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证券市场一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证券市场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价证券的起萌,大概可追溯到十六世纪西班牙远航商船的筹资制度。当时西班牙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中南美洲与菲律宾都是它的殖民地。西班牙商船穿梭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把墨西哥的金银运回西班牙,或载到亚洲,换了茶叶、香料、丝绸、陶瓷等奢侈品再运回欧洲。商船若完成任务,船主则赚大钱,若遇风浪沉没,或让海盗抢劫了,便全赔了本。这是资本庞大,风险异常高,但预期收益也异常的交易,很少人可自己承当得起;于是便售卖股份,风险和利润大家共同分摊。
因此最早的证券市场,可以说在西班牙马德里城,但西班牙的国势只维持一百五十年左右,而马德里并没有发展成欧洲的金融中心。法国十七世纪初各大城就有证券交易中心,却始终也没成气候。
1698年,伦敦已经每日报股票价格,现在的伦敦交易所是1802年在原地址成立的。十九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天下,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各国政府或私人公司要筑铁路、要建发电厂、要开矿,大多在伦敦筹资,这情势维持了一百五十年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各国伤痕累累,美国本土没有经历战事,而且工业因为备战而进入高效率状态,独领风骚。五十年代,美国的小麦、玉米、汽车、飞机、电视机不仅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还可销售到世界各国,导致经济良性循环;制造的财富,存入银行或投资股票债券,企业向银行贷款,或发行股票债券筹资,又制造更多的财富,从而奠定了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不一定和它的经济规模成比例。譬如英国的国民经济比德国小得多,但英国股票市场较发达,很多本国公司上市,也有别国的公司到伦敦上市。德国的企业大多靠银行贷款,证券市场不太发达。瑞士是个小国家,但它政治社会稳定,银行特别守密,世界上很多富人都喜欢把一部分钱财放在瑞士,因而它的证券业相当发达。这几年来中国不少公司在香港上市,使香港的股市更蓬勃。
股票市场
目前世界股票总值约17万亿美元($17trillion)美国就占有三成七:
美国 37%
日本 26
英国 10
德国 4
法国 4
瑞士 3
荷兰、加拿大、香港各约2%
澳大利亚、意大利、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亚、墨西哥各约1%
以上韩国与台湾股票市场规模虽不小,但对外资投入有种种限制,是封闭型市场。
美国股市那么兴旺,大概和美国人乐观而富冒险性的文化有关:自己或和朋友合伙组织公司创业,然后发行股票上市,这是一般中上家庭阶层美国人的美梦。公司若前景可观,投资人就愿意以净资产的几倍,一年利润的十几倍甚至数十倍认购,创业人得以兑现财富,还可分散风险。现在美国股票总额约6万亿,有30,000多种股票;其中有很多很小的公司,约16%的公司股份100,000以上,股价5元美金以上的,在NA-SDAQ自动报价的电脑网络进行交易。最大的美国公司。有2500家左右,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但这几年有些规模相当大的公司,因不满纽约的大厅专家制度,不在纽约挂牌。
相对美国、日本、和英国而言,欧洲大陆的股票市场是不十分发达的。欧洲人创业的意识比较低,理财素来保守,投资股票的意愿也比较淡薄。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股票,德国只有5%。 欧洲一般公司的透明度又低,对外披露的消息不多,往往为了少缴税把利润尽量压低,并惯有“秘密储备金”(secretreserve)因而净资产偏於低报, 要分析评估公司的前景不容易,故股票市场不发达。因此,英国股票总值与国民经济GDP的比例约110%,日本约80%,美国约70%,欧洲大陆各国除瑞士外都在25%以下。
然而近年来这情形已在改变,一方面,年青人投资比较积极,对股票有兴趣,私人养老储备金增长,需要能长期保值增值的渠道,投资基金也逐渐推广,因此股票的需求量在增长;另一方面,各政府因庞大的社会福利制度而入不敷出,正快马加鞭要把亏蚀的国营企业在股市抛售;同时东欧很多公司要转制上市筹资;公司主管也开始披露较多的讯息,股票市场已蓬勃起来。
过去欧洲各大城市都有个闭关自守的小交易所,同一种股票在不同的交易所叫价不同。随着资讯科技的演进,又逢欧洲联盟投资服务业指令European Union's Investment Servivces Directive(ISD)将在1-995年末生效,欧盟从事投资行业的机构, 将不限国籍可在任何一个欧盟国家活动,欧洲的股票交易所进入重组阶段,有些小交易所逐渐受淘汰,其他的更具规模。
亚洲的股市中自然是日本最大,日经指数十五年间,从1975年5000左右,升到1989年差不多达40000,又跌至今天16000以下,对日本经济有莫大的影响。尤其是80年代,股市持续飙升,在日本造成了一个普遍的错觉,就是股票肯定赚钱的,也不管平均市盈率超逾60以上(世界各国的股市一般市盈率10到20)。日本人股票赚了钱,纷纷拿它当抵押去买房地产,令房地价也飙升,又拿地产作抵押再投入股票,形成了个泡沫经济。大家都觉得富得不得了,尽情吃喝玩乐。1990年日本股市也不为什么原因突然剧跌,泡沫一下被戳破了,大家又恐慌失错地抛售,现在东京股价与地价都不及高峰时的一半,殃及银行业;用世界一般标准衡量,日本的股票和房地产仍是相当贵的,不知是否已经见底。日本股市与地产业的动荡,对世界金融人士无疑是当头棒喝。
台湾的股市1985—90年间也曾飙升,加权指数高达12500 左右,平均市盈率达50以上,笔者1989年到台湾时,证券界的朋友告诉我,买股票在台湾已成为全民运动,男女老少五个人中就有一个股民。此后有一度跌至2500左右,现在约6000水平。似乎每个新兴市场,都要经过这狂升狂跌的阶段,投资大众才比较明白股票是怎么一回事。
香港的股市在七十年代也曾飙升剧跌过一趟,这几年来香港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赐,一般上市公司业务迅速扩大,更有一些中国公司在香港上市,香港股市凌驾在亚洲其他市场之上。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重新开业。现在中国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份分几种:A股包括国家股、法人股、 社会个人股和B股。国家股和法人股是不流通的。只有社会个人股流通;B股只能用外汇买卖,中国公司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市称为H股; 又有数家公司在纽约上市,惯称为N股。
亚洲其他各股市是近五、六年兴旺起来的。现在日本以外的亚洲股市总值也达一万亿美元,香港股市约3000亿,韩国2000亿,台湾2000亿,中国700亿。以后印度的股市也值得瞩目, 印度股市有一百多年历史,上市公司现有7000多家;但交割争执频繁,繁文缛节令人不胜负荷,转让股份往往要等几个月钱才到手;印度政府正着手整顿股市制度,同时鼓励投资基金的建立,印度共同基金已达200亿, 股市整顿好后潜力是很大的。
拉丁美洲各国中,墨西哥的股市对美国的依赖性很大,在1994年12月墨币危机末发生前,墨西哥一半以上的股票和四分之一的债券握在美国人手中,此后墨西哥货币剧贬,美国投资者慌忙失措地抛售股票债券,是导致危机严重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后还是美国政府出面保证,才稳定了局面。智利的股市比较有内在支柱,因智利从1981年来就有健全的养老金制度,全国职工必须把十分之一薪酬,投入养老金,自己选择投资机构管理,此养老金总额已达250亿美元,对智利这小国而言, 是笔庞大的长期投资基金。巴西的股市,因为十多年来持续的极度通货膨胀,而动荡不已,投资者意愿大起大落,低落时巴西航空公司股票的市值,比它拥有的飞机的总值还要低。笔者任职的投资公司,管理一个巴西基金,每每股价低时便乘机买入,股价回升后沽出,成绩斐然。
现代市场经济中,一个国家没有活跃的股票市场,企业就很难筹到庞大的资金。股市筹来的资金最好,不用定期还本息,只要投资人觉得有利可图,资金便滚滚涌入。风险高的企业,如高科技事业,很难得到长期贷款的,但在股票市场往往能得投资人青睐,因而筹到资金得以发展。股票市场最大的短处,就是它常因投资人的心理因素,而不合情理地飙升或剧跌,但若局内的投资和投机人、局外人的执政者和一般人民都明白这风险,就不会成大问题了。
债券市场
债券分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一个政府发行债券可能因它经费短拙,入不敷出;不然就是要筹资作某种建设,预期建设完成后税收可增长,顺便也轻易还债。一家公司举债通常是为扩充业务;筹资本来可发行股票,用债券却可发挥杠杆作用,令股东收益更好;公司向银行贷款也照样可发挥杠杆作用,但公司若俱相当的规模,信用又好,发行债券比向银行借钱利息较低,而且偿还本金的期限也能拉得较长。
据估价,全世界的政府债券约16万亿美元,美国、欧洲、拉丁美洲各国很多国家都发行了大量的政府债券。
美国的政府债券超越5万亿,政府与公司债券总值达7.5万亿美元,另有票据短期债券等约1.5万亿美元。 八十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入不敷出,发行了大量的国库债;同时市场利率却随通货膨胀率削减而下降,美国公司一反往前保守的财政策略,竞先发行债券,或用以扩张业务,或用以偿还以前发行利率比较高的债券,或用以回购股票,导致债券市场成长加速。
欧洲的债券市场本来就非常发达。欧洲的政府普遍寅吃卯粮,发行很多政府债券,企业要扩张,也发行了不少公司债券。欧洲民间储蓄有买债券的习惯,金融机构又不断吸收大量的债券。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元成为国际贸易最重要的货币后,亚洲、中东以及拉丁美洲不少美元财富都因欧洲局势稳定、银行保密而流入伦敦和苏黎世,欧洲又开拓了美元债券Eurodollar bonds的发行与交易业务,债市更加蓬勃。
拉丁美洲一般私人公司不具备发行债券的条件,主要是政府债券;在八十年代一度偿债有困难,债券几乎不值钱,但1989年后渡过这危机。其后1994年12月墨西哥币剧跌,拉丁美洲政府债券价格又普遍下滑,但比起六、七年前还算稳定的。拉丁美洲的债券总值约6000亿。
日本国库债相当发达,日本股票也很发达,但公司债券却并不发达,主要原因是银行借贷的条件优惠,企业很少用债券筹资。日本民间储蓄充沛,日本利率又低,欧洲政府与私人企业最近到日本举债的不少。
亚洲其他国家政府大都能收支平衡,或根本不具发行债券条件,所以政府债券不多。菲律宾则例外,菲律宾的政府债券,在国际债市上通常是跟拉丁美洲一同涨落的。
亚洲的公司债更不多,大概因亚洲人传统对举债有偏见,企业又以家庭为主,内部组织往往不愿意向外披露;日本与韩国之外,规模大而具备发行债券的公司本来就不多;加上一个国家若没有政府债,证券商便不容易找到指标替债券定价,更不肯囤货,於是债市即使有需求也难产了。
对大多数亚洲国家而言,有债券是最近两三年来的事。一般先是到欧洲发行债券,亚洲公司(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s (即可在若干条件下转换为股票)在欧美非常受欢迎。现在有些国内债券市场也成形了。
中国1981年第一次发行国库债,到1994年底,在外发行的国库债有370亿美元,有些国库债有保值补贴,很受投资人欢迎。 国内公司债券仍非常稀少。
台湾近几年为基础建设发行了大量国库债,到1994年底达250 亿美元;在欧美也发行了不少可转换公司债;境内商业本票(短期债券的一种)市场相当活跃。韩国也在欧洲发行了不少可转换公司债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印度最近都设立了替国内债券评定等级的独立机构,以利公司债的发行。亚洲发展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为促进亚洲债市的发展,正试图在亚洲几个城市发行国外债券,这些(龙债)Dragon bonds〔与在欧洲发行的国外债券(欧洲债券)Eurobonds 相对而言〕现达数十亿美元,会对亚洲债市产生相当正面的影响。
期货与期权市场
期货和期权都是在芝加哥发明的。世界上约六成期货,五成期权仍在芝加哥交易。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CBOT)1848年成立,主要是美国中西部农夫转让未收获的小麦、玉米的场所;1968年为减少对农产品的依赖性,开始从事胶合板期货交易,1975年开始利率期货交易,广受金融界欢迎。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Merc)于1874年成立,开始也是买卖粮食现货和期货的场所,1960年开始作牲口期货交易,1973年开始作外汇期货业务,1982 年开始作美国股票指数S &P500期货的交易,这些金融期货异常成功,火速地发展。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CBOE)1971年以前是CBOT的一部分,作个别股票期权的业务,1983 年开始作S &P500指数的期权,广受欢迎。现在CBOE从事约数百种股票的股权交易,但过半的成交量,来自S&P500指数的期权。
芝加哥以外,纽约、费城、伦敦、巴黎、大阪、新加坡、香港都是主要的世界期货市场。
金融期货期权充其量虽只有二十年历史,但一方面可用以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可用以投机发挥惊人的杠杆作用,因此发展神速。现在这些(衍生工具)derivatives可说已喧宾夺主, 每日交易量往往为相关工具(如某股票期权相关的股票)underlying assets交易量的数倍。
跨国投资
现在跨国投资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欧洲人一向惯于跨国买证券。亚洲人和中东人有了财富后也知道分散风险。美国大公司虽然常在国外设厂生产,但投资人可说是这五、六年才“发现”世界。把一部分财富放在国外,已成为美国民间上下很普遍的意识;而美国庞大投资机构,在拉丁美洲与亚洲规模比较小的市场,一进一出,往往引起相当的激荡。如1993年投资国外股票的总额中,约十分之一于下半年投入香港股市,带动了香港的牛市。外国人投资美国证券,额量更大并逐年增加。美国将近二成的国库债、13%的公司债、6%的股票,在外国人手中。
据估计全球跨国股票投资总数已达1万3千亿美元;跨国债券投资相信总值更大,因欧洲数百年来就有活跃的跨国债市。
世界各地政府紧锣密鼓地计划把国营企业私有化,估计今后五年内各地政府要在股市抛售3500亿的国有资产,其中欧洲就有1000亿。同时,亚洲、东欧、前苏联、拉丁美洲、中东各国都准备从事庞大的基础建设,要在债市集资;现在世界信息和资金几乎达到畅通无阻的地步,证券市场将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