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素描观念既体现出了它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一面,同时又暴露出呆板、枯燥、单调和陈旧的一面。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把素描的科学性、规范性、严密性与作画者的主观感受结合起来,尊重视觉的感性认识,从而表现出对象潜在的本质和内心世界。
关键词:素描;中国画;速写
引言
速描来源于西方,起源于西欧的文艺复兴时期,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而存在。当素描传人中国,素描经过发展速写也随之出现,在中国的美术基础教育中,尤其是在美术考试中,素描与速写可谓泾渭分明,在我们普通的美术观念下,素描是要有三大面,五大调子,用直线起形,用明暗变化表现体积,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精喜深入刻画的才叫素描,而速写就是要以干净有力且富有变化的线条为主,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素描要比速写更为重要。自从我对西方美术史有所了解以后,发现西方美术史中有素描一词,但没有速写一词。大师们的素描儿乎都是以线条为主,辅以明暗,或者只有线条。这些素描作为油画,雕塑等的草稿,收集素材的工具而存在。
一、明清时期素描对中国画家的影响
明末清初,中国基本保持着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国美术也是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中缓慢前行。由于封建制度的僵化,社会思潮的萎靡,中国画坛拟古之风盛行,创造精神殆尽,中国画由宋元高峰跌入了低谷。而这时,西方美术,包括绘画、建筑等均有较大的发展。由于耶稣会士的传播,中国画家开始接触到与中国绘画完全不同面貌的西洋绘画。这股东渐的西洋风给中国美术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随着传教士的到来,他们也带来了西方古典主义的美术思潮,开阔了中国老百姓和专业画匠的艺术视野,也给中国画带来了冲击,中西美术思潮融合从此势不可挡。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法国画家王致诚、捷克画家埃蒙德、德国画家贺清泰等人把西方绘画的透视解剖法融入中国画材料和工具,尝试性地把中国工笔画与西方古典写实主义进行结合。虽然画面耳目一新,但这样画出来的画不能表现中国画中的“神韵”,只是一味地呈现客观,不能给中国画坛带来历史性的变革。
清代末期的任伯年是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他擅长花鸟画和人物画,在继承传统墨法的基础上集百家所长,同时结合西方绘画的素描和色彩方法,再吸收民间画法,大胆、娴熟的技法创造出的作品具有中国传统笔墨,泼墨赋彩,生动形象。特别是肖像画,先勾后染,形态逼真,运用写实手法但也不失写意。到了近代,中国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画坛也不断提出一些变革的思路,最重要的两点是将西画的技法作为参照和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不墨守成规。康有为就提倡“宜取欧画写形之精,以补吾国之短”,实行“以复古为更新”,走中国绘画写实的传统思路。岭南画派就是受到这样的艺术思潮而形成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都曾留学日本,受到西方绘画的熏陶,主张写实,并且博采众家之长,“折中中外,融合古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素描对中国画的影响
关于素描与中国画的关系,我们应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去看待和分析。就近当代中国画坛,无论人物、山水、花鸟,它们始终都在默默地接受着素描的改造。徐悲鸿先生当年赴欧洲学习油画,他的理想和目的也不只是为了学油画,真正的目的是用西洋画改造中国画,使中国画走出当时颓废的境况,这其中素描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确实完成了中国人物画包括花鸟、山水新格局的形成。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得以验证,在过去乃至现在都已践行于各美术院校中。
徐悲鸿的作品,其严谨的造型体力得益于他的素描。但其笔墨内质的呈现却完全得益于他高超的书法,浑厚苍润的魏碑笔气,大气豪迈,严谨的造型以书法笔意完成。以稳、准、狠尽写物象之理、物象之魂。做到了书法与素描写实的结合,一变明清萎靡轻浮之风,前无古人,力开新象。
三、素描的本土化——速写
素描这个西方绘画术语被引入中国以来,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在中国画家的探索下,素描被分离出速写一科,及快速的“写画”。速写也分为:课堂速写、生活速写、场景速写等。在过去的教学当中,也有人主张中国画应该以线为主,训练无光的结构速写,尽可能地不借鉴其他画种的特点。笔者认为,这样的素描训练观点是狭隘和无特点的。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也是素描中强有力的表现手法,承担着传达感情和画面节奏的重任。但除了用线条传达情感以外,艺术语言本身应该是多样化的。很多现当代画家间接或者直接运用光影的方法进行国画创作,如林风眠对光的运用、蒋兆和的明暗画法、李可染山水的逆光方法等,都是借鉴了西方绘画的表现方式。但他们的作品都体现出中国画的韵味和精髓。速写就是在中国画家的努力中被总结出来的一种快速素描手段,它和素描一样强调形神兼备和生动性。生活速写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对运动中事物形态的捕捉,掌握事物的规律,从中提取绘画素材,再进行高度提炼的一种方式。速写除了讲究比例、结构、体积等造型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强化形象记忆,俗称“默写”。这是由速写训练引申出来的又一个训练手段,由客观逐渐转为主观,也印证了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如,袁运生早期的傣族人物速写,用笔简练,人物刻画生动,以形写神,后来为北京国际机场创作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就是其深入傣族、以速写方式描写生活的最佳写照。陈丹青在读研究生期间深入藏区,创作了大量描写藏族人民劳动和日常作息的速写,其中很多是由画家默写出来的场景,人物的刻画不但不显僵硬,反而更显艺术魅力,动态和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由这些速写手稿提炼而成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在当时以颠覆性的创作思路,赢得了美术界的一致好评,被公认为划时代的经典之作。
绘画的变革是由一批又一批实践者开拓创新的历史进程。速写是在绘画过渡期衍生出来的绘画概念,它能随时随地施展,不受工具的限制,可以用铅笔,也可以用毛笔和墨。它把画家对世界的认识反映出来,直截了当。
总结
素描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扩宽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并使绘画形式丰富,是推动艺术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菊生.中国绘画学概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2]吴宪生.素描教学新论.安徽美术出版社,1991.
论文作者:漆静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素描论文; 速写论文; 中国论文; 中国画论文; 画家论文; 美术论文; 画坛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