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居的建筑设计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为提升民居的生态水平,需要合理在建筑设计中引入民居生态,并在民居生态理念下,合理展开建筑设计,进而推动民居生态的设计质量,达到改善建筑整体生态水平。故此,详细分析民居生态及其具体设计,旨在提升建筑设计的生态水平,改善民居建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建筑设计;民居生态;引入;设计方法
1工程概况
为探究分析建筑设计中民居生态的引入,再对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讨论,选择某一民居建筑工程为例。现以某高层建筑为例,该建筑的总占地面积为9012.49㎡,总建筑面积为12602.40㎡,计算容积率的建筑面积为12535.52㎡,建筑拟建绿地面积为974.04㎡,绿地率为10.8%。且该建筑的功能为综合住宅,配置露天停车场、篮球场,办公楼等。现针对该建筑的基本情况,合理引入民居生态设计。在分析具体的设计方式之前,需展开对建筑设计中民居生态的引入进行解读。
2建筑设计中民居生态的引入
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对区域文化的全面展示。且民居生态是民居建筑的重要特点,充分的体现了生态绿色思想与智慧。民居建筑对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将民居生态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可以转变建筑工程传统的设计方式,并改善建筑工程的整体节能效果,并提升建筑的整体文化特质,进而推动建筑工程的功能性和服务性。
建筑设计中民居生态的引入,需要根据节能保温、采光、通风等进行考虑,并合理对能源再生和二次利用等技术进行分析,进而推动建筑设计的质量和功能。再考虑民居生态中太阳能利用方式,进而有效的提升建筑设计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减少传统能源消耗,
民居生态还需要注意建筑周边的植被设计,借助植被吸热效果,达到降低建筑夏季能源消耗,进而达到节能设计的目的。另外,借助民居生态,选择因地制宜,遵循民居生态理念,合理的将区域文化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乡土材料,体现建筑自然朴实的风格。对于建筑的室内设计,需要充分体现民族特色,构建具有乡土特点的建筑设计,从而提升建筑的整体民居生态水平。
解读建筑设计中生态民居的引入后,结合该工程的地理信息和气候信息等,综合展开建筑工程的设计。
3基于民居生态的建筑设计
结合区域民居生态的特点,合理展开建筑设计,在体现区域文化特质的基础上,达到节能的目的,推动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文化性。
3.1采光、通风和气候调节设计
在具体采光、通风和气候调节的设计中,需要充分结合区域气候特点的基本情况。
(1)采光设计。结合工程处于我国南方地区,容易出现夏季温度过高的情况。建筑的窗户设计,对南面朝阳的窗户设计,选择规格适中的窗户设计,并选择较为理想透光效果,并选择具有散热能力的玻璃,促使窗户在夏季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对于北向窗户,促使北向传窗户的规格较大,促使建筑内部能够得到较好的“穿堂风”,从而达到建筑内部良好的通风效果。
在具体的采光设计中,该综合住宅,存在室内篮球场,需要室内具有较好的采光效果。采光设计时可结合窗地比对采光的面积进行确定,再结合具体的地面情况,对侧窗进行布置,天窗辅之。具体采光设计中,需要综合对窗的总透光系数、采光等展开综合计算,进而完成对采光的设计。其中窗的总透光系数为Kτ,详见下公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Kτ=τ×τc×τd×τj (1)
其中,τ表示普通平板玻璃,τc表示钢窗,τj表示实体梁。结合总透光率,可以选择对窗户的设计与选择,进而保障文化住宅的照明能源消耗降低。
(2)通风设计。通风是影响建筑内部环境的整体因素,在在控制北向窗户规格的基础上,需要合理展开对建筑整体通风效果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升建筑通风效果目的。民居生态通风设计时,需要综合对自然通风和空调通风使等进行综合应用,进而达到提升建筑的整体通风效果的目的。如下图1所示,为该综合住宅的通风设计情况。
此外,该综合住宅,为完成对通风效果的提升,在建筑中展开天井、厅堂和廊道的方式,配合门窗,达到建筑内部敞开通透的目的。天井可以作为出风口,亦可作为出风口。外界风由天井进入到建筑内,在建筑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由后天井将空气排除。借助天井的应用,可以有效与建筑门窗配合,达到消除夏季高温的不利影响。综合住宅的大厅部分,主要在建筑中段的1/3处作为庭院,并将自然光、自然风引入到中庭,从而形成一个天井。自然光借助天井进入到建筑内部,从而使得建筑整体充满明亮,且所有通风设备以天井为中心,促使建筑可以实现自然呼吸。这是将民居生态中的传统天井引入到的建筑设计中,运用这类方式,可有效减少空调的应用,完成价值的自然呼吸。
图1:通风设计图
此外,为保障综合住宅采光率和通风率,可以选择玻璃幕墙的方式,引起生态玻璃,并以双层幕墙,促使幕墙内部可以形成一个热通道,并由热通道完成对建筑内部热能的排出。结合天井、北窗等的方式,综合提升民居的通风效果,满足日常生活的通风需求。
(3)气候调节设计。民居生态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即借助室外植物的合理布置,借助植物完成对热量吸收。对综合住宅的绿地进行改善,通过在建筑周边布置大型树木、草地等,达到对建筑室外环境的调节作用,进而达到节能夏季室内气温调节的目的。此外,还可以运用生态民居设计与太阳能有机结合,选取热循环供给模式,促使发电、制冷和供暖有机结合,促使建筑的技能效果可以达到90%。全面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为突出篮球场的气候水平,工程扩建时,将绿地部分充分包裹篮球场,促使篮球绿色植被相连接,进而使得篮球场中可以得到一个良好吸热效果,达到气候调节的目的,使得篮球场炎热夏季仍旧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篮球场周边选择无墙的开放性建设方式,从而使得篮球场可以得到较好的通风效果。
3.2乡土材料的运用
民居生态建筑是综合对区域的建筑材料进行应用,并充分发挥当乡土材料的特点,运用民居的相关工艺,达到减少建筑施工的劳动量,从而节省建筑成本,且突出区域文化特质。例如:该综合住宅对自行车停车场和露天停车场的优化时,运用乡土材料中的土、木和石材等进行应用,并对可再生材料进行应,进而达到降低材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对建筑内部运用有效的木质材料,合理甚至休息长椅和梁柱等,提高民居的整体美观性。
3.3能源再生和二次利用
在具有建筑设计中,需要综合对建筑能源消耗问题进行控制,并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故此,基于民居生态的建筑设计,需要率先展开区域气候和自然能源的情况,展开设计。本工程选择构建雨水净化系统,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合理运用,促使雨水经过净化后,运用植被的灌溉和冲洗球场和地面的目的,有效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为完成对能源再生利用,可以结合雨水花园构建的方式,完成绿地的建设,进而到达改变建筑设计生态水平的目的。
结束语
分析民居生态的基本含义,并将其引入到建筑设计中,详细解读建筑设计中引入民居生态,结合工程实例,详细解读基于民居生态设计的建筑设计内容,从而有效的提升建筑设计的整体生态效果和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谷晓琄,杨红.传统民居生态观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之启示[J].中国名城, 2010(4):18-22.
[2]丁晓鲁.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与现代居住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5(26):26-27.
论文作者:陈家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民居论文; 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采光论文; 目的论文; 天井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