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第五中学 广西 北海 536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相继出现在各个教学领域。初中化学,与生活密切,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启蒙。但由于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教师为了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部分知识繁多而抽象,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如何突破这些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微课的建设与应用,将极大可能打破这一壁垒,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字:初中化学微课 建设 应用
一、认识微课——信息时代下的教学手段
百度百科中指出,微课时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而黎加厚教授是这样解释的:微课,又称为微课程,就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问题的小课程。
而在有关教育教学的微课培训中,教授指出: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易错点、疑点等)或某个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微课具有个性化学习的特点,符合了现代生活的智能化,不仅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针对性的解决学科内的特定知识,从而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是一种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资源形式。
二、初中化学微课的建设
在各种培训的轮番轰炸及专家的大力宣传下,我们对微课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广西区教科所开启的有关“微课资源库建设”项目,更是让我们对微课有了更多切身的体会。
微课的基本资源除了微课视频,还包括了微课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微练习及微反思等。而这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完成,依赖于教师对教学更深入的研究及对学情的把握,还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体现。
1、微课内容的选择
制作微课,首先得确定内容。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构成比较抽象,是难点;而酸碱盐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容易混淆,而这块又是考试的重点与难点。
其次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学情,知道哪些是学生的易错点。这可以通过平时的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测试反馈中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此外,在设计微课教学设计、自主任务单等制作中,体现了教师文字表达能力等。而在微课的录制过程,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知识讲解与总结能力。
2、微课视频的制作
微课的制作过程,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文档的设计需要我们熟悉熟练掌握PPT、word等软件。而微课视频可以通过一些工具来制作,如优芽互动、未名湖工作坊, Camtasia软件等,后期的视频编辑、音频合成等。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结合我们学校的情况,将希沃白板与微课结合起来应用在教学中,带来不少便利。
三、初中化学微课的应用
初中化学,部分知识理论性、概念性较强,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但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强调对知识及考点的讲解,导致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只停留在记忆的层面,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将微课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及其应用。
1、有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理论,是初中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由于初中生知识储备不够,难以单靠凭空想象在大脑中构建逻辑思维,导致他们对于一些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怀有畏难心理。如物质的构成一直是学生较难掌握的难点,同时又是高中学习《物质的结构》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原子、分子、元素这些知识因抽象而显得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成了学习化学的分水岭。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适当引入微课,帮助学生突破化学理论中的难点,为接下来的化学教学奠定有效基础。
如在学习原子的构成时,教师以“科学史话——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微课引入,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不仅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同时更容易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在微课《元素》中,教师以“补铁”的新闻引入教学,以精美的动画及幽默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入元素的学习。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而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九年级化学的实验不少,但以演示实验居多。这些实验简单易操作,而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只是在描述中,头脑里面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可以将学生分组,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实验室完成一些课本演示实验,并制成微课资源利用在教学上。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中,锻炼了实验动手能力,在体会化学实验的乐趣的同时也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3、有利于学生复习
复习是将旧知识系统化整理,内化的过程。好的复习课能检验学习效果,发现知识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传统的复习课,教师指导下进行单元小结,再辅以大量练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关注整体情况,对学生的针对性不够,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复习课枯燥、乏味,导致复习效率低下。
制作复习型微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移动终端观看,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此外,微课视频可以循环播放,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反复学习,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也有利于学生的复习。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同时由于知识点,应用灵活,题型多变等成为难点。将酸碱盐的知识制成微课视频,结合生活经验,设计有趣情景,给学生直观画面,从中感受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归纳出酸碱盐的性质,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并利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此外,有经验的老教师录制的复习型微课,让整个年级的学生都观看学习,打破了实际教学中的班级限制、时间的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
四、结语
在初中化学微课的建设与应用,既体现了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也促进了教师的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世武 “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第3期
[2]黎加厚.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 15-16.
[3] 刘欣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剂融合思路《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19):120-121
[4]陈秋菊 制作微课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中外交流》, 2017(24)
论文作者:叶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化学论文; 难点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