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论文_胡文建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〇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摘要: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属于环境地质中的核心内容,而为了对国家与人民财产生命安全进行保护,需要注重地质灾害治理,完善防治方案,增强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确保人们财产生命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建设。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锚杆支护技术;应用

1、地质灾害种类与成因介绍

1.1、崩塌

崩塌主要指的是陆地土体以及岩体由于重力作用,出现了向下的崩落问题,依照崩塌地质构成主要分成土崩与岩崩。崩塌问题会受到地貌地形,岩性与地质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且崩塌绝大多数是出现于斜度较大的悬崖以及斜坡之上,通常崩塌问题是出现于坡度超过50°斜坡,随着坡度的提升崩塌问题也更易发生。其次,崩塌问题还会遭受其余因素影响。人们现今的不规范工程建设以及地震问题同样会对山体平衡造成影响进而造成崩塌问题。依照崩塌的落体体积崩塌问题主要分成小型、中型以及大型。

1.2、滑坡

滑坡问题受到很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主要出现于雨季。软硬相间的岩层,因为差异风化,坚硬岩体的突出,结构面切割,坚硬的岩体便会出现崩塌以及落石问题。地质结构发育让完整的岩石分割为很多割裂体,而割裂体由于诱发因素失稳崩场,所以构造愈发育,其岩体破碎更加严重,非常容易出现崩塌与落石。另外人为因素影响是坡脚开挖、应力场的改变,这样使得坡体中积存弹性应变能得到释放导致应力的重新分布,进而岩体出现卸荷裂隙,原本的裂隙也会扩展以及张开,被切割岩体,很可能因为失稳导致崩塌滑坡问题。

1.3、泥石流

泥石流主要由于洪水、暴雨把内含沙石并且土质松软的山体通过饱和稀释而形成的一种洪流,其流量、体积以及面积是非常大的,典型泥石流问题是由悬浮的粗大性固体碎屑物且富含黏土与粉砂的一种粘稠泥浆构成。一定地形条件之下,非常多水体浸透山坡以及沟床当中固体的堆积物,导致稳定性下降,水含量丰富的固体堆积物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运动,便导致泥石流问题。泥石流的流速较快、具有突发性,其流量非常大,破坏力极强。泥石流问题经常会使公路铁路之类的交通设施以及村镇被冲毁,其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

2、地质灾害对治理工程所造成的损害分析

地质灾害发生时的严重程度是无法准确预估的,虽然现在部分科学已经可以去预估某些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但是在治理工程施工上,必须要对工程的受灾程度作一个最大值的防护。本文经过探究,总结以下几方面的损害。

首先是对人民生命的损害。上文有讲述,对于部分的地质灾害,现代科学还是无法预估的,所以在地质灾害来临之前,基本时无法预测灾害会带给人们的伤害值,无法预估灾害的严重程度。假如在一个周围山群众多的城市里面,因为某些原因发生了突发性的山体滑坡或者地震等灾害,在人们无法预估的情况下,灾害就无法做到预防。

同时,地质灾害还会对人民财产造成毁灭性的损害。对于现代经济学来说,地质灾害首先是成本式的意外毁灭,这样的成本毁灭是不可逆转同时也是无法再制造价值的。也就是说,地质灾害在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一个成本资源的不可再生,也是一个对社会财产和人们生活的一个重大打击。

对于这些常见的地质灾害,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仪器或者动物反常状态推证灾害的到来,做一定的灾前预防工作,但是预防工作也是仅仅局限于那些可以移动的财产安全。例如人民的生命、可携带的财产,对于那些不可移动的物件,例如居民楼房,高大建筑物的损害是无法避免的。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

某处发生了山体泥石流。2017年6月24日上午,山上发生了高泥流。山上造成的泥石流摧毁了山上新茂村的103所房屋,造成10人死亡,3人受伤,73人死亡,人员和财产。损失惨重。泥石流地区乱七八糟,到处都是砾石,房屋和道路被埋在泥石流堆积(碎石,碎片)之下,如图1所示。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有轻微影响。因此,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斜坡的稳定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缺乏斜坡的稳定性,则不太可能造成次生灾害,这对未发生灾害的地区的救援人员构成了巨大威胁。

图1山体滑坡图(镜向北东)

3.1、钻孔

在正式钻孔之前,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壤条件识别和标记孔。在钻机就位后,它应该是稳定的,导杆或垂直轴和钻杆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并且在同一轴线上方。对于钻孔工具,可以使用用于一般岩心钻孔的钻芯和管道系列,可以使用钻孔设备。根据土壤条件,选择特殊的锚杆钻机或地质钻机;考虑到后跟钻孔,可以携带足够数量的长外壳。

3.2、锚杆杆体的组装及安放

根据设计要求创建锚。由于锚杆位于钻孔中心,锚杆应沿轴向每隔1.0~2.0m设置在锚杆件上;锚杆应该是直的,直的,脱脂,除锈,并且杆体是自由的。该部分用塑料布或塑料管覆盖,并且锚与引线连接,当放置锚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曲和弯曲,灌浆管应与锚杆一起放入孔中,管的末端距孔底部50~100mm,杆体的角度与钻孔的倾斜角度一致。

3.3、注浆处理

根据钻井支护技术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操作,实际灌浆处理应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灌浆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通常建议使用水泥砂浆:1:1至2,水灰比为0.38~0.45或纯水泥,水灰比为0.40~0.45。一定量的外加剂或外加剂;浆料应搅拌均匀,过筛,与混合料一起使用,浆料应在最终凝结前使用,灌浆管道应保持开放,灌浆浆料用于将浆料通过灌浆管输送到孔的底部,然后孔的底部返回到孔中。

3.4、张拉与锁定

在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建议的考虑,在施工过程的指导下,腰梁设置合理,可以靠近挡土墙和 建立适当的支持平台;通过施加合适的载荷,进行不良的螺栓拉伸操作,使轴完全弯曲,并根据精度提高张力。

3.5、加强锚杆支护施工质量管理

锚杆施工质量是保证锚杆支护质量的关键,在施工管理工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合理安排锚杆支护施工工艺、工序,并与巷道掘进、运输等环节相配套,实现施工工艺的优化。在锚杆支护工艺中,钻孔、搅拌树脂药卷和拧紧螺母为主要工序,其他工序为辅助工序,因此在施工时应以主要工序为主线,尽量考虑使辅助工序与主要工序平行作业,合理利用工时,缩短总的支护时间。二是加强锚杆预紧力管理。锚杆预应力是由锚杆安装过程中的预紧力矩实现的,在锚杆安装过程中,对螺母施加力矩,转换为对锚杆杆体施加的轴向拉力,即是锚杆预紧力。通过实践证明,在安装锚杆时应尽可能增加安装的预紧扭矩,可采用大扭矩扳手、大扭矩锚杆机等对锚杆进行预紧,其极限为不大于锚杆破断载荷的 70%,一般情况下这样做可最大限度的有效保证锚杆支护质量。三是加强支护材质管理。锚杆杆体强度、螺母丝扣精度要定期检查,保证螺母与杆体相配套;树脂锚固剂有一定的有效期限,如保管不善或超过有效期,锚固剂将结块发硬,将降低锚杆的锚固力;施工过程中注意对支护材料的保管保护,如出现杆体受压变形,材料中混入煤泥水等污染,都会导致支护质量的降低。

参考文献:

[1]董国良,党立平,廖文春.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2):47-48.

[2]杨伟波.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3):75.

论文作者:胡文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论文_胡文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