必经过程。
(二)有质感的阅读: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有质感的阅读是指要感受到阅读的力量,要能够活用阅读。阅读不应停止在笔墨纸砚上,应该走进鲜活的人、走进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有“品”书香校园的最高追求目标。阅读即生活,生活即阅读,这是阅读的两个境界,也是阅读的本质所在,于此才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在有“品”书香校园中,师生、家庭、社会共品味书香,畅游中华悠久文明历史,共享世界文明资源。
中图分类号: G4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4289(2019)11-0069-02
(作者单位: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 404100;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400000)
标签:书香校园论文; 阅读环境论文; 教育工作者论文; 中小学生论文; 校园建设论文; 阅读品质论文; 学校建设论文; 人生观论文;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论文;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