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愈来愈大的车流量,市政道路的质量面对着更大的挑战。为了确保市政道路施工经过中路基路面的稳定与坚固,要在施工经过中科学的实施规划设计,精心施工。本文通过结合笔者从事市政道路设计实践总结,归纳了路面及其路基设计原则及标准,从多方案对比论证来探讨路面及其路基设计可优选的方案,从而保证路基设计的安全合理。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
0前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市政道路的建设又直接影响着城镇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就目前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载重量在大幅增加,同时车辆行驶速度在不断加快,从而对市政道路在路面和路基的设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市政道路路面与路基设计,概述了市政道路设计原则和市政道路路面与路基具体设计,并分析了市政道路路面与路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为相关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与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1、道路路基路面规划要遵循的原则
市政道路项目的施工关键包含3大部分:道路的纵、平横断面的设计、路基路面项目与道路的配套基础设施。当中,路基路面项目一定要依据市政道路相目的总体规划原则实施设计与规划,市政道路项目的设计原则包含:
第一,要符合总的规划内容,之后有序的展开设计工作,对于土地要保证其符合道路的通行规定、科学的展现出交通的意义,持续的完善用地模式,保证运转优秀,提高运作气氛,保证交通状态优良。
第二,要切实的依照现在的市场规律来展开工作,要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保持相同,经济的发展公交事业,保证运输网络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第三,其无障碍的规划要仔细地分析,保证通行不是非常方便的人能够特别安全的应用,在利润得到保证的时候,还要确保社会和生态价值都是有效的。
第四,要有机的把装置配套与道路通行联系到一起与有机融合主线的基建内容特别多,例如电力管线和排水等等。
对于全部的基建工程展开全面的规划设计,除了路灯等在道路的表层布局以外,别的部分管线都要在之下的地区设置,这样来保证视野通畅,并且气氛有序,完善、齐全的道路设施功能,优美的环境,指引城市的空间向纵横延伸,保证城市空间的不断发展。
2、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关键点
2.1合理解决路基路面裂纹
路基路面的裂纹问题可谓是道路致命问题之一。设计人员想要非常好的控制裂纹或者防止道路在以后的应用经过中发生相似的问题,在设计时要充分思考收缩性小的构造作为路基,在施工时掌握好运用施工材料裂缝的原理,同时还要关注所选材料的含水率,必要时合理添加外加剂确保材料的指标参数,从而有效的防止路基路面的裂纹问题。
根据实践总结的经验,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当中的裂缝控制,关键要采用稳定性能较好、收缩性较小的结构作为基层,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这种类型施工材料裂缝的原理给予充分考虑,其出现裂缝最主要的原因是材料收缩。材料收缩有两个主要方面:温缩和干缩。无论是哪种收缩,都同施工材料塑性指标和含水率有关。所以施工材料的选用中要对施工材料的塑性指标等进行相关的试验和检测,经检测符合标准的才可以采购。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添加具有减水、缓凝性能的外加剂来确保施工材料能达到符合施工要求的含水率。只有保证了施工材料这两方面的指标参数,才能够保证很少甚至避免出现裂缝。
2.2控制基层平整度
路基是道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强度是确保路面稳定的条件。所以,在设计与施工上都要保证路基质量。而面层平整度的好坏对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控制路基路面的平整度,要对不同的基层区别对待。
由于石灰稳定土为基层的工程,其平整度的要求和标准较低,所以石灰稳定土为基础的工程平整度质量比较容易控制,可以使用平地机进行刮平,直到平整度合格即可。
但是对于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层的工程,其平整度质量比石灰土要难,要求也比较高。而且,水泥稳定碎石对面层的平整度影响较大。水泥类的稳定材料不同于石灰土或者粉煤灰、石灰,稳定类材料施工对压实的时间要求并不严格,而终压时间对水泥类稳定材料施工影响非常大,稍控制不好就会影响强度。所以,水泥类的稳定材料接头一般较多,对平整度产生影响。可以用缓凝减水剂延长初凝的时间。通过现场的试验,初凝时间平均为二百七十分钟,至此,可以设计摊铺长度和压实程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层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时,要注意摊铺的宽度,过宽时,布料器的转速会加快,使两侧的混合料离析进而对成型和平整度产生影响。
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必须非常严格地控制路基压实度,尤其要注意路堤与人工构造物衔接处的压实,减少衔接处沉降错落影响。
路基经碾压以后要进行密实度、纵横坡度、几何尺寸、标高等指标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行路面结构的施工。
对于各种路面材料要进行必要的试验与施工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果断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3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通过对大量的市政道路工程调查表明,软土地基的路段由于地基沉降引起跳车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施工图的设计过程中地质钻探的布孔太少,钻探不深,软土地基没有被及时发现,或者对软土地基的深度、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质等没能准确探明,致使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够完善。
另外,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与软土地基实际情况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距,软土地基的处理很难达到技术要求及预期效果。另外,雨水侵蚀导致路基填充材料流失和强度降低,也是导致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沉降一个主要原因。各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适的适应性和机理各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下面以江苏某公路工程的第1标段为例进行说明:
某公路工程的第1标段,长2km,流塑状淤泥与欠固结灵敏或者高灵敏淤泥质土的分布比较广泛,厚度大,属于软土路基,而且沟壑、鱼塘众多。
针对这种难以控制路基稳定与固结时间的路段,可以用真空联合的堆载预压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真空联合的堆载预压法具体操作是在软土地基的表面先铺设好砂垫层,之后埋设垂直的排水通道,然后在砂垫层的顶面铺设密封薄膜隔绝大气,薄膜的四周埋入土里,通过砂垫层埋设的吸水管道,使用真空装置抽气,形成真空。抽真空的时候,排水通道和砂垫层会先后形成压差,土体中空隙的水在压差作用下有排水通道不断排除,最终使土体固结。
2.4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受到水的影响,很多路基的病害都是水的侵蚀导致的。另外,从不损害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必须要做好路基的排水,并且要与地区的排水规划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在路基施工中要重视施工排水,避免水患给路基和路面的施工造成多余的损失。
1)地面排水
常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有急流槽、对于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排水沟渠,通常都要求铺砌防护。浆砌片石加固应用非常广泛,如今,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2)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要做到迅速排除在路面范围的降水,减少路面渗入,避免水冲刷路基边坡。路面排水通常有两种方式。首先是分散排水,通常应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势较平坦的长路段,除了加固路基边坡和硬化路肩,也要考虑到边坡下部植物的生长是否会挡住横向排水的通路,导致路面积水。对应措施是硬化路肩并设路肩排水沟,加大沟坡排水。另外一种为集中排水,硬路肩的外侧可以设置现浇沥青混凝土拦水带或者泥混凝土预制块,使其同硬路肩路面形成三角形集水槽流水,隔30—50m的间距设置一道泄水口,和路堤边坡的急流槽相互衔接,将雨水排放到坡脚的排水沟中。
3)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多用渗井、渗沟、盲沟、暗沟等,特点是渗透式的排水。水流较大时多采用有渗水管的渗沟。传统砂砾料的反滤层大多改用了具备反滤功能土工织物。带有滤布、钢圈与加强合成纤维所组成的加劲软式的透水管很适合在地下排水中应用。
3结语
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的交通也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交通发展的关键表现就是车辆数量的持续加多。车辆数量的持续增多对市政道路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怎样科学规划设计路基路面,防止市政道路的路基路面建成后出现病害,我们需要依据之前的始终可以道路路基路面项目施工当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通过深入地分析、总结,在施工经过中掌握每一个环节,控制路基路面项目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覃宝哲.试论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规划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6期
[2]胡强.道路桥梁工程项目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浅述[J];低碳世界;2017年15期
[3]李国辉.关于市政道路路面与路基设计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作者:徐德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路基论文; 路面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稳定论文; 道路论文; 土地论文; 路肩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