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持问题导向及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论文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及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论文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及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饶一鸣

摘 要: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和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特别是关于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着重阐述了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学术界主要在理论创新、内涵及作用、内在逻辑和实践内容等方面,对“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和“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要加强对两个“坚持”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和对实践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习近平 经济思想 问题导向 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一、习近平关于坚持问题导向及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的论述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七个坚持”,“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张高丽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载于《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1日。 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018年,习近平在各项工作中多次强调这两个“坚持”,并分别就两个“坚持”的内容作了论述。

(一)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经济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在2013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2016年12月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我们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制定政策的前提是针对问题、开准药方”[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进一步论述了问题导向的关键方法。2017年2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要……坚持问题导向,及时研究重大战略问题,及早部署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指导,把谋划大事和制定具体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注]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听取关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报告 研究推动落实经济领域重点工作 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载于《人民日报》2017年3月1日。 。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通稿中指出,“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2018年4月,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敢于较真碰硬,勇于破难题、闯难关,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啃下一些硬骨头”[注] 《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18年4月14日。 。习近平在2018年一年中多次论述了坚持问题导向下所应部署的经济发展新战略。比如,面对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积极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注]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这些战略又服务于具体的现实战略,如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正应该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刻理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注] 《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18年6月14日。 此外,“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注] 《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 加强统筹谋划改革创新 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载于《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5日。 。

(二)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经济工作中应该坚持的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习近平在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这次会议明确了要以稳促进的战略思维,强调做好经济工作要有定力,形成了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的历史雏形。2016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的根本点在于稳定大局、不断进取。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繁荣,创造了发展奇迹,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必然带来阵痛,甚至伤筋动骨。要认清大势、从容不迫。我们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估计最坏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工作确保不出现最坏的情景,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坚持实事求是、冷静客观是真正的自信,对最坏的情景一旦心中有数,就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天塌不下来。我们强调要坚持功成不必在我,敢于担当、锐意改革,既认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存在的难题需要久久为功,又不能畏首畏尾,把问题留给后人,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注]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载于《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7日。 。这段讲话对在经济工作中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做了相当全面的论述,并明确提出了底线思维意识,客观上对保持战略定力的内容也做了论述。

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2018年后,习近平先后在不同场合强调并展开论述。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不断提炼底线思维的丰富内涵,使之从一个领域上升到工作全局的层次、从政策设计上升到战略思维的层次、从具体工作方法上升到普遍的哲学方法层次,从而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乃至治国理政的总体性思维基础。底线思维是辩证思维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新发挥,是基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创新之一,既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大逻辑,也是具有策略性、可行性的基本方法;同时对于每个单位、群体和个人来说,也是处事立身、顺利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注] 景天魁:《底线思维:层次、辨正与意义》,载于《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9期。

二是关于保持战略定力的实践要求。 有学者认为,要在实践中保持战略定力,就需要做到三点:其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二要准确把握战略定力的实践指向,主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和坚持两种制度之间的既斗争又合作;其三要提升自己保持战略定力的能力,分别是提升主体能动性以保持思想对现实的牵引、提升战略预见力以善于见微知著和提升辩证分析能力以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注] 魏荣、吴波:《习近平关于战略定力的重要论述研究》,载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6期。

三是关于坚持稳中求进的实践要求。 有学者认为,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必须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一是宏观政策要稳,二是产业政策要准,三是微观政策要活,四是改革政策要实,五是社会政策要托底。[注] 张占斌、钱路波:《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载于《管理世界》2018年第7期。

“这些纯正粮食酒绝无勾兑,案上各樽不仅酒精度不同,而且酿造年份也不同,按烈度由低到高、年份由短到长依次排列。想必您已品出差别,先是淡雅清香,渐次沁脾芬芳,继而浓郁醇厚,终于回甘无穷。”

2018年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各项宏观调控目标可以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朝着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出新的步伐”,会议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载于《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4日。 。

稳中求进的发展表现在许多具体方面,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注] 《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18年6月24日。 ,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注] 《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18年4月14日。 。

第二,保持战略定力。

2018年11月,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的原因和内涵。他指出,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这些都是前进中必然遇到的问题。面对困难挑战,我们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胜信心。一是我国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我国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蕴藏着可观发展空间。二是我国拥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和物质基础,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总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三是我国人力资本丰富,有9亿多劳动力人口,其中超过1.7亿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有800多万,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四是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土地总量资源丰富,集约用地潜力巨大,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支撑。五是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前列。六是我国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发展动力,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无过错责任(危险责任)的构成要素虽然从表面看来与结果责任无异,也包括行为、损害和因果关系三项,但增加了一项前设条件——行为的高危性。并且,无过错责任目前以法律特别规定为前提,此亦可视为适用方式上的附加条件。在构成要件上,无过错责任同过错责任一样是在结果责任基础上附加一定之要素或条件。在归责理念上,无过错责任与结果责任也具有兼容性。权利不可侵性或对受害人权利意志的保护与特定条件下对危险行为的归责涉及两个不同面向,二者可以叠加,并无冲突。

有学者认为,从“新时代”的事实出发到“问题导向”、再从“问题导向”倒逼“理论创新”,既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路径,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显著特色。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就是贯彻了问题导向。[注] 王祖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与体系框架——新的经济思想体系:科学内涵、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载于《上海经济研究》2018年第6期。

他指出,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注] 《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2日。

第三,坚持底线思维。

习近平对底线思维的论述是与其他思维方式放在一起进行论述的。习近平在十九届三中全会上作的《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定稿和方案稿的说明》中,又一次论述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问题,并给出了“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注] 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的解决方案。这两次论述既有方法论,又有具体实例,体现出坚持底线思维的鲜明活力。2018年12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注]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于《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二、2018年学术界关于坚持问题导向及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坚持问题导向和坚持正确工作策略,是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根本方法和战略思维。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在根本上就是要强化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本方法。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根本上,就在于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注] 顾海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开拓》,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第5期。 这一根本方法和战略思维如此重要,2018年,学界对两个“坚持”的具体内涵和作用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学界的主要论述和观点如下:

(一)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的研究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的内涵和特点。

有学者认为,坚持问题导向及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体现出了实现现代化的时代价值,体现出了求真务实和战略前瞻的特性。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明确了现代化进程中战略谋划的出发点。[注] 赵凌云、杨晶晶:《扣时代之弦,发强国之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论析》,载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5卷第3期。

这款廉价的宝丽来相机是入门潜水爱好者的上佳选择。3米的最大下潜深度、1.5米防摔、720p高清视频都大大提升了这台相机的实用度。更加实用的是机身正面专为自拍爱好者准备的副屏幕,2.7英寸的机背屏幕尽管像素数较低,但观感还不错。总体来说,这台相机对得起它的价格。

组合结构或构件火灾(高温)后抗震性能的研究已有丰富的成果[7-10],由于钢管再生混凝土研究起步晚,对其高温后的性能研究目前还较少。杨有福等[11]通过试验和数值方法,提出了高温后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和强度计算公式。查晓雄等[12]基于平均温度场理论,推导出高温下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式。王兵等[13]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取代率作用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荷载-应变全过程曲线,深入分析了高温后轴压承载力折减系数的影响规律。陈宗平等[14,15]对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轴压和偏压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剩余承载力计算理论。

有学者从目的论角度论述了坚持问题导向的内涵和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在经济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目的是为了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和灵活性。[注] 王立胜:《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载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第2期。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整体呈现复苏回暖势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潮流。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同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总额均实现增长。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加快推进,成为我们外部经济环境的新亮点。2018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体现出战略视野和战略定力。他对未来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条件提出了四点要求,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引领。他认为,世界各国第一是要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第二是要坚持伙伴精神,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第三是要坚持创新引领,挖掘经济增长动力;第四是要坚持普惠共赢,促进全球包容发展。[注] 《习近平: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载于《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日。

有学者从矛盾分析法入手,认为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善于承认和利用矛盾打开工作局面,就是用问题来抓矛盾、抓重点、抓难点,围绕问题推进改革实践,围绕问题创新和发展。[注] 周文、方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载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还有学者认为,“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战略”的科学判断,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矛盾运动理论以及实践发展理论和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从问题出发,遵循社会矛盾运动规律,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新界定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的意义。

有学者认为,提出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其根源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这一表述的提出是为了不断推进我国生产力水平向前发展。[注] 董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从〈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谈起》,载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10期。 有学者则从作用论角度论述了坚持问题导向的内涵和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是发展经济的途径。有学者从宏观战略角度分析坚持问题导向的内涵和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回答了事关我国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注] 韩保江:《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载于《管理世界》2018年第1期。 有学者认为,应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顶层规划。[注] 闫坤:《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协同并进(下)》,载于《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7月31日。

有学者从世界观的角度出发,认为正是因为坚持了问题导向,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战略问题,做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解决了经济发展“怎么看”的问题。[注] 陈延良、吴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载于《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7期。

有学者认为这一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法论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注] 权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品质及其原创性贡献分析》,载于《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 有学者认为,问题产生于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就意味着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就必须要正确对待所面临的具体矛盾,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 张立忠、薛加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七个坚持”的一些思考》,载于《经济纵横》2018年第7期。

有学者从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出发,认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是解决事关我国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的思想,也是我们重要的制度优势。[注] 徐忠:《如何理解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及相关改革》,载于《上海金融》2018年第2期。 还有学者认为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实施经济发展新战略,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补齐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短板提出来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注] 张志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蕴涵及实践要求》,载于《社会科学家》2018年第9期。

有学者从党的工作路线和工作作风出发,认为“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是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的有机统一。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现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调查研究的制度化、经常化,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朝着人民群众共同期望的方向前进。[注] 刘长庚、张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载于《经济学家》2018年第7期。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的实践内容。

学界有的观点讨论了什么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问题。有学者认为问题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具体的新发展战略要服务于“新两步”的总发展战略;[注] 韩保江:《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载于《管理世界》2018年第1期。 有学者认为,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供需结构失衡、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世界经济发展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等突出矛盾。[注] 方玉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理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6期。

学界有的观点讨论了具体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学者认为,问题是当前我国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剩的结构性失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短板和弱项,以及如何落实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和更好对外开放;解决的方案是要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战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注] 陈延良、吴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载于《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7期。 有学者认为,问题是经济新常态下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对外开放,为此要推进供给侧改革、厚植新发展理念、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实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发展战略”;[注] 张志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蕴涵及实践要求》,载于《社会科学家》2018年第9期。 也有学者认为,实行“七大发展战略”就是实行问题导向的主要内容。[注] 张立忠、薛加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七个坚持”的一些思考》,载于《经济纵横》2018年第7期。

(二)关于稳中求进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经济工作方法论包括经济工作的基调、策略、方法、思维等内容,其中,基调是决定性的方面。经济工作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蕴含的经济工作总基调、策略、方法、思维等方面的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方法论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创新。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工作策略和方法,明确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作总基调和方法论,针对发展中国家赶超型现代化的规律性,强调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采取进取性的姿态。[注] 赵凌云、杨晶晶:《扣时代之弦,发强国之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论析》,载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5卷第3期。 有学者从新的历史方位出发,认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的基础。经济发展进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方位,只有坚持稳中求进,才能更好地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才能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注] 方玉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理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6期。

关于稳中求进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关于稳中求进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稳,意味着稳定宏观经济环境和管控适度;进,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实质性的进展。稳中求进的重要条件是在市场化基础上的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要有机协调。同时,明确政府在供需两端和市场失灵中的作用。需要稳中求进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阶段性的客观要求,另一个是当前中国经济失衡和中国经济运行特点的客观要求。[注] 刘伟:《稳中求进的经济学逻辑》,载于《商业观察》2018年第3期。

有学者认为,“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主要是“稳中求进”体现了习近平政策框架的工作策略,需要统筹经济增速、经济质量和运行风险三者的关系。首先,“增长稳”为改革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其次,“调结构”被置于核心地位,不仅是短期的经济结构调整,也是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后的整体转型升级;最后,必须把握好“控风险”的平衡点,处理好各种内外风险。[注] 胡鞍钢、张新:《习近平经济思想与政策框架》,载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有学者认为,“稳”既指平稳的经济增长,也指稳定的就业、物价以及社会经济环境,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金融风险,稳定市场预期;“进”既指质量的提高、效率的提升、新动能的增强、结构的优化,也指环境和民生的改善,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从而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注] 方玉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理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6期。

有学者认为,“稳”,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保持理论清醒和战略定力,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全局工作向前迈进;进,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 刘长庚、张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载于《经济学家》2018年第7期。

一天,爱德华多很晚才从街上回家,看到克里斯蒂安的黑马拴在木桩上。老大穿着他那身最体面的衣服在院子里等他。女人捧着马黛茶罐进进出出。克里斯蒂安对爱德华多说:“我要到法里亚斯那儿去玩。胡利安娜就留给你啦;如果你喜欢她,你就派她用场吧。”

二是关于稳中求进的内在逻辑。 稳中求进是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是最受学界关心的部分。学界普遍认为,“稳”与“进”是辩证统一的,“稳”是为了“进”,是以稳求进,以进促稳,要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工作力度,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方法,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和辩证法。[注] ⑨ 张占斌、钱路波:《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载于《管理世界》2018年第7期。 在这一共识之外,学界又对稳中求进的内在逻辑形成了一些其他观点。

有学者认为,“稳”为大局,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进”为程度,进的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注] 周文、方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载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有学者认为,“稳”是改革的基础,宏观经济的运行平稳能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条件;“进”是改革的目标,改革需要在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 张立忠、薛加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七个坚持”的一些思考》,载于《经济纵横》2018年第7期。 有学者认为,坚持稳中求进,最主要的是遵循规律,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把握好“度”,不偏不倚,不要冒进蛮干、急于求成,也不能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注] 杨伟民:《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载于《宏观经济管理》2018年第2期。

有学者认为,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下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重新表述,从经济角度看,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变化,即供需结构的不匹配。这就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然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提高要素的质量,强化创新体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因此,需要短期内保持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稳中求进”就是把握了这种经济发展规律内在要求的政策反映,是具有科学性的。[注] 杨新铭:《供需视角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分析》,载于《人文杂志》2018年第9期。

有学者认为,稳中求进是中国经济逐步达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如果说工业化是一个视增长为一切的阶段,那么城市化更加注重(与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相联系的)稳定和结构变动的效率补偿效应。稳中求进的实质就是风险防范和效率增进,这是稳中求进的根本所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注] 袁富华:《稳中求进:风险防范与效率增进——兼论储蓄、投资、消费的再平衡》,载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2期。

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开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上半年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但同时,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这“六个稳”成为接下来中央部署我国经济工作所关注的重要部分。[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载于《人民日报》2018年8月1日。

有学者认为,每一年的“稳中求进”,具体内涵都有所不同:2015年以稳为主;2016年稳的是经济,进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以进为主,“三大攻坚战”成效卓著。2018年下半年,“稳中求进”的关键是“稳”,内涵在于托底“经济L型”下半场,以不变应万变。[注] 邓海清:《政策重心在“稳”,不走刺激经济的老路》,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8月2日。

有学者认为,“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要注意“稳中求进”。“稳”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保持宏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具体涉及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此外,在“稳”的基础上追求“进”,就是保证经济中高速“量”的增长的同时,追求经济“质”的发展,即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等量生产要素的产出增加、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术创新代替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引导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产品化,生产高质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商品。[注] 张立忠、薛加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七个坚持”的一些思考》,载于《经济纵横》2018年第7期。

有学者认为,从经济新常态这个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实现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以稳定经济运行为重点,守住资源、环境、生态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把握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公平与效率、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各种重大关系,规范经济发展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实现在稳的基础上推进发展,在把握度的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新高度。[注] 陈延良、吴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载于《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7期。

有学者认为,稳中求进中,稳住经济运行,首先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不动摇,在宏观调控中处理好经济增长水平、就业水平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因为经济增速回落导致出现“滞胀”。稳住经济,根本目标还是改革与发展,深化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基本策略,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都有经济结构优化的方向。[注] 陈愉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方法论》,载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年第4期。

由于α-姜黄烯、α-姜烯和姜黄新酮等特征性共有峰对照品不易得,所以本实验选用β-石竹烯(S峰)为参照物,依据国家颁布的《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通过采用不同批次黄丝郁金药材样品,建立对照指纹图谱,根据对照指纹图谱的特征以及其参照峰(β-石竹烯),确定了22个共有峰。其中23号色谱峰虽然在每批样品中也都存在,而且含量约占黄丝郁金挥发油的50%,却并不是18批样品的共有峰,原因是23号色谱峰可能是由于芳基姜黄酮和姜黄酮未达到分离而共同形成的一个色谱峰,实验中曾考察了不同色谱柱和不同升温程序,但最终仍然未使之分离,如何优化实验条件使之完全分离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学者认为,对于稳中求进。“稳”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在合理空间内运行,保持适度增长;二是民生得到根本保障和持续改善;三是稳定人民群众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进”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二是打好三大攻坚战;三是鼓励干部敢担当。[注] 洪向华:《坚持稳中求进更加奋发有为》,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6月26日。

(三)关于保持战略定力的研究

保持战略定力既是对领导干部工作方式的根本要求,又是对战略从开始执行到总体实现的基本保障。[注] 周文、方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载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关于保持战略定力,学界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战略定力”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战略定力”,是指一定组织及其领导者的定力,主要体现在战略信念、战略心态上,也体现在战略思维、战略谋划上,更体现在战略目标和实施能力上。[注] 刘建军:《深刻把握“战略定力”》,载于《北京日报》2018年8月13日。 有学者认为,战略定力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变化时的睿智,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稳中求进的信心。[注] 陈愉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方法论》,载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年第4期。

首先,国家应发挥发挥职能开展立法工作。一方面,国家应充分了解农业劳动者的诉求,广泛开展调研、论证,吸纳农业劳动者群体参与立法工作,以便掌握农业劳动者在养老保障方面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国家应结合农村养老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立法,制定出具有操作性、实践性的养老制度。尤其政府在养老保障制度完善方面应充分发挥开拓者的角色,如政府应积极整合新农合制度、新农保制度及退休保障制度等。

有学者认为,就其内在逻辑而言,理想信念是战略定力的根本支撑,战略思维是战略定力的核心内容,战略心态(包括了平常心态、大国心态和乐观心态)是战略定力的表现形态。战略定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范畴和重要思想。[注] 魏荣、吴波:《习近平关于战略定力的重要论述研究》,载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6期。

有学者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历练了坚定的战略定力也彰显出深厚的战略定力,具体体现为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政治定力;用自己的逻辑范式与话语体系进行理论创造,实现理论指导的理论定力;谋定而后动不折腾,坚定保持政策稳定性、延续性的政策定力;面对风云变幻,平心静气、静观其变,“稳坐钓鱼船”的处变定力。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定力是对战略定力辩证法的充分运用,该变时坚决变,不该变时坚决不变。[注] 辛鸣:《论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定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战略哲学考量》,载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4期。

与此同时,医院创新性地将重要的无菌包的使用纳入智能耗材柜的管理,无菌包的领取与医嘱相关联,规范了无菌包的领取行为,实现无菌包使用的全程可追溯。

有学者认为,从国际格局调整带来的大国关系的调整,到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保持战略定力,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方法论创新。[注] 陈愉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方法论》,载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年第4期。

第一,坚持稳中求进。

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强调优质旅游发展理念,所追求的不再是旅游人次的增长,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是对全域旅游的补充和完善,让游客感受到特色、深入,触及灵魂。新时代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也要对接会议战略部署,大力开发旅游专业人才资源,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兼有素质与技能的服务、策划与营销人才的支撑。

(四)关于底线思维的研究

第一,关于“底线思维”的内涵和意义。

有学者认为,坚守底线,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是做到使经济发展适时适度的关键。[注] 景天魁:《底线思维:层次、辨正与意义》,载于《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9期。 有学者认为,坚持底线思维,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的方法论创新。底线思维是一种自觉的思想方法论原则,是指某一个行为主体从自身所面临的现实情势出发,坚持一定原则,设定最低目标,争取最好结果的积极主动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注] 陈愉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方法论》,载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年第4期。

有学者认为,底线思维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度”的概念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底线思维”,主要服务于治国理政、实现长治久安的需要,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对底线要心怀敬畏、防止犯颠覆性的错误、对于国家主权及法纪的底线不可逾越、对敢于超越底线的行为“零容忍”,展开坚决斗争、政策要托底、要居安思危做好工作等。[注] 毛卫平:《用中国哲学阐释中国道路》,载于《人民论坛》2018年第18期。 有学者认为,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注] 刘德中:《怎么看、怎么办与怎么办好——新时代所需思维能力的层次性与养成》,载于《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年第35卷第3期。

坚持底线思维,就是“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注]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载于《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 。有学者认为,在面临各种风险,应对各种挑战的发展环境中,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就需要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凡事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尊重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经济工作策略和方法,实现与时俱进;[注] 张志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蕴涵及实践要求》,载于《社会科学家》2018年第9期。 有学者认为,在方法论体系维度,底线思维要求以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为支撑,做到严守、活用并善用底线。[注] 古荒:《底线思维之方法论探析——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载于《学术研究》2018年第11期。

有学者认为,坚持底线思维,实际上就是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就是居安思危。坚持底线思维首先要求预先判定底线的位置,明确标出底线,然后为出现这种最坏情况做好应对的工作预案,在工作中努力防止事情滑向底线。从哲学角度看,底线思维实际上又是辩证思维的重要体现,是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的运用。因此,善于运用底线思维,不是守着底线无所作为,而是以“保底”作为可靠的保证,从而更有信心和决心去追求更好的结果。这是“有守”和“有为”的辩证统一。[注] 杨玉成、陈勇生:《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科学思维方法》,载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11卷第4期。

有学者认为,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最具原创性的哲学方法论之一。底线思维就是在对于各种风险的有效应对中保持应有定力。底线思维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从最坏的可能性设想形势的变化和事情的发展,以做好最充分的应对准备,这是忧患意识和前瞻意识的方法论凝练;二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守住事业的根基。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方法论凝练,要推进我们的事业,必须守住底线;三是从主客观的统一上设置底线和坚守底线,底线的设置和坚守,都不是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对于客观形势科学分析的结果。[注] 侯惠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5期。

第二,关于坚持底线思维的实践要求。

打斗声惊醒了睡在另一个房间里的她。她就急忙推开门,打开客厅里的灯。灯光大亮后,小偷手里的尖刀就有了准确的刺杀目标。就在刀要刺向他时,她跑过来迎刃而上,尖刀便刺进了她的腹内。

有学者认为,在开展经济工作的过程中,要解决好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到改革过程中不出现严重的经济波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而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就必须坚定底线思维,不仅要明确改革要怎么做,更要明确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要避免在经济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甚至颠覆性错误,确保改革过程中不出现经济动荡。[注] 张立忠、薛加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七个坚持”的一些思考》,载于《经济纵横》2018年第7期。

有学者认为,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的基础上,又要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注] 杨承训:《系统把握化解主要矛盾的三个维度——学习十九大精神感悟》,载于《当代经济研究》2018年第6期。 这也是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应有之义;有学者认为,运用底线思维推进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开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作为对世界负责任大国的应有表现。金融开放的底线是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开放应在坚持底线的前提下积极作为。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配套工作,才能为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开放包括资本项目放开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打好基础,把金融开放推向更深更高的层次。[注] 王朝阳:《金融开放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载于《中国发展观察》2018年第10期。

(2)对萃取精馏塔和萃取剂回收塔进行优化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在此条件下,异丙醇纯度达99.96%,环己烷的纯度达99.98%;萃取剂乙二醇的补充量为 0.4741kg·h-1;

有学者认为,要坚持底线思维,就要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绝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底线思维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方方面面。[注] 陈愉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方法论》,载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年第4期。

有学者认为,指出坚持底线思维要从底线思维和管住底线的方法两个点同时出发,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可能出现的每个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底线原则,任何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坚持底线思维,首先要有原则意识,敢于亮出底线,对不能动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其次要有法律意识,对法律时刻怀有敬畏之心,不越雷池,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不误入歧途。再次要有小节意识。道德修养、生活情趣上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注] 赵委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思维方法》,载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41卷第3期。

在科技强国的大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等纲领性文件、指导性文件的下发,给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在关键战略材料方面,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重大需求,突破材料及器件的技术关和市场关,完善原辅料配套体系,提高材料成品率和性能稳定性,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应用。在前沿新材料方面,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注重原始创新,加快在前沿领域实现突破。积极做好前沿新材料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逐步扩大前沿新材料应用领域。

有学者认为,提高底线思维能力的着力点在于三点:一是注重运用底线思维思考问题;二是注重运用底线思维把握原则问题;三是底线思维也要追求高线目标。我们要以此做到“有守”与“有为”的有机统一,在工作中既要守住底线,又不能无所作为。[注] 刘德中:《怎么看、怎么办与怎么办好——新时代所需思维能力的层次性与养成》,载于《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年第35卷第3期。

总的来说,应该指出,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这解决了事关我国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问题,提供了思考长期发展问题的思想;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提供了工作的策略或方法论。[注] 杨伟民:《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载于《宏观经济管理》2018年第2期。

三、简要评述

坚持问题导向及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的形成是在过去一些年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我们党治理经济工作的根本方法和战略思维。2018年,学界对两个“坚持”的理论创新、内涵及其作用、内在逻辑和实践应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学界对两个“坚持”进行的讨论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普遍认可两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方法,解决的是“七个坚持”中的思想层面的问题,两个“坚持”的目的是为了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解决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在学者们的讨论中,贯彻两个“坚持”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其本身,而是结合了新发展理念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考问题的辩证性、整体性。同时,在对坚持问题导向及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进行分项论述的时候,学界的讨论各有侧重,各具特点。

“三形态”说表面上是以人的发展形态为阶段划分标志,但其内在依据仍然是生产力发展状况。“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 ”[8]

学界目前关于坚持问题导向及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的讨论还存在发展的空间。一是讨论两个“坚持”的时候,很多学者将两个“坚持”进行混合性的讨论,或将两个“坚持”放置于“七个坚持”的内部进行联系论述,而单独以“问题导向”“稳中求进”“战略定力”“底线思维”为主题进行讨论的文本相对较少,对于两个“坚持”的独立性研究的文本较少。二是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注科技创新的作用,他认为要“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注]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强调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载于《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切实提高认识”[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但是关于问题导向的研究中,对如何引导科技创新,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而引导政府和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的讨论相对较少。三是讨论两个“坚持”的时候,由于“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个稳”在2018年的两次经济工作会议中两次提出,这实质上是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实践导向,但由于“六个稳”提出的时间相对较晚,且“六个稳”又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细节,因而讨论这一方面的经济研究文本相对较少(其中,对“六个稳”进行讨论的又主要集中在防范系统性重大金融风险方面)。

面向未来,解决如何打赢中美贸易战,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如何在2025年实现“中国制造”的目标等新的实践课题,这都离不开对两个“坚持”进一步的讨论,需要理论工作者更多的大胆探索和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 C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151(2019)12-0055-13

标签:;  ;  ;  ;  ;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及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