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预见性护理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的一种病理表现,是分娩期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3%。近年来,因高龄产妇、瘢痕子宫比重上升,PPH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PPH危害极大,轻则延长产妇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重则可继发产褥期感染、失血性休克甚至可致死亡,部分患者不得不
切除子宫治疗,生命质量严重受损,PPH已成为当前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约1/2孕产妇死亡伴有PPH,约25%的孕产妇死亡由PPH直接引起,PPH死亡率高达0.2~0.5%。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研究重点,其发生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常通过合理应用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宫缩素等药物预防PPH,但仍有部分患者转变为难治性产后出血(intractable postparturn hemorrhage,IPPH),研究显示约80%的产后出血是可以避免的,提示常规预测策略仍有巨大的改善空间。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孕产妇选择阴道分娩生产,其中不乏有瘢痕子宫等产后出血高危指征产妇,有必要进一步提升阴道分娩护理服务质量水平[2]。某院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阴道分娩护理之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在我院产科收治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①符合阴道分娩指征,无绝对的剖宫产术指征;②知情同意。共纳入孕产妇417例,年龄18~42岁、平均(26.4±1.0)岁,孕周38+3~39+6周,平均(39.0±0.5)周。瘢痕妊娠14例,双胎27例,前置胎盘17例。经产118例,产次0-3次、平均(1.5±0.7)次,孕次0-6次,平均(1.9±0.8)次,不良孕产史0.3次、平均(0.5±0.5),合并生殖道感染79例。均为自然受孕,非人工受孕。预产期前1-3日入院,平均(1.7±0.6)日。据入院顺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n=209)、观察组(n=208),两组孕产妇年龄、孕周、高危妊娠指征、孕产次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围绕保障安全分娩开展临床护理活动,入院时完善检查,据登记的档案,复查,诊断急慢性病、妊娠合并症,评估产力,筛查剖宫产术指征。落实产程监护:①第一产程特别监护宫缩、胎心音,密切观察产程,每隔一段时间行肛检评估宫口成熟度,合理应用催产素、宫颈球囊扩张;②第二产程,合理指导产妇分配体力,合理应用助产术,尽可能减少医源性操作;分娩后立即注射宫缩素预防产后出血;③第三产程:查看胎盘、产道情况。产后预防护理:①督促排空膀胱,预防尿潴留;②鼓励早吸乳,促乳头放射刺激宫缩;⑧安排早期康复训练,排出恶露;④给予清淡饮食补充体能;⑤落实母婴同室、抚触等早接触干预,激发母性。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研究小组护士进行有关于产后护理防治预见性护理培训,主要内容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识别高危风险因素:①宫缩乏力,主要包括全身虚弱、合并慢性病、精神紧张,使用镇定剂、麻醉剂、宫缩抑制剂,产程异常,子痫前期等;②胎盘因素:多产次,不良孕产史,胎盘异常;③软产道损伤;④凝血功能障碍。
(2)预见性控制风险因素:①全程识别高危风险因素,针对可以预见性的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充分考虑可能得出血、严重程度复杂性,做好学科合作、协调,做好应急准备,从最严重的结果出发;②控制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分娩前筛查营养不良,并进行纠正,将血红蛋白提高至12g左右;积极控制疼痛,维持产妇良好的情绪状态,以保障垂体后叶缩宫素量分泌;产程中适时静脉应用葡萄糖酸钙;合理应用阴道助产、缩宫素引产,做好滴速调节、产道准备,缩短胎先露时间;做好会阴暴露,在胎儿受、头复合先露时,第一时间通知经验丰富的助产士赶至产房处理;在处理早产、低体重胎儿时,慎用臀牵引助产;连续缝合阴道粘膜时,若伴有明显额肛门坠胀,需拉紧缝线;若会阴部有瘢痕,或需要助产时,需选择正确的牵引方向、速度,避免扩张会阴、阴道困难。
(3)准确处理:①准确评估产后出血,放宽评估时间限,坚持产后6h观察,2h内停留在待产区域,全程监护;②以监护仪监护高风险人群,特别关注会阴伤口、子宫底高度不足者;③对于高风险者,产后保留静脉通道,以及时处理产后出血;④及时发现、处理宫颈裂伤;⑤及早发现肛门坠胀、伤口疼痛、排尿困难、会阴部蓝紫色浸血等异常情况,注重获取患者主诉:⑥若有宫缩乏力表现,除用药外,配合徒手按压,持续1—4h以上。
1.3观察指标
产后2h出血量、达到产后出血标准例。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转sPss2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250±50)ml、产后出血率8例,高于观察组(178±58)ml、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高危孕产妇阴道分娩患者不断增多,瘢痕子宫、高龄孕产妇阴道试产意愿越来越强,如何降低阴道分娩风险值得产科医学工作者深入研究。产后出血是威胁孕产妇、围生儿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4]。研究发现,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主要原因可分为四大类,即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每大类因素又可细分为许多小的高危因素[5]。
预见性护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识别、筛查高危因素,积极控制不可预防因素,积极消除可预防因素。可预防因素主要包括精神紧张、营养不良、过多的使用干扰药物、产程延长等,这些因素多与宫缩乏力有关,会阴裂伤、水肿等与软产道损伤有关。此外,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死胎滞留时间过长也是可预防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产后出血:不可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合并慢性病、急产、子痫前期、子宫发育异常、子宫壁损伤、胎盘异常、软产道瘢痕、胎位不正、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需做好产前检查,积极控制合并症、并发症,针对高危产妇做好监护,同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参考文献:
[1]龚小玲.产后出血的护理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79-180
[2]孙丽洲,杨娜娜,刘丽萍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后出血预警及防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4):259—263.
[3]韦瑞敏,陈恒.3985例足月阴道分娩产妇会阴裂伤状况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5,27(6):817—819.
[4]李振荣.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27(36):5-6.
[5]李力,俞丽丽.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原因识别及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28(2):115-117.
论文作者:田锦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产后论文; 阴道论文; 预见性论文; 因素论文; 产妇论文; 产道论文; 瘢痕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