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镇村布局规划的相关问题——以沛县镇村布局为例论文_钟磊

徐州市规划设计院 江苏徐州 221018

摘要:自然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和乡土文化、乡村风貌的空间载体,科学合理的镇村布局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本文以沛县镇村布局规划为例,对现状自然村以发展为目标导向进行界定分类,形成“重点村——特色村——重点(特色)村——一般村”的村庄等级结构。对条件较好的村庄提档升级,以此完善并丰富村庄等级结构,便于未来分类发展引导。

关键词:镇村布局;分类;产业

引言

村庄是人类聚落发展中一种较为初级的形式,一般自然村庄比较分散,人均建设用地高、土地资源浪费大,没有达到集中、集约居住的要求。

科学合理的镇村布局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从农村现状发展和建设来看,村庄总体发展滞后于城镇,不同地区村庄产业发展呈现梯度性,且普遍缺乏产业发展载体,自我提升发展造血不足,缺乏有力的集体经济支撑,对农业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形成了制约。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乡土特色的村庄、村落数量急剧减少,传统乡村风貌和历史文脉正逐渐丧失,亟需保护。

1 规划背景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省政府相继出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的指导意见(苏政办发[2014]43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推进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意见,江苏省住建厅印发《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苏建规[2014]389号)》等一系列文件,对于徐州市沛县进一步优化调整镇村布局规划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技术规范。

现阶段,沛县将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新时期,上一轮村庄规划中的不足问题逐渐显现,未综合考虑村庄分布特征及撤并的时序问题,片面强调以村庄撤并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忽视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引导,建新不拆旧导致空心化和老龄化等现象突出。沛县的村庄规划,亟需在县域范围内形成城乡覆盖的规划体系,合理规划城乡空间功能布局,为全县村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提供规划依据与宏观指导。

2范围界定

沛县县域范围内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后包括4个街道、13镇的全部行政辖区,即沛城街道办事处、汉兴街道办事处、汉源街道办事处、大屯街道办事处、龙固镇、安国镇、杨屯镇、朱寨镇、鹿楼镇、栖山镇、张寨镇、胡寨镇(含湖西农场)、河口镇、敬安镇、张庄镇、魏庙镇、五段镇、沛县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的全部行政辖区,共有行政村372个,自然村1440个,农村总人口81.84万人(2014年底),总面积约1576km2。

3体系结构

依据沛县规划区域内各镇、街道办事处的发展条件,以及省市相关政策和上位规划,对现状镇(街道)和自然村以发展为目标导向进行界定分类,形成“中心城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镇”的城镇等级结构,“规划发展村—一般村”的村庄等级结构,其中规划发展村包括“重点村、重点(特色)村和特色村”。通过分类引导,形成面向区域、建设有序、富有特色、切合城镇化发展的镇村体系。

“重点村”是指现状规模较大、有较好的建筑与活动场地、公共服务和设施配套条件较好、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自然村,或行政村村部所在地能够集聚农村人口、发挥中心辐射职能自然村。

“重点(特色)村”是指有特色的重点村。符合重点村条件的特色村庄,如不必承担地域公共服务中心职能应尽量纳入特色村。确须承担地域公共服务中心职能的,可纳入重点村,但须明确标示为重点(特色)村,并在设施配套和建设管理政策制定中进一步明确此类自然村的要求。

“特色村”是指在乡村产业、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建筑风貌等方面具有特色,且发展潜力较大的自然村。需要着力做好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建筑风貌等方面特色的挖掘与展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风貌、协调村庄和自然山水融合关系、塑造建筑和空间形态特色等,并针对性地补充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一般村”是指未列入近期发展计划或因纳入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居住安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需要实施规划控制的村庄,是重点村、特色村、重点(特色)村以外的其他自然村庄。通过村庄环境整治的行动,达到“环境整洁村庄”标准,村庄环境整洁卫生,道路和饮水等应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

在村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发生重大改变时,一般村可通过规划调整逐步转为重点村或特色村,成熟一批、公布一批。

4县域村庄梳理分类

通过耕作半径、公共服务覆盖水平等要素进行校核,提交镇、村进行多轮讨论,从而确定最终规划方案。

此次优化镇村布局规划从全县1440个自然村共梳理出重点村163个,特色村33个,重点(特色)村13个,一般村1231个。

5反思探索

优化镇村布局规划通过对村庄的分类,明确乡村发展的空间载体,提出差别化的建设引导要求,明确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为推进乡村集约建设、引导公共资源配置等提供规划依据。通过实践反思各个村庄的现有特色,逐渐认识到要改善村庄,主要从“生态、村民、产业、文化”这四大要素入手,一村民为主体,在保存现有生态环境下,结合村庄历史文化发展原有特色产业,让村庄内在更具发展活力。

“乐业”方能“安居”,村庄必须宜居又宜业。村庄物质空间建设规划必须适应村民发展需求,而村民的发展,主要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因此,村庄物质空间建设规划必须为村庄产业发展服务,与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乡村内在发展动力动力的激发,是缩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留住“乡韵”,记住“乡愁”的重要途径。

6结语

村庄的发展日益成为城乡统筹的重点,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的开展,使得在县域范围内形成城乡覆盖的规划体系,为村庄整治工作的开展做了铺垫。村庄体系规划需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强化村民参与协商机制,不强拆强建,注重考虑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的协调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减少过程浪费,分布有序实施村庄体系规划。在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进程中,结合镇、村发展实际情况,旨在发现问题,为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缩小城乡差距,提供工作基础和规划依据。

参考文献:

[1]周小娟.城乡统筹背景下上海市村庄体系规划研究的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16.

[2]张泉等著. 城乡统筹下的乡村重构[J]中国建筑工业,2006.

[3]牛建农、吴广艳.村庄规划“五行说”[N].中国建设报,2016.

作者简介:

钟 磊,助理规划师

论文作者:钟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浅谈镇村布局规划的相关问题——以沛县镇村布局为例论文_钟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