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研究重点。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类专业教育活动中,在人才教育理念中融入“工匠精神”是时代所驱,也是高职院校培育专业性技能人才的必要手段。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培养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1、前言
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是从业过程中对职业的态度和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就是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至臻完美。高职学生需要具备多种职业素质,“工匠精神”所要求的“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敬业”的精神品质和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增强就业能力,容易从多数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职位。成为公司的员工后,在工作岗位上,工匠精神所倡导的精神品质和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顺利获得职业生涯的晋升。因此,高职旅游专业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2、培养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2.1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从事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职业素养进行了分析。在日常教学中,将这些职业素养融入到相关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如在《旅游景区情境导游服务》课程中培养学生礼节礼貌、耐心周到和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生态旅游》《森林景观与动植物观赏》课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在带团过程中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景区情境导游服务》课程中培养学生在旅游服务中对应急问题的处理具备沉着冷静、随机应变、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较强的责任心及开拓创新精神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
2.2学徒制小班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所推崇的学徒制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和打造。大班授课方式会影响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这在实践要求高的课程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学徒制小班化的教学对打造学生的工匠精神起到重要作用。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践实际操作水平,发现问题时及时一对一指导。比如在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类专业学徒制小班化教学改革中,对三门课程进行小班化改革:湖北森林生态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商品设计、旅游营销方案策划。如在小班化教授湖北森林生态旅游线路设计这门课程时,教师根据每位学生所搜集、掌握的森林生态资源的不同,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设计的旅游线路进行一对一分析、指导,提出修改建议。同样,在旅游商品设计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家乡的旅游资源设计出符合当地人文、生态、社会特色的旅游商品。在学生设计和制作旅游商品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其旅游地的人文特色、文化传承及旅游商品的材质、设计及潜在销售对象等因素进行一对一指导。旅游营销方案策划课程的小班化教授亦是如此。因此,专业课学体制小班化教学是培养打造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2.3基于真实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传统的高职课堂是给学生设置一定的任务,任务驱动型教学,或者设置一个模拟情景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又存在着真实性的不足。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将真实项目引入其中,让学生学到真正岗位上所需要的技能。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者下企业锻炼的时间了解企业的岗位新需求,在技术上的新标准新要求,在实际操作中的新案例、新项目,把这些真实的项目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去学习、实践,让学生和新技术新标准新要求无缝对接,按企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项目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这种真实的项目实践,促进了学生职业态度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成为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2.4实习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一种,要结合实际工作来培养。在学校里,工匠精神就是结合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建立模拟的真实工作情境,在此环境中让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来培养。如旅游景区情境导游服务课程就可以用3D实训室模拟一个真实的旅游景区的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成旅游景点的导游和游客来进行实训。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模拟旅行社的经营情境,设计一些工作任务和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来进行实训。在实训中,教师可以手把手的教,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打造和指导,这正是打造工匠精神的体现。
2.5改变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单一的,是试卷考试或者对项目成果的考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把强化过程性评价和弱化结果评价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依据。项目的考核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是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结果评价是真实项目的企业方对项目效果的评价。学生会根据企业方的评价不断对作品修改和锤炼,使职业技能得到进步,职业精神得到培养。
2.6企业顶岗实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1)企业培训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都会进行培训,入职培训内容一般包括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所在岗位的技能业务培训等。尤其是所在岗位的技能业务培训,除了有技能培训和操作课程,还会给每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名师傅,手把手、一对一的进行指导和传授。入职后,企业还会对学生进行在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角色意识的培训、服务意识的培训、团队意识和大局观念的培训、相关知识的培训、标准化服务培训、心理培训等等。通过这些培训和师傅手把手的传授,使学生对工匠精神耳濡目染,从一点一滴开始做到工匠精神要求的精益求精、耐心、专注的精神。
(2)职业生涯晋升计划激励学生的工匠精神
企业的职业生涯晋升计划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员工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比如和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一家四星级酒店集团就为该校学生量身打造了一个名叫“鸿鹄计划”的职业生涯晋升计划,该计划里明确提出工作表现良好的学生在该企业工作达到1年、3年、5年时间,各有一个相对应的晋升岗位可以经过考评晋升。这样的职业生涯晋升计划让顶岗实习和工作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和发展,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按照企业的要求,不厌其烦的改进工作、完善工作,这就是激励他们在工作中磨炼工匠精神。
3、结语
随着社会分工的明确,高职教育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职业教育为社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对各个行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旅游酒店类专业教育与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关注高职院校的旅游酒店专业教育,充分了解“工匠精神”,将其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以培育旅游酒店人员的“工匠精神”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类专业的“工匠精神”,是当今高职教育的主要着眼点。
参考文献:
[1]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2]徐飞.办一流工程教育育卓越工科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
[3]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课题编号 GZC1317044
课题名称: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
论文作者:郝显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工匠论文; 精神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旅游论文; 高职论文; 课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