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网上支付(论文文献综述)
葛颖[1](2021)在《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电子商务作为解决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流通销售问题的有效途径,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农村电子商务连续八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互联网+现代农业”、“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数字乡村”等工作相继启动。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表现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4年的1800亿元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1.7万亿元;从业主体迅速增加,截止到2019年农村网店达到1384万家,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000万人;农产品上行规模高速增长,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约3975亿元。我国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商务技术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拉动农产品上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然而,电子商务是否实现了带动农产品上行、扩大农户的消费需求、壮大县域经济的初衷?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中国农业、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为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提档及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与全国县域社会经济指标为例,识别了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以期回答以下问题:电子商务影响农户行为的机理是怎样的?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电子商如何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陈述如下:(1)农户电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蒙古的微观实证。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对农户行为产生影响的前提条件是农户采纳电子商务,因此识别农户电子商务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理论上,无论农户作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倾向于采纳电子商务,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促使其采纳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然而,基于微观农户数据,运用double-hurdl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仅人力资本中的受教育年限、社会资本中的通讯支出对农户电商采纳行为具有显着的影响。进一步的主观解释表明,农户电子商务的认知和操作能力限制了其电商采纳行为。(2)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严重制约了全国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和中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从理论上看,电子商务促进了农户的消费,基于微观农户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电子商务促农户消费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促进农户的家庭非生产性消费又可以提高农户的家庭生活性消费;通过增加农户的家庭总收入来提升农户的家庭消费,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具有完全的中介效应。(3)电子商务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基于内蒙古五原县的案例。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与市场边界理论分析发现,电子商务节省了农户销售农产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边界。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成功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农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五原县农户在原有产业优势的前提下,多方式规避了农产品鲜活易腐的特性,抓住政策机会,利用农户熟知的社群电商成功销售农产品;此外,电子商务通过扩大市场、提高农产品单位价格、减少交易成本、优化种植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以及羊群效应推动农产品上行。(4)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实证分析。从理论上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通过政策效应、就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提升效应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准确评估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进一步运用多期倍差法实证检验电子商务是否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产生了影响,结果显示,示范项目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推动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安慰剂检验、匹配倍差法检验后依然成立;示范项目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带动效果显着,但对第三产业的带动效果最为显着,县域经济由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导转向第三产业为主导,优化了县域产业结构;示范项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大于东部沿海地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基于市场与不确定条件下的跨期消费理论分析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影响机理,同时运用内蒙古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检验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既丰富了不确定条件下跨期消费理论在电子商务促消费方面的应用,又拓展了电子商务促消费领域农户微观视角的定量研究。第二,基于市场交易成本理论与市场边界理论解释电子商务对农户销售农产品行为的影响,以内蒙古五原县的案例进行分析,发掘电子商务促进农户销售农产品的内在逻辑,全面揭示农户成功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特点。第三,提出示范项目通过政策效应、就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效应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例实证检验了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上述研究发现,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政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韩鹏[2](2020)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和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网络正深入到许多传统行业,并逐渐转变其发展模式。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渐普及的背景下,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在消费者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体现。电子商务对传统的农业生产、销售和消费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刺激了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改革。未来,农村电子商务将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本文首先从电子商务的内涵、特点、现有的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基本条件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论述出发,从目前具备的条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入手,对山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根据山东省平度市农村的实际情况,着力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农产品销售建立电子商务生态网络。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也加快了农业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发展。本文致力于提供经验,为山东省和全国其他类似地区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针对山东省平度市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光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发展特色农产品,而且还要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推动农村信息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旨在进一步促进我省乃至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稳定发展。
翁桂枝(Sirikul Ongprakobkul)[3](2020)在《中泰消费者网购行为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崛起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行为方式有了新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在沟通效率上有着极大的提高,真正将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因此,人们可以轻松地通过互联网进行买卖商品。近年来,电子商务增速很快,根据Azoya对了解中国客户的研究(Understand Your Chinese Customers)发现2014-2018年中国人网购行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泰国电子商务在东南亚地区的增长率也位列第一,大小企业,均增加了线上销售业务。虽然传统进出口经济的发展速度放缓,但是电子商务却强劲的增加。电子商务具有缩短交易环节、降低成本的特点,使生产者能够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又降低商品价格。根据调查发现,中国有多个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国内电商企业,其次还有eBay、Amazon等海外电商平台。但是泰国目前还没有本国资本的网购平台,都是外国资本的平台,如Shopee、Lazada、阿里巴巴等平台。其次泰国人还能通过Facebook,Instagram购买国内商品,类似中国的微商。由于两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同,对网购的接受度也有差异。为了了解两国消费者的网购行为,因此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中泰消费者的网上购买行为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以促进泰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再者根据调查对比,分析出泰国的电商在之后的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以调查问卷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结合收集文献查阅、数据分析及对比分析来研究中泰消费者的网上购买行为的差异对比。本次调查对象是具有网购消费的中国人与泰国人,其中18–50岁的青年人每方各200个人,本次调查范围包括消费者基本情况、消费者网购行为、消费者决定购买因素等,并总结中泰双方的行为差异。通过调查分析,本文发现:1、对中泰网购行为的因素来说,中泰消费者网购有相同的重要相关因素是产品质量、信任程度、产品担保、退换服务,物流、支付;2、对于支付方式,泰国消费者使用的支付方式比中国多,以及泰国还没有像中国有一个规范且方便的支付平台,但是中泰的消费者都希望付款系统具有高安全性;3、物流运输方面,泰国物流还存在许多问题,而中国网购商品的种类比泰国更多样;4、在泰国电商平台购物的商品,发现消费者的行为大部分都购物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比如服装、鞋子、包包,发现许多产品都从中国进口;5、发现中国电子商务已经非常成熟,而泰国则还是在起步阶段,也存在很多的发展瓶颈如物流、支付等问题,其次根据调查数据的显示中泰消费者的网购行为有较大的差异。最后本文针对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并且阐述笔者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泰国电子商务的机遇,以促进泰国电子商务业务上的进一步提升。
周勍[4](2020)在《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文中认为2013年来,中国的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外贸发展重要的推动力。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通过中国海关验放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规模已达18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38.3%,连续5年年均增幅超过30%,远超过同期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跨境电商不仅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门槛,为广大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更大大提升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为鼓励跨境电商发展,中国政府自2012年起,相继出台了大量支持和监管政策。除了国务院出台的宏观指导政策外,国务院各部门在税收、通关监管、商品检验检疫、收付汇、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切实推动了传统外贸和生产企业向互联网化转型,有效帮助了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但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是否完善?对跨境电商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是否有利于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事实上,2013年来中国跨境电商经历了高速发展,但也受政策影响遭遇了急刹车。另外,在杭州等地设立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点后,跨境电商的试点范围已经遍布全国。这些试点运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试点政策在跨境电商整体运行体系中作用如何?这一系列问题一直没有被系统地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立、现状和运行机制进行系统、深入地比较分析,总结政策体系的作用和影响,进而为不断完善中国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本文共分成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引言、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其中,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的是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等。在研究阶段上,又分为初步研究阶段和深入研究阶段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为关于政策评估工作的研究、关于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总体研究、关于国外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研究、关于跨境电商模式的研究、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开展的研究、关于改进国内跨境电商发展环境的研究,并对现有研究不足进行归纳总结。第二章是跨境电商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了跨境电商的基础概念、模式及特点,跨境电商的作用和影响,包括积极作用以及对传统贸易的影响,列举和分析了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章还重点介绍了跨境电商政策法规的范畴和各主要政策类型。最后,还列举了本研究相关的主要理论,包括普惠贸易理论、部分法经济学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平台理论等。第三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初步分析。研究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和中国政府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基本导向和要求,重点分析了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背景以及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包括各类试点政策、税收政策、监管政策、外贸综合服务政策等。本章还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作了分析,并对国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作了介绍,包括国外跨境电商体系基本情况和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具体影响等。第四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和样本研究。重点研究了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包括传导机理和要素分析,以及样本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本章还以国务院、国务院部门和地方综合试验区三个维度,分别选取2013年-2019年16份国务院文件、2009年-2019年45份部门文件和2010年-2019年21份杭州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相关文件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评估跨境电商政策与行业发展“内容-功能”的匹配度分析,进而研究总结出现行政策体系的运行规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五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基于面向302家跨境电商企业开展的“跨境电商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问卷调查”,通过搜集企业对4大类22个问题的答卷信息,系统地了解跨境电商企业经营情况、政策诉求、模式创新与政策关系、政策制订和调整与对企业创新关系。本章还介绍了研究设计的目的和动因、问卷总体设计的原则和方案具体设计,以及问卷发放和回收等研究过程等。第六章是跨境电商试点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设计了以耦合模型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基于此,对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本章以2016年-2019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作为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度模型分析,研究13个城市跨境电商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的耦合互动关系。第七章是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对全文主要结论和观点进行总结,并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本文总结出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和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四方面结论,以及如何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地方如何实现同跨境电商持续发展及政府如何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创新发展等三方面建议。同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做出展望。本文共得出了四方面结论:首先,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结论。一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二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行业发展确实起到规范和促进效果。三是中国各地、各级政府在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上有协同,仍存在一定问题。四是部分跨境电商政策作用不明显、不清晰,需进一步完善。其次,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机理的结论。一是中国各级政府出台的跨境电商政策在传导机制上,保持的较为顺畅。二是试点政策存在缺乏长期规划的问题,容易造成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三是部门政策过于聚焦,缺少平衡性。四是试点的直接优惠政策对企业更具有吸引力,对行业发展是否有利仍有待评估。五是各部门对于跨境电商定位和理解还不统一,应提高科学化和理论化认识。再次,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结论。一是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对政策更为关注。二是政府的监管政策和试点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关联度更高。三是企业创新目标和创新方式都与政策呈显着相关,特别是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方式和创新目标以及路径形成效用的正向影响最为显着。四是企业对政策调整的期望值较高,希望政府根据行业和形势变化定期调整政策。最后,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结论。一是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互动分化不明显,各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大致相当;但在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互动方面表现差异较大,即跨境电商与地方经济内在关联方面有很大差异。二是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稳定,即各城市在研究年份这种内在联系水平波动较大,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不理想。本文的建议有三方面:关于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赋予跨境电商特有的政策功能,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共同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政策经验。关于地方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建议,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跨境电商,二要正确处理政策优惠与发展的关系,三要提高和增强政策试点的效果。关于政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一是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规划,二是提高企业政策制订的参与感,三是定期调整政策,更好实现政策目标,四是企业要增进与政府的互动协同,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对政策的需求,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本文可能是首次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指出了跨境电商政策的结构、传导机制,对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作建议。本文提出,关于中国跨境电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政府、学界和企业对跨境电商的边界和基本定义缺乏统一认识,导致各方预期的政策目标存在错位。此外,可能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如何完善跨境电商统计的工作建议。
陈昊宇[5](2020)在《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第三方支付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第三方支付已经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由于其便捷、安全的特点,加之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渗透率很高,也逐渐被大家所接受,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支付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中国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与期待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因此,对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进行分析是必要的,总结发展成功之道、突破发展瓶颈以及抓住未来业务发展方向等,这些都将有利于中国第三方支付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相关数据和模型,对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本文以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分析为研究内容。通过对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并且对市场政策环境、交易规模、典型第三方支付平台等进行分析,对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有个全面的了解。另外通过把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放到国际视野下,对比国外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了解我国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并实现领先的原因。以及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国外典型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的发展,探究对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未来业务发展的启示。综合得出移动支付和跨境支付将会是未来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的方向。此外,通过数据实证,结合市场结构的分析,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是双寡头垄断的竞争性市场,这个特殊的市场结构,垄断与竞争并存,而且垄断的存在并没有削弱竞争,并结合未来发展的反垄断问题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未来健康发展。最后,针对中国第三方支付未来发展的互联互通瓶颈和痛点,结合现状,通过建立双边市场模型对双寡头第三方支付平台间互联互通问题进行论证分析,分析发现,规模对称的双寡头第三方支付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将有助于提高消费者效用和社会福利,这将给未来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以启示和借鉴,并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市场目前平台间未进行支付互联互通的相关阻碍。在中国第三方支付未来的发展里,可考虑平台互联互通的需求。
Ivan Sarafanov[6](2020)在《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互联网经济与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各国企业和消费者不可或缺的部分,大规模的数字化不仅引起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结构根本性的变革,但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贸易规则及新型合作机制探索的关注度。学术界认为,互联网交易和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是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后,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和必要手段。随着互联网和新的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由跨境数据流动构成的数字产品贸易正在促进全球货物、服务、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以及改变各类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例如,当中小企业拥有接入互联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它们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客户,并随时参与全球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链体系。数字贸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互联网上消费品的销售和在线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包括使全球价值链得以实现的数据流、使智能制造得以实现的服务以及无数其他电子交易平台和应用程序。不过,当前数字产品贸易除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还被视为各种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日益增多的领域之一。这些保护政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宽容到严格的发展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严谨的数据管理制度。即数字贸易的出现使得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大大降低,导致类似于金砖国家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而保持着很多新型“虚拟”贸易壁垒和数据限制性政策。在这种背景下,若金砖国家将继续提高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或提出更严格的数据限制性措施,这是否必然会增加数据密集型行业内的企业运营成本,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衡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建立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框架。首先,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和政策措施的梳理和总结,本文对金砖国家采用的新型和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具体保护政策和措施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发现其主要特点和问题,并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资料库。此外,使用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计算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种指标,衡量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本文发现,根据数字贸易限制指数评估结果,金砖国家呈现“一高、三中、一低”贸易保护程度结构,其中中国采取的保护水平最高,同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保护度属于中等以下水平,而南非的水平最低。根据数据限制指数评估结果,在金砖国家范围内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数据保护程度最高并正在逐步提升,而南非与巴西维持相对较低的保护程度。其次,为了计算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本文建立多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根据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个反映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的指标,构建数字贸易保护强度综合指数(DTPSI)作为模型的自变量。为了计算模型的因变量,本文使用GTAP 10数据库建立Levinson-Petrin非参数估计模型对金砖国家2004-2014年间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计。最终在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础上,模拟分析三种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方案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发现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如邮电和通信服务、金融和保险业和公共服务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在性质上不属于数据密集度很高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受到了负面影响。此外,由低级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效应缺乏弹性,因此不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很大的下滑压力,而中级和高级数字贸易保护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富有弹性,因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再次,本文采用GTAP 10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代入到模型当中,进一步分析限制跨境数据流动的数字贸易壁垒措施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发现,随着数字产品贸易保护强度水平的提升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由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使用大量的数据本地化措施导致的损失更大一些。从各行业的产出规模来看,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导致的数据自由流动限制使得所有国家数据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生产规模萎缩,而数据密集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产出水平受到影响最小。从进出口贸易规模来看,由于金砖国家采取的一半以上数字贸易壁垒政策使用于限制国内数据跨境出口(传输),因而使得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下降,而进口贸易上升。最后,为了克服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政策对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值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尝试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两种合作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实现方案。其中第一个是全面考虑发展中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需要,以WTO为主和TiSA协议为辅GATS“+”多边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第二个则为了加强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联系,包括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运行机制及软环境合作领域“三位一体”的合作框架。本文认为,金砖国家之间须要加强内部协调,尽快开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多边数字贸易合作,制定有效的监管办法,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并努力实现互联网领域消费者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目标。
滕学武[7](2020)在《JZDG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升,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网络购物,这种购物行为的转变给农资肥料产品市场销售带来新的契机,它可以充分借助于网络技术,让消费者获得全新的购物体验。过去,农资肥料行业一直以传统的营销模式打开市场、维护市场,技术和思维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既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又导致产能过剩。现阶段,国家正大力号召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去产能、调结构成为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互联网经营思维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把它应用到农资肥料行业,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资行业营销的瓶颈问题,而且能够大幅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增加企业经营效益。但是许多农资肥料企业在网络营销方面存有许多不足,制约了其经营效益的提升,因此探究农资肥料企业在网络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成为必要的选择。JZDG公司是全国闻名的复合肥和缓控释肥生产厂家,复合肥的产量在全国范围内排名前列。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观念等不断调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类企业必须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进行全面审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JZDG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受国家改革形势的影响,在传统营销上出现了成本高、效率低、运转慢等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因而,本文以JZDG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制定适宜的网络营销策略使公司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共包括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并简要叙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评述,对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方法进行了简单梳理。第二章阐述了网络营销的相关理论及分析工具,对网络营销的含义、特征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描述,对STP、PEST、SWOT、五力分析模型等分析工具进行了论述。第三章以JZDG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该公司网络营销内外部环境,总结了该公司所拥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第四章借助STP营销战略及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制定JZDG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第五章从完善网络营销部门的设置、营销队伍建设、薪酬分配及考核、市场开发、市场维护等方面进行努力,保障网络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第六章对论文进行总结,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营销理论,提出完善JZDG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的建议,以期从理论上指导JZDG公司的网络营销实践,为农资肥料企业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VASITTEE BUNKITTIPORN[8](2019)在《泰国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泰国中小企业在泰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占泰国企业总数的99.7%,占就业总数的78.48%。数据表示泰国中小企业的所有营运业务都对泰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促进泰国经济发展,泰国政府机构推行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各种业务的政策,尤其是电子商务领域。由于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迅速,于是提倡这些中小企业使用电子商务平台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近年来由于不少的泰国中小企业在各种电商平台上开展业务,使泰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变大,实现了泰国的整个电商市场在2017年达到2.88万亿泰铢(大概3,757百万美金)的交易额。无论如何,大多数从事电商交易都在国内市场进行的,据泰国政府电子交易发展局(ETDA)报告分析得出,只有7%的企业有能力做跨境电商,这对于泰国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项研究旨在研究泰国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现状,找出影响泰国中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现状的因素、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寻找促进开展泰国跨境电商有效实现的解决方案。本文运用深层访谈的研究方法,选择在电商平台上成功打入海外市场的两家知名的小型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相关研究的观点和访谈的基础上进行深层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的结果。研究发现,做跨境电商的起步取决于企业家对技术和电子商务采用的意识。后来生意的生存将依赖于公司内部管理以及产品的独特性和品牌塑造等因素。此外,政治动荡、经济状况的变化、技术的发展、社会动态及法律法规等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开展业务。其中,通过使用SWOT分析法和TOWS策略分析法分析而得出的结果说明,最能影响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因素是内部因素的产品独特性的创造和外部因素的现行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防御性战略(优势-威胁战略),来将危机转化为机会。
安娜(SPIRIDONOVA ANNA)[9](2019)在《中国与俄罗斯电子商务贸易研究》文中提出中俄跨境电商贸易以其创新的合作方式,成了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引擎和新的贸易增长点’中俄跨境电商虽然起步晚,但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却非常快,且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中俄跨境电商的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中俄跨境电商发展后劲十足,其合作潜能巨大,它对两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容的不断实施和深化,中俄电子商务的贸易条件将会更加完善,中俄电子商务的后发优势将会逐渐显现,中俄跨境电商贸易将成为提升中俄经贸关系的重要推动因素。首先分析中国与俄罗斯开展电子商务贸易的现状,从双方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规模入手,分析中俄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以及其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单向性明显,以平台类机构为主,以及贸易结构以电子产品以及日用品为主等,但目前来说其合作领域也不断向物流/支付等拓展的趋势。然后中俄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通关退税较难,支付网络支付不发达,物流体系也待完善,另外中俄跨境电商企业的认识不足。第四章在中俄电子商务贸易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中俄支持跨境电商政策不足,支付体系不完善、物流体系建设进程缓慢,同时中俄电子商务企业之间面临国内外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基于以上对于中俄电商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中俄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措施和建议。
沈伟[10](2019)在《电子商务促进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制造业是产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手段,是我国实现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在多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增长率下降,附加值不高,创新能力薄弱等。同时,又受到劳动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环境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研究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电子商务已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推力。随着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大,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购物习惯的日益巩固,以及电子商务政策环境的逐步完善,使得制造业只有借助电子商务的能量,才能快速有效实现转型升级。本文从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博览与之相关的论着,研究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相关学术成果,经过取精用宏,形成思维脉络,确定研究主题。通过文献检索可知,学术界单独研究电子商务或单独研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论着非常多,但从运用电子商务来促进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所以本文选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在概述相关学术文献与动态的基础上,围绕电子商务促进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题,依次从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三个部分展开研究。首先,本文从电子商务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入手,运用电子商务知识和技术经济等相关方法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有利于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有利于扩大市场范围,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完善制造业企业的组织模式,可以提高它们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实力,从而使其不断向制造业的更高层次推进,实现转型升级。理论研究得到的具体结论如下:第一,电子商务能够有效提高浙江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和转型升级能力。第二,电子商务有利于拉动制造业市场需求,扩大市场范围,解决信息不对称,优化市场资源配;有利于带动制造业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发展,并为技术创新提供大数据支持;有利于推动移动/宽带、计算机服务器等技术性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运输、物流等外部公共性基础设施的更新建设;有利于催生电商服务、物流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吸引优质人才,提升劳动力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有利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促进消费结构的改变,并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消费需求;有利于引起政府重视,促使政府运用法规制度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优良的政策环境。由于电子商务有利于完善上述六个方面的环境要素,所以它可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第三,电子商务能够促进产业组织网络化发展。因为它可以促使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建立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网络组织模式,从而使企业能够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技术优势,对接市场需求,扩大市场范围,降低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和外部协作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它可以深化网络组织内企业专业分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并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为了验证理论研究获得的见解,本文通过实证模型和典型案例,做进一步的诠释和论证。实证模型部分,本文着眼于电子商务对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影响。实证分析时,先构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与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测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浙江20122016年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实证研究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商务显着提高了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水平。典型案例部分,本文选用两个具有互补性的例子:一是义乌运用电子商务通过贸工联动,改善了制造业创新的基础设施环境、市场环境、劳动力环境、技术环境、法制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要素,提升了制造企业的创新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二是遂昌运用电子商务建立产品的电商网络组织,并建立起与电子商务匹配的企业网络组织,从而快速推进当地的专业分工,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也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最后,本文还分析了电子商务促进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二、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网上支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网上支付(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的影响 |
1.2.2 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数据及资料来源 |
1.5.1 二手数据资料 |
1.5.2 实地考察与访谈资料 |
1.5.3 问卷调查数据 |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6.1 创新点 |
1.6.2 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基本概念 |
2.1.2 其他相关概念 |
2.1.3 相近概念之间的辨析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消费者行为理论 |
2.2.3 人力资本理论 |
2.2.4 社会资本理论 |
2.2.5 市场均衡理论 |
2.2.6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2.3 理论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3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3.1.1 内蒙古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规模变化 |
3.1.2 内蒙古农村电商规模与其他省市的比较 |
3.2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 |
3.2.1 政策支持 |
3.2.2 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
3.2.3 示范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
3.3 农民电子商务应用情况 |
3.3.1 数据来源 |
3.3.2 农户网购程度 |
3.3.3 农户网购技能熟练度 |
3.3.4 农户网购平台 |
3.3.5 农户网购原因 |
3.4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3.4.1 农村电商的推动政策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
3.4.2 配套资金的下放与使用不合理 |
3.4.3 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作用未充分发挥 |
3.4.4 冷链物流的高成本限制了农产品上行 |
3.4.5 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不利于农产品上行的因素 |
3.5 本章小结 |
4 农户电商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蒙古的微观实证 |
4.1 农户电商采纳行为理论模型 |
4.1.1 农户电商采纳理论模型:消费者电商采纳分析 |
4.1.2 农户电商采纳理论模型:生产者电商采纳分析 |
4.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
4.2.1 人力资本与农户电商采纳行为 |
4.2.2 社会资本与农户电商采纳行为 |
4.3 数据来源、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4.3.1 数据来源 |
4.3.2 模型构建 |
4.3.3 变量选取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4.4.1 农户采纳电子商务行为描述性分析 |
4.4.2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4.4.3 模型稳健性检验 |
4.4.4 农户不愿意采纳电子商务的原因分析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5 电子商务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 |
5.1 理论分析框架 |
5.1.1 电子商务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机理 |
5.1.2 电子商务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中介效应机理 |
5.2 模型与数据 |
5.2.1 模型设置 |
5.2.2 变量构建 |
5.2.3 数据说明 |
5.3 描述性统计与实证结果 |
5.3.1 描述性统计 |
5.3.2 基本模型的回归分析 |
5.3.3 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 |
5.4 结论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6 电子商务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基于内蒙古五原县的案例 |
6.1 相关文献综述 |
6.1.1 有关的经济学解释 |
6.1.2 有关的文献综述 |
6.2 研究方法与案例来源 |
6.2.1 研究方法 |
6.2.2 案例来源 |
6.3 案例分析 |
6.3.1 电子商务改变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机理 |
6.3.2 农户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特点 |
6.3.3 农户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6.4 理论分析 |
6.4.1 电子商务促进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模式 |
6.4.2 电子商务对农户农产品销售行为的影响 |
6.5 讨论 |
6.6 本章小结 |
7 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例 |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7.2 模型构建与变量描述 |
7.2.1 模型选择 |
7.2.2 数据来源 |
7.2.3 变量设置与描述性统计 |
7.3 实证分析 |
7.3.1 倍差法的前提假设条件 |
7.3.2 示范项目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结果分析 |
7.3.3 稳健性检验 |
7.3.4 示范项目对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分析 |
7.3.5 地区异质性检验 |
7.4 讨论 |
7.5 本章小结 |
8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1.1 内蒙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成就与问题并存 |
8.1.2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促进了农户的电子商务采纳行为 |
8.1.3 电子商务提升了农户的家庭消费 |
8.1.4 电子商务成为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新载体 |
8.1.5 电子商务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效果显着 |
8.2 政策建议 |
8.2.1 优化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政策 |
8.2.2 积极完善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基础体系 |
8.2.3 加大对普通农民电商知识的宣讲 |
8.2.4 基于已有产业优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
8.2.5 “引进+培育+合作”吸引电子商务人才 |
8.2.6 依托电子商务优化县域产业结构 |
8.3 进一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电子商务 |
2.1.2 农村电子商务 |
2.2 相关理论 |
2.2.1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2.2 财政政策理论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2.2.4 社会信息网络理论 |
3 农村电子商务的特征、模式及发展条件 |
3.1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作用 |
3.1.1 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
3.1.2 加快农业信息传播 |
3.1.3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
3.1.4 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
3.2 电子商务的特征 |
3.3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
3.3.1 青岩刘村案例分析 |
3.3.2 桑坡村案例分析 |
3.3.3 达西村案例分析 |
3.3.4 不同案例比较 |
3.4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条件 |
3.4.1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内部条件 |
3.4.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条件 |
4 平度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
4.1 平度市基本情况 |
4.2 发展电子商务已具备的条件 |
4.2.1 政府的大力支持 |
4.2.2 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 |
4.2.3 潜在农产品市场巨大 |
4.2.4 农村电子商务实践日益增多 |
4.3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
4.3.1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
4.3.2 专业电商人才匮乏 |
4.3.3 农民对于电商认识不够 |
4.3.4 商业模式不适用于电子商务规则 |
4.3.5 农业标准不高。 |
4.3.6 政府的作用还有待发挥 |
5 平度市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
5.1 “农民+本地淘宝联盟+第三方平台” |
5.1.1 运行程序 |
5.1.2 模式运行特点 |
5.1.3 模式分析 |
5.1.4 实例分析 |
5.2 “农户+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电商平台”模式 |
5.2.1 运行程序 |
5.2.2 模式运行特点 |
5.2.3 模式分析 |
5.2.4 实例分析 |
5.3 “农户+农民电商合作社+电商平台”模式 |
5.3.1 运行程序 |
5.3.2 模式运行特点 |
5.3.3 模式分析 |
5.3.4 实例分析 |
6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策建议 |
6.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移动电商 |
6.1.1 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
6.1.2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6.1.3 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多元融合发展 |
6.1.4 搭建高效的电子商务平台 |
6.2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专业电商人才 |
6.2.1 打造高规格的农村电商培训基地 |
6.2.2 加强农民的电子商务培训 |
6.3 完善法律法规,发挥政府作用 |
6.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6.3.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
6.3.3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
6.3.4 加强农村电商模式适应性 |
6.4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知名度 |
6.4.1 提高农产品质量 |
6.4.2 适度的规模经营 |
6.5 建立农产品标准体系 |
6.5.1 农产品标准统一化 |
6.5.2 加强品牌建设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泰消费者网购行为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标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研究 |
1.2.2 泰国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研究 |
1.2.3 中泰国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研究 |
1.2.4 消费者网购行为相关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
2.1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2.1.1 发展历程 |
2.1.2 交易规模 |
2.1.3 交易平台 |
2.1.4 交易商品 |
2.1.5 支付方式 |
2.1.6 物流运输 |
2.2 泰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2.2.1 发展历程 |
2.2.2 交易规模 |
2.2.3 交易平台 |
2.2.4 交易商品 |
2.2.5 支付方式 |
2.2.6 物流运输 |
2.3 中泰国发展现状对比 |
第3章 中泰消费者网购行为调查及分析 |
3.1 调查问卷设计 |
3.2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3.3 中国与泰国网购行为差异对比 |
3.4 小结 |
第4章 中泰电子商务的面临问题、机遇及对策建议 |
4.1 中泰电子商务的面临问题 |
4.1.1 中国与泰国电子商务的面临问题 |
4.1.2 影响双方消费者网购的问题分析 |
4.2 中泰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 |
4.2.1 泰国在中国电商的发展机遇及启示 |
4.2.2 中国在泰国电商的发展机遇及启示 |
4.2.3 中泰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及合作 |
4.3 中国与泰国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
4.3.1 消费者网购对服务提供的建议 |
4.3.2 中国网购环境建设建议 |
4.3.3 泰国网购环境建设建议 |
4.3.4 泰国企业希望政府促进和支持有关电子商务的措施 |
第5章 结论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 |
1.3 论文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方法特殊性 |
1.4.2 主要研究形式 |
1.4.3 初步研究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 |
1.4.4 深入研究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政策评估的研究 |
1.5.2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总体研究 |
1.5.3 关于国外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研究 |
1.5.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研究 |
1.5.5 关于跨境电商模式的研究 |
1.5.6 关于改进国内跨境电商发展效率的研究 |
1.5.7 关于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跨境电商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跨境电商定义 |
2.1.2 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
2.1.3 “货物与个人物品”——两类平行监管模式 |
2.1.4 关于B2B与B2C的差异 |
2.1.5 B2B和B2C模式三个维度比较 |
2.2 跨境电商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
2.2.1 跨境电商的积极作用 |
2.2.2 对传统贸易的影响 |
2.3 跨境电商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 |
2.3.1 行业环境问题研究 |
2.3.2 跨境电商物流问题研究 |
2.4 跨境电商政策法规 |
2.4.1 税收政策 |
2.4.2 海关监管政策 |
2.4.3 国家试点政策 |
2.4.4 其他政策 |
2.4.5 电子商务法 |
2.5 相关理论 |
2.5.1 普惠贸易理论 |
2.5.2 平台理论 |
2.5.3 法经济学理论 |
2.5.4 长尾效应理论 |
2.5.5 竞争优势理论 |
2.5.6 营销理论 |
第3章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初步分析 |
3.1 《电子商务法》 |
3.1.1 中国的电子商务法律环境演变 |
3.1.2 《电子商务法》对跨境电商的积极影响 |
3.1.3 中国跨境电商法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3.2 关于国家对跨境电商总体政策的研究 |
3.2.1 国务院的总体要求 |
3.2.2 国家级政策 |
3.3 关于具体政策法规的研究 |
3.3.1 进口税收政策 |
3.3.2 出口税收政策 |
3.3.3 监管政策 |
3.3.4 外贸综合服务政策 |
3.3.5 各级试点政策 |
3.3.6 资金支持政策 |
3.3.7 其他政策 |
3.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存在缺失问题的研究 |
3.4.1 关于统计问题的研究 |
3.4.2 关于各地各部门协同和监管标准不统一问题的研究 |
3.4.3 关于企业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 |
3.5 关于国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研究 |
3.5.1 关于国际规则研究 |
3.5.2 关于欧美监管体系的研究 |
3.5.3 关于各国规则制度的研究 |
3.5.4 关于国际环境影响 |
3.6 本章结论 |
第4章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和样本研究 |
4.1 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 |
4.1.1 跨境电商政策的传导机理 |
4.1.2 影响机理的要素分析 |
4.2 样本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4.2.1 开展政策样本研究的意义 |
4.2.2 开展政策样本研究的目标 |
4.2.3 研究方法:范围选取和方法设计 |
4.3 跨境电商政策影响的样本分析 |
4.3.1 政策样本分析 |
4.3.2 关于政策“内容-功能”研究 |
4.4 本章结论 |
第5章 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设计 |
5.1.1 关于问卷调查的动因和目的 |
5.1.2 调查问卷的总体设计 |
5.1.3 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 |
5.1.4 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
5.2 问卷研究过程 |
5.2.1 问卷的发放和搜集 |
5.2.2 问卷的处理 |
5.3 问卷研究分析和结果 |
5.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5.3.2 被调查跨境电商企业的政策诉求 |
5.3.3 企业创新模式的跨境电商政策选择 |
5.3.4 跨境电商政策制定和调整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
5.4 结论与建议 |
5.4.1 结论 |
5.4.2 建议 |
5.5 研究的不足 |
第6章 跨境电商试点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
6.1 实证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说明 |
6.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6.1.2 面板数据的选取 |
6.2 关于设立综合试验区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现有研究 |
6.3 关于综合试验区发展现状研究 |
6.3.1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情况 |
6.3.2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B2B和B2C模式发展情况 |
6.3.3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发展情况研究 |
6.4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模型设计 |
6.4.1 基本理论 |
6.4.2 研究框架设计 |
6.4.3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型 |
6.4.4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模型 |
6.5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实证分析 |
6.5.1 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
6.5.2 试点城市层面耦合协调结果分析 |
6.6 结论与建议 |
6.6.1 结论 |
6.6.2 建议 |
6.7 研究的不足 |
第7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结论 |
7.1.2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机理的结论 |
7.1.3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结论 |
7.1.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关于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议 |
7.2.2 关于地方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建议 |
7.2.3 关于政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
7.3 不足与展望 |
7.3.1 创新点 |
7.3.2 不足 |
7.3.3 未来研究展望 |
附录A 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部分重点跨境电商政策 |
附录B 支持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 |
附录C 跨境电商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2.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 论文的创新点 |
1.4 文献综述 |
1.4.1 双边市场文献 |
1.4.2 第三方支付文献 |
1.4.3 互联互通文献 |
1.4.4 文献研究评述 |
第二章 第三方支付相关概念 |
2.1 电子商务 |
2.1.1 电子商务的定义及关联方 |
2.1.2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
2.2 第三方支付 |
2.2.1 第三方支付概念 |
2.2.2 第三方支付的特点 |
2.2.3 第三方支付的分类 |
2.2.4 第三方支付的运作机制 |
2.3 产业组织理论 |
2.3.1 市场结构 |
2.3.2 产业组织 |
第三章 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方向分析 |
3.1 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历程 |
3.1.1 市场探索阶段 |
3.1.2 市场启动阶段 |
3.1.3 市场高速发展阶段 |
3.2 中国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分析 |
3.2.1 政策环境分析 |
3.2.2 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分析 |
3.2.3 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典型企业分析 |
3.2.4 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的风险与挑战 |
3.3 国外第三方支付发展 |
3.3.1 国外第三方支付概况 |
3.3.2 国外典型第三方支付公司PayPal发展启示 |
3.4 中国第三方支付未来发展方向 |
第四章 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分析 |
4.1 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结构分析 |
4.2 第三方支付市场结构定性解释及发展分析 |
4.3 第三方支付市场反垄断分析 |
第五章 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互通分析 |
5.1 模型假设 |
5.2 模型建立 |
5.2.1 两个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支持互联互通 |
5.2.2 两个第三方支付平台支持互联互通 |
5.3 模型结果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3.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际经济学贸易壁垒理论综述 |
2.1.1 国际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 |
2.1.2 国际贸易壁垒主要类型 |
2.2 数字贸易理论、发展情况及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 |
2.2.1 国内研究综述 |
2.2.2 国外研究综述 |
2.3 数字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研究的文献综述 |
2.3.1 国内研究综述 |
2.3.2 国外研究综述 |
2.4 关于度量数字贸易壁垒的行业和经济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
2.5 国内外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
3.1 金砖国家社会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概述 |
3.1.1 金砖国家组织成立和发展历程、结构及主要经济合作领域 |
3.1.2 金砖国家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
3.1.3 金砖国家产业结构发展演变情况概述 |
3.1.4 金砖国家成员国内外贸易规模及其结构 |
3.2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概述 |
3.2.1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分析 |
3.2.2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分析 |
3.2.3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领域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
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情况分析 |
3.3.1 云计算概念界定、基本功能、发展规模及其对数字贸易起到的作用 |
3.3.2 云计算服务主要类型、发展优势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
3.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水平及市场规模分析 |
3.4 金砖国家数字内容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3.4.1 金砖国家计算机和手机游戏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2 金砖国家视频点播和音乐流媒体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3 金砖国家数字出版电子图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5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和电子交易记录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
3.5.1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与网络销售发展情况分析 |
3.5.2 金砖国家数字支付发展情况 |
3.5.3 金砖国家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领域主要壁垒和限制措施分析及其水平评估 |
4.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含义、主要类型和特点分析 |
4.1.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的含义 |
4.1.2 数字产品新型贸易壁垒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
4.2 新型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2.1 数据保护与隐私政策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2.2 数据本地化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3 私人和公共网络安全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4 有关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3 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3.1 市场准入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3.2 与投资相关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4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与数据限制性政策保护程度评估 |
4.4.1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4.2 金砖国家数据限制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模型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
5.1 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介绍 |
5.1.1 模型设定 |
5.1.2 研究方法介绍 |
5.2 指标选择、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介绍 |
5.2.1 数据密集型行业识别方法与实现步骤 |
5.2.2 基于L-P非参数方法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 |
5.2.3 建立金砖各国数字贸易保护强度指数(DTPSI)的方法与实现步骤 |
5.3 实证模型实现步骤及其结果 |
5.3.1 面板单位根检验 |
5.3.2 面板数据模型豪斯曼检验 |
5.3.3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
5.4 低级、中级和高级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15个行业TFP影响模拟分析 |
5.4.1 不同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方案对各行业TFP影响模拟方法与结果 |
5.4.2 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数据密集型行业TFP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5.4.3 模拟分析结果主要结论和本章主要发现 |
第6章 基于GTAP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
6.1 GTAP10数据库和模型介绍 |
6.1.1 GTAP10模型的基本简介及其主要特点 |
6.1.2 GTAP模型使用于评估数字贸易壁垒影响的局限性 |
6.2 基于GTAP10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模拟分析 |
6.2.1 模拟方法介绍及其实现过程 |
6.2.2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下实际GDP变化模拟结果分析 |
6.2.3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2.4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进出口贸易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上升背景下的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与运行机制构建 |
7.1 全球与金砖国家现有数字产品贸易合作框架分析 |
7.1.1 多边与诸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2 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3 金砖国家现有关于数字产品贸易政策及合作框架协议 |
7.2 金砖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的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2.1 合作模式一:WTO框架内的多边协议–数字贸易领域多边协议 |
7.2.2 合作模式二:WTO框架内的诸边协议,以信息技术协定框架为主 |
7.2.3 合作模式三:《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框架内的诸边协议 |
7.2.4 以WTO为主Ti SA协议为辅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 |
7.3 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3.1 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路线 |
7.3.2 以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合作模式 |
7.3.3 以BRICS支付系统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运行机制的实现 |
7.3.4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软环境建设合作领域及运行机制的实现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附录A 金砖国家采用的数据本地化及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政策 |
附录B NAICS行业与GTAP行业分类之间的一致性表 |
附录C 论文购买数据库和软件使用许可证明 |
附录D 简字缩语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JZDG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网络营销的相关理论及分析工具 |
2.1 网络营销的内涵、特征 |
2.1.1 网络营销的含义 |
2.1.2 网络营销特征 |
2.2 网络营销的相关理论 |
2.2.1 网络关系营销理论 |
2.2.2 网络软营销理论 |
2.2.3 网络直复营销理论 |
2.2.4 4P理论 |
2.3 分析工具概述 |
2.3.1 PEST分析 |
2.3.2 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
2.3.3 STP分析 |
2.3.4 SWOT分析工具 |
第三章 JZDG公司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
3.1 JZDG公司概述 |
3.2 网络营销的外部环境分析 |
3.2.1 宏观环境分析 |
3.2.2 行业环境分析 |
3.2.3 竞争对手分析 |
3.2.4 网络购买调查及分析 |
3.3 网络营销的内部环境分析 |
3.3.1 经营能力分析 |
3.3.2 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
3.3.3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分析 |
3.4 JZDG公司网络营销现状及评价 |
3.4.1 公司网络营销现状 |
3.4.2 公司网络营销评价 |
3.4.3 公司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
3.5 JZDG集团网络营销SWOT分析 |
3.5.1 机遇(O) |
3.5.2 威胁(T) |
3.5.3 优势(S) |
3.5.4 劣势(W) |
3.5.5 SWOT策略分析矩阵 |
第四章 JZDG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的制定 |
4.1 JZDG公司STP营销战略 |
4.1.1 市场细分 |
4.1.2 目标市场选择 |
4.1.3 市场定位 |
4.2 JZDG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组合 |
4.2.1 网络营销产品策略 |
4.2.2 网络营销价格策略 |
4.2.3 网络营销渠道策略 |
4.2.4 网络营销促销策略 |
第五章 JZDG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对策 |
5.1 完善网络营销部门的组织架构 |
5.2 建设一支实力雄厚的营销队伍 |
5.3 构建薪酬分配及考核机制 |
5.4 重视产品市场开发 |
5.5 加强产品市场维护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网上购物的问卷调查表 |
附录2 JZDG 集团网络电商平台使用评价设计的问卷调查 |
致谢 |
(8)泰国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 泰国相关研究 |
2.3 中国相关研究 |
2.4 小结 |
3 泰国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现状 |
3.1 泰国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
3.1.1 泰国中小企业数量 |
3.1.2 泰国中小企业的招佣 |
3.1.3 泰国中小企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
3.1.4 泰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现状 |
3.2 泰国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区别 |
3.3 泰国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
3.3.1 泰国企业转型跨境电商的背景 |
3.3.2 泰国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现况 |
3.3.3 泰国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 |
4 影响泰国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因素分析 |
4.1 影响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因素分析 |
4.2 影响泰国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因素的案例分析 |
4.2.1 案例一:BKK Original公司 |
4.2.2 案例二:A4 Fruit Trading公司 |
4.2.3 影响两家公司开展跨境电商的因素的对比 |
4.3 泰国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相应战略分析 |
4.3.1 泰国中小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分析 |
4.3.2 TOWS策略分析法分析出的公司层相应战略 |
4.3.3 借鉴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经验提出的政府层相应战略 |
5 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企业层面 |
5.2.2 政府层面 |
参考文献 |
(9)中国与俄罗斯电子商务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文献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俄电子商务贸易现状 |
2.1 引言 |
2.2 中俄电子商务贸易发展规模 |
2.3 中俄电商发展模式 |
2.3.1 中俄跨境电商贸易通关信息发展模式 |
2.3.2 中俄跨境电商贸易物流信息发展模式 |
2.3.3 中俄跨境电商贸易支付结算发展模式 |
2.3.4 中俄跨境电商贸易信用认证发展模式 |
2.4 中俄电子商务贸易特点 |
2.4.1 单向性明显 |
2.4.2 行业结构以平台类为主 |
2.4.3 贸易结构以日用品、消费电子类产品为主 |
2.4.4 合作领域逐渐拓展到物流、支付等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俄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引言 |
3.2 通关退税较难 |
3.3 支付网络支付不发达 |
3.4 物流体系有待完善 |
3.5 中俄跨境企业电商认识不足 |
3.5.1 中俄企业之间恶性竞争 |
3.5.2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足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俄电子商务贸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引言 |
4.2 中俄支持跨境电商政策不足 |
4.3 支付体系不完善 |
4.3.1 支付工具少 |
4.3.2 支付安全问题 |
4.3.3 结算汇率风险 |
4.4 物流体系建设进程缓慢 |
4.4.1 基础设施建设受阻 |
4.4.2 产业集群程度有限 |
4.5 中俄电商面对激烈竞争 |
4.5.1 国家之间跨境电商贸易竞争 |
4.5.2 国内企业间竞争 |
4.5.3 缺乏境电商人才培养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提高中俄电子商务贸易的措施和建议 |
5.1 引言 |
5.2 中国方面 |
5.2.1 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体系 |
5.2.2 优化电子网络安全,提高交易保安力度 |
5.2.3 完善结算支付系统 |
5.3 俄罗斯方面 |
5.3.1 改善电子贸易相关法律和制度 |
5.3.2 健全完善物流系统 |
5.3.3 完善支付系统 |
5.3.4 培养电子商务所需要的人才 |
5.4 中俄共同制定电子商务贸易活跃方案 |
5.4.1 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
5.4.2 建设电子商务海外仓库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电子商务促进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1.电子商务 |
2.制造业转型升级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1.关于电子商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
2.关于电子商务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 |
3.关于电子商务完善产业组织模式的研究 |
4.综合述评 |
(四)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五)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或难点 |
1.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2.研究的难点和不足之处 |
二、电子商务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 |
(一)技术—经济范式理论 |
1.技术革命与技术—经济范式 |
2.技术经济范式理论在电子商务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 |
(二)电子商务从降低成本方面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
1.电子商务具有低边际成本的特点 |
2.电子商务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
(三)电子商务从促进技术创新方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
1.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
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 |
(四)电子商务从完善组织模式方面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
1.制造业组织网络化发展的必然性 |
2.电子商务促使制造业组织网络化变革 |
3.电子商务为制造业企业组织网络化提供保障 |
(五)本章小结 |
三、电子商务促进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证模型研究 |
(一)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 |
1.各国政府对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测度 |
2.国内机构和学者关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测度 |
3.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的启示 |
4.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构建 |
5.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指数 |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测度与分析 |
1.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的测度构建 |
2.熵权法 |
3.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指数 |
(三)模型设定 |
1.年份选择说明 |
2.变量选取 |
(四)实证分析 |
1.确定回归方法 |
2.回归结论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四、电子商务促进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案例分析 |
(一)义乌运用电子商务通过贸工联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案例分析 |
1.义乌运用电子商务完善制造业集群创新升级的环境 |
2.义乌运用电子商务促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升级的运行机制 |
(二)遂昌运用电子商务完善组织模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案例分析 |
1.遂昌区域特点与农产品电商概况 |
2.遂昌农产品电商网络组织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
3.遂昌电商组织模式案例的启示 |
(三)本章小结 |
五、总结、政策建议与展望 |
(一)全文总结 |
(二)相关政策建议 |
1.通过加强引导提升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积极性 |
2.促使整个产业链内各企业共同发展电子商务 |
3.创造有利于制造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优越环境 |
4.促使制造业企业建立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网络组织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网上支付(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商务对农户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D]. 葛颖.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例[D]. 韩鹏.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3)
- [3]中泰消费者网购行为对比分析[D]. 翁桂枝(Sirikul Ongprakobkul).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4]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D]. 周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5]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分析[D]. 陈昊宇.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6]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D]. Ivan Sarafanov.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5)
- [7]JZDG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 滕学武.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8]泰国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影响因素分析[D]. VASITTEE BUNKITTIPORN. 浙江大学, 2019(02)
- [9]中国与俄罗斯电子商务贸易研究[D]. 安娜(SPIRIDONOVA ANNA).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电子商务促进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D]. 沈伟.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