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初级中学 44560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成为思品学科全新教学的模式。然而,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改变初中思品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从观念入手,勇于挑战传统的“好课观”
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里,经常听到类似 “某某老师的课上得真好,因为一课堂下来没有半句多余的话,没有一分钟的空白,讲完刚好下课,知识很丰富” 的评论,今天看来,这种课堂教学观念已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这样的课也并不算真正的好课。
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好课应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
1.课堂要有“三声”──笑声、赞美声和惊讶声。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用激励赞美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兴奋状态。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引发学生的惊讶声,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2.课堂要做到“三实”──真实、朴实和扎实。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信息源的真实、教学过程的真实、检测考评的真实;真实地了解班情、学情,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真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朴实,能体现教学的规律和教学的真实;能被广大师生接受,能体现教学的实效。要有知识技能学习的扎实,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扎实。扎实课堂教学,必能真正获得教学的实效。
3.课堂还要体现“三度”──学生的参与度、师生的共鸣度和学生能力的形成度。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实践表明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智慧和真情实感,激发学生情感和心智,引起共鸣。教学中,教师要能紧扣知识点、抓住重点、展示亮点,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有机转换成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从情感入手,构建良好课堂氛围
1.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是提高课效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正所谓“爱屋及乌”。师生感情的培养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用真诚爱心与责任心来对待学生,学生自会感知,自会感激,自会主动学习。一位优秀的教师会把自己的学生当“宝”,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承认学生有差异,却相信每个学生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并且和学生在一起真的很开心。这样的老师在课中课后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中得以实现,在课后得以升华。
2.教师有课堂激情是提高课效的关键。
课堂激情源自对专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和责任。教师的激情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课堂、投入学习。没有激情,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果多半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没有半点回应,整个课堂无比沉闷,甚至连教师自己都受不了这样的沉闷,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无效的。
三、从教学方式入手,突出教学方法多样化
新课改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即做学生的“导”师而不是“教”师。教师要彻底改变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乱抢本属学生在课堂预习、消化、吸收的时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做一个负责任的村民”,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做一个负责任的村民的讨论探究活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地球村,代表村民写出宣言,要求村民也应该切实行动起来,做一个负责的人,共建美好家园。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切实有效的小组合作。笔者也不例外,因为在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中,能够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人人参与课堂学习的目的。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方式不是单一运用的,探究中有合作和自主,自主中有探究和合作,合作中也体现了自主与探究,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带来了思品学科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但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要求老师们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成功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论文作者:陈坤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学方式论文; 师生论文; 要有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