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发展中原奶生产、加工组织模式的探讨——以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周边地区为例

奶业发展中原奶生产、加工组织模式的探讨——以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周边地区为例

何伟红[1]2003年在《奶业发展中原奶生产、加工组织模式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奶业已成为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奶业发展不仅可以引导人们改变膳食营养结构,增加乳制品消费;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畜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奶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牛奶从原奶生产到加工的流通过程是整个奶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由两个主体和一个市场组成,两个主体分别是原奶生产组织和原奶加工企业;一个市场即原奶收购销售市场。在这一流通过程中,原奶特性是原奶生产、加工组织模式选择的现实基础,较优的效益是组织模式选择的根本动因。本文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周边地区为例,分析探讨了原奶生产的外部环境、制度环境,以及原奶生产、加工和交易过程中的具体特性。然后通过对原奶生产不同方式的成本收益和运行方式的比较,得出原奶叁种不同生产方式各有利弊,基于目前奶业发展水平,得出农户家庭养殖方式是相对较优的原奶生产形式,为实现原奶生产的规模化和利润最大化,提出发展以农户家庭养殖为基本单位的奶牛合作社、集体股份合作制奶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叁种合作组织模式。同样,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发展定位,选择与原奶生产组织相适宜的协作组织模式,根据目前奶业区域发展的现实状况,重构了原奶生产、加工的合同制和纵向一体化协作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支持发展协作组织模式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奶产业整体的稳定发展。

王贵荣[2]2010年在《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奶业是一个由奶牛养殖户、原料奶的收购者、乳制品加工企业、乳品消费者、政府和行业协会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彼此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经济联系,但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又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本研究以产业组织理论、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链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产业组织分析方法(结构——行为——绩效的SCP分析范式)、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和问卷调查方法等研究手段,围绕原料奶生产、乳品制造和乳品消费这叁个主要环节,对新疆奶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对原料奶生产结构、乳品制造业市场结构、乳品消费结构及其各自的运行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对乳品制造业市场行为、乳制品消费者行为,特别是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和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准确揭示新疆奶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规制各利益主体行为的有效途径,探索促进新疆奶业发展的相关建议,推动新疆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新疆是我国主要的原料奶生产基地,具有奶牛养殖的比较成本优势。原料奶生产的主要模式是农户散养,奶牛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良种奶牛比例较低是影响奶牛单产水平最主要的因素;奶牛饲养在地理分布上的非均衡性导致了原料奶生产和乳品加工企业布局的区域不平衡性。(2)新疆乳品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偏低,总体刚刚越过竞争型的市场结构,但在局部市场呈现一两家企业为主导的寡占型市场结构。随着奶源、规模经济效应等壁垒的存在,行业的进入壁垒正在逐渐提高,新企业进入将会越来越困难。(3)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的共同作用,推动新疆乳品制造业经营业绩的提高。市场集中度比销售增长率对绩效的影响更大,但乳品制造业的盈利能力低于全部工业行业的平均水平;乳制品行业仍以外延型的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为主,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新疆乳制品企业的技术效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4)目前,新疆乳制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企业更多是将注意力放在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培育和市场份额的争夺上;价格竞争和广告、并购等非价格竞争行为加快了乳制品行业的优胜劣汰,有利于形成以寡头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共生的相对稳定的新的产业组织结构。(5)新疆具有乳制品消费的传统习惯,但总体消费水平还不高。城乡之间、南北疆之间消费还不平衡;消费者选购乳制品有明显的消费倾向,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其乳制品消费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是影响乳制品消费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6)新疆在奶业产业化发展中主要出现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联动型、龙头企业带动的准合作社一体化型和完全一体化型等四种纵向组织关系模式。目前,分散饲养、分散挤奶、奶站集中收购牛奶是新疆原料奶生产的主要方式,多数乳制品加工企业采用两种以上的混合型奶源供应模式,奶源供应还不稳定。(7)合作社一体化是乳品产业链演进发展的理想模式。从制度设计角度分析,建立“合作社参股的企业+奶农合作社+农户”的纵向组织关系,逐步走向合作社一体化的纵向组织关系是最优的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模式;从制度演化进程来看,应当加快改造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大力发展公司+规模化牧场模式,鼓励并提倡发展合作社一体化和农工商综合体这一理想模式。

李华[3]2006年在《新疆乳业营销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新疆乳品企业整体为背景,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并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疆乳业市场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分析了新疆乳品生产和消费的现状。主要是介绍影响新疆乳品消费的影响因素,选取变量,应用双对数模型对收入、自价格、交叉等消费弹性进行估算;并对其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即第二章的内容。第叁章从管理角度出发,分析了新疆乳业营销环境的机遇、威胁、优势和劣势;认为主要的机遇是经济大环境和自治区政策的支持;国内乳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是主要的威胁;新疆的原乳接近于绿色食品是主要的优势;而新疆现有的营销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是其主要的劣势。在此基础上,接下来的第四章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在“产品(Product)策略”的研究中,从产品生命周期,产品创新、绿色营销几个方面提出了可行的应对策略。在“价格(Price)策略”中,根据竞争分析及消费者分析,着重分析了竞争定价策略与差别定价策略;在“营销渠道(Place)策略”的研究中,对渠道中的冲突进行分析,针对企业渠道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渠道管理策略。在“促销(Promotion)策略”中主要研究了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等。最后,得出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 奶业发展中原奶生产、加工组织模式的探讨[D]. 何伟红. 新疆农业大学. 2003

[2]. 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 王贵荣. 新疆农业大学. 2010

[3]. 新疆乳业营销策略的研究[D]. 李华. 新疆农业大学. 2006

标签:;  ;  ;  ;  

奶业发展中原奶生产、加工组织模式的探讨——以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市周边地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