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论文_赖柳霏

浅析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论文_赖柳霏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

【摘 要】考虑工程造价控制的同时,工程质量必须放于首位。本文在分析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关系的基础上,从前期准备、招投标、工程管理、质量保修等工作中阐述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建议

1.引言

合理的工程造价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经济前提,保证工程质量是最大的成本节约,工程质量低劣本身是一种最大的浪费。建筑工程的建设目的是基于安全过关、质量无隐患的基础下,保证工程技术运用得当,符合经济条件,以最优设计水平,最优技术方案,合理利用新工艺、新材料用以大幅减少工作强度,降低工程造价,使得工程利益最大化。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投资者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和项目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的社会声誉,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环境。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特性曲线,工程质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基于经济角度, 应把工程质量控制在最适宜点附近,当返修率Q>时, 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使之向靠近;当返修率Q<时, 应适当地放宽质量标准, 使造价降下来。

2.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的现状

2.1 前期准备

(1)未及时完成可研报告。工程竣工验收后,其可研报告才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复,有违了《国家计委关于重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规定的通知》(计投资〔1999〕693号)第一点“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尤其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工程,未经可研报告的审批,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存在一定风险,后期追加的维修费用更多,导致总造价增加。

(2)某些施工单位为求生存,不惜压低价格,以微利甚至亏损价格获得工程承包权。有些施工单位为了保证质量、维护信誉,使企业背上经济包袱,资金周转不灵,陷入经济困境。更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达到盈利或保本的目的,通过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完成工程。

2.2 招投标

(1)某些施工单位使用不真实信息向市政府申请批准直接发包,在取得批准后,却未按批复意见执行。另外,对于技术要求高的特殊专业,应通过公开招标和设计分包选定专业设计单位,却只通过“评审项目建议书”的方式推荐确定。这些做法都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项目,不经过招标,不按批复执行,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现场签证增多,总造价失控。

(2)建设单位为降低工程成本,采取“合理低价中标”。但由于操作不当,投标单位恶性竞争,投标报价接近成本价。施工单位在没有利润情况下承揽建设项目,往往会采用设计变更、偷工减料、材料以次充好,甚至通过收买监理和建设单位现场代表,在隐蔽工程签证上作手脚,虚增工程量以达到牟取不法利润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质量。

2.3 工程管理

(1)委托同一单位完成设计、咨询和审查工作,与《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建设〔2000〕41号)第二十一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不得对本单位,或与本单位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单位完成的施工图进行审查”、“施工图审查机构不能审查本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的规定不相符。工程质量得不到较好的控制,设计的概算也会较保守或是造价偏低,最终的结算会导致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2)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工程”,严重影响质量,造成损失浪费,总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另外,部分工程遗留问题被发现后,未及时整改,很可能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不仅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总造价也随之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建设单位或者监理单位的监管不力,在责任主体明确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并未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2.4 质量保修

(1)对部分直接涉及人身安全的工程,如玻璃幕墙的玻璃破裂、大堂的吊灯等情况,施工单位持拖延态度,一直未予以答复,迟迟未能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威胁人身安全,影响使用单位的正常运作,而且大大地增加了质量保修费用。

(2)若工程保修金预留比例在工程造价2%-5%之间,平均预留期限1-4年之间,以一家施工产值4亿元的企业为例,占用2000万元资金,差不多是这家企业经营一年的毛利,被保修金扣押住了,而且占用这项资金的建设单位一般都不支付利息。

3.加强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建议

3.1 政府部门

强化政府质量监查力度,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管理工程质量,建立强化工程质量激励和惩罚机制,逐步全面推进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发展高素质监理队伍,加大严格执法力度。从项目的立项、可研、设计、招标、施工、材料采购、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竣工验收等各方面进行监查, 明确各参建单位的责任,采取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的控制。

3.2 建设单位

(1)加强对施工招标文件的审核。选用科学的评标办法,采取合理低价中标的方式,淘汰最低价中标的方式。

(2)编制合理的招标控制价,使施工企业有足够资金进行设备更新、技术开发与人员培训,提高工程质量。严格按施工图纸准确地计算工程量,正确套用定额及相应的材料信息价等。对于没有信息价的材料,深入市场调查,确保综合单价的合理性,避免价格偏高损害业主的利益,或者价格偏低导致承包单位采购质量较差的材料,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3.3 设计单位

设计质量的高低、设备的选型、材料的选用、设计标准的选择将直接对工程造价造成重大影响。首先应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设计人员将设计与造价综合考虑。其次实行合理的奖罚制度,因设计优化而节约资金的,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提高设计单位优化设计的积极性;而对于因设计造成资金浪费,不仅要扣减设计费,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责任追究处罚。

3.4 施工单位

(1)选择一流的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拟定多种施工方案, 进行技术和经济对比分析, 确定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最合理且造价最低的方案。

(2)项目法人要对工程项目全面负责, 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施工单位本身要加大质量管理力度,树立牢固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明确岗位工作职责,所有工作者均需有高度责任心和相应的业务技术水平,有明确分工协作和明确的权利职责,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3)做好现场签证。由于有些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较大、技术含量高、建设周期长、设备材料型号规格多、价格变化快、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容易发生现场签证,以价格的形式体现在工程结算上。因此对工程质量签证、工程量签证、设计变更签证、施工变更签证等都必须认真负责。

3.5 造价人员

熟悉合同文本及有关法律条文,认真分析造价中相关定义,对材料增加的变更区别对待。重视施工前期的图纸会审,了解图纸。深入现场,了解现场实际情况,认真区分变更引起的施工拆除更换等实际工作情况。严格审查竣工结算资料,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多计和增加造价,乱套定额、费用标准和材料价差等现象。

4.结语

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的控制,针对前期准备工作、招投标阶段、工程管理方面、质量保修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政府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造价人员等在参建中对质量和造价担当不同责任的角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使工程造价与质量得以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胡林. 论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J]. 建筑经济,1996,(9).

论文作者:赖柳霏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6月总第19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浅析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论文_赖柳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