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要点与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诊的60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常规护理组)与对照组(循证护理组)各30例,应用软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以及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状况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3.3%,与对照组63.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在减轻患者疼痛感,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以及强化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模式;常规护理;子宫切口妊娠;护理要点;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246-02
子宫切口妊娠具体是指妊娠孕囊种植位置被子宫切口包含,可以被视为异位妊娠中的一类常见病种。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时代中,剖宫产手术成功率越来越大、创伤性越来越低,在这种情景中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数量也处于逐年上涨态势中[1]。但是异位妊娠处理的难度也由此加大,一旦操作不当,就加大了产后大出血以及子宫切除出现的概率,甚至对产妇生命安全性构成威胁。有效治疗辅以循证护理模式以后,所取得的成效是极为可观的,现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诊的60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4.7±3.4)岁;所有患者停经时间为34~71d。其中无腹痛与阴道流血症状的患者有26例,阴道流血轻微的患者有19例,下腹胀痛以及阴道流血紊乱的患者有15例。对所有患者行妇检和B超检查后,都诊断是子宫切口妊娠疾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是对患者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教会患者两位安放方法,与患者共同制定饮食谱,对患者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方法进行指导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可以做出如下阐述:(1)心理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多数患者并该类疾病缺乏全面认识,焦躁、紧张情绪是极为常见的,对治疗顺畅性将会造成负面影响,故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详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抚慰其情绪,强化参与治疗的积极性;(2)术前护理。结合医嘱协助患者做各项指标检查,做好相应位置备皮工作,术前6h,嘱咐患者不可进食与喝水,并做好药敏试验,常规留置导尿管;(3)术中护理。在手术治疗全程中,护理人员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与各项生命体征,协助主刀医生进行麻醉术,控制好栓塞剂、甲氨蝶吟等药物注射速度;(4)术后护理。首先,每隔30min对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反复进行8次,直至患者病情平稳以后,改为每4h测量1次;其次,做好穿刺部位护理工作。具体是术后1d内,护理人员实时查看患者穿刺位置有无渗血、渗液状况,确保更换敷料更换时效性,始终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再者,阴道出血护理。即对患者阴道出血量、性质岩土颜色进行严格观察,会阴位置2次/d,嘱咐环境尽量保持外阴清洁性,以防感染;最后,导尿管护理。术后1d,确保导尿的连贯性,对导尿管内中尿液颜色、性质进行严格观察,维护导尿管状态,进而强化导尿的顺畅性;(5)出院指导:患者出院之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协助患者掌握术后康复措施,强化其对疾病认知水平,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以及保持充足睡眠的重要性,若有异常状况出现,立即前来我院诊治,从而使最佳预后效果的取得有所保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以及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0~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剧烈,预后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包SPSS 20.0对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t与χ2分别检验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当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疼痛状况
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状况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表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对照(x-±s)
组别(n)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30)5.21±1.47 1.31±0.67
对照组(30)4.98±1.23 1.98±0.74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2.2 2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93.3%,其中非常满意21例(70.0%),满意7例(23.3%),与对照组19(63.3%)、13例(43.3%)、6例(20.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循证护理可以被视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一类新兴护理模式,其是传统护理模式的发展与完善形式,为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2]。循证护理模式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是患者接受了更为科学与规范的护理服务,强化患者对治疗与福利的依从性,优化其术后恢复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状况均有所改善[3]。研究组由(5.21±1.47)分降至(1.31±0.67)分,对照组由(4.98±1.23)分降至(1.98±0.74)分,可见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3.3%,与对照组63.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模式在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在减轻患者疼痛感,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以及强化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方若望.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1):171-173.
[2]张建华,丁政.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5):176-179.
[3]王倩,白海艳,王妮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02):372-374.
论文作者:张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子宫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模式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