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研究论文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研究

何 沛 吴树文

(广州市真光中学,广州 510380)

[摘 要 ]翻转课堂自国内兴起以来,逐渐被各学校引进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已不合时宜,针对性的评价体系构建有利于促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本文拟就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出发,初步探讨构建翻转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要素,以期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做一参考。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指标

随着信息教育技术的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日益发展。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突破与创新,它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设计微课视频教学,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教学微课的观看和学习,初步解决知识点的基础内容。课堂上,师生一起完成知识点的深化并对课前的基础作业答疑、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样,它将传统教学中的传授知识与知识内化的顺序调转,并由原来的单向传授改为师生交流与合作探究的双向过程。

然而,教学模式的转变也要求教学评价相应地发生变化。科学的教学评价能够促使教学的落实,也能够让教师迅速的成长。传统的教学评价显然已经不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因此探索新的教学评价,以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并促进和保障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就日趋重要。故笔者不揣浅陋,拟从学科核心素养、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与课后等尝试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指标。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构

不管教学评价如何千变万化,对于评价体系构建来说,评价尺度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是国家宏观层面的育人目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九大核心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评价标准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学生掌握核心素养的达成度来设计评价方法,以达到诊断、检测、激励、引导、调节、反馈等功效,从而保障翻转课堂实施的效度。

翻转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把发展人作为第一目标。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真正转变长期以来被应试教育桎梏的、被动的、同质化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改变缺乏创意的教育,发展人的基本品质和关键能力,更为有效地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翻转课堂中,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互融合,并且对知识的吸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遵循中小学生生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因此,翻转课堂和核心素养的结合,能够互相补充和促进,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尺度来指导评价体系的建构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科课程的建构和学生掌握学科素养的达成度紧密的结合,使课程的类型和课程的逻辑结构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从而达到课程的育人价值,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保障人才的输出。笔者试图构建如表1所示指标评价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在课前时,教师的主导性占据极大的比例,如若教师课前准备的微视频和课前任务单,二者有其一不慎,将会影响到一个知识点的讲解。笔者通过分析试图构建如表2所示的评价体系。

二、翻转课堂课前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where Vout, Vin, Lins, and Lout is the voltage drop and length between outside pair electrodes and inside paired electrodes respectively, and ID is current across the channel,

第三,但是上述有关朗读层阶的表述,却有只见技巧不见人的嫌疑。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关注课标关于朗读的特殊要求。虽然三个学段关于朗读的特殊要求同样有着内容、内涵上的层阶变化,但我们似乎更应该眷注的是它们对于朗读意图、朗读目的、朗读态度、朗读情感、朗读意义和价值的界说,即由“朗读”(一般要求)向“朗读者”(特殊要求)的转化。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在课前需认真准备微视频和课前任务单,选取微视频和制作任务单要与既定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应达到核心素养的中低水平的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单的相关情况也是检测微视频的选取和课前任务单设置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标准之一。翻转课堂是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对多的模式,采用的是个性化视频教学,因此在视频的选取上需要尽可能的符合学生的口味。在观看完视频后,学生应根据视频的讲解答题,故而,课前任务单的制作也需要严格考究。题目除了要和视频紧密配合之外,还需要把握其难易程度。由于翻转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评价应纳入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作为考量。在课前,学生需要完成观看微课视频并完成教师的课前任务单,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达成度。学生需要在教师的任务指引下,完成相应的课前准备工作,并在课前能够基本达到核心素养的第一和第二水平层次。学生要在课前对不明了的知识点进行查阅,并想办法弄懂,如实在无法弄明白的,存疑课堂发问。

翻转课堂最大的区别就是将传统的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对调,课前需观看微课视频,掌握知识点中识记性知识和部分易于理解的知识。因此,课前的自主学习就异于以往的预习了。

表1 指标评价体系

总之,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纷繁、旷日持久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持续努力和奋斗,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这样,大学文化建设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健康地发展和进步。

表2 评价体系

表3 课堂和课中评价体系

三、翻转课堂课中与课后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学生方面,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有相关的知识储备能力。确定问题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引或是独立思考,或是小组合作。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表现和探索知识的热情,都是需要纳入评价指标中的。教师在课堂上应适时地对积极探索的学生和小组进行恰当的口头嘉奖和物质奖励,以正面引导学生的探索方向。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教师帮助后,学生将知识内化吸收,并完成课堂任务单后进行成果的展示和汇报。教师判断学生完成的质量后,做出点评。学生也在交流和分享中锻炼了自己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适时地布置个性化的思考探究作业,学生则根据个性化的作业弥补自己的缺陷,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到达核心素养的高水平层次。这样的评价,既可以保证潜力生及时地跟上班级进度,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基于此,笔者尝试构建如表3课堂和课中的评价体系。

在翻转课堂课前的知识传授之后,课堂变成了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中,教师由传统的传教者转变为引导者,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在分析学生课前任务单完成的情况后,应针对性地准备课堂教学目标,并拟定相关问题。课堂问题应具有发散性和探究性,不是对课前任务单上的问题进行重复的提问。教师提问后,应适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探究,在小组探究之时,教师可参与到个别小组的讨论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分析好哪些学生或是哪些小组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是跟不上进度的,以便有针对性地参与讨论,最终达到核心素养的中高层次水平。在课后,教师需对学困生建立追踪档案,以利于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运用,内化为自身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及时的掌握每节课所学的内容。

结 语

通过对翻转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初步确定了以核心素养为纲领,把握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两大主线,并在课堂、课中和课后三个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之时,由于翻转课堂的特殊性,需注意评价不是单一的评价,而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这需要评价者注意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多种评价主体结合,而实现这些多主体评价的结合,就要注意到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和交互式评价等不同的评价形式。将不同的评价主体适时恰当的贯穿于三种评价形式中,这既注意到了动态性的评价,也注意到了多元式评价。

在教育部颁布2017年新版课程标准后,教育信息化应会更加普及和推广。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渗透融合的结果。然而,只有科学的翻转才能保障课堂的顺利实施,而非流于泛泛。

我国大部分高校双创教育培养形式较为单一,教学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双创教育基本采用课堂理论讲授方式进行。任课教师在讲授双创课程时,基本上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查找一定的实例进行任务化教学。双创教学体系所授内容和学生双创需求有一定的脱节滞后。创新教育,基本上没有特定的双创教学体系,而是分布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于每一讲课,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严正宇.信息技术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2]张莹,冯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教育探索,2016(7):60-64.

基金项目: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研究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7年度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立项号:174440016),亦属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微课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201554727)。

标签:;  ;  ;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