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峨山县职业高级中学 653200
摘 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直接经验以及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工作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语文情境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许多转变。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角色 转变
为了和职中语文课程任务相结合,让语文课和学生的专业相衔接,培养职中生在就业中所需要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特别是说的能力,让他们能落落大方、声音洪亮、语言明了地把想要表达的内容说出来,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让职中语文课变成充满生机与活力、多姿多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一门文化课,我们语文教研组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并且着手研究,去年申报了以《县级职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研究》为题的课题研究,被立为县级课题,我们全组的语文教师也着手实施了研究,听了几节公开课,结合自己所上实践活动课和教研活动时的讨论,我觉得语文实践活动课是适合职中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职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它是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直接经验以及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工作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语文情境活动。它能够有效地引领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能力,提高素养。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大逆转,教师由台前转到了幕后,成为实施实践活动课的导演,把学生推到了课堂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长期主宰课堂的教师来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角色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现在结合课题研究的进度和我的一些实践,来谈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角色会发生哪些变化。
一、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将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格式化”,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通过一学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总结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流程一般是:活动准备(确定活动主题,分组,选出各小组的组长,布置各小组的任务)——分组活动(各小组根据组长的分工做好收集材料、写、朗诵、制作课件、整理材料等工作,组长组织成员先展示,各小组成员互评,做改进)——活动展示(在课堂上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活动总结(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整体作出评价)。从整个流程来看,教师在活动中只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评价者,活动的内容及展示全由学生来完成。
现在我以我上过的“歌母情,颂母爱”一节实践活动课来说明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角色。
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只是根据每个班级的特点及学生所学的专业,在学生中收集他们感兴趣的主题,然后确定一个能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主题,选出一个活动的负责人和各小组的组长,引导每个小组取名字,明确每组的任务,在“歌母情,颂母爱”的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每组的名字及任务是:第一组:康乃馨组,任务:收集歌颂母亲的诗、词、歌曲,并练习朗读、唱歌;第二组:君子兰组,任务:回忆母亲的往事,以“我和母亲的故事”为主题,找寻材料;第三组:玫瑰花组,任务:用自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生活中母亲的艰辛和为家所付出的一切,用镜头记录下,或者用笔画出来;第四组:蒲公英组,任务:用心感受母爱,并用自己的笔记录母爱,创作歌颂母亲的诗、小散文等。
教师是问题的建议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分组活动的环节,需要全部学生都行动起来,按照组长的布置分工协作,并要在组上展示,由于职中学生大多学习习惯不好,且我行我素,所以在这个环节是问题最多的,要么是个别学生不服从分工,要么是有的学生不按时完成任务,要么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等等。面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教师不是置之不理,而应该教给组长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他们应如何应对所面临的疑难,不能简单粗暴地给学生下命令,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教师是评价的实施者。尊重学生,并不是一味迁就学生,解放学生,并不意味着课堂可以天马行空,在“歌母情,颂母爱”的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对每个环节都实施有效监控,并且对学生作出评价,在学生做得好时,给学生以赞扬;在学生胆怯时,给学生以鼓励;在学生偏离时,给学生以牵引;在学生错误时,给学生以警醒。适当的评价及有效的监控,得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不是“满堂灌”的实施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不但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挥,也把教师从整节课的絮叨中解放了出来,和学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实现了教和学的“双赢”。
二、由“台前”的演说家转变为“幕后”的指导者
当我上完“歌母情,颂母爱”的实践活动课后,许多观课的老师说以这样的方式上语文课,才知道老师可以这样轻松,才发现我们职中的学生的写诗、讲故事、朗诵的水平还是挺高的。其实,各位老师只看到了课堂上学生45分钟的展示中,我仅仅是在开头时引入了课题,然后在每小组展示前作简单的串词及适时点评,最后进行了对活动的总体评价,说话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其余的时间都交给了学生。但是实践活动课的优点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是把精力放在对每个环节的指导上。
一节实践活动展示课的成败与否,和教师幕后的指导和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在活动的准备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确定活动的负责人及组长,还有指导着确定各组的分工情况。在学生分组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着任务及计划来实施,并且对学生写的诗歌及文章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材料,指导学生的朗诵,指导学生的集体和个人的展示。大量的工作都在课前完成了,在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只需穿针引线,肯定轻松了。
虽说由课堂的红花变成了衬托学生的绿叶,但我一点都不失落,反而觉得很高兴,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和学生接触多了,更加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和学生同乐,在参与中让一种师生平等的新型关系在倾听、鼓励、赞美中油然而生,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性和价值,在和学生交流、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也能不断发现新的自我,收获快乐的体验,能找到职业的幸福感。
三、由掌舵者转变为促进者
以前上语文课时,觉得可让老师发挥的地方很多,一下给学生介绍作者的故事,一下又讲到写作背景,一下又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一下又口若悬河卖弄一些相关故事,自己觉得讲得很精彩,还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觉得一节课45分钟太短了,殊不知,学生已睡倒了一片,还有几个强撑着的,也表现出了不耐烦,只是为了给老师一点面子,没有爬下。老师要把课堂都掌控在自己手中是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在实践活动课中,这些可以来一个逆转,教师应扮演活动促进者的角色。在每个环节,教师要积极旁观,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的各种情况,考虑应如何指导学生改进。教师还要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参与活动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服从组长安排,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四、从“教书匠”转变为“求知达人”
职中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又没有升学压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足够应对了,“吃老本”只能让教师停滞不前。但实践活动课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要了解学生的想法,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结合企业对学生的要求等来指导、设计实践活动课,这就要求老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补充新知识,做一个求知达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们学校还是一个新事物,我们要以县级课题作为依托,不断探索、完善实践活动课,从心理上、行动上转变观念,明确角色的变化,争取在我们学校普及这种上课模式。
参考文献
[1]欧阳芬 张厚刚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学法指导技能指导》。
[2]陈金海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集锦》。
论文作者:李淑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活动课论文; 给学生论文; 组长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5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