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B/N数据分解的分析_金融风暴论文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金融危机冲击效应——基于B-N数据分解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分解论文,进出口贸易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701(2010)03-0074-08

一、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中出现的国际订单减少、投资贸易信心受挫、汇率变化不确定、贸易信用风险加大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因素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突出表现在外部需求减少、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下滑以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基于此,在综合考虑我国资本账户封闭的背景下,本文拟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思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对于国际贸易对金融危机的传导,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此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现实基础。Masson(1998)的研究表明,在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商品贸易是金融危机传递的主要渠道;[1]Krugman(1998)除了认同信息和信贷渠道之外,还强调了金融危机对贸易的影响,并认为金融危机可能使得区域之内和区域之外的贸易关系发生改变;[2]Glick & Rose(1999)也发现,贸易联系是金融危机的主要传染途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出口下滑。[3]这些观点得到了Kaminsky & Reinhart(2000)的进一步论证和支持。[4]国际贸易之所以对金融危机产生传导作用,原因在于存在“贸易溢出效应”和“产业联动效应”,即一国投机性冲击造成的货币危机,恶化了其他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宏观基本面,从而可能导致其他国家遭受投机性冲击压力(安辉,2004);[5]而产业联动效应的传导机制则是通过“存货的加速原理”和产业的“结构性震荡”两条途径发生作用的(范爱军,2001)。[6]

与亚洲金融危机相似,演变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的渠道进行传导的。Eichengreen(2007)认为由于亚洲区域内的贸易大多是零部件产品,在中国加工成最终产品之后还是要出口到美国,因此美国衰退的经济形势使得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的影响要比预期大。[7]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也做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研究,如从外部需求的角度,裴平等(2009)发现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前十大出口对象国(地区)的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和就业状况产生了严重的冲击,汇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打击了这些国家(地区)的投资与消费信心,减少了它们从海外进口的需求,造成了出口贸易的持续下降(吴晓灵,2009;余岭,2009)。[8-10]从传染性分析的角度,李嘉赢(2009)发现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全球各国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广泛相互传染效应,以发达国家为进口国、发展中国家为出口国的主要贸易关系可以解释大部分传染关系。[11]从汇率变化的角度,卢盛荣(2009)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引致的经济衰退及其传染,使得欧元等货币因之贬值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2]汇率的变化不仅削弱我国外向型企业出口利润的增长,增加出口成本,而且会直接导致汇兑损失,并通过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渠道,最终影响到总出口和净出口。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机理

国际金融危机是如何冲击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从外部层面考虑,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国的出口对象国或进口来源国(比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下称对象国)产生了严重的冲击。首先,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了对象国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进口需求。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后,一些资不抵债的大型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并将其余波传染至与美国金融经济联系紧密的资本账户开放国,使这些国家同样遭遇了经营亏损和企业倒闭的结局。不仅如此,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快速转化也造成了大量实体企业的倒闭,使得对象国的失业率频频攀升。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标准失业率由年初的4.91%攀升至年末的7.19%,平均失业率为5.8%;相似地,英国标准失业率则由5.1%攀升至6.2%,年均失业率为5.56%①,这一现象也同样出现在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失业率的上升一方面使得居民的收入水平下降,另一方面则使居民面临更大的未来不确定性,这都将导致居民的消费需求降低。对于实体企业而言,金融机构的破产使其日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链中断,进一步扩大生产难以为继,必将导致其对海外产品需求减少,同时自身供给能力也逐步下降。个人消费需求和企业进口需求的下降给我国出口造成的影响是:第一,我国企业海外订单急剧下降,出口总额增速放缓。第二,国际金融危机的扩展加剧了各种贸易壁垒,我国面临的出口形势更为严峻。金融机构的破产、实体企业的倒闭以及失业率的频频攀升不仅对对象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更对对象国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提出了重大的考验。另外,一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或经济状况的恶化也必将影响其在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因此,为了保持其国内执政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对象国将不仅发展其国内经济以摆脱金融危机,更有可能的是,它还将制造各种国际贸易壁垒以从经济上遏制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在众多的对华贸易壁垒实施案件中,比较典型地是,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轮胎实施三年惩罚性关税,理由是2004-2008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轮胎市场份额增加了12个百分点,而期间美国本土轮胎市场的份额也恰好减少了12个百分点,因此美国本土轮胎市场份额的下降是中国倾销行为所导致的。实际上,美国本土轮胎市场份额之所以下降12个百分点,是因为包括固特异和米其林在内的四大轮胎公司将其生产场地搬到了中国,而其产品则仍然销往美国;特保案的实施只会将四大轮胎公司从中国转移至印度尼西亚等成本更低的国家,美国本土轮胎市场份额仍将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对对象国执政党执政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冲击加剧了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负面冲击。

图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机理

从内部层面考虑,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国国内市场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一,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企业的产能过剩。由于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我国经济正经历或将继续经历产能过剩的影响。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克服产能过剩这一困境的最佳途径便是借助外需、增加出口。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国外需求急剧减少,我国原来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因而更为严重。第二,国际金融危机减弱了国内需求。受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我国实体经济也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宏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微观因素,比如部分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带出现了许多制造企业破产倒闭、员工纷纷失业以及农民工早早返乡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企业经营亏损,投资信心受挫,进口需求下降;居民收入水平降低,未来不确定性增加,消费需求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使得企业的供给能力更为有限,另一方面则使得我国企业的进口需求和居民的消费需求更为萎靡,直接影响了我国对国外产品的进口。

总而言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从外部层面来看,对象国所受的经济冲击导致的外部需求减弱直接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而所受的政治冲击导致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则使我国产品的出口增长更加难以为继。从内部层面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则使我国的产能过剩更为严重,使企业和居民的市场需求更为萎靡,严重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产品的供给和需求。

三、B-N数据分解模型

不同于线性非观测成分模型(Harvey,1985; Watson,1986; Clark,1987),[13-15]Beveridge & Nelson(1981)将一阶协整的宏观经济时间序列分解为随机游走成分和周期成分,其中随机游走成分又包含确定性成分和随机冲击成分,并对确定性成分进行了ARIMA模型估计(Nelson & Plosser,1982; Campbell & Mankiw,1987a & b),[16-19]这种数据分解方法被称为B-N分解法。考虑到B-N模型中的趋势项和周期项在无穷求和的条件下难以进行有效的计算,后继学者从各个层面对B-N分解的计算原则进行了研究和拓展。Stock & Watson(1987)将B-N分解模型中的线性单变量条件拓展为多变量情形,[20]而Newbold(1990)、[21]Arino & Newbold(1998)[22]则分别对单变量和多变量的B-N情形提出了有效的计算框架;Beyaert & Medina(2001)[23]对Arino & Newbold(1998)[22]一阶协整条件下的多变量B-N分解进行了拓展,得出B-N分解在平稳条件下的VEC模型中同样适用;Morley(2002)则利用状态空间法提出了B-N分解法的广义计算框架,它适用于包括所有单变量和向量在内的ARIMA时间序列模型;[24]Clarida & Taylor(2003)将B-N分解的计算方法扩展到了单变量和多变量的非线性过程中。[25]B-N计算方法的提出及其发展使得该方法广泛地运用于经济时间序列的随机冲击分解中,比较典型地,Gustavo(2007)利用B-N数据分解对恐怖主义攻击的发生进行了分析;[26]王少平和胡进(2009)利用B-N模型对我国GDP的趋势周期和随机冲击进行了数据分解,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27]

按照B-N分解模型及其计算框架,在一阶协整的条件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见下文)。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时间序列可分解为随机游走趋势和周期趋势,其中随机游走趋势又可分解为确定性趋势和随机冲击成分,随机冲击成分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各种自然灾害和瘟疫等不确定性因素在内的外生变量。在本文所考察的2001年1月至2009年9月在内的样本范围内,2008年-2009年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集中体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上,因此,我们认为,2008年-2009年各个月份内分解得出的随机冲击程度的大小能够有效地代表国际金融危机对进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

四、进出口贸易的B-N数据分解

本文选取我国2001年1月-2009年9月共105个月份的实际进出口总额数据③,对其进行月度调整后取自然对数,对应的数据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知,我国进出口数据自2001年以来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线性变化趋势,但2008年年底以来则出现了较大的震荡,表明进出口总额在所考察的样本范围内确有可能存在确定性趋势,但也同时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较大的冲击。为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本文根据B-N模型的计算框架,首先检验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平稳性,以判断其是否符合一阶协整的条件。

采用单位根检验后发现,进出口总额序列接受存在一个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我国进出口总额是不平稳的,见表1。

在对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经检验发现该序列拒绝存在一个单位根的假设,表明我国进出口总额是一阶协整的,满足B-N分解关于时间序列是I(1)的要求。在一阶协整的条件下,B-N分解是经济时间序列的最佳分解方法(Maravall,1995)。[28]因此,接下来我们将采用公式(3)、(8)和(9)分别对进出口总额数据进行分解,分别得到该序列的确定性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冲击项。由于分解结果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在2009年1月才开始得到明显体现,因此,为便于直观反映这一冲击过程,我们只将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各项趋势分解值及其占比统计于表2中④。

2001年1月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月均增长1.49%,其中确定性趋势增长速度为1.28%。从数据分解的角度,该数据表明确定性趋势的变化是我国进出口总额取得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该数据也表明,虽然我国进出口总额频频受到国际贸易摩擦、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但确定性趋势的稳定增长使得我国进出口能够保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从而能够实现较高的增长和保持较高的开放水平。然而,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开始渐渐地传入并影响中国实体经济,这使得我国实际进出口贸易总额月均增长只有0.68%,大幅度减缓了确定性趋势1.28%的增长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正是由于中国进出口贸易存在1.28%的确定性趋势增长水平,因此我国进出口总额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仍然能够实现低速的正向增长,并保持适当的贸易顺差。确定性趋势是如何支撑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确定性趋势增长源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技术进步的实现,它大致能够反映总供给对进出口增长的供给能力。而最终实现的进出口总额增长则主要源于总需求,它包含了随机冲击及其累积效应等。因此,确定性趋势所形成的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当期实际的进出口总额,即确定性趋势占比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00%。占比大于100%意味着遭受了较大的随机冲击或总需求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反之则表明总需求过大,或者经历了有利于增长的实际或名义冲击等。分解结果显示,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确定性趋势占比小于100%,表明在该时期内进出口总额经历了有利于增长的实际或名义冲击,或现实中所存在的负向冲击被进出口总额的自发“引致效应”所涵盖,从而出现了正的“净冲击效应”;2009年1月开始,确定性趋势占比则大于100%,表明我国进出口总额自2009年1月才开始明显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负向冲击,这一冲击过程可以粗略地表述为,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内外需求不足使得我国进出口总额遭受了较大的冲击。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图3中的随机冲击项及其占比得到更为详尽地体现。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随机冲击值虽然也呈现出较大的波动,但其平稳地处于“0值”水平线上,平均为0.33,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平均值为3.65%,表明随机冲击对进出口贸易的净效应始终是正向的,国内外各种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实际或名义的“净冲击效应”有利于进出口的增长。但是,自2009年1月以来,随机冲击项开始出现了较大的负值,如1月和2月,该值分别为-0.086和-0.0855,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0.95%和-0.93%(见表2),这相当于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2009年1月和2月所带来的损失分别为92.11亿元和79.43亿元。体现在统计数据中:我国2009年前三季GDP增长7.7%,其中投资拉动7.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拉动4个百分点,而净出口则拉动-3.6个百分点(负拉动)。因此,我国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较为严重的负面冲击,月度冲击值平均为-0.0559,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平均份额为-0.61%,所带来的月均损失额为72.1亿元。欣慰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对进出口贸易的冲击程度出现了弱化的趋势,直接体现在:3月,随机冲击项为-0.061,占比-0.66%;6月,该值为-0.0406,占比-0.44%;9月,该值为-0.0199,占比则变为-0.21%。我国进出口贸易正开始逐渐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慢慢走向复苏。

图3 我国进出口贸易随机冲击效应

对于本文数据分解的结果,如何进一步解释2008年出现的诸如广东东莞合俊玩具厂、浙江江龙控股集团以及浙江华联三鑫集团等外贸企业的倒闭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自200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和蔓延后,我国境内出现的外贸订单减少以及外贸企业倒闭等现象,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但这些信息似乎并没有直接反映在相关年份的随机冲击分解结果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首先,我国境内出现的企业倒闭现象并不完全是由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所造成的。也就是说,除了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外部因素冲击外,还存在导致企业倒闭的内部冲击因素。这一因素便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导致的产能过剩。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我国历来倚重于高投资和高出口,在内需恒定或并没有得到有效扩大的现实背景下,高投资的增长模式带来了两种结果,一是粗放式投入造成技术固化,二是大规模投资造成产能过剩。在出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出口受阻的情况下,这两种结果将带来产品的进一步滞销和产能的进一步过剩,使得投资企业资金链中断,一方面无法偿还银行的信贷本息,另一方面则无法进一步维持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因此,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结构所导致的产能过剩也是我国各类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它恰好契合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这一时点。这一负面冲击效应并不会反映在数据分解结果的随机冲击项中,而是体现在周期项中,如,2008年11月和12月,周期项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0.67%和-0.09%,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其次,冲击效应存在“滞后效应”。由于企业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存在认知、决策以及调整的应对过程,因此当期的负向冲击并不能及时反映在随机冲击项中;同时,业务合同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企业即便在经营困难乃至面临倒闭后仍然能够实现合同规定的交易金额;另外,企业倒闭也存在各种规定的法律程序,统计过程也将耗费一定的调研时间,这些程序所带来的“滞后效应”都将使得当期的负向冲击不能有效地反映在随机冲击项中。最后,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存在自发的“引致效应”,即当期能够带来下一期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原因在于当期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扩大了市场交易份额、培养了更多客户资源以及带来了更多国际贸易订单,这为下一期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奠定了市场、客户和业务方面的基础。“引致效应”的存在能够抵消部分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负向冲击。在“引致效应”超于负向冲击效应的情况下,进出口贸易总额便能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实现正的“净冲击效应”。因此,可以认为,在契合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所带来的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恶化。

五、结语

基于2001年1月至2009年9月共105个月份的中国实际进出口贸易总额数据,本文运用Beveridge-Nelson(B-N)数据分解法对序列的确定性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冲击项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冲击效应,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第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相对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下,进出口总额仍然能够实现相对较为稳定的增长。对确定性趋势项进行数据分解后发现,2001年1月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月均增长1.49%,其中确定性趋势增长速度为1.28%,表明确定性趋势的稳定增长支撑了我国进出口总额的高速增长。

第二,受外需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程度相对较大,月度冲击值平均为-0.0559,占进出口贸易总额为-0.61%,目前已造成进出口总额至少648.9亿元的损失。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不仅对国际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还对国际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我国进出口正面临或将继续面临更为低迷的外部需求和更加频繁的贸易摩擦。对于中国而言,国际金融危机则使产能过剩问题更为严重,使进口需求和消费需求更为萎靡,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挑战。

第三,我国进出口贸易自2009年1月至今一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冲击程度正在逐渐减弱,复苏迹象已渐渐显现。复苏后,外向依赖型的经济增长结构将发生较大改变,扩内需和调结构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果断及时地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力地刺激了国内经济,相对减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体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对进出口贸易的冲击由2009年1月的-0.086减弱到9月的-0.0199,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0.95%下降到-0.21%,冲击程度正在逐渐减弱,复苏迹象已开始显现。但是,由于外需结构已发生较大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已难以回到原来的水平,这将导致我国外向型的经济增长结构发生改变,而扩内需和调结构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上述结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保住外需,扩大内需,突破产能过剩的约束。我国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依赖于强劲的外部需求,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进口需求的下降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因而变得更为严重。为克服这一问题带来的增长约束,保住外需和扩大内需应该是比较有益的选择。其中,保住外需不应一味降低出口成本,而应提高其战略高度,应采取出口信用保险和外商融资担保等措施以促进贸易融资,应设立外向型企业产业转型基金以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则应充分认识政府收入不断攀升和居民收入不断下降的现实背景,关键是要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和降低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增加教育的公共支出,以减少居民的教育投入;增加社会医疗保障的公共投入,以减少居民的未来不确定性;增加“三农”的转移支付,以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其次,提高技术,加强创新,摆脱产品滞销的困境。产能过剩必将带来产品滞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一问题将更加严重。如何摆脱这一困境,关键是要提高生产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创造更多的技术附加值;更要加强产品创新,以增加产品的新功能和增加产品的知识含量,保持产品的差异性和品牌性。它不仅要求政府增加公共投入,改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更应增加公共投入吸引和培养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

最后,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减少贸易摩擦的干扰。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政治的冲击导致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干扰和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为此,我国应组织和设立相关机构对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企业进行有关国际贸易争端及其解决的知识培训,并充分有效地发挥贸易争端解决机构的各项功能;同时更应主动地对违反贸易惯例和条例的国家实施法律控诉和相关制裁,以树立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公正严明的形象。

【收稿日期】2010-04-20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方网站:http://economicdata.mofcom.gov.cn,下同。

② 经ARMA模型分析可知,进出口总额一阶差分序列满足AR(1)模型:

③ 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经济数据统计库,http://db.cei.gov.cn/。由于这些数据均是以当年当月价格计算,因此为剔除价格因素,本文选取各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物价变量,并计算出定基指数数据(2001/01=100)作为剔除变量,经计算后可得实际进出口总额数据。

④ 受篇幅所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相关分解值不予展示。

标签:;  ;  ;  ;  ;  ;  ;  ;  ;  

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B/N数据分解的分析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